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high-multiple water injection on rock pore structure and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1
作者 Xiao Lei Chunpeng Zhao +2 位作者 Qiaoliang Zhang Panrong Wang Runfu Xiong 《Energy Geoscience》 EI 2024年第1期234-238,共5页
Experimental methods,including mercury pressure,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and core(wateroil)displacement,are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high-multiple water injection(i.e.water injection with high injected por... Experimental methods,including mercury pressure,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and core(wateroil)displacement,are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high-multiple water injection(i.e.water injection with high injected pore volume)on rock properties,pore structure and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of an oilfield in the western South China Sea.The results show an increase in the permeability of rocks along with particle migration,an increase in the pore volume and the average pore throat radius,and enhanced heterogeneity after high-multiple water injection.Compared with normal water injection methods,a high-multiple water injection is mo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The degree of recovery increases faster in the early stage due to the expansion of the swept area,and the transition from oil-wet to water-wet.The degree of recovery increases less in the late stage due to various factors,including the enhancement of heterogeneity in the rocks.Considering both the economic aspect and the production limit of water flooding,it is recommended to adopt other technologies to further enhance oil recovery after 300 PV water inj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multiple water injection Rock permeability pore structur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下载PDF
计算注水开发不同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翔 张贵才 +2 位作者 蒋平 裴海华 冯可心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2,共8页
体积波及系数是油田评价开发效果、制定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注水开发不同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变化规律,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角度出发,根据油水相对渗流理论与油藏工程原理,提出了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计算模型,建立... 