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胃静脉曲张注射点定位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初探
1
作者 陈丽红 王治虹 +4 位作者 梅雪灿 张辅民 张倩倩 时晨 孔德润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5-808,共4页
目的为比较内镜与超声内镜联合印度墨汁标记定位胃曲张静脉注射点的一致性,探讨内镜下胃静脉曲张特征对注射点定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人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胃静脉曲张需行内镜下组织胶治疗的患者。... 目的为比较内镜与超声内镜联合印度墨汁标记定位胃曲张静脉注射点的一致性,探讨内镜下胃静脉曲张特征对注射点定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人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胃静脉曲张需行内镜下组织胶治疗的患者。首先使用内镜观察胃静脉曲张并测量大小、判断注射点部位;再使用超声内镜探查血管,并寻找穿通支来源静脉,应用印度墨汁标记靶血管注射点,给予组织胶治疗;然后改用内镜观察治疗后情况、寻找标记点。观察标记点是否清晰,比较内镜下注射点部位与印度墨汁标记部位是否一致,根据内镜下标记和超声内镜下标记点是否吻合分为吻合组和不吻合组,探讨内镜下胃静脉曲张特征对注射点定位的影响,并统计治疗疗效、术后相关不良事件等。结果最终纳人34例患者,均一次性在超声内镜引导下完成标记,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共40个标记点,内镜下印度墨汁染色均清晰可见。超声内镜与内镜吻合组的标记点与不吻合组的标记点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03,P=0.003)。血管完全闭塞率100.00%(40/40)。术后发生13例不良事件,主要为发热、腹痛、恶心,无过敏和异位栓塞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吻合组血管直径(10.84±4.02)mm,不吻合组(8.80±1.6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0,P=0.031)。吻合组隆起血管占88.00%(22/25),高于不吻合组的53.33%(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09,P=0.024)。结论内镜下胃静脉曲张注射点定位准确性受到血管直径及隆起形态影响,对于隆起不明显、直径较小的血管,内镜下注射点定位准确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染色与标记 超声内镜检查术 印度墨汁 胃静脉曲张
原文传递
21例CNM脑脊液新生隐球菌的实验检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葛国兴 冯一 王灿蔚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11期181-183,共3页
目的检测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CNM)患者脑脊液(CSF)中的新生隐球菌,探讨几个方法的形态特征。方法对21例CNM患者CSF应用细胞计数器直接观察、瑞氏染色、印度墨汁涂片、革兰染色及培养后等实验室方法检测,并比较其阳性率和形态特征。结果... 目的检测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CNM)患者脑脊液(CSF)中的新生隐球菌,探讨几个方法的形态特征。方法对21例CNM患者CSF应用细胞计数器直接观察、瑞氏染色、印度墨汁涂片、革兰染色及培养后等实验室方法检测,并比较其阳性率和形态特征。结果隐球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真菌培养90.5%,印度墨汁染色81.0%,瑞氏染色和细胞学计数各为61.9%,革兰染色42.9%;墨汁涂片检测可显示荚膜和出芽;瑞氏染色可发现其周围毛刺;革兰染色仅现菌体深染。结论在基层医院细胞镜检计数、瑞氏染色、革兰染色及墨汁涂片法与真菌培养的正确、灵活结合可提高CSF中隐球菌的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球菌 墨汁染色 瑞氏染色 真菌培养
下载PDF
植物离体快繁培养的黑色替代培养基
3
作者 王建荣 《山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2期18-20,共3页
用墨汁制作的黑色替代培养基,用于植物离体快繁培养和苗木的工厂化生产,具有植株形态好、再生根多、生长速度快,节省费用,简便,培养基的黑色更加均匀等优点。
关键词 墨汁 黑色培养基 植物快繁 工厂化生产 植株形态
下载PDF
骨水泥对兔股骨头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云龙 张卫平 刘长安 《解剖与临床》 2012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内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注入对正常股骨头微循环影响。方法:选用纯种中国大白兔30只,左侧股骨头内注入骨水泥为实验组,右侧为穿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各取10只动物进行墨汁灌注及股骨头标本采集。... 目的:探讨股骨头内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注入对正常股骨头微循环影响。方法:选用纯种中国大白兔30只,左侧股骨头内注入骨水泥为实验组,右侧为穿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各取10只动物进行墨汁灌注及股骨头标本采集。显微镜下观察骨水泥注射后股骨头内骨水泥一骨组织学形态;每个标本切片取10个低倍视野,对微血管数计数。采用SPSS12.0软件做统计分析。结果:大体观察两组股骨头外形圆而光滑,关节软骨无剥脱及变性;实验组股骨颈断面可见骨水泥嵌入骨小梁之间。骨水泥注入后沿骨小梁间隙浸润,挤占骨小梁间隙内空间,骨水泥与正常骨小梁组织成为一种嵌合状态。实验组术后4周时位于骨小梁间隙内的微血管由于与骨水泥接触密切,数目明显减少,术后8周时开始逐渐恢复,术后12周时明显增多;对照组术后骨小梁间隙内微血管数目无明显变化。结论:骨水泥注入股骨头后由于化学及热烧伤作用,初期对股骨头内骨小梁表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微血管数减少,随着时间的延续,微血管数目恢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也得到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股骨头 微血管 墨汁灌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