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花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 var. przewalskii)开花动态及繁育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金霞 苏雪 +2 位作者 刘玉国 陈明忠 孙坤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51,共5页
通过野外定点观察,运用花粉-胚珠比、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杂交指数、人工授粉和套袋试验等方法,对黄花角蒿(bwarvillea sinensisvar.przewalskii)的开花动态及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角蒿种群花期一般为6—9月,单花... 通过野外定点观察,运用花粉-胚珠比、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杂交指数、人工授粉和套袋试验等方法,对黄花角蒿(bwarvillea sinensisvar.przewalskii)的开花动态及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角蒿种群花期一般为6—9月,单花花期一般为2~3d,花雌雄异熟,雄蕊先熟,雌雄蕊异位。单花花期依其形态和散粉特征可分为散粉初期、散粉盛期、散粉末期、凋谢期4个时期。黄花角蒿花粉一胚珠比为331.3,杂交指数等于5,结合人工授粉和套袋实验结果可以确定该物种的繁育系统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套袋实验及实地观察显示黄花角蒿为虫媒传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角蒿 开花动态 繁育系统 适应
下载PDF
新镇痛药物资源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的种子生物学及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新波 王臣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7年第3期95-96,共2页
目的:研究角蒿驯化栽培生产技术。方法:进行野外调查,采集,弄清角蒿的生态习性和资源状况;进行种子生物学研究及田间栽培实验。结果:野生角蒿多见于干燥的草原地带,土壤以沙壤土为主,喜全光照、干燥气候;以种子进行繁殖,种子无休眠特性... 目的:研究角蒿驯化栽培生产技术。方法:进行野外调查,采集,弄清角蒿的生态习性和资源状况;进行种子生物学研究及田间栽培实验。结果:野生角蒿多见于干燥的草原地带,土壤以沙壤土为主,喜全光照、干燥气候;以种子进行繁殖,种子无休眠特性,千粒重约为0.4~0.5g;幼苗为子叶出土型;基生叶对生,茎生叶互生;栽培时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肥。播种时需将种子与湿沙混合,浅播,播后加强水分管理,其它管理措施与二年生作物相同。结论:角蒿野生资源稀少,栽培技术较为简单,该技术有利于角蒿的规模化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蒿 种子 栽培
下载PDF
皂荚幼苗(Gledistsia sinensis Lam)初生维管组织的解剖学研究
3
作者 黄雅楠 古松 +5 位作者 江莎 黄俊哲 郑强 陈旭辉 许珂 田俊英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23,共5页
对皂荚的初生维管组织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皂荚的根-下胚轴-子叶-上胚轴为一个连续的结构.下胚轴中的维管组织大部分延伸到子叶当中,但上下胚轴之间仍是通过由下胚轴进入到上胚轴的少数的维管组织直接相连的,而并非如一些文献所... 对皂荚的初生维管组织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皂荚的根-下胚轴-子叶-上胚轴为一个连续的结构.下胚轴中的维管组织大部分延伸到子叶当中,但上下胚轴之间仍是通过由下胚轴进入到上胚轴的少数的维管组织直接相连的,而并非如一些文献所描述的上胚轴的维管组织是添加在下胚轴上的.但上胚轴的维管组织仅与下胚轴中一部分维管组织束相连,这与以往的报道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生维管组织 根茎过渡区 皂荚幼苗
下载PDF
Crude Extract of Detergent⁃Like Gleditsia sinensis lam Exhibiting Self⁃Organization for Protection of Mild Steel in Harsh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How to Seek Crude Natural Plant Extracts as Green Corrosion Inhibitors
4
作者 Xue Luo Haijun Huang +4 位作者 Zhenqiang Wang Zhiyong Wang Shengtao Zhang Hongru Li Fang Gao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20年第5期1-21,共21页
This study proposes a thought to employ detergent⁃like renewable low⁃cost crude extract of Gleditsia sinensis lam(GSL)as green corrosion inhibitor for mild steel in HCl solution.Crude Gleditsia sinensis lam extract(GS... This study proposes a thought to employ detergent⁃like renewable low⁃cost crude extract of Gleditsia sinensis lam(GSL)as green corrosion inhibitor for mild steel in HCl solution.Crude Gleditsia sinensis lam extract(GSLE)was gained at mild conditions by simply refluxing in ethanol with a Soxhlet extractor.The target GSLE extract exhibited regular self⁃organization in mixed solvents of organic solvents/H2O such as ethanol/H2 O(v/v,50/50)at room temperature,which was evidenced by different means includ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and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yielded assemblies of the crude extract of GSLE displayed chemical adsorption on the studied mild steel sample surfaces.Furthermore,the formed stable crude extract assemblies of GSL presented outstanding anti⁃corrosion capability in 1.0 mol/L HCl aqueous solution based on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including polarization curves and impedance spectroscopy.