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mineralogical heterogeneity on reactive transport modeling of CO_(2)+O_(2) in-situ leaching of uranium 被引量:2
1
作者 Yun Yang Wenjie Qiu +5 位作者 Zhengbang Liu Jian Song Jianfeng Wu Zhi Dou Jinguo Wang Jichun Wu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50-63,共14页
CO_(2)+O_(2) in-situ leaching(ISL)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ore represents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solution mining in China.In this study,reactive transport model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ydrodynamic and geochemi... CO_(2)+O_(2) in-situ leaching(ISL)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ore represents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solution mining in China.In this study,reactive transport model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ydrodynamic and geochemical reactions is performed to enable better prediction and regulation of the CO_(2)+O_(2) in-situ leaching process of uranium.Geochemical reactions between mining solutions and rock,and the kinetic uranium dissolution controlled by O_(2)(aq)and bicarbonate(HCO_(3)-)are considered in the CO_(2)+O_(2) ISL reactive transport model of a typical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ore deposit in northern China.The reactive leaching of uranium is most sensitive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inera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uranium deposit.Stochastic geostatistical models are used to represent the uncertainty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neral grades.A Monte Carlo analysis was also performed to simulate the uranium production variability over an entire set of geostatistical realizations.The ISL stochastic simulation performed with the selected geostatistical realizations approximates the uranium production variability well.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ISL reactive transport model show that the extent of the uranium plume is highly dependent on mineralogical heterogeneity.The uncertainty analysis suggests the effect of uranium grade heterogeneity was found to be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accurate capture of the uncertainty.This study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accurate simulation and dynamic regulation of the CO_(2)+O_(2) leaching process of uranium at the scale of large mining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tu leaching Reactive transport HETEROGENEITY Stochastic geostatistical model Monte Carlo analysis uranium grade
下载PDF
Factors influencing in-situ leaching of uranium mining in a sandstone deposit in Shihongtan,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LIU Jin-hui SUN Zhan-xue +1 位作者 SHI Wei-jun ZHOU Yi-peng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年第1期16-20,共5页