体积波及系数是油田评价开发效果、制定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注水开发不同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变化规律,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角度出发,根据油水相对渗流理论与油藏工程原理,提出了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计算模型,建立了体积波及系数计算方法,并以胜利油田3个试验区为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之间满足指数方程,二者关系曲线呈上凸型;随着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大,驱油效率由最小驱油效率逐渐增大,并趋近于最大驱油效率;对驱油效率计算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90%;水驱开发过程中体积波及系数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关系曲线整体呈快升-缓升-近平台状演变趋势,计算结果能够指导开发调整措施的效果评价;3个试验区目前体积波及系数接近90%,波及区内存在大量剩余油,亟需开展波及区内主体剩余油的描述与启动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注入孔隙体积倍数 驱油效率 体积波及系数 开发效果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pore volume of cumulative water injection distribu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Guoqing Feng MingLe Yu 《Petroleum》 2015年第2期158-163,共6页
Pore volume of Cumulative water injection is one of the factors for evaluating water flood effect in a water flood oil field.In previous study,there were limited lab studies for evaluating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Pore volume of Cumulative water injection is one of the factors for evaluating water flood effect in a water flood oil field.In previous study,there were limited lab studies for evaluating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A method to characterize the distribution of pore volume of cumulative water injec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and it is verified by a five-spot water flooding streamline simulation model.The logarithmic relation between pore volume of cumulative water injection and water saturation is established by regression.An inflection point and limit point of cumulative water injection pore volume are identified.Current simulation model indicates inflection point appears after 2e5 pore volume(PV)injection,and limit point appears after 15e25 PV injection.Both inflection and limit point vary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drive reservoir Cumulative water injection pore volume Numerical flow simulation Inflection point Limit point Recovery factor
原文传递
某区块注水井稳砂解堵技术研究应用
4
作者 吕永帅 王琳 +2 位作者 魏振国 裴铁民 张淳茜 《化工管理》 2024年第25期166-168,共3页
针对X油田某区块注水压力高、注水量达不到配注的问题,文章从油藏特征、地层油水性质、注水水质等因素出发,分析欠注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解除堵塞、黏土防膨、稳砂固砂、降压增能”治理思路,开展疏松砂岩稳砂解堵工艺技术应用,为平... 针对X油田某区块注水压力高、注水量达不到配注的问题,文章从油藏特征、地层油水性质、注水水质等因素出发,分析欠注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解除堵塞、黏土防膨、稳砂固砂、降压增能”治理思路,开展疏松砂岩稳砂解堵工艺技术应用,为平衡注采关系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稳砂解堵 降压增注
下载PDF
注水开发中悬浮物粒径与储层孔隙结构匹配关系
5