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maximal corrosion inhibition efficiency could reach approximate 95%.The molecular modeling was performed to acquire the nature of frontier orbitals of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crude GSLE for deep understanding of chemical interactions with iron.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in would guide us to seek 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low⁃cost detergent⁃like plant crude extracts for corrosion inhibition of various metals in aggressive acid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de extraction of Gleditsia sinensis lam self⁃organization chemical adsorption corrosion inhibition HCl solution
下载PDF
黄花角蒿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5
作者 贠小杰 马岁洋 +5 位作者 胡训鹏 郑品康 王智勇 杨秀娟 段国建 李硕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134,共7页
以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陕西)不同产地的20份黄花角蒿种子为试验材料,依据中药材种子检验规程对不同产地的黄花角蒿种子进行形态特征描述,对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含水量、千粒重、生活力、发芽率等指标进行测定。采用相关性分... 以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陕西)不同产地的20份黄花角蒿种子为试验材料,依据中药材种子检验规程对不同产地的黄花角蒿种子进行形态特征描述,对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含水量、千粒重、生活力、发芽率等指标进行测定。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生产实践,初步制定黄花角蒿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黄花角蒿种子质量等级可划分为三个等级,Ⅰ级种子:千粒重≥0.40 g、生活力≥84%、发芽率≥84%;Ⅱ级种子:千粒重>0.34 g~<0.40 g、生活力>55%~<84%、发芽率>60%~<84%;Ⅲ级种子:千粒重≤0.34 g、生活力≤55%、发芽率≤60%。黄花角蒿种子千粒重、生活力和发芽率可作为黄花角蒿种子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角蒿 质量分级标准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微波辅助水提联用泡沫分离富集皂荚皂苷的工艺研究
6
作者 王文琪 柴向华 +5 位作者 吴克刚 何东 段雪娟 张翔宇 查钦 谢伟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51,共8页
为优化微波辅助水提联用泡沫分离富集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皂苷提取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以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液料比、原料粒径为试验因素探究微波辅助水提取的理想提取条件,再进一步以富集比为考察因素探究气... 为优化微波辅助水提联用泡沫分离富集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皂苷提取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以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液料比、原料粒径为试验因素探究微波辅助水提取的理想提取条件,再进一步以富集比为考察因素探究气体流速、温度、装液量、进料液浓度对富集皂荚皂苷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水提法的优化条件为微波时间33 s,微波功率1000 W,原料粒径100目,液料比35 mL/g。泡沫分离富集法的优化富集条件为气体流速400 mL/min,装液量30 mL,进料液浓度7.13 mg/mL,温度70℃。微波辅助水提联用泡沫分离富集皂荚皂苷,相比于传统醇提以及水煎法有提取效率高,绿色环保且设备简单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水提法 泡沫分离富集法 联用 皂荚皂苷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试验
下载PDF
皂角子与滇皂角子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7
作者 张艳焱 杜琳霖 +2 位作者 廖玉兰 王祥培 吴红梅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109-113,共5页
