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1
作者 傅跃权 侯化森 +1 位作者 周金良 罗海林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比较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东莞市凤岗人民医院外二科于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4例慢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 目的比较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东莞市凤岗人民医院外二科于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4例慢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予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治疗,对照组予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愈合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与对照组的97.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为(4.2±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1.3)分,愈合时间为(16.9±4.3)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2.1±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4.26%,随访期间复发率为6.3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9%和19.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均是治疗慢性肛裂的有效术式,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的创伤相对较大,愈合时间较长,但是术后感染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裂 肛门后正中切扩术 肛窦引流 内括约肌侧切术 疗效
下载PDF
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和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老年患者混合痔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志刚 付红燕 徐卫卫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2年第1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和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老年患者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3月黄石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 目的探讨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和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老年患者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3月黄石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肛管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h VAS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2组肛管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2h疼痛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和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老年患者Ⅲ、Ⅳ度混合痔的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肛管功能及手术相关指标,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混合痔 外痔剥离术 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 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 疗效分析
下载PDF
肛门后位内括约肌侧切术在慢性肛裂中的疗效及对机体应激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富强 梁澄照 彭隽晖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17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究肛门后位内括约肌侧切术在慢性肛裂中的疗效及对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的80例慢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内括约肌正位切除术治疗,观察... 目的:探究肛门后位内括约肌侧切术在慢性肛裂中的疗效及对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的80例慢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内括约肌正位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肛门后位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创缘水肿程度、疼痛程度及机体应激指标(炎性应激指标与应激激素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创缘水肿程度、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观察组的创缘水肿程度、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炎性应激指标、应激激素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观察组的IL-6、TNF-α、Cor、AL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后位内括约肌侧切术在慢性肛裂中的疗效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机体应激反应,因此在慢性肛裂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后位内括约肌侧切术 慢性肛裂 机体应激
下载PDF
内括约肌侧切术与后正位切除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比较
4
作者 张秋 王颖川 沈志鸿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13-16,共4页
目的对比内括约肌侧切术与后正位切除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揭阳市中医院就诊的陈旧性肛裂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后正位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予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 目的对比内括约肌侧切术与后正位切除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揭阳市中医院就诊的陈旧性肛裂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后正位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予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肛门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括约肌侧切术与后正位切除术治疗陈旧性肛裂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而内括约肌侧切术具有创面愈合快、疼痛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肛裂 内括约肌侧切术 后正位切除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探讨改良切开扩创手术治疗Ⅱ、Ⅲ期陈旧性肛裂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继荣 《系统医学》 2017年第24期71-72,7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切开扩创手术治疗Ⅱ、Ⅲ期陈旧性肛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陈旧性肛裂患者70例为该研究对象,将所有符合标准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2组,观察组35例患者给予改良切口扩创术治疗,对... 目的探讨改良切开扩创手术治疗Ⅱ、Ⅲ期陈旧性肛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陈旧性肛裂患者70例为该研究对象,将所有符合标准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2组,观察组35例患者给予改良切口扩创术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后位内括约肌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肛门功能、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00%vs 9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01 5,P>0.05);但观察组痊愈率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30 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86%明显低于对照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81 6,P<0.05);观察组患者Willianms评分Ⅰ级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5 5,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2.84±0.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19±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9 6,P<0.05)。结论改良切开扩创手术治疗Ⅱ、Ⅲ期陈旧性肛裂疗效显著,能更好的恢复肛门功能,降低疼痛,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肛裂 改良切开扩创术 后位内括约肌离断术
下载PDF
两种术式在慢性肛裂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乔新新 詹成 吴昌旭 《哈尔滨医药》 2020年第4期311-312,共2页
目的观察后位内括约肌(IAS)节段式部分切开术、后位IAS切开术在慢性肛裂(CAF)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64例CA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术式将其分为后位IAS节段式部分切开术组(A组,n=29)和后位IA... 目的观察后位内括约肌(IAS)节段式部分切开术、后位IAS切开术在慢性肛裂(CAF)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64例CA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术式将其分为后位IAS节段式部分切开术组(A组,n=29)和后位IAS切开术组(B组,n=35)。观察手术情况,术后1周时评估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相较于后位IAS切开术,后位IAS节段式部分切开术治疗CAF与之效果相当,并有助于缩短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裂 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 后位内括约肌切开术 预后
