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Crude Oil with High Water Fraction during Non-heating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LüYuling Tan Hao +2 位作者 Li Jiao Yang Donghai Xu Peiya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21年第1期88-97,共10页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non-heating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processes for high water fraction crude oil,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water fraction,and flow rate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crude oil...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non-heating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processes for high water fraction crude oil,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water fraction,and flow rate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crude oil with high water fraction was studied in a flow experimental system of the X Oilfield.Four distinct flow pattern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photographic and local sampling techniques.Especially,three new flow patterns were found to occur below the pour point of crude oil,including EW/O&W stratified flow with gel deposition,EW/O&W intermittent flow with gel deposition,and water single-phase flow with gel deposition.Moreover,two characteristic temperatures,at which the change rate of pressure drop had changed obviously,were found during the change of pressure drop.The characteristic temperature of the first congestion of gel deposition in the pipeline was determined to be the safe temperature for the non-heating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of high water cut crude oil,while the pressure drop reached the peak at this temperature.An empirical formula for the safe temperature was established for oil-water flow with high water fraction/low fluid production rate.The results can serve as a guide for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non-heating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of crude oil in high water fraction oil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de oil with high water fraction non-heating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flow pattern pressure drop safe temperature
下载PDF
重载机车风源系统智能控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巧妮 张文初 +2 位作者 刘彤 颜谦和 殷理杰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24年第1期22-24,29,共4页
针对重载机车提速运行过程中空气中不断扬起的粉尘对风源系统中处理的空气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压缩空气中粉尘颗粒浓度高或压缩空气湿度过大时,使得制动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损坏,给重载机车的平安行车带来安全隐患。该文通过设... 针对重载机车提速运行过程中空气中不断扬起的粉尘对风源系统中处理的空气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压缩空气中粉尘颗粒浓度高或压缩空气湿度过大时,使得制动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损坏,给重载机车的平安行车带来安全隐患。该文通过设计一套智能重载机车风源控制系统,通过智能采集、检测风源系统中空气的洁净度与湿度参数,自动去除压缩空气中的粉尘和水,得到高质量的合格压缩空气,使得处理后的空气的湿度与洁净度符合机车制动系统管路的要求,当处理后的空气不符合要求时发出报警信号,提示工作人员进行排故处理,避免了计划维修的盲目性,提升了风源系统的有效运行效率,保障了重载机车的安全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机车 风源系统 智能控制 安全运输
下载PDF
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再启动过程和安全停输时间影响因素
3
作者 李欣泽 孙佳奇 +9 位作者 袁亮 张超 王梓丞 孙晨 董正淼 张海帆 孙颖婷 邢晓凯 熊小琴 邹炜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47,共12页
超临界CO_(2)管道在停输和再启动等瞬态过程中,流体易发生相变,密度、比热容等物性参数会发生阶跃式变化,使得管内的CO_(2)流体体积发生剧烈波动,将对管道产生脉动冲击,危害管道安全。为了明确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时间的影响因素,... 超临界CO_(2)管道在停输和再启动等瞬态过程中,流体易发生相变,密度、比热容等物性参数会发生阶跃式变化,使得管内的CO_(2)流体体积发生剧烈波动,将对管道产生脉动冲击,危害管道安全。为了明确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时间的影响因素,从安全控制的角度出发,首先结合超临界CO_(2)物性、相图和准临界性质,确定了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停输时间的定义,从管道停输开始至管内任一点流体进入气液共存区的时间;然后依托新疆油田CO_(2)管输示范工程,分别采用商业软件和MATLAB编程的方式,建立超临界管输水力热力计算模型,探究了管道停输及再启动过程中管内温度、压力、密度及相态协同变化波动规律;最后采用因素轮换法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和环境参数对管道安全停输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降低首站出站温度、提高管道运行压力、较高土壤环境温度、较低管土总传热系数有助于延长超临界CO_(2)管道的安全停输时间。研究结果可为超临界CO_(2)管道安全运行提供一定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管道输送 瞬变特性 停输再启动 相变 安全停输时间
