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累及野照射时淋巴结引流区IID与复发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沈文斌 高红梅 +8 位作者 祝淑钗 李幼梅 李曙光 曹彦坤 苏景伟 刘志坤 李娟 温士旺 武彦昭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2-306,共5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累及野照射(IFI)时相应淋巴结引流区不经意照射剂量(IID)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4年间接受根治性放疗的81例食管癌患者资料,分析治疗失败模式、IID大小及IID大小与复发及患者长期生存的关系等.K...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累及野照射(IFI)时相应淋巴结引流区不经意照射剂量(IID)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4年间接受根治性放疗的81例食管癌患者资料,分析治疗失败模式、IID大小及IID大小与复发及患者长期生存的关系等.Kaplan-Meier法计算OS、LC率并Logrank法检验,ROC曲线分析VPTV-NX的预测价值,Spearman法相关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1、3、5、8年OS和LC分别为68%、33%、21%、11%和77%、46%、36%、20%.治疗后单纯局部区域复发21例,单纯远处转移15例,复发伴远处转移3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PTV-N40-50能有效预测野外复发(P =0.004 ~0.031),其预测最佳临界点值分别为71.5%、68.5%和58.5%.VPTV-N40~50大小与患者长期OS无关(P =0.601 ~0.826),但与照射野外复发显著相关(P =0.005 ~0.010).VPTV-Nx大小与 ≥2级放射性损伤均无关(r=0.151 ~0.027,P=0.108~0.809).结论 食管癌接受三维适形IFI时其相应淋巴结引流区所得较大的IID可能能起到预防亚临床病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三维适形放射疗法 累及野照射 淋巴结引流区 不经意照射剂量 复发
原文传递
保乳术后逆向、正向IMRT和3DCRT计划下内乳区非计划性受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宋远芳 王玮 +3 位作者 李建彬 孙涛 徐敏 邵倩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保乳术后逆向调强(I-IMRT)、正向调强(F-IMRT)和三维适形(3DCRT)计划间内乳区非计划性受照剂量的差异,为临床判断能否将内乳区免于放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84例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勾画前3肋间内乳区,为每例患者设计... 目的探讨保乳术后逆向调强(I-IMRT)、正向调强(F-IMRT)和三维适形(3DCRT)计划间内乳区非计划性受照剂量的差异,为临床判断能否将内乳区免于放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84例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勾画前3肋间内乳区,为每例患者设计3种放疗计划,内乳区不包括在计划靶区内,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3种计划间的差异。结果前3肋间I-IMRT、F-IMRT、3DCRT计划间内乳区Dmean均无差异,中位数分别为2740.2、2973.9、2951.4 cGy。3个肋间单独分析,3种计划第1肋间和第2肋间的Dmean相近,第3肋间I-IMRT的Dmean明显高于3DCRT和F-IMRT。3种计划单独分析,每种计划第3肋间的Dmean均最高,其次为第2肋间,第1肋间最低。结论3种计划均不能达到治疗亚临床病灶的处方剂量,且3种计划间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于临床上有指征照射内乳的患者来说,应用该3种放疗技术中的任何一种,将内乳靶区排除在外是不保险的。然而,随着化疗、内分泌及靶向等治疗方式的综合应用,内乳区非计划性受照剂量能否达到临床要求尚需进一步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乳术后放疗 内乳淋巴结区 非计划受照剂量:治疗计划比较
原文传递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不同放疗计划方式下内乳区非计划性受照剂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玮 孟英涛 +5 位作者 宋远芳 孙涛 徐敏 邵倩 张英杰 李建彬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5-340,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不同放疗计划方式间内乳区非计划性照射的剂量学参数差异。方法 13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接受胸壁±锁骨上放疗的患者均未接受内乳区放疗,依据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标准勾画患侧内乳区...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不同放疗计划方式间内乳区非计划性照射的剂量学参数差异。