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宜池塘循环流水养殖(IPA)的大口黑鲈苗种培育试验
1
作者 蔡修兵 魏泽能 +5 位作者 李静 方婷 梁阳阳 赵慧敏 徐国成 崔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7期77-78,81,共3页
2016和2017年分别在3 400 m2池塘内投放60万尾大口黑鲈卵黄苗,进行苗种培育试验。2016年培育出鱼种10.98万尾,成活率18.3%; 2017年培育出鱼种15.71万尾,成活率26.2%。培育过程中进行3次模拟流水冲击和拉网密集驯化,结合食性转化训练,大... 2016和2017年分别在3 400 m2池塘内投放60万尾大口黑鲈卵黄苗,进行苗种培育试验。2016年培育出鱼种10.98万尾,成活率18.3%; 2017年培育出鱼种15.71万尾,成活率26.2%。培育过程中进行3次模拟流水冲击和拉网密集驯化,结合食性转化训练,大口黑鲈鱼种投放到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中进行养殖,环境适应性增强,生理应激反应小,2016和2017年成活率分别达到98.69%和99.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ipa) 大口黑鲈 苗种培育
下载PDF
安徽省池塘内循环流水特色养殖模式构建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魏泽能 崔凯 +7 位作者 李海洋 赖年悦 陆剑锋 徐薇 李正荣 卢文轩 梁阳阳 郭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5期84-86,共3页
针对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PA)的现有水平,阐述了安徽省IPA应用状况,并构建了一些特色淡水鱼IPA养殖模式,分析了其养殖效果和存在问题。
关键词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pa) 养殖模式 养殖效果
下载PDF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的关键技术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崔凯 汪翔 +7 位作者 魏泽能 陆剑锋 李海洋 赖年悦 徐薇 卢文轩 蒋阳阳 李正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7期86-91,共6页
针对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PA)的现有水平,阐述了IPA应用规模,并开展了IPA养殖槽和净化区功能试验,最后对IPA养殖水产品进行了品质分析。
关键词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pa)模式 关键技术 安徽省
下载PDF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对养殖塘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磷时空分布特征及释放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梅 原居林 +4 位作者 练青平 倪蒙 郭爱环 张雷鸣 顾志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45-1056,共12页
为了揭示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nner-circulation Pond Aquaculture,IPA)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不同磷形态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沉积物-水界面磷的释放通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IPA一条水槽前后端设置6个采样点,共设置4条,同时对常规传统... 为了揭示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nner-circulation Pond Aquaculture,IPA)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不同磷形态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沉积物-水界面磷的释放通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IPA一条水槽前后端设置6个采样点,共设置4条,同时对常规传统池塘(Usual Pond Aquaculture,UPA)设置5个采样点,采用SMT(磷形态标准测试程序)法测量沉积物中磷的形态组成,对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磷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统计了磷释放通量及主要影响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IPA上覆水及间隙水中不同形态磷含量低于UPA,且IPA水体磷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水槽后端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水槽前端则表现为上覆水向沉积物汇集;(2)在养殖中后期,空间上,IPA水槽后端沉积物不同磷形态随着距离增加逐渐降低,且均低于UPA;时间上,2种模式TP、IP、OP和Fe/Al-P随着养殖的进行而显著增加,Ca-P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3)UPA基本表现为沉积物对磷的吸收,而IPA磷释放通量时空差异较大,养殖初期,水槽前端表现对磷的吸收,水槽后端10 m内则少量释放;至养殖中后期,槽后端10 m内表现对磷的大量释放;而后端20和30 m在养殖初期磷通量较小,至养殖中期均转变为对磷的吸收,至养殖末期则转变为对磷的释放;(4)2种模式磷通量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基本一致,TP、IP释放通量和pH呈显著正相关,各形态磷释放通量和沉积物Eh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温度的升高对各沉积物不同形态磷的释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IPA沉积物磷组分时空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分布在水槽后端10 m内,且在养殖中后期向上覆水大量集中释放。研究旨在为IPA改进固体颗粒物拦截方法、提高残饵和粪便的收集效率及养殖水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 上覆水 沉积物 间隙水 磷含量 释放通量
下载PDF
池塘循环流水跑道养殖大口黑鲈的适宜密度 被引量:7
5
作者 冯双双 周凡 +5 位作者 娄剑锋 贝亦江 陈刘浦 马文君 丁雪燕 张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70-73,共4页
为探索池塘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模式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适宜养殖密度,在浙江省南浔区菱湖盛江家庭农场开展3种不同密度(每条跑道2.3万尾、2.5万尾和2.7万尾)的大口黑鲈跑道养殖试验,养殖周期4个月。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养... 为探索池塘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模式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适宜养殖密度,在浙江省南浔区菱湖盛江家庭农场开展3种不同密度(每条跑道2.3万尾、2.5万尾和2.7万尾)的大口黑鲈跑道养殖试验,养殖周期4个月。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养殖的大口黑鲈存活率均在90%以上,总增重、平均规格随放养密度增加而减小,饲料系数、养殖成本随放养密度增加而增加;跑道养殖效益以每条跑道2.3万尾的最高,达0.90万元/667m^2,2.7万尾的最低,为0.65万元/667m^2;跑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总磷水质指标随大口黑鲈放养密度增加略有上升,但整体差异不明显。大口黑鲈适宜在池塘循环流水跑道模式中养殖,每条跑道适宜放养密度为2.3万尾;养殖水可实现循环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循环流水跑道 大口黑鲈 密度 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