下载PDF
基于CN-FRAM的公共交通设备设施系统运营安全韧性度量 被引量:1
4
作者 申玲 唐令怡 廖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4,共10页
设备设施故障是公共交通系统运营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更好地度量和增强系统的安全韧性,提出融合复杂网络(CN)与功能共振分析方法(FRAM)的CN-FRAM运营安全韧性度量模型,并将系统韧性定义为扰动下系统性能损失与性能基线之比。首先... 设备设施故障是公共交通系统运营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更好地度量和增强系统的安全韧性,提出融合复杂网络(CN)与功能共振分析方法(FRAM)的CN-FRAM运营安全韧性度量模型,并将系统韧性定义为扰动下系统性能损失与性能基线之比。首先,根据设备设施系统构成和节点功能,建立CN;其次,将FRAM模型嵌入到CN中,以扩展节点和连接,构建CN-FRAM模型;然后,基于CN-FRAM韧性度量模型分析系统组件之间功能变化的聚合,并在量化系统韧性时综合考虑网络整体效益和组件之间的耦合程度;最后,以南京市地铁信号系统为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量化系统破坏-恢复全过程的韧性,计算故障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并以韧性值最大化为目标,展现不同修复策略下的韧性表现,从而为确定最佳恢复顺序提供依据。对比现有方法,该方法所确定的最优恢复策略能显著减少系统因故障造成的整体性能损失,从而提高系统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CN)与功能共振分析方法(FRAM) 公共交通 设备设施系统 运营安全韧性 韧性度量
下载PDF
基于隧道照度因素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
5
作者 王睿爽 白翰 +1 位作者 赵亮 王修光 《交通工程》 2024年第1期55-60,74,共7页
为研究隧道环境下车辆的跟驰特性,通过实车试验获得高速公路隧道路段的照度值、车头时距,总结隧道段的照度变化规律,分析照度变化对车辆安全时距的影响作用.以照度变化率为指标,建立照度变化率与车辆安全时距的函数关系模型,基于该模型... 为研究隧道环境下车辆的跟驰特性,通过实车试验获得高速公路隧道路段的照度值、车头时距,总结隧道段的照度变化规律,分析照度变化对车辆安全时距的影响作用.以照度变化率为指标,建立照度变化率与车辆安全时距的函数关系模型,基于该模型计算得到的安全时距数据,结合隧道不同区段的照度变化规律对车辆安全时距进行分段拟合,最后根据所拟合的分段函数改进了智能驾驶员跟驰模型(Intelligent Diver Model,IDM),将原模型中的静态安全时距修订为能体现隧道环境下车辆行驶状态变化的动态变量.通过仿真试验所输出的车辆速度检测结果表明,原模型在车辆进入隧道过程中车速从29 m/s减小至24 m/s,随着驾驶员暗适应阶段结束车速逐渐增加至29 m/s且趋于稳定;改进后的跟驰模型在车辆进入隧道过程中车速从29 m/s减小至20 m/s,随着隧道内部照度逐渐稳定,车速稳定在隧道路段限速值附近,在车辆驶出隧道后车速逐渐增加直至趋于稳定,改进后的跟驰模型能符合实际高速公路隧道段的车速阶段性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高速公路隧道 照度 动态安全时距 跟驰模型 交通仿真
下载PDF
灾前应急疏散与物资调配的协同优化研究
6
作者 崔娜 张艳萍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89,共11页
在可预测灾害背景下,高效组织灾害影响区域内的群众安全疏散以及合理调配物资是应急疏散活动中的核心环节;基于此,对多级应急服务网络中应急疏散与物资调配的协同运行整体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受灾群众步行到临时安置点、又由应急车辆... 在可预测灾害背景下,高效组织灾害影响区域内的群众安全疏散以及合理调配物资是应急疏散活动中的核心环节;基于此,对多级应急服务网络中应急疏散与物资调配的协同运行整体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受灾群众步行到临时安置点、又由应急车辆疏散至避难所,应急物资调配中心将物资运送至避难所,对上述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类经济成本及利益成本进行分析;着重考虑了连续多周期动态应急活动中的疏散活动和物资调配协同配合,建立了以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动态整数规划模型;通过GAMS平台编程,调用CPLEX求解器,以不同规模的实验路网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对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动态疏散方案与应急物资调配数量之间相互影响,足够多的物资能避免哄抢等现象,但需要考虑在避难所这种有限空间下的避难者与应急物资数量之间的均衡;提高受灾群众疏散响应率并增大避难所容量有助于实现更理想的“零滞留”疏散状态;确定合理的未疏散群众单位惩罚成本能有效地保证较高疏散清空率,同时可控制系统惩罚成本无意义的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应急优化 安全疏散 物资调配 灾前预防 GAMS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护与转运管理
7
作者 周佳 邵素花 +2 位作者 李露寒 彭娜 苏晓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372-376,共5页
急性颅脑损伤(TBI)是导致创伤性死亡和神经功能障碍的首要原因。初次创伤后出现的低血压、缺氧和颅内高压等继发性损伤,会进一步加剧脑损伤。TBI的院前急救与护理的重点在于通过现场稳定伤情和迅速转运至适宜医院,以预防继发性脑损伤。... 急性颅脑损伤(TBI)是导致创伤性死亡和神经功能障碍的首要原因。初次创伤后出现的低血压、缺氧和颅内高压等继发性损伤,会进一步加剧脑损伤。TBI的院前急救与护理的重点在于通过现场稳定伤情和迅速转运至适宜医院,以预防继发性脑损伤。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和早期护理干预,如纠正低血压、低氧状态、预防脑水肿等,可显著降低二次损伤的风险。院前急救作为TBI救治的首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院内的快速反应、多学科协同合作、急诊抢救与安全转运,则是高效救治的具体表现。实现院前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和创伤中心一体化救护流程,可以大幅缩短救治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本文对TBI的院前与院内一体化救护及转运流程管理模式进行综合性评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院前急救 一体化救护 转运管理 安全转运