The Shihongtan uranium deposit in northwest China is a sandstone-type deposit suitable for alkaline in-situ leaching exploitation of uranium. Alkaline leaching tends to result in CaCO3 precipitation there by affecting... The Shihongtan uranium deposit in northwest China is a sandstone-type deposit suitable for alkaline in-situ leaching exploitation of uranium. Alkaline leaching tends to result in CaCO3 precipitation there by affecting the porosity of the ore-bearing aquifer. CaCO3 deposits can also block pumping and injection holes if the formulation parameters of the leaching solution are not well controlled. However, controlling these parameters to operate the in-situ leaching process is challenging.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dissolved uranium concentration in the leaching solution increases as HCO3-concentration increases. Therefore, the most suitable HCO3-concentration to use as leaching solution is defined by the boundary value of the HCO3-concentration that controls CaCO3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That is, the dissolution and precipitation of calcite is closely related to pH, Ca2+ and HCO3-concentration. The pH and Ca2+ concentr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limiting HCO3-concentration in the leaching solution. The higher the pH and Ca2+ concentration, the lower the boundary value of HCO3-concentration, and therefore the more unfavorable to in-situ leaching of uran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in-situ leaching Boundary value Saturation index
下载PDF
Remediation of in-situ Leach Mining Contaminated Soil by Amendment-plant Synergism 被引量:1
3
作者 冯秀娟 朱易春 +4 位作者 阎思诺 鄱洋 马彩云 高咪 张素贞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1期63-70,78,共9页
This study aimed to remediate in-situ leach mining contaminated soil by amendment-plant synergis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lant species exhibit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nitrate nitroge... This study aimed to remediate in-situ leach mining contaminated soil by amendment-plant synergis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lant species exhibit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nitrate nitrogen; to be specific, the concentration of nitrate nitrogen in soil planted with wheat was reduced from 692.19 mg/kg to lower than 100 mg/kg; when the mass ratio of amendment to soil reached 3:50 and the amendment particle size was 1-2 mm, the concentration of nitrate ni-trogen in soil planted with wheat was reduced to 43 mg/kg. The amendment type exhibit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ammonium nitrogen; to be specific, when the mass ratio of amendment to soil reached 10:50, the concen-tration of ammonium nitrogen in soil added with 2-3 mm zeolite was reduced from 23 593.75 to 3 300 mg/kg on day 15. Amendments and plants mainly exhibited desorption performance for sulfate radical in soil, and the amendment typ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concentration of sulfate radical; to be specific, the con-centration of sulfate radical in soil added with limestone increased from 370 mg/kg to 900 mg/kg on day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tu leach mining of rare earth mine leaching reagent ammonia sul-fate Soil contamination Amendment-plant synergism REMEDIATION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China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被引量:1
4