(目的)建立皂角子与滇皂角子的紫外-可见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W-正态检验法识别共有峰,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对皂角子与滇皂角子的特征紫外光谱图进行鉴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获得不... (目的)建立皂角子与滇皂角子的紫外-可见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W-正态检验法识别共有峰,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对皂角子与滇皂角子的特征紫外光谱图进行鉴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获得不同产地皂角子及滇皂角子红外光谱和一阶导数谱。(结果)甲醇提取液中,皂角子与滇皂角子具有不同特征紫外光谱共有吸收峰位,经分析能明显鉴别两者。与皂角子比较,滇皂角子的平均红外光谱在1374 cm^(-1)、1251 cm^(-1)附近特有振动吸收峰。(结论)紫外-可见光谱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均可用于鉴别区分皂角子与滇皂角子药材,方法简便、准确、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子 滇皂角子 紫外-可见光谱 红外光谱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透骨草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再波 钟才宁 +2 位作者 孙成斌 毛海立 邓维先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8-391,共4页
目的分析透骨草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GC-MS法。结果与结论分离出83个组分,鉴定了69个,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占总挥发油总含量的97.42%。主要成分为白菖烯(14.91%)、β-石竹烯(11.05%)、α-姜黄烯(5.99%)等化合物。
关键词 透骨草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皂角刺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与活性测定 被引量:43
9
作者 徐哲 赵晓頔 +2 位作者 王漪檬 陈晓辉 毕开顺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8-111,162,共5页
目的分离鉴定皂角刺中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结合硅胶、葡聚糖凝胶等色谱方法追踪分离皂角刺抗肿瘤活性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用半效抑制浓度(IC50)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从皂... 目的分离鉴定皂角刺中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结合硅胶、葡聚糖凝胶等色谱方法追踪分离皂角刺抗肿瘤活性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用半效抑制浓度(IC50)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黄颜木素(1)、槲皮素(2)、3β—acetoxyolean-12-en-28-oicacid(3)、木栓酮(4)、棕榈酸(5)、白桦醇(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化合物1、3对7种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抑制作用较好,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剂量依赖关系良好;化合物3对Bel-7402、HeLa、HT1080、KB、A549、SGC-7901、Heps等7种肿瘤细胞株生长增殖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IC50为11.61~18.73mg·L^-1;化合物1对除A549之外的6种肿瘤细胞株抑制作用良好,IC40为11.34~19.32mg·L^-1。结论化合物2~6和8为首次从皂角刺中分离;化合物1、3的抗肿瘤活性为皂角刺中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 抗肿瘤活性 提取 分离
下载PDF
皂荚EST-SSR分子标记开发与分析评价 被引量:20
10
作者 林富荣 邢俊连 +2 位作者 孟艳琼 黄平 郑勇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8-154,共7页
本研究旨在开发皂荚EST-SSR分子标记,为今后皂荚种质资源评价与分析提供基础。首先通过对已公布的皂荚转录组数据进行拼接得到41003个Unigenes,总长度70.4 Mb,平均长度1716 bp,N50为2533 bp。进一步在7009个Unigenes中检测到8494个EST-... 本研究旨在开发皂荚EST-SSR分子标记,为今后皂荚种质资源评价与分析提供基础。首先通过对已公布的皂荚转录组数据进行拼接得到41003个Unigenes,总长度70.4 Mb,平均长度1716 bp,N50为2533 bp。进一步在7009个Unigenes中检测到8494个EST-SSR位点,其中1200条Unigenes含有2个及以上的SSR位点,复合型SSRs有369个。针对所有EST-SSR位点设计得到6494条特异性引物,随机挑选60个位点进行试验验证与分析,其中44对引物可扩增出特异性片段,17对具有多态性,PIC值范围为0.195~0.742,均值为0.501,且大部分多态性位点位于UTR区域。通过对皂荚近缘种进行跨种PCR扩增试验,结果显示在开发的44对有效引物中,9个近缘种美国皂荚、日本皂荚、绒毛皂荚、滇皂荚、华南皂荚、小果皂荚、野皂荚、肥皂荚和美国肥皂荚分别有32、31、23、24、7、40、25、18和18对引物可获得有效扩增片段,说明EST-SSR标记在皂荚近缘种之间具有良好的通用性。研究表明利用转录组数据挖掘的EST-SSR位点具有扩增稳定、多态性良好、近缘种间通用等优点,是林木物种开发分子标记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转录组 EST-SSR 多态性 通用性
下载PDF
皂角籽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龚宁 董玉山 +3 位作者 赵海双 王宁 董旭俊 傅建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8-130,共3页
对皂角籽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表明 ,皂角籽中含有皂甙、黄酮、生物碱、挥发油、油脂、糖类、氨基酸、蛋白质及矿物质等化学成分。对氨基酸、矿质元素和多糖的进一步分析表明 ,皂角籽中含有 17种氨基酸 ,总含量为 12 6 .82 g/ kg;含有 Sr... 对皂角籽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表明 ,皂角籽中含有皂甙、黄酮、生物碱、挥发油、油脂、糖类、氨基酸、蛋白质及矿物质等化学成分。对氨基酸、矿质元素和多糖的进一步分析表明 ,皂角籽中含有 17种氨基酸 ,总含量为 12 6 .82 g/ kg;含有 Sr、K等 9种矿质元素 ;多糖和脂肪的含量分别为 83.3和 2 9.7g/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籽 化学成分 生物碱 皂甙 黄酮