作者 秦立峰 吴绍伟 +3 位作者 马雪琼 卢辰 白玉震 苏碧云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为了完善注水开发中悬浮物粒径中值指标制定方法,以南海西部涠洲油田群为例,在统计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主力生产层位岩石孔隙结构参数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R_(c)-K);通过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对油田群原有注水指标进行优化,得出渗透率与粒... 为了完善注水开发中悬浮物粒径中值指标制定方法,以南海西部涠洲油田群为例,在统计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主力生产层位岩石孔隙结构参数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R_(c)-K);通过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对油田群原有注水指标进行优化,得出渗透率与粒径中值的关系(K-d);关联R_(c)-K方程以及K-d关系后,得到不同岩心级别下注入水悬浮物粒径中值与喉道直径的匹配关系(d/2Rc)。结果表明:以渗透率保留率80%为标准,K=(10~50)×10^(-3)μm^(2)时颗粒粒径中值与喉道直径比d/2R_(c)=1/6;K=(50~100)×10^(-3)μm^(2)时d/2R_(c)=1/5;K=(100~300)×10^(-3)μm^(2)时d/2R_(c)=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关系 悬浮物粒径中值 储层孔隙结构 岩心渗透率 注水水质
下载PDF
低渗透性煤层注水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
6
作者 祁云霞 连清旺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13-218,共6页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 5.4模拟软件对不同煤体特征参数与注水工艺参数对低渗透性煤体的力学特性和湿润效果的影响规律进行模拟分析,并将模拟结果应用于工程实际。模拟结果显示,注水压力越大,距钻孔距离越小,孔隙压力就越大,三者之间...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 5.4模拟软件对不同煤体特征参数与注水工艺参数对低渗透性煤体的力学特性和湿润效果的影响规律进行模拟分析,并将模拟结果应用于工程实际。模拟结果显示,注水压力越大,距钻孔距离越小,孔隙压力就越大,三者之间存在一定数学关系,注水压力对湿润半径呈指数式增长趋势;注水孔长度对湿润效果基本无影响;而孔隙度越大,煤体孔隙压力越小,煤体钻孔水质量流量和湿润半径越大,一定范围内煤体更加湿润。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数值模拟对湿润半径进行预测可以对工程现场低渗透性煤层的注水工艺参数设计提供引导。现场应用发现煤体的湿润性及工作面的降尘效果显著,对粉尘的产生及控制均起到积极影响,有效改善了井下工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煤层孔隙度 注水压力 注水孔长度 孔隙压力
下载PDF
基于气−水两相流的注热CO_(2)增产CH_(4)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张林峰 杨艳国 +3 位作者 穆永亮 范楠 刘康 姚文军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8,共14页
注CO_(2)增产煤层气技术(CO_(2)−ECBM)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清洁能源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功能。为研究气−水两相流条件下,在含水煤层中注CO_(2)增产CH_(4)的排采规律以及不同初始含水饱和度、不同CO_(2)注入条件对CH_(4)产量、CO_(2)... 注CO_(2)增产煤层气技术(CO_(2)−ECBM)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清洁能源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功能。为研究气−水两相流条件下,在含水煤层中注CO_(2)增产CH_(4)的排采规律以及不同初始含水饱和度、不同CO_(2)注入条件对CH_(4)产量、CO_(2)储存和储层渗透率的影响,构建了竞争吸附、温度变化、煤体变形以及水运移的流−固−热耦合模型,通过与现场数据、已有试验以及现有模型的数值解结果,对比证明了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并对模型的优势做出具体阐述,随后利用COMSOL开展了CO_(2)−ECBM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注CO_(2)可以提升CH_(4)产气速率和产气量,这表明了注CO_(2)增产的可行性。随着CO_(2)持续注入,储层CH_(4)浓度降低,CO_(2)浓度升高,注气井附近温度升高,生产井附近温度降低且从注气井到生产井的温度缓慢下降;注气抽采期间,水相相对渗透率逐渐减小,气相相对渗透率逐渐增大。由于有效应力、基质收缩/膨胀共同作用,储层渗透率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煤层初始含水饱和度越大,CH_(4)产量越低,渗透率下降幅度越小。累计CH_(4)产量最大下降15.19%,忽略煤层中水的影响会高估CH_(4)产量,在进行数值模拟时要考虑煤层水的影响;CO_(2)注入温度与注入压力越大,CH_(4)产量越大,渗透率下降幅度越大。累计CH_(4)产量分别增加13.27%、39.77%,渗透率分别下降20.4%、46.14%,提高CO_(2)注入温度和注入压力有利于提高CH_(4)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增产 流−固−热耦合模型 气−水两相流 含水饱和度 注入温度 注入压力 渗透率 CO_(2)封存
下载PDF
水力耦合作用下煤变形及渗透率响应规律研究
8