作者 Que Weimin1,Wang Haifeng1,Niu Yuqing1,Zhang Feifeng2,Gu Wancheng1(1.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etallurgy,CNNC,Beijing 101149,China 2.China National Uranium Corporation,CNNC,Beijing 100822,China) 《工程科学(英文版)》 2007年第4期84-97,共14页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of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in China has been reviewed generally,emphasizing on investigation approaches and application levels of uranium min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in-situ leach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of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in China has been reviewed generally,emphasizing on investigation approaches and application levels of uranium min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in-situ leaching,heap leaching,stope leaching: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n status of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and problems existed,also considering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deposit resources,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in China is pointed out.The industry of China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is faced to new opportunity of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 in 21st century,the only way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s to develop new technology on mining,ore beneficiation and metallurgy,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level of uranium resources,low down impact on environment caused by mining and metallu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anium mining in-situ leachING HEAP leachING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DEVELOPMENT
下载PDF
Dispersion and immobilization of pollutants in Cretaceous sandstones where U ore was mined by sulfuric acid leaching
5
作者 Jan Holecek Jiri Muzak Tomas Pac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铀矿 酸浸 污染物 砂岩 白垩纪
下载PDF
探采结合技术在蒙其古尔铀矿床P0线以西的应用
6
作者 郝以泽 徐丽文 赵涛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4期20-24,共5页
为了提高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选择蒙其古尔铀矿床P0线以西地区作为试点,进行探采结合工程的布设原则以及施工工艺应用研究。实践表明,与传统施工流程相比,探采结合工程既达到了地质勘探目的,又满足了矿冶生产需要,做到了... 为了提高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选择蒙其古尔铀矿床P0线以西地区作为试点,进行探采结合工程的布设原则以及施工工艺应用研究。实践表明,与传统施工流程相比,探采结合工程既达到了地质勘探目的,又满足了矿冶生产需要,做到了时间效益、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采结合 铀矿开采 地浸 砂岩型 蒙其古尔
下载PDF
基于K_(d)的某酸法地浸铀矿山地下水铀运移模拟
7
作者 杨冰 孟童 +3 位作者 郭华明 连国玺 陈帅瑶 杨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1-391,共11页
地浸铀矿山地下水U污染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环境地质问题,准确预测地浸铀矿山采区外围地下水中U的运移范围对辐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本文以我国某酸法地浸铀矿山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模拟和预测了不同生产时间地下水中... 地浸铀矿山地下水U污染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环境地质问题,准确预测地浸铀矿山采区外围地下水中U的运移范围对辐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本文以我国某酸法地浸铀矿山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模拟和预测了不同生产时间地下水中U的运移范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浸生产会明显改变采区流场形态,形成指向采区内部的水力梯度,生产井的抽注是改变流场形态的主控因素。在流场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不考虑吸附作用的地下水U运移模型与基于K_(d)值的U阻滞运移模型。根据采区内生产井及采区外围不同距离处监测井地下水pH情况,对阻滞运移模型中的K_(d)进行了分区赋值。对比两个模型的模拟结果可以发现,当考虑含水介质对地下水中U的吸附阻滞作用后,模拟结果能够跟现场监测数据更好拟合,表明地浸采区外围地下水中U的运移范围受含水介质的吸附阻滞作用明显;这种情况下,U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距离缩短了53%,运移范围缩小了41%;阻滞运移模型预测的投产5年后采区外围地下水中U迁移距离为50 m。该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数值模拟手段可以为地浸铀矿山地下水U分布范围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铀矿山 地下水环境 数值模拟 溶质运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地浸过程中铀浸出金属量的变化