下载PDF
依托网络货运平台开展公铁联运合规问题研究
8
作者 王婧 《铁道货运》 2024年第9期50-55,共6页
建设运营铁路主导的网络货运平台,可以有效衔接道路和铁路运输,助力发展公铁联运,降低全程物流成本,为铁路货运“门到门”服务以及物流总包业务等提供有力支撑。以铁路网络货运平台为研究对象,围绕依托网络货运平台开展公铁联运合规问... 建设运营铁路主导的网络货运平台,可以有效衔接道路和铁路运输,助力发展公铁联运,降低全程物流成本,为铁路货运“门到门”服务以及物流总包业务等提供有力支撑。以铁路网络货运平台为研究对象,围绕依托网络货运平台开展公铁联运合规问题开展研究,旨在对这一新型业务模式的合规问题进行阐释分析,揭示合规问题并确定合规路径。通过查阅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及研究文献,调研网络货运平台运行发展情况,剖析违规经营典型案例等方法,对铁路网络货运平台的法律属性,以及托运人、网络货运平台、公路运输实际承运人、铁路运输企业、收货人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提出经营资质、业务规则、安全生产责任、数据合规等方面的合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货运 互联网平台 多式联运 安全生产 数据保护
下载PDF
基于ICU应急救治团队主导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的院内安全转运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金静洁 王徐赢 胡珍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52-55,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应急救治团队主导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的院内安全转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的院内安全转运患者92例及其家属92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分析基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应急救治团队主导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的院内安全转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的院内安全转运患者92例及其家属92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试验组由ICU应急救治团队实施转运。比较两组生命体征、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度。结果转运后,两组血氧饱和度低于转运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呼吸频率高于转运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应急救治团队实施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的院内安全转运可减少患者生命体征波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应急救治团队 体外膜肺氧合 院内安全转运 生命体征
下载PDF
遵义长沟锰矿井下运输设备安全隐患分析与锂电池电机车的应用
10
作者 娄方秋 《中国锰业》 2024年第4期126-128,共3页
针对遵义长沟锰矿井下运输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对遵义长沟锰矿的基本情况和开采现状进行概述,指出了矿井下架线式电机车运输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巷道内光线不足、架空工字梁安装不规范以及夜间作... 针对遵义长沟锰矿井下运输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对遵义长沟锰矿的基本情况和开采现状进行概述,指出了矿井下架线式电机车运输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巷道内光线不足、架空工字梁安装不规范以及夜间作业风险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比了架线式电机车与锂电池电机车的技术参数,强调了锂电池电机车在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方面的优势,建议在现有轨距和巷道条件下,选用CTY12/7GP型KA矿安标志的锂电池电机车,以实现矿山运输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运输设备 安全性分析 锂电池电机车 技术更新 安全生产
下载PDF
基于安全距离的手动—自动驾驶混合交通流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邱小平 马丽娜 +1 位作者 周小霞 杨达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108,124,共9页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道路上自动驾驶的车辆在未来会越来越多,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巨大影响.本文引入了经典的Gipps安全距离规则,对Na Sch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安全距离的自动驾驶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然后,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自...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道路上自动驾驶的车辆在未来会越来越多,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巨大影响.本文引入了经典的Gipps安全距离规则,对Na Sch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安全距离的自动驾驶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然后,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自动驾驶车辆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研究获得一些新的结论.第一,通过降低自动驾驶车辆系统的反应时间,可大幅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最高可达2倍.第二,当自动驾驶车辆系统的反应时间降到0.5 s以下时,其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可忽略.第三,道路上自动驾驶车辆的比例对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拥堵有显著影响.当自动驾驶车辆的比例达到80%时,通行能力可达到全手动驾驶交通流的2倍,交通拥堵可以降低50%.第四,在全自动驾驶的交通流中,增大自动驾驶反应时间会减少交通拥堵.特别是当密度在30~60 veh/km的范围内时作用更为明显,拥堵比例下降最高可达到20%,可以作为一种缓解拥堵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安全距离 元胞自动机 反应时间 混合比例