下载PDF
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与后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洪燕妮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684-686,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与后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其中60例患者采用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侧切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创... 目的比较分析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与后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其中60例患者采用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侧切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侧切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24 h疼痛程度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2.13、2.19、2.17,均P<0.05),侧切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8.3%)明显优于对照组(85.0%)(χ2=4.67,P<0.05),侧切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35.0%)(χ2=6.57,P<0.05)。结论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较传统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具有术后疗效佳、术后住院时间短、创面愈合快、术后疼痛少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裂 陈旧性 内括约肌侧切术 改良 内括约肌切断术 后正中位
原文传递
双侧Quadrant通道辅助下经肌间隙入路Dynesys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彬 罗建平 +4 位作者 王小刚 王亚寒 王怀玺 张新胜 李宗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6期617-622,共6页
目的探讨双侧Quadrant通道辅助下经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切口入路Dynesys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均行Dynesys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采用双侧Quadrant通道辅助下经肌间隙入路者39例为双通道辅... 目的探讨双侧Quadrant通道辅助下经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切口入路Dynesys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均行Dynesys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采用双侧Quadrant通道辅助下经肌间隙入路者39例为双通道辅助组,采用常规后正中切口剥离椎旁肌入路者39例为后正中切口入路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时间32~55个月,观察随访期间2组并发症及手术节段椎间盘突出复发情况。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2组腰痛、腿痛情况,书签、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2组临床疗效。术前、末次随访时行腰椎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检查,测量2组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ISH)、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头侧临近节段ROM。术前、术后1年时应用PACS系统测量2组手术节段椎间盘层面双侧多裂肌横断面的面积,计算多裂肌残存率。术前及术后3、5 d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2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双通道辅助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后正中切口入路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后正中切口入路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下床活动时间与后正中切口入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34.88±8.45)个月,随访期间2组均无感染、症状加重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手术节段均无椎间盘突出复发。2组术前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通道辅助组术后3 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均低于后正中切口入路组(P<0.05),2组术后3 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腿痛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腿痛、腰痛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ODI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双通道辅助组与后正中切口入路组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ROM[(3.12±1.46)°、(2.93±1.42)°]均小于术前[(7.11±2.02)°、(6.74±1.85)°](P<0.05),头侧临近节段ROM[(7.73±1.26)°、(7.12±1.44)°]均大于术前[(7.22±1.23)°、(6.67±1.56)°](P<0.05),手术节段ISH[(10.01±1.22)、(10.14±1.12)mm]与术前[(10.37±1.45)、(10.33±1.35)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ROM、头侧临近节段ROM、手术节段IS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均未发现断钉及螺钉松动。术后1年,双通道辅助组多裂肌残存率[(88±11)%]高于后正中切口入路组[(65±14)%](t=4.413,P=0.001)。2组术前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通道辅助组术后3、5 d时血清CRP水平[(22.52±2.44)、(3.55±1.01)mg/L]均低于后正中切口入路组[(37.09±1.98)、(8.28±1.35)mg/L](P<0.05)。结论与后正中切口剥离椎旁肌入路相比,经双侧Quadrant通道辅助肌间隙入路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Dynesys弹性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软组织损伤小,术后腰部疼痛不适感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双侧Quadrant通道 后正中切口 Dynesys内固定 肌间隙
原文传递
不同方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樊喜垚 王平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7年第8期48-50,共3页
为探讨不同方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将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拟行手术治疗的6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肛裂原位切除、内括约肌侧切术,对照组行肛裂原位切除、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对... 为探讨不同方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将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拟行手术治疗的6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肛裂原位切除、内括约肌侧切术,对照组行肛裂原位切除、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近期疗效、术后肛门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和复发情况.结果显示,2组手术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肛门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优于后正中位括约肌切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肛裂 内括约肌侧切术 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 疗效
原文传递
后位肛管内括约肌下缘部分切开、切口缝合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于丽萍 柳玲 +1 位作者 齐维江 朱亚琳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4年第12期30-31,共2页
为探讨后位肛管内括约肌下缘部分切开、切口缝合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将10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后位肛管内括约肌下缘部分切开、切口缝合治疗,对照组行肛管内括约肌下缘部分切开、切口不缝合。对... 为探讨后位肛管内括约肌下缘部分切开、切口缝合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将10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后位肛管内括约肌下缘部分切开、切口缝合治疗,对照组行肛管内括约肌下缘部分切开、切口不缝合。对比观察两组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复发率等。结果显示,两组治愈率、复发率及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坠胀、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后位肛管内括约肌下缘部分切开、切口缝合治疗慢性肛裂疗效确切,术后创面愈合快,住院时间短,患者康复快,且不增加创口感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裂 后位肛管内括约肌下缘部分切开 切口缝合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