作者 王智欣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58,共8页
煤层注水过程中,应力与水压产生耦合作用使煤体形变,影响煤岩渗流。为探究注水渗流过程中煤岩体积应变和渗透特性演化规律,利用岩石力学试验机,对煤岩开展水力耦合渗流试验,得出应力对煤岩渗透率和体积应变特征的影响规律,从而探究水压... 煤层注水过程中,应力与水压产生耦合作用使煤体形变,影响煤岩渗流。为探究注水渗流过程中煤岩体积应变和渗透特性演化规律,利用岩石力学试验机,对煤岩开展水力耦合渗流试验,得出应力对煤岩渗透率和体积应变特征的影响规律,从而探究水压影响下煤岩体积应变和渗透特性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渗透率对于体积应变存在着明显的响应规律,通过数据拟合得到煤岩渗透率和体积应变存在指数函数关系;恒定水压试验中,煤岩渗透率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此过程试件经历了由压缩到扩展的过程,在煤岩裂隙贯通后渗透率达到极大值;变水压试验过程中,煤岩裂隙在较少的水压循环次数下处于压密状态,渗透率波动下降,但随循环次数增加,裂隙扩张,煤岩渗透率在水力耦合作用下开始增加;相同应力条件下,高孔隙水压促进裂隙扩展,促进体积应变量的增加以及渗透率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水 流固耦合 围岩应力 孔隙水压 体积应变 渗透率
下载PDF
渤海C油田注水井欠注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9
作者 刘宁 张彩旗 +2 位作者 吴东明 白瑞婷 杨美华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2期194-200,共7页
渤海C油田东营组东三段为厚层复杂强非均质性断块油藏,储层物性差异大,具有中低孔、中低渗特征,部分注水井存在高压欠注问题。为了改善注水开发效果,从储层物性、储层敏感性、注入水配伍性、注采动态连通性等方面分析欠注原因,并针对主... 渤海C油田东营组东三段为厚层复杂强非均质性断块油藏,储层物性差异大,具有中低孔、中低渗特征,部分注水井存在高压欠注问题。为了改善注水开发效果,从储层物性、储层敏感性、注入水配伍性、注采动态连通性等方面分析欠注原因,并针对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研究表明:欠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结垢污染堵塞储层;二是低渗注水层段渗流阻力大、注采动态连通性差。因此,研发了适用于该油田的低渗强溶酸液、耐高温防垢剂以及纳米活性体系,进行除垢、防垢及提高低渗注水层段的渗流能力,达到降压增注的目的。现场实施取得了显著的降压增注效果,且有效期长,对应油井注水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注原因分析 注入水配伍性 低渗储层 降压增注
下载PDF
胜利油田压驱开发技术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勇 王建 +1 位作者 卜亚辉 孙渡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93,共7页
低渗透油藏普遍存在注水井注入能力低或注不进,油井见效困难或不见效且产液量、产油量低,导致油藏开发效果差。为解决低渗透油藏能量补充问题,中国各大油田均开展了攻关研究,形成了包括增压注水、活性剂注水等技术系列,较好地解决了部... 低渗透油藏普遍存在注水井注入能力低或注不进,油井见效困难或不见效且产液量、产油量低,导致油藏开发效果差。为解决低渗透油藏能量补充问题,中国各大油田均开展了攻关研究,形成了包括增压注水、活性剂注水等技术系列,较好地解决了部分渗透率较高、非均质性较弱油藏的能量补充问题,但面对渗透率极低的致密砂岩油藏,仍不能满足开发需求。为攻克低渗透油藏注水难题,大幅度提高水井注入能力,近年来在胜利油田开展了压驱开发技术攻关与实践,从压驱机理、数值模拟、优化设计3方面开展研究,明晰了超压破裂微缝增渗作用机理,建立渗流场-应力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形成了不同油藏类型开发技术模式和技术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提高注水能力 压驱开发技术 能量补充 高压注水 压裂裂缝
下载PDF
注入时间和静水压力对孔隙热储层中Cl^(-)运移影响
11
作者 赵丽 黄尚峥 +4 位作者 张庆 卢宇灿 金毅 王心义 邢明飞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9-197,共9页
迄今为止,注入时间和静水压力对溶质在深层承压地热水中的运移规律影响研究少有报道。通过模拟35℃的低温地热环境,开展了注入时间1,2,3,4,5 h以及静水压力0,6,9 MPa条件下Cl^(-)的运移柱模拟试验。采用CXTFIT 2.1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探... 迄今为止,注入时间和静水压力对溶质在深层承压地热水中的运移规律影响研究少有报道。通过模拟35℃的低温地热环境,开展了注入时间1,2,3,4,5 h以及静水压力0,6,9 MPa条件下Cl^(-)的运移柱模拟试验。采用CXTFIT 2.1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孔隙型热储砂土中Cl^(-)的运移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模拟的低温孔隙型热储层中,不同注入时间和静水压力下,Cl^(-)的运移曲线均呈正态对称分布,一维对流弥散(CDE)模型也可较好地表征其穿透曲线,因此溶质扩散过程符合菲克定律。注入时间的不同,会引起Cl^(-)的穿透曲线、运移参数发生变化,这与不同注入时间条件下溶质注入总量、柱内溶质浓度差以及分子扩散能力不同有关。在不同静水压力条件下,弥散系数从0 MPa的25.22 cm^(2)/h增加到9MPa的36.13 cm^(2)/h,分子扩散系数、机械弥散系数以及弥散度也随之增大,因此溶质的弥散作用随静水压力的增大而增强。研究结果对于丰富地下水的溶质运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孔隙地热水 注入时间 静水压力 氯离子 运移规律
