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会阴侧切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效果及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董晶晶 谢静静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995-2999,共5页
目的:分析会阴侧切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效果及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顺产且行会阴侧切的产妇78例临床资料,按照术中缝合方式不同分为连续组(n=40)与间断组(n=38),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及缝合时间,术... 目的:分析会阴侧切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效果及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顺产且行会阴侧切的产妇78例临床资料,按照术中缝合方式不同分为连续组(n=40)与间断组(n=38),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及缝合时间,术后恢复效果包括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伤口疼痛程度,产后不良反应及切口感染情况;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引发产妇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连续组术中出血量(20.2±3.2ml)及术中缝合时间(14.9±2.1min)均低于间断组(31.3±4.4ml、20.8±2.3min),术后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间断组,切口愈合时间(5.53±1.69d)、疼痛时间(2.33±0.76d)及术后第三天疼痛VAS评分(2.35±1.10分)均低于间断组(6.87±1.47d、2.95±0.80d、3.55±1.91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2.5%)低于间断组(36.8%);多因素分析显示,出血量多、阴道检查次数多、产程长及胎膜早破是影响产妇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会阴侧切产妇应用连续缝合能够有效促进术后切口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出血量多、多次阴道检查、产程长及胎膜早破为引发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密切关注该类产妇,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侧切 连续缝合 间断缝合 切口恢复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牛骨胶原低聚肽对术后小鼠伤口愈合作用初步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徐腾 李迪 +3 位作者 李林 王天星 刘欣然 李勇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年第12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牛骨胶原低聚肽对小鼠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8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1个空白对照组(蒸馏水)和5个BCOPs剂量组(0. 375、0. 75、1. 5、3. 0、6. 0g/kg·BW),每组30只。进行深达腹腔的背部切口手术,并分别于... 目的:探讨牛骨胶原低聚肽对小鼠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8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1个空白对照组(蒸馏水)和5个BCOPs剂量组(0. 375、0. 75、1. 5、3. 0、6. 0g/kg·BW),每组30只。进行深达腹腔的背部切口手术,并分别于术后第3、7、11d处死动物,每个时间点10只。术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进行皮肤切口抗张力强度检测、血清PA、IL-10、TNF-α检测以及HE染色。结果:牛骨肽剂量组切口抗张力强度呈现大于对照组的趋势; POD3,牛骨肽剂量组血清PA浓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与对照组相比,牛骨肽剂量组可见小鼠血清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牛骨肽可在术后早期提供营养支持,并可能通过促进IL-10表达、抑制TNF-α表达的方式促进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骨胶原低聚肽 营养支持 切口手术 伤口愈合
下载PDF
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晋 施有海 赵怀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第17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235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56例外科手术患者,113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8%。结论普外科手术易发生切口感染,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235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56例外科手术患者,113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8%。结论普外科手术易发生切口感染,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切口感染,出现切口感染时及时采用相应措施可以促进感染切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 愈合
下载PDF
不同磁强对皮瓣存活及切口愈合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任林森 周晓天 +3 位作者 岑瑛 张尚福 吴吉英 周吉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14-115,共2页
报道分别用不同高斯(Gs)的不同磁强永磁片敷贴法,对12只日本大耳白兔,背部48个2×5cm较长皮瓣存活及切口愈合影响的对比研究,发现200、400Gs弱磁场有明显扩大皮瓣存活面积及促进切口愈合作用。
关键词 磁强 皮瓣 切口愈合 磁疗
下载PDF
中药熏蒸对治疗产妇会阴侧切口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曹燕玲 《现代临床护理》 2012年第11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对治疗产妇会阴侧切口的效果。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80例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中药熏蒸会阴侧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比较两组产妇会阴切口疼痛程度、泌乳量、舒适度及母乳喂养自信心...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对治疗产妇会阴侧切口的效果。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80例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中药熏蒸会阴侧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比较两组产妇会阴切口疼痛程度、泌乳量、舒适度及母乳喂养自信心情况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产妇会阴切口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舒适度、泌乳量、母乳喂养自信心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蒸产妇会阴侧切口,可减轻会阴侧切口的疼痛,提高产妇舒适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会阴侧切术 中药熏蒸 伤口愈合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王涛 黎沾良 +3 位作者 张鑫奎 焦华波 乔治 李基业 《感染.炎症.修复》 2001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69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bFGF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8),治疗组腹壁切口全层涂抹bFGF,并用bFGF浸润纱条覆盖(4000AU/cm切口),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以切口愈合时...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69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bFGF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8),治疗组腹壁切口全层涂抹bFGF,并用bFGF浸润纱条覆盖(4000AU/cm切口),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以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红肿发生率、瘢痕发生率和术后肝肾功能作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切口愈合天数、术后早期切口红肿及瘢痕增生发生率组间无差异,术后肝肾功能均正常且无差异。结论:bFGF用于腹部外科切口,无不良反应,能否促进腹部切口愈合并提前拆线,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切口愈合 腹部
下载PDF
切开复位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的近期疗效分析
7
作者 张盼 程超 +1 位作者 王露 刘超 《系统医学》 2022年第24期103-106,139,共5页
目的分析骨性锤状指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应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苏州明基医院收治的92例骨性锤状指患者,用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及观察组(n=46),分别选择改良抽出钢丝法、切开复位... 目的分析骨性锤状指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应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苏州明基医院收治的92例骨性锤状指患者,用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及观察组(n=46),分别选择改良抽出钢丝法、切开复位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术中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8.43±4.56)mL、手术时间(122.17±5.95)min、骨折愈合时间(5.97±2.04)周,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5.62±4.81)mL更少,手术时间(118.54±6.81)min及骨折愈合时间(4.82±2.03)周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5、2.722、2.710,P<0.05);相较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1.7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5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0,P=0.036)。结论在对骨性锤状指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切开复位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有所缩短,并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锤状指 切开复位 克氏针弹性固定 术中出血量 骨折愈合时间 并发症
下载PDF
三种不同缝合线对腹壁手术切口愈合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利发 张井潇 +5 位作者 陈小波 周瑜 张广军 周何 李雨 周彤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缝合线对腹部手术切口愈合质量的影响,为促进腹壁手术切口的愈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41例行开腹手术患者按时间表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为3组,即聚对二氧环己...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缝合线对腹部手术切口愈合质量的影响,为促进腹壁手术切口的愈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41例行开腹手术患者按时间表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为3组,即聚对二氧环己酮Ⅱ缝合线(polydioxanonⅡsuture,PDSⅡ缝合线)组,采用PDSⅡ缝合线全筋膜层连续缝合腹壁切口;薇乔线组,采用抗菌薇乔线全筋膜层连续缝合腹壁切口;普通丝线组,采用普通丝线分层间断缝合腹壁切口。比较3组患者切口愈合质量。结果对于缝合时间而言,PDSⅡ缝合线组为(11.23±1.62)min,短于薇乔线组的(14.04±1.20)min,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2组的缝合时间均短于普通丝线组的(21.95±1.9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排异反应、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发生率方面,PDSⅡ缝合线组和薇乔线组均较普通丝线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SⅡ缝合线组与薇乔线组相比,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住院时间和切口脂肪液化、积液方面,3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SⅡ缝合线和抗菌薇乔线全筋膜层连续缝合腹壁切口可明显缩短缝合时间,降低术后切口排异反应、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SⅡ缝合线 薇乔线 腹部手术 腹壁切口 愈合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