8
作者 余东原 罗跃 +1 位作者 梁大业 李立尧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8,共7页
在地浸采铀过程中,准确预测铀浸出金属量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多层感知机(MLP)和随机森林(RF)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相比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算法,MLP和RF两种方法能够得到预测性能更好的模型。2... 在地浸采铀过程中,准确预测铀浸出金属量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多层感知机(MLP)和随机森林(RF)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相比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算法,MLP和RF两种方法能够得到预测性能更好的模型。2)多层感知机(MLP)模型在预测铀浸出金属量变化的上性能表现最佳(R 2=0.91)。3)在相同的预测精度下,RF模型比MLP模型耗时更短,超参数设置更加简单。4)在以总流量和每平米铀量为铀浸出金属量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时,总流量对铀浸出金属量的权重占比为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线性回归模型 机器学习预测
下载PDF
巴彦乌拉铀矿地浸过程中溶浸液化学成分演化特征
9
作者 丰章哲 刘金辉 +5 位作者 阳奕汉 邢拥国 胡鹏飞 王如意 梁大业 何挺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2期14-25,共12页
地浸采铀是砂岩型铀矿的主要开采方法,酸性溶浸液与矿石反应后不仅铀被溶解,而且大量杂质离子也随之转入溶浸液中。以巴彦乌拉铀矿C12采区北部某抽注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抽液孔浸出液化学成分监测,对溶浸液化学成分演化特征进行了... 地浸采铀是砂岩型铀矿的主要开采方法,酸性溶浸液与矿石反应后不仅铀被溶解,而且大量杂质离子也随之转入溶浸液中。以巴彦乌拉铀矿C12采区北部某抽注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抽液孔浸出液化学成分监测,对溶浸液化学成分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溶浸液离子浓度增高是高酸溶浸液与含矿层矿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离子浓度演化经历上升、快速上升及相对稳定3个阶段,且酸度越高,浓度增高速率越快,矿物与硫酸反应的顺序大致为碳酸盐、黄铁矿(铁氧化物)、硅铝酸盐、钠长石、钾长石;相关阳离子浓度增长速率与SO42-浓度增长速率演化特征具有同步性,SO42-浓度超过12 g/L时Ca2+浓度出现降低,表明CaSO4发生了沉淀。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指示矿物溶解迁移的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乌拉铀矿 地浸采铀 浸出液成分 组分演化
下载PDF
探采结合技术在新疆砂岩型铀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印权 段柏山 +3 位作者 周根茂 徐丽文 马骥 秦淦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以新疆蒙其古尔P0线以西的矿床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矿体变化系数大、埋藏深、赋存条件复杂、规模化开发困难等问题,采用勘探钻孔与生产钻孔相结合的“探采结合”一体化模式,使勘探钻孔的利用率达到了61%,节约了钻孔投入成本,提高了资源质... 以新疆蒙其古尔P0线以西的矿床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矿体变化系数大、埋藏深、赋存条件复杂、规模化开发困难等问题,采用勘探钻孔与生产钻孔相结合的“探采结合”一体化模式,使勘探钻孔的利用率达到了61%,节约了钻孔投入成本,提高了资源质量,缩短了矿床建设周期,减少了植被破坏,做到了矿山绿色可持续发展。该技术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显著,为复杂砂岩地浸铀矿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探采结合 地浸 井型 井距 井网设计
下载PDF
KemEcal 4968凝聚剂对铀溶液中硅的脱除
11
作者 黎晓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4-79,156,共7页
铀矿酸法水冶采用浓硫酸浸铀,矿石中的硅酸盐随同浸出后在浸出液中形成硅的累积,对离子交换和溶剂萃取工艺造成不利影响。采用一种新型聚羧酸凝聚剂KemEcal 4968,分别以30、70、140 mg/L的用量,对中广核纳米比亚湖山铀矿浸出澄清液(PLS... 铀矿酸法水冶采用浓硫酸浸铀,矿石中的硅酸盐随同浸出后在浸出液中形成硅的累积,对离子交换和溶剂萃取工艺造成不利影响。采用一种新型聚羧酸凝聚剂KemEcal 4968,分别以30、70、140 mg/L的用量,对中广核纳米比亚湖山铀矿浸出澄清液(PLS)和浸出矿浆(LDS)的硅进行脱除试验。结果表明,30~140 mg/L用量KemEcal 4968凝聚剂对PLS溶液除硅率可达42%~62%,而对LDS除硅率只有11%;KemEcal 4968絮凝除硅过程中不会造成体系铀、铁组分的损失;PLS除硅残留KemEcal 4968对逆流倾析浓密机组(CCD)固体沉降速率和上清液浊度影响较小。KemEcal 4968凝聚剂是该矿山较好的除硅备选试剂。综合考虑除硅效果,兼顾避免KemEcal 4968凝聚剂过量残留,以及过多硅被沉淀会造成CCD底流密度增加而影响泵送性能,建议KemEcal 4968凝聚剂用量采用30 mg/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mEcal 4968 凝聚剂 脱硅 聚羧酸 铀矿 酸浸