下载PDF
掘进工作面水环保压聚能定向爆注卸压技术与装置
12
作者 王振锋 王宇 张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036-4048,共13页
针对永城市薛湖煤矿局部聚能爆注效果差及未确定局部聚能爆注卸压的影响范围,不能在工作面合理布置聚能爆注孔间距的难题,通过理论分析、ANSYS/LSDYNA数值模拟及工业性试验,设计一种局部水环保压装置,对薛湖煤矿局部水环保压下聚能爆注... 针对永城市薛湖煤矿局部聚能爆注效果差及未确定局部聚能爆注卸压的影响范围,不能在工作面合理布置聚能爆注孔间距的难题,通过理论分析、ANSYS/LSDYNA数值模拟及工业性试验,设计一种局部水环保压装置,对薛湖煤矿局部水环保压下聚能爆注卸压进行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1)通过ANSYS/LSDYNA发现,水的低压缩性能够聚集炸药爆炸的能量,煤体损伤范围显著增大,水介质耦合时煤体完全损伤范围为空气耦合时的3.14倍;水介质耦合时煤体损伤裂纹长度范围为空气耦合时的2.71倍。水介质使聚能炸药能量均匀作用在煤体上,减弱聚能管的定向作用,钻孔周围裂隙均匀发育扩展,无定向裂隙扩展,通过在水介质和钻孔壁间设置聚能管能够有效聚能和定向扩展裂隙。当炸药处于钻孔、水体中心时,煤体裂隙扩展、爆注空腔面积均优于炸药处于钻孔、水体下部时。(2)水环保压装置使炸药始终处于钻孔、水体中心,环向约束炸药,减少炸药爆炸径向能量损失,增强炸药作用于煤体上的能量。水环保压装置内部设置聚能槽,使得存水保压、聚能一体化,起到有效的聚能定向卸压作用。(3)通过工业性试验对比聚能爆注前后钻孔内的瓦斯参数变化,得出薛湖煤矿局部水环保压下聚能爆注影响半径为2.5 m;在薛湖煤矿工作面以钻孔间距5 m布置局部水环保压聚能爆注孔,煤体局部裂隙扩展,集中应力得到转移与释放。通过爆注后的水环保压装置向煤层中注水,使得爆注孔变为煤层注水孔,可以进一步浸润煤体,改变煤体性质,改善工作面环境。由于水环保压聚能爆注技术存在爆破空腔面积大、定向聚能扩展裂隙及注水改变围岩性质的优势,可将此技术用于切割顶板,强制放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聚能爆注 增透卸压 水环保压装置 瓦斯参数 影响半径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的天然气驱储集层孔喉动用下限 被引量:4
13
作者 白振强 王清华 宋文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3,共6页
依据核磁共振原理,推导岩心核磁共振弛豫时间与孔喉半径的关系,结合岩心高压压汞孔喉半径分布,利用数值差值和最小二乘法,将核磁共振T2谱转换为孔喉半径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岩心驱替过程中含油饱和度和核磁共振信号幅度同步逐渐降低... 依据核磁共振原理,推导岩心核磁共振弛豫时间与孔喉半径的关系,结合岩心高压压汞孔喉半径分布,利用数值差值和最小二乘法,将核磁共振T2谱转换为孔喉半径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岩心驱替过程中含油饱和度和核磁共振信号幅度同步逐渐降低的规律,分析不同注气速度、注气压力和位置下不同孔喉半径的核磁共振信号幅度变化,确定不同开发方式下的孔喉动用下限。研究表明,微米级孔隙中的原油是水驱采收率的主要贡献者,低注气速度下孔喉动用下限为0.04μm,高注气速度下孔喉动用下限为0.01μm;注气压力由5.0 MPa升高到17.0 MPa时,孔喉动用下限从0.05μm下降到0.01μm;注气压力较高时,岩心整体孔喉动用较均匀;随着注气压力的升高,主要动用半径小于0.01μm孔隙内的剩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驱 水驱 核磁共振 高压压汞 孔喉半径 动用下限 注气速度 注气压力
下载PDF
不同注入介质对泥岩层滑移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段永伟 何慧 +5 位作者 于雪盟 刘洪霞 索彧 冯福平 呼布钦 苏显蘅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2-372,共11页
在注CO_(2)与注水两种开发方式下,均会出现泥岩层段的套管剪切损坏加剧的现象。为了明确不同注入介质对泥岩层滑移的影响,将室内实验所得储层岩石物理力学参数与现场实际区块的井网资料相结合,建立了泥岩层剪切滑移流固耦合数值模型,通... 在注CO_(2)与注水两种开发方式下,均会出现泥岩层段的套管剪切损坏加剧的现象。为了明确不同注入介质对泥岩层滑移的影响,将室内实验所得储层岩石物理力学参数与现场实际区块的井网资料相结合,建立了泥岩层剪切滑移流固耦合数值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分析了不同注入介质在一定注入速度条件下生产3年过程中的孔隙压力、油层变形量和泥岩层滑移量的分布与变化情况。根据计算结果可知,由于水和CO_(2)黏度与密度的差异,导致开发初期注CO_(2)井周围孔隙压力高于注水井。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注CO_(2)井孔隙压力降低速率大于注水井,在生产3年后,注CO_(2)油层整体孔隙压力高于注水油层,使注CO_(2)油层整体均匀上抬,但注水油层高低差更大,导致油层变形更加集中。