方法 13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接受胸壁±锁骨上放疗的患者均未接受内乳区放疗,依据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标准勾画患侧内乳区,按照计划方式不同分为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组、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F-IMRT)组和逆向调强放疗(I-IMRT)组。比较3组间内乳区受照剂量、不同肋间内乳区相关剂量体积参数的差异,分析内乳区受照剂量与心肺受照剂量的相关性。结果 3D-CRT组、F-IMRT组和I-IMRT组内乳区中位受照剂量分别为33.80、29.65和32.95 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412,P=0.299)。3组间同一肋间内乳区受照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D-CRT组、F-IMRT组和I-IMRT组内乳区受照剂量≥45 Gy的患者分别占10.42%、2.04%、9.76%,3组内乳区受照剂量在不同剂量区段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均P〉0.05)。同一计划方式下,第2、3肋间内乳区的Dmean、V20、V30、V40、V50均明显高于第1肋间(均P〈0.05)。3D-CRT计划方式下,内乳区Dmean与心脏Dmean呈正相关(r=0.338,P=0.019),与肺Dmean无相关性。F-IMRT和I-IMRT方式下,内乳区Dmean与心脏受照剂量均无相关性,而与患侧肺Dmean及V20均呈正相关(F-IMRT方式:r=0.366,P=0.010;r=0.318,P=0.026;I-IMRT方式:r=0.427,P=0.005;r=0.411,P=0.008)。 结论 3D-CRT、F-IMRT和I-IMRT计划方式下,均有部分患者内乳区受照剂量可达到治疗量。相较于3D-CRT,F-IMRT和I-IMRT进一步降低了危及器官受照剂量,但内乳区为非计划靶区时,3种计划方式对内乳区的剂量覆盖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 野中 野逆向调强放疗 内乳区 非计划性受照剂量
原文传递
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术后内乳淋巴引流区非计划性受照剂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玮 宋远芳 +6 位作者 孟英涛 孙涛 张英杰 邵倩 刘希军 李建彬 于金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35-939,共5页
目的 评估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内乳淋巴引流区(IMC)非计划性照射剂量,明确乳腺癌手术方式对IMC非计划性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1-12-2017-01-26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210例保留乳房术(BCS)后及138例改良根治术(MRM)后接受... 目的 评估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内乳淋巴引流区(IMC)非计划性照射剂量,明确乳腺癌手术方式对IMC非计划性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1-12-2017-01-26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210例保留乳房术(BCS)后及138例改良根治术(MRM)后接受乳腺(胸壁)±锁骨上淋巴引流区(SCF)放疗的患者,其中131例行患侧乳腺(胸壁)+SCF照射,217例仅行患侧乳腺(胸壁)照射,所有患者原治疗计划中均未接受IMC照射。依据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标准勾画患侧IMC,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BCS及MRM组,比较2组患者间IMC非计划性受照剂量、第1~3肋间IMC受照剂量的差异性。结果 IMC非计划性受照剂量中位数为29.69 Gy, MRM组患者IMC及第1、2肋间IMC非计划性受照剂量高于BCS组(32.85 vs 27.10 Gy,Z=-3.327,P=0.001;26.60 vs 12.50 Gy,Z=-6.922,P<0.001;34.63 vs 30.42 Gy,Z=-2.777,P=0.005),而第3肋间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41 vs 36.24 Gy,Z=-1.103,P=0.270)。131例接受侧乳腺(胸壁)+SCF放疗患者IMC(32.87 vs 27.19 Gy)、第1(26.8 vs 13.09 Gy)和2(34.65 vs 30.46 Gy)肋间内乳区非计划性受照剂量高于单纯患侧乳腺(胸壁)放疗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及是否行SCF照射均与IMC非计划性受照剂量有关联(OR=1.034,95%CI:1.015~1.054,P=0.001;OR=1.034,95%CI:1.014~1.054,P=0.001)。结论 手术方式和SCF照射野的加入均会影响IMC非计划性受照剂量。相较于MRM患者,BCS患者IMC非计划性受照剂量更低,尤其是第1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保乳手术 术后放疗 内乳淋巴引流区 非计划性受照剂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