下载PDF
内蒙古某矿山开采主要污染物治理与环境保护研究
12
作者 任锦荣 王浩 +1 位作者 闫纪帆 张振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6,共6页
内蒙古某大型铀矿床采用CO_(2)+O_(2)地浸开采技术,以CO_(2)+O_(2)作为溶浸剂配制溶浸液,与矿层中的铀络合生成离子,在井场浸出和浸出液水冶处理过程中产生废井液和工艺废水污染物。在治理污染物的过程中,通过固井、地表固化和回收方式... 内蒙古某大型铀矿床采用CO_(2)+O_(2)地浸开采技术,以CO_(2)+O_(2)作为溶浸剂配制溶浸液,与矿层中的铀络合生成离子,在井场浸出和浸出液水冶处理过程中产生废井液和工艺废水污染物。在治理污染物的过程中,通过固井、地表固化和回收方式对废井液进行处理;对树脂转型废水进行反渗透处理,将反渗透浓水、树脂反冲废水等排至蒸发池蒸发。研究结果显示,废井液放射性较低,U天然平均浓度为38 mg/L,226Ra活度浓度平均为79 Bq/L。树脂转型水反渗透处理后U天然浓度<0.05 mg/L,226Ra活度浓度<1.1 Bq/L。蒸发池残渣中U天然平均比活度为426.90 Bq/L,226Ra平均比活度696.67 Bq/kg。通过对污染物进行治理,固井、地表固化均符合环保要求,工艺废水和蒸发池残渣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为该类型矿山污染物治理提供了方法和思路。通过采用本文方法可以达到污染物治理的目的,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泥浆 废井液 工艺废水 蒸发池残渣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内蒙古某地浸铀矿山地质-开采模型对比研究与剩余资源量评价
13
作者 张丽丽 赵凯培 +1 位作者 肖诗伟 霍晨琛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4期52-59,共8页
为了促进地浸铀资源的充分利用,统计分析了内蒙古某地浸铀矿山研究区内的矿段厚度、过滤器长度和矿层有效厚度,采用三维矿业软件构建矿体地质模型与开采模型,通过三维实体的可视化对比,精准掌握了浸采范围外“残难矿体”的位置,并对其... 为了促进地浸铀资源的充分利用,统计分析了内蒙古某地浸铀矿山研究区内的矿段厚度、过滤器长度和矿层有效厚度,采用三维矿业软件构建矿体地质模型与开采模型,通过三维实体的可视化对比,精准掌握了浸采范围外“残难矿体”的位置,并对其进行了剩余资源量估算,结果表明剩余资源量可观,有待进一步研究。应用价格法测算矿床的经济指标,对矿床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将经济平米铀量作为阈值约束浸采范围外的“残难矿体”资源模型并生成经济块段模型;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对经济块段模型进行资源量估算,得到平米铀量在经济指标之上的资源量。通过研究,掌握了研究区内纵向浸采范围外“残难矿体”的精确位置、剩余资源量和经济性,实现了对地浸开采矿山剩余资源量的经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开采模型 浸采范围 剩余资源量 经济评价
下载PDF
信息化技术在内蒙古某地浸采铀矿山中的应用
14
作者 毛鑫磊 《化工管理》 2024年第6期82-84,共3页
随着数字化矿山建设的深入及当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企业整体运作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企业的沟通、应用、安全管理等工作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持。内蒙古某地浸采铀矿山信息化建设工作从信息协同角度入手,开展基础设施和网络应用... 随着数字化矿山建设的深入及当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企业整体运作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企业的沟通、应用、安全管理等工作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持。内蒙古某地浸采铀矿山信息化建设工作从信息协同角度入手,开展基础设施和网络应用平台的建设,实现了生产数据有效传输与安全生产过程全流程自动化的绿色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数字化矿山 信息化技术 信息协同
下载PDF
无人机巡检技术在某地浸铀矿山的研究与应用
15
作者 冯小刚 沈立华 +4 位作者 李喜龙 曹俊鹏 张渤 周文蒙 庄治旭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3期113-119,共7页
研究了无人机巡检技术在某地浸铀矿山的应用方法。采用无人机、红外热成像和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矿山运行情况的无人机巡检和监测,由无人机巡检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巡检。结果显示,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孔口、架空线路等情况进行动... 研究了无人机巡检技术在某地浸铀矿山的应用方法。采用无人机、红外热成像和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矿山运行情况的无人机巡检和监测,由无人机巡检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巡检。结果显示,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孔口、架空线路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能实时发现异常情况;利用负载镜头实现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对矿山地表物理特征结构进行精准扫描。无人机巡检提高了矿山的巡检水平和效率,降低了矿山巡检和监管的人力和物力成本,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 巡检 无人机 北斗导航系统 红外热成像 激光扫描 地浸铀矿山