油层变形量的不同引起了泥岩层滑移量的差异,注CO_(2)泥岩层滑移量小于注水泥岩层滑移量。基于不同注入介质对泥岩层滑移量的影响分析,给出了合理的注入方案,为防治油田套损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剪切 注水 注气 地层滑移 孔隙压力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10储层水驱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陈宇家 冯昆明 +8 位作者 熊志明 贾彬红 王凯 魏涛 任利剑 王巍 刘林玉 陈大友 周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285,共12页
为进一步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10储层超低渗透油藏的水驱油渗流特征,弄清储层渗流机理,为该区域有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以吴起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可视化微观水驱油实验、岩心多相渗流实验... 为进一步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10储层超低渗透油藏的水驱油渗流特征,弄清储层渗流机理,为该区域有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以吴起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可视化微观水驱油实验、岩心多相渗流实验等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研究区长10储层的微观孔喉结构、水驱油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长10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长石溶孔和沸石溶孔次之,喉道类型以片状及弯片状喉道为主。孔喉结构可分为Ⅰ、Ⅱ、Ⅲ三类,不同类别孔隙结构的储层,其水驱油在储层孔道的驱替方式主体为活塞式驱替,非活塞式驱替比较少见;不同类别孔隙结构储层,注入水在孔隙网络中的驱替特征差异较大,Ⅰ类储层的驱替方式主要为均匀状驱替和网状-均匀状驱替,Ⅱ类储层的驱替方式主要为网状驱替,Ⅲ类储层的驱替方式主要为指状驱替和网状-指状驱替。水驱油渗流特征及驱替效率主要受储层物性、孔喉结构和驱替压力、注水倍数等因素影响。研究认为:储层从Ⅰ类至Ⅲ类,储层物性与孔喉结构依次变差,孔隙网络中水驱油方式由均匀状→网状→指状变化,水驱油效率依次降低;该类储层喉道的大小是影响水驱油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储层喉道半径越大,驱油效率越高;提高驱替压力与注水倍数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水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储层 孔喉结构 渗流特征 驱替压力 注水倍数 驱油效率
下载PDF
卸荷-增孔压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的力学特性
16
作者 舒荣军 孔令伟 +2 位作者 周振华 简涛 李甜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3-482,共10页
建(构)筑物因土中孔隙水压力升高而失稳破坏的情形屡见不鲜,常剪应力增孔压试验是相关研究的常用手段,但迄今鲜见考虑施工期开挖卸荷影响的试验研究。为探究初始卸荷对花岗岩残积土增孔压过程力学行为的影响,在常规增孔压试验中增加了... 建(构)筑物因土中孔隙水压力升高而失稳破坏的情形屡见不鲜,常剪应力增孔压试验是相关研究的常用手段,但迄今鲜见考虑施工期开挖卸荷影响的试验研究。为探究初始卸荷对花岗岩残积土增孔压过程力学行为的影响,在常规增孔压试验中增加了初始卸荷阶段,开展了一系列考虑初始卸荷程度和卸荷滞时影响的卸荷-增孔压试验,分析土体变形、屈服和强度特性的初始卸荷效应与卸荷滞时效应,并与常规增孔压试验结果对比以揭示初始应力路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孔压过程的变形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土体屈服后因其剪胀潜势和变形迅速而产生负超静孔压增量,有效平均应力转而增大;初始卸荷对增孔压过程土体力学性能具有明显的劣化作用,表现为刚度与屈服强度均随初始卸荷程度的增大而衰减;与被动压缩这种“加荷”式应力路径相比,初始卸荷的不利影响更为显著;土体力学性能的劣化随卸荷滞时的增长而加剧;屈服摩擦角随初始卸荷程度的增大逐渐减小,但始终大于临界状态摩擦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 力学性质 卸荷 增孔压 应力路径 卸荷滞时
下载PDF
不同水力荷载路径下煤体微观渗流特征及宏观破坏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国良 陈曦 +1 位作者 范超男 葛少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79-1788,共10页