下载PDF
皂荚中天然防腐成分的防腐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东 徐智敏 +2 位作者 孟金凤 佟书娟 过伟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研究天然植物皂荚的防腐抑菌作用。方法牛津杯法测定皂荚提取液(水提液、醇提液、复合液)的抑菌效力、稀释法测定皂荚提取液最低抑菌浓度(MIC)、开放条件下测定皂荚粉末的防腐效用。结果皂荚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位形成抑菌... 目的研究天然植物皂荚的防腐抑菌作用。方法牛津杯法测定皂荚提取液(水提液、醇提液、复合液)的抑菌效力、稀释法测定皂荚提取液最低抑菌浓度(MIC)、开放条件下测定皂荚粉末的防腐效用。结果皂荚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位形成抑菌圈,但对标准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均形成大小不等的抑菌圈。皂荚水提液、复合液对上述3种细菌的MIC分别为:125、62.5、62.5 mg/mL;醇提液的MIC分别为:250、125、125 mg/mL。开放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皂荚具有较好的防腐作用。结论皂荚对多种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以做为天然防腐剂加以综合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防腐 体外抑菌
下载PDF
皂荚多糖胶α-半乳糖苷酶修饰及产物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蒋建新 朱莉伟 +1 位作者 王磊 张卫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4-48,共5页
皂荚多糖胶(GPG)和刺槐豆胶都属于半乳甘露聚糖型多糖胶。当多糖水溶液质量分数1%,皂荚多糖胶(半乳糖质量分数28.6%)与黄原胶的共混质量比为7∶3,其凝胶强度为103 g/cm2。刺槐豆胶(半乳糖质量分数20%)与黄原胶的共混凝胶强度最大,也是... 皂荚多糖胶(GPG)和刺槐豆胶都属于半乳甘露聚糖型多糖胶。当多糖水溶液质量分数1%,皂荚多糖胶(半乳糖质量分数28.6%)与黄原胶的共混质量比为7∶3,其凝胶强度为103 g/cm2。刺槐豆胶(半乳糖质量分数20%)与黄原胶的共混凝胶强度最大,也是价格最高的半乳甘露聚糖胶。重点研究了α-半乳糖苷酶修饰皂荚多糖胶(EMGPG)得到与刺槐豆胶相似结构的半乳甘露聚糖,酶转化反应的最适宜底物质量分数从37℃的3%提高到50℃时的35%。20.2%半乳糖含量的酶法改性皂荚多糖胶与黄原胶共混后的凝胶强度为199 g/cm2,大于刺槐豆胶与黄原胶的共混凝胶强度(193 g/cm2)。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酶法改性皂荚多糖胶结晶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多糖胶 Α-半乳糖苷酶 凝胶化
下载PDF
土壤盐分及干旱胁迫对皂角幼苗生长和叶片保水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孔艳菊 孙明高 +2 位作者 魏海霞 孔红岭 于振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4,共6页
研究皂角在土壤盐分和干旱胁迫下生长性状和叶保水力,旨在为各种土壤条件下栽培皂角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对苗木存活率、胁迫症状进行调查,对苗高、生物量、叶片保水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皂角的存活率、苗高、生物量及根系比重... 研究皂角在土壤盐分和干旱胁迫下生长性状和叶保水力,旨在为各种土壤条件下栽培皂角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对苗木存活率、胁迫症状进行调查,对苗高、生物量、叶片保水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皂角的存活率、苗高、生物量及根系比重在干旱、轻度盐分和中度干旱与盐分的交叉胁迫处理下,均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叶保水力在各个胁迫条件下均高于对照。盐旱交叉胁迫下水分含量越高,越有利于皂角在盐分下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 干旱 皂角 生长性状 叶保水力
下载PDF
皂荚天然群体间种实表型特性及种子萌发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伟 林富荣 +1 位作者 郑勇奇 孙圣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75,共6页
对位于湖北京山、湖南城步、贵州兴义、重庆秀山、四川成都、广西桂林、山东费县和甘肃天水的8个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天然群体间果实和种子表型特性及种子萌发率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种子特性与萌发率的相关性进行... 对位于湖北京山、湖南城步、贵州兴义、重庆秀山、四川成都、广西桂林、山东费县和甘肃天水的8个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天然群体间果实和种子表型特性及种子萌发率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种子特性与萌发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皂荚群体间荚果的长度、宽度、厚度和质量以及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和百粒质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低纬度、高降雨量和干扰程度相对大的区域产生的荚果及种子均较大。在不同温度(昼/夜温度35℃/20℃、30℃/15℃、25℃/10℃和15℃/5℃)条件下,8个皂荚群体间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平均萌发率为7.70%;种皮经人为损伤后种子萌发率总体上有所提高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差异显著,其中在昼/夜温度15℃/5℃的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低于其他处理温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和百粒质量与萌发率均呈正相关,但总体上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不同皂荚群体的荚果和种子特性变异较大,且在降雨量高的地区其果实和种子较大;低温对皂荚种子的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种皮损伤处理可解除皂荚种子的物理性休眠,但皂荚种子还可能存在生理休眠现象;一定程度的种子复合休眠可能是皂荚群体适应不同生境的重要生存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群体 荚果特性 种子特性 种子萌发 相关性