下载PDF
中国铀矿采冶技术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51
16
作者 阙为民 王海峰 +2 位作者 牛玉清 张飞凤 谷万成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第3期44-53,共10页
对中国铀矿采冶工业的发展作了全面的回顾,重点介绍了中国铀矿地浸、堆浸、原地爆破浸出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水平;在对中国铀矿采冶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矿床资源的特点,指出了中国铀矿采冶技术发展的方向。21世纪中国铀... 对中国铀矿采冶工业的发展作了全面的回顾,重点介绍了中国铀矿地浸、堆浸、原地爆破浸出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水平;在对中国铀矿采冶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矿床资源的特点,指出了中国铀矿采冶技术发展的方向。21世纪中国铀矿冶工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只有开发新的采、选、冶技术,提高铀资源的利用水平,减少铀矿采冶对环境的影响,才能实现铀矿冶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开采 地浸 堆浸 提取 纯化 发展
下载PDF
地浸采铀工艺分类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9
17
作者 周义朋 沈照理 +3 位作者 史维浚 孙占学 刘金辉 刘亚洁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1,共5页
随着地浸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工艺很难简单地用传统的酸、碱分类方法进行界定,出现工艺归类与地浸实际工作状态不一致的现象,也造成了技术交流的不便。在综述目前主要地浸工艺及其铀迁移原理的基础上,对地浸采铀工艺分类方法进行了探讨,... 随着地浸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工艺很难简单地用传统的酸、碱分类方法进行界定,出现工艺归类与地浸实际工作状态不一致的现象,也造成了技术交流的不便。在综述目前主要地浸工艺及其铀迁移原理的基础上,对地浸采铀工艺分类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分别以地浸工作液pH和浸出铀的迁移形式为依据的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工艺分类 酸法地浸 碱法地浸 中性地浸
下载PDF
新疆某矿床碱法地浸采铀试验 被引量:23
18
作者 王海峰 武伟 +5 位作者 汤庆四 刘乃忠 苏学斌 徐益群 王新贵 刘国宏 《铀矿冶》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9-173,共5页
结合新疆某铀矿床碱法地浸采铀现场试验,讨论了矿床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介绍了最佳井型的应用,并分析了氧气、CO2和NH4HCO3使用时地下浸出过程及浸出效果,提出适宜矿床的开采工艺。
关键词 铀矿床 地浸 采铀 试验
下载PDF
中国铀矿采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7
19
作者 孙占学 Fiaz Asghar +3 位作者 赵凯 周义朋 黎广荣 徐玲玲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共8页
中国铀矿包括火山岩型、花岗岩型、碳硅泥岩型、砂岩型和煤岩型等多种类型。铀矿采冶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火山岩型和煤岩型铀矿常规地下开采为主,部分埋藏较浅的矿床则以露天开采的方式进行;铀的提取采用破磨搅拌浸出或堆浸工艺。2... 中国铀矿包括火山岩型、花岗岩型、碳硅泥岩型、砂岩型和煤岩型等多种类型。铀矿采冶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火山岩型和煤岩型铀矿常规地下开采为主,部分埋藏较浅的矿床则以露天开采的方式进行;铀的提取采用破磨搅拌浸出或堆浸工艺。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向砂岩铀矿开采转型,以采冶一体的原地浸出方式进行开采和铀的提取,按浸出剂的不同主要分为酸法、碱法、中性(CO_(2)+O_(2))等工艺,其中酸法和中性浸出工艺在中国应用最为广泛。近年来微生物浸出技术在铀矿堆浸和地浸方面均有所突破,部分实现工业应用。清洁、高效和数字赋能是铀矿采冶发展的主要趋势,建设绿色、高效、智能的铀矿大基地也正在成为中国天然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采冶 硬岩型铀矿 砂岩型铀矿 地下开采 地浸 智能矿山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硬岩型铀矿石浸出中试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玉龙 谭凯旋 +2 位作者 胡鄂明 李广悦 丁德馨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35,共4页
基于溶浸采铀技术、硬岩铀矿石的性质及表面活性剂功能,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硬岩铀矿石浸出中应用的可能性。选用P1和P22种表面活性剂进行了铀矿石的搅拌浸出试验,结果表明:①表面活性剂P1在临界胶束浓度范围内(0.2~10mg/L)可显著提高铀... 基于溶浸采铀技术、硬岩铀矿石的性质及表面活性剂功能,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硬岩铀矿石浸出中应用的可能性。选用P1和P22种表面活性剂进行了铀矿石的搅拌浸出试验,结果表明:①表面活性剂P1在临界胶束浓度范围内(0.2~10mg/L)可显著提高铀矿石的浸出率;②表面活性剂P2在临界胶束浓度范围内(50~150mg/L)亦可明显提高铀矿石的浸出率;③表面活性剂P1提高铀矿石浸出率的效果比表面活性剂P2提高铀矿石浸出率的效果要明显;④表面活性剂可显著改善大块度铀矿石的浸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硬岩铀矿石 溶浸采铀 浸出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