为探究煤体在不同水力荷载路径下的微观渗流特征,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建立了基于煤体微观结构的双介质渗流模型,并设计了恒定速度加载(LP1)、常规脉动加载(LP2)和强加载缓卸载加载(LP3)3种水力荷载路径,进行了在不同循环荷载路径下的煤... 为探究煤体在不同水力荷载路径下的微观渗流特征,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建立了基于煤体微观结构的双介质渗流模型,并设计了恒定速度加载(LP1)、常规脉动加载(LP2)和强加载缓卸载加载(LP3)3种水力荷载路径,进行了在不同循环荷载路径下的煤体注水渗流数值模拟试验。另外利用自行搭建的煤体注水装置,探究了3种荷载路径下的宏观损伤情况。结果表明:联通裂隙占孔裂隙结构的73.49%,是影响煤体渗流的主要因素,而孔径为9~23μm的孔隙是孤立孔隙中的主要部分,数量和体积占比均超过了50%;煤体内部孔裂隙结构和荷载路径对渗流速度和压力的分布特征具有重要影响。LP1沿注入方向平均渗流速度的波动较大,LP3则抑制效果明显,且LP3路径较LP1和LP2随时间有较大跨度。LP3的荷载路径相对于LP1具有脉动荷载的疲劳损伤效果,并且造成的损伤程度强于LP2。该研究可为煤体微观结构研究和煤层注水技术参数优化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渗流特征 煤层注水 孔裂隙结构 强加载缓卸载
下载PDF
注水井中性解堵剂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樊光梅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1期94-98,共5页
在注水开发油藏中,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大部分油藏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油藏综合含水率高,结垢问题日趋严重,造成油水井井筒、采油设备、集输系统以及地层堵塞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油气的正常生产,增加了采油成本。针对以... 在注水开发油藏中,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大部分油藏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油藏综合含水率高,结垢问题日趋严重,造成油水井井筒、采油设备、集输系统以及地层堵塞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油气的正常生产,增加了采油成本。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中性解堵剂技术研究,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同时开展了现场试验,降压增注效果显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后期增注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中性解堵 堵塞 降压增注
下载PDF
中渗砂岩储层脉动注水解堵实验研究
19
作者 刘长龙 邹剑 +3 位作者 兰夕堂 符扬洋 王天慧 黄泽超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326-329,共4页
常规稳定分层注水通过地层原有孔隙、裂缝向地层回注大量的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注水段间的均质差异问题,但容易出现因注入水水质不合格,导致堵塞地层,造成注入压力逐渐升高,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脉动注水解堵增注技术,并开展了脉动解堵... 常规稳定分层注水通过地层原有孔隙、裂缝向地层回注大量的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注水段间的均质差异问题,但容易出现因注入水水质不合格,导致堵塞地层,造成注入压力逐渐升高,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脉动注水解堵增注技术,并开展了脉动解堵实验研究。从水力脉动对无机垢和有机垢的解堵方面开展相关实验研究分析,实验现象表明,水力脉动可产生低频、高幅压力和震动波使地层形成裂缝网和破碎堵塞物,可有效抑制无机垢的沉降,剥离有机垢,解除堵塞,增大渗流通道,减小流动阻力,进而增大渗透率,为油流提供有效通道,提高采收率,最终达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注水 解堵增注 有机垢 无机垢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注水井降压增注技术应用及效果评价
20
作者 樊光梅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3期85-89,共5页
随着采出水注入开发时间的延长,高压欠注井日益增多,近几年已成为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此类开发矛盾,实施了注水井降压增注措施效果分析及评价,通过不断的工艺改进、对比、分析及评价,近几年实施的新工艺降压增注效果较好,... 随着采出水注入开发时间的延长,高压欠注井日益增多,近几年已成为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此类开发矛盾,实施了注水井降压增注措施效果分析及评价,通过不断的工艺改进、对比、分析及评价,近几年实施的新工艺降压增注效果较好,为后期油田开发的欠注井治理工作开启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高压欠注 降压增注 效果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