下载PDF
改进的基于安全距离的车辆跟驰模型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达 蒲云 +2 位作者 祝俪菱 杨飞 Ran Bin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35-1342,共8页
由于经典的基于安全距离的车辆跟驰模型Gipps模型要求车辆行驶时恰好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这是一个对车辆跟驰行为过分严格的约束,不符合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车辆跟驰距离是有关安全距离和前后车相对速度的函数,并据此建立了改进... 由于经典的基于安全距离的车辆跟驰模型Gipps模型要求车辆行驶时恰好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这是一个对车辆跟驰行为过分严格的约束,不符合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车辆跟驰距离是有关安全距离和前后车相对速度的函数,并据此建立了改进的基于安全距离的车辆跟驰模型.NGSIM数据经过处理后被用来标定Gipps模型和改进后的模型,在标定结果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统计意义上和仿真预测能力上的模型评价.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基于安全距离的车辆跟驰模型比Gipps模型有更高的仿真精确,可以再现出宏观交通中的稳定交通流和冲击波等常见的交通现象,并且改进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使交通流变得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车辆跟驰 数学模型 安全距离
下载PDF
急诊患者院内转运流程的持续改进 被引量:23
13
作者 刘华晔 曹艳佩 杨晓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2期5-7,16,共4页
目的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方法将急诊科4 899例急诊危重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 651例、观察1组1 568例、观察2组1 680例。对照组根据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按常规方式转运,观察1组成立医护工转运小组,在MEWS的基础上增加... 目的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方法将急诊科4 899例急诊危重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 651例、观察1组1 568例、观察2组1 680例。对照组根据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按常规方式转运,观察1组成立医护工转运小组,在MEWS的基础上增加SpO2及GCS评分形成基于MEWS评分的综合评估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和转运;观察2组再增加团队配合培训。结果观察1组、2组4项意外事件除输液外渗或堵塞1项外,另3项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25);转运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MEWS评分的综合评估系统的应用及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危重患者 急诊科 院内转运 转运评估 安全护理
下载PDF
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 被引量:65
14
作者 裘文娟 陈肖敏 俞永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 :评价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我院实施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回顾性分析运用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对553例危重患者进行院内转运的情况,分析转运效果。结果:平均转运时间为(25.1±... 目的 :评价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我院实施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回顾性分析运用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对553例危重患者进行院内转运的情况,分析转运效果。结果:平均转运时间为(25.1±9.7)min,553例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死亡、心跳呼吸骤停、意外脱管(除输液管道)、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结论 :规范的危重患者转运流程、标准化地配备转运物品及药品、有效的风险告知、完善的转运交接单建立、转运医护人员资历的规定、多学科参与的危重患者转运演练与培训、危重患者转运质控小组的专门化管理是确保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转运程序管理 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患者安全管理
下载PDF
基于安全距离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邱小平 于丹 +1 位作者 孙若晓 杨达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60,共7页
随着交通拥堵状况日益显著,整体交通安全性下降,交通事故率逐渐增大.基于提高驾驶安全性考虑,细化元胞长度,引入被广泛证明在描述车辆驾驶行为方面具有很高精度的Gipps安全距离规则,对Na Sch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一个新的基于安全距离的元... 随着交通拥堵状况日益显著,整体交通安全性下降,交通事故率逐渐增大.基于提高驾驶安全性考虑,细化元胞长度,引入被广泛证明在描述车辆驾驶行为方面具有很高精度的Gipps安全距离规则,对Na Sch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一个新的基于安全距离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采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标定和评估,进一步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型评估结果显示,新建立的模型相对Na Sch模型精度更高.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够很好地表现交通流特性,再现实际交通中的自由流、同步流及拥堵流等交通现象.此外,还发现驾驶员对前车最大减速度估计过高时,会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而驾驶员对自身车辆最大减速度估计过高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道路的通行能力,但是很可能会造成不安全的驾驶行为,增加了事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安全距离 元胞自动机 驾驶行为 最大减速度