下载PDF
皂荚的功能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6
作者 邵金良 袁唯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8-51,共4页
皂荚(GleditsiasinensisLam.)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作用和广泛应用前景的豆科(Leguminosae)苏木亚科的多年生木本植物。本文叙述了皂荚在医药、化妆品、绿化、食品工业等方面功能作用。介绍了国内外对皂荚的研究进展。根据我国目前皂荚的... 皂荚(GleditsiasinensisLam.)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作用和广泛应用前景的豆科(Leguminosae)苏木亚科的多年生木本植物。本文叙述了皂荚在医药、化妆品、绿化、食品工业等方面功能作用。介绍了国内外对皂荚的研究进展。根据我国目前皂荚的开发利用现状,为我国大力发展皂荚产业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作用 研究进展 皂荚 开发利用现状 木本植物 食品工业 多年生 lam 化妆品 国内外 苏木
下载PDF
皂荚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芳 赵声兰 +3 位作者 李玲 陈朝银 余仕继 罗立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55-257,260,共4页
以皂荚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索皂荚多糖提取过程中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皂荚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皂荚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5,50℃回流提取70min,提取两次,多糖提取率为35.46... 以皂荚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索皂荚多糖提取过程中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皂荚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皂荚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5,50℃回流提取70min,提取两次,多糖提取率为35.46%。抗氧化活性的实验结果表明,皂荚多糖有较强的羟自由基(·OH)清除作用,其IC50为0.6379mg/mL,但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较弱,其IC50为7.5758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多糖 提取 抗氧化
下载PDF
皂角刺化学成分的研究——皂甙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万华 傅建熙 +1 位作者 范代娣 李琴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7-138,共2页
从皂角刺的正丁醇提取部分 ,分离出刺囊酸 ( echinocystic acid)和皂荚皂甙 C( gleditsia saponinC)。经 IR,MS,H-
关键词 皂角刺 刺囊酸 皂英皂甙C 化学成分 豆科 中草药
下载PDF
猪牙皂抗肿瘤有效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冯英 贾元印 +2 位作者 李贵海 梁瑞雪 张新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9-320,共2页
目的研究猪牙皂有效部位的分离及其抗肿瘤作用。方法对猪牙皂总浸膏分别采用“乙醚沉淀法”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法”进行了有效部位的分离,前者将浸膏分为脂溶物和皂苷物两部分,后者分得了氯仿物正丁醇物及提取后的水溶物。结果抗S180... 目的研究猪牙皂有效部位的分离及其抗肿瘤作用。方法对猪牙皂总浸膏分别采用“乙醚沉淀法”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法”进行了有效部位的分离,前者将浸膏分为脂溶物和皂苷物两部分,后者分得了氯仿物正丁醇物及提取后的水溶物。结果抗S180实验表明,皂苷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抑瘤率,其最高抑瘤率分别为44.62%和41.75%,其它各样品均未见明显抑瘤效果。结论皂苷物和正丁醇物为其抗癌有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牙皂 有效部位 分离 抗肿瘤
下载PDF
皂角刺中5个白桦脂酸型三萜抗HIV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万华 李琴 +1 位作者 王小刚 赵文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1-403,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草药皂角刺中白桦脂酸型三萜的细胞毒性及抗HIV活性。方法通过体外活性筛选实验考察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及抗HIV活性。结果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的5个白桦脂酸型三萜均表现出较弱的细胞毒性和强弱不等的抗HIV活性,其中化合物1,2和5... 目的研究中草药皂角刺中白桦脂酸型三萜的细胞毒性及抗HIV活性。方法通过体外活性筛选实验考察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及抗HIV活性。结果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的5个白桦脂酸型三萜均表现出较弱的细胞毒性和强弱不等的抗HIV活性,其中化合物1,2和5抗HIV活性强烈,EC50值均小于0.064μg/mL。结论皂角刺中含有强烈抗HIV活性成分,这对抗HIV新药开发和皂角刺新的药用功效开发有重要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 白桦脂酸型三萜 抗HIV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