下载PDF
零星危险化学品快递运输风险博弈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健 王雅洁 +2 位作者 吴军 杨丰梅 江田汉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8-114,共7页
针对零星危险化学品运输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应用博弈理论构建了政府、快递企业、零星危险化学品托运人的三方博弈模型,对零星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求得博弈模型均衡解的基础上,对均衡解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 针对零星危险化学品运输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应用博弈理论构建了政府、快递企业、零星危险化学品托运人的三方博弈模型,对零星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求得博弈模型均衡解的基础上,对均衡解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最优检查概率与快递企业的安全管理成本正相关,与快递企业发生事故时的损失负相关;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概率与政府对快递企业的惩罚、快递企业发生事故时政府的损失正相关,与政府的检查成本、托运人选择托运且安全运输时的收益负相关;托运人选择托运的概率与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成本正相关。最后为有效杜绝零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发生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星危险化学品 博弈论 安全监管 安全运输
下载PDF
弹药集装化运输保障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翟俊伟 田润良 +2 位作者 李勤真 曹继霞 米斌斌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2-25,共4页
我军弹药运输保障多采用人工装卸、武装押运的形式,保障效率较低。通过对比分析我军与外军,特别是美军的弹药集装化运输现状,阐述了弹药集装化运输的优越性,为保证弹药快速、安全、高效运输,最后提出了弹药集装化运输的构想。
关键词 弹药 运输 集装化 安全 快速 高效 保障
下载PDF
驾驶员反应时间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吕集尔 朱留华 +1 位作者 郑容森 韦艳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0-86,共7页
公路交通中的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或其他不良驾驶行为会直接导致驾驶员的反应迟钝,极易酿成重大的交通事故.本文着重研究了驾驶员反应时间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首先,基于NaSch模型提出了一种能模拟驾驶员驾驶行为对行车安全影响的元胞自动... 公路交通中的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或其他不良驾驶行为会直接导致驾驶员的反应迟钝,极易酿成重大的交通事故.本文着重研究了驾驶员反应时间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首先,基于NaSch模型提出了一种能模拟驾驶员驾驶行为对行车安全影响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其次,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反应时间对交通安全影响的曲线.研究发现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是影响行车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最后,本文试图提出一种降低风险的策略.研究结论是:杜绝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不良驾驶行为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反应时间 元胞自动机 交通安全隐患 安全行车条件
下载PDF
愤怒情绪对驾驶行为影响的实验 被引量:24
19
作者 钟铭恩 洪汉池 袁志群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1年第10期6-11,共6页
针对当前学术界关于愤怒情绪对交通运输安全的作用机理尚无明确定论的问题,设计驾驶员愤怒情绪诱发方案,利用车辆模拟驾驶器研究驾驶员在愤怒情绪状态下驾驶速度、超速、刹车、鸣笛和斑马线减速等驾驶行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愤怒情... 针对当前学术界关于愤怒情绪对交通运输安全的作用机理尚无明确定论的问题,设计驾驶员愤怒情绪诱发方案,利用车辆模拟驾驶器研究驾驶员在愤怒情绪状态下驾驶速度、超速、刹车、鸣笛和斑马线减速等驾驶行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愤怒情绪使平均驾驶速度增加;对超速行为的影响与具体的道路条件有关;对刹车次数的影响不明显;显著增加了鸣笛的频次,减少了斑马线减速让行行为。尽管已有事故统计数据表明愤怒情绪对道路交通安全总体上表现为不利的一面,但本研究结果表明,其作用机理与具体的驾驶行为相关,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同时包含有积极和消极2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安全 行车安全 愤怒 驾驶行为
下载PDF
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永利 李素玮 万献尧 《医学与哲学(B)》 2010年第1期59-61,共3页
危重患者的转运分为院内转运及院间转运,院内转运由医院内的医务人员来完成。危重患者的转运存在风险有可能增加病死率与伤残率。本文对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转运前风险评估、转运前准备、转运中监护和生命支持、特殊情况转运和转运后交... 危重患者的转运分为院内转运及院间转运,院内转运由医院内的医务人员来完成。危重患者的转运存在风险有可能增加病死率与伤残率。本文对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转运前风险评估、转运前准备、转运中监护和生命支持、特殊情况转运和转运后交接方面做一综述,目的是降低危重患者的转运风险、安全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转运风险 安全转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