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逻辑的观念审视中国逻辑研究——兼论逻辑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2
1
作者 翟锦程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45,共10页
中国逻辑研究作为逻辑学的分支领域是从中国近代开始的。其后,一直到今天,中国逻辑研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领域。逻辑观念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出现了从文化意义到哲学意义以及向逻辑意义回归的多重意义演变,这种演变在整... 中国逻辑研究作为逻辑学的分支领域是从中国近代开始的。其后,一直到今天,中国逻辑研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领域。逻辑观念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出现了从文化意义到哲学意义以及向逻辑意义回归的多重意义演变,这种演变在整体上直接影响了中国逻辑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模式。逻辑以证明为研究对象,中国逻辑史的对象是关于中国思想史中与证明有关的思想学说的研究。中国逻辑研究的方法主要有逻辑解读、文化解读、动态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观念 中国逻辑 印度逻辑 希腊逻辑
下载PDF
论印度佛教逻辑的两个高峰 被引量:6
2
作者 郑伟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86,共6页
国内外对印度佛教逻辑的认识有普遍的误解。印度逻辑史上首次创建演绎论证式应当归功于佛教逻辑。陈那因明和法称因明是印度佛教逻辑的两个高峰。陈那因明为印度演绎逻辑打下基础,法称因明最终使论证形式完成从类比到演绎的飞跃,使之达... 国内外对印度佛教逻辑的认识有普遍的误解。印度逻辑史上首次创建演绎论证式应当归功于佛教逻辑。陈那因明和法称因明是印度佛教逻辑的两个高峰。陈那因明为印度演绎逻辑打下基础,法称因明最终使论证形式完成从类比到演绎的飞跃,使之达到西方逻辑三段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佛教逻辑 因明 陈那 法称
下载PDF
水温影响下的印度洋黄鳍金枪鱼亲体补充量关系模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波 陈新军 西田勤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62-66,共5页
根据1960-2002年印度洋黄鳍金枪鱼亲体量-补充量(stock-recruitment,SR)及其表层水温资料,利用Ricker模型,水温分期Ricker模型和模糊逻辑Ricker模型,考察表层加权水温与黄鳍金枪鱼亲体量、补充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模糊逻辑Ricker模... 根据1960-2002年印度洋黄鳍金枪鱼亲体量-补充量(stock-recruitment,SR)及其表层水温资料,利用Ricker模型,水温分期Ricker模型和模糊逻辑Ricker模型,考察表层加权水温与黄鳍金枪鱼亲体量、补充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模糊逻辑Ricker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水温分期Ricker模型次之,均优于原始Ricker模型。水温分期Ricker模型中的暖水月补充量比冷水月大,在黄鳍金枪鱼资源量较低时,暖水条件更有利于种群的繁衍。模糊逻辑Ricker模型得出冷水月和暖水月条件下的极端估计,受水温等外界条件影响,黄鳍金枪鱼的补充量在两条SR曲线间波动。水温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产生了不同于依赖于密度因素的种群动力过程,限制了原始Ricker模型对亲体补充量关系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印度洋 模糊逻辑 Ricker模型
下载PDF
印度电影在中国的世俗传播和文化影响——以20世纪70年代末重新公映的《流浪者》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袁庆丰 《文化艺术研究》 2014年第4期116-124,共9页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重新公映的印度爱情电影《流浪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是因为《流浪者》的重新公映与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同步合拍,既满足了国家对重建法律秩序以及全民普法教育的政治需要,也吻合了大批群众饱...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重新公映的印度爱情电影《流浪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是因为《流浪者》的重新公映与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同步合拍,既满足了国家对重建法律秩序以及全民普法教育的政治需要,也吻合了大批群众饱受政治灾难后的情感诉求。影片反映出的社会等级观念、血统论、贞洁观念与文化逻辑,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因子产生同质对应,也与当时社会的情感教育即时呼应,形成了跨时空的文化与思想共振。影片强大的叙事功能、"苦情戏"的传统效应、歌舞元素的充沛使用,以及大众化的表现技巧与心理畛域探微,意味着《流浪者》的艺术价值值得再次重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电影《流浪者》 文化逻辑 法律 良心
下载PDF
比较逻辑学的学科框架初构——从逻辑与文化的关系角度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四化 葛宇宁 《柳州师专学报》 2007年第1期79-81,94,共4页
比较逻辑研究的范围是相当宽泛的,不仅包括古代、近代、现代的逻辑之间的纵横比对、内在汇通,而且包括世界三大逻辑传统的透视性比较。比较逻辑学应当是建基于各种逻辑学科之上的一门综合性理论学科,它以三大逻辑体系的平等对话为前提,... 比较逻辑研究的范围是相当宽泛的,不仅包括古代、近代、现代的逻辑之间的纵横比对、内在汇通,而且包括世界三大逻辑传统的透视性比较。比较逻辑学应当是建基于各种逻辑学科之上的一门综合性理论学科,它以三大逻辑体系的平等对话为前提,突出比较意识、比较思维与比较方法的自觉运用,有自己特有的学科特性与学科视域、学科范畴。本文试图论证比较逻辑不在于“比较”,而在于“汇通”;“比较逻辑”不是或不仅仅是“逻辑比较”;比较逻辑有其特殊的“比较视域”,从而进一步论证“比较逻辑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逻辑 文化 墨家逻辑 印度逻辑 亚里士多德逻辑 比较逻辑学 比较视域
下载PDF
比较逻辑学理论初构——从逻辑与文化关系维度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学立 张四化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年第6期27-31,共5页
比较逻辑学是基于各类逻辑学的一门综合性理论学科,它以三大逻辑体系的平等对话为前提,突出比较意识、比较思维与比较方法的自觉运用,有自己特有的学科特性与学科视域、学科范畴。比较逻辑不在于“比较”,而在于“汇通”,“比较逻辑”... 比较逻辑学是基于各类逻辑学的一门综合性理论学科,它以三大逻辑体系的平等对话为前提,突出比较意识、比较思维与比较方法的自觉运用,有自己特有的学科特性与学科视域、学科范畴。比较逻辑不在于“比较”,而在于“汇通”,“比较逻辑”不是或不仅仅是“逻辑比较”,比较逻辑有其特殊的“比较视域”,“比较逻辑学”理应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比较逻辑学可分为叙述的比较逻辑学、评价的比较逻辑学与汇通的比较逻辑学三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逻辑 比较逻辑学 墨家逻辑 印度逻辑 亚里士多德逻辑
下载PDF
论因明、印度逻辑与佛教逻辑之关系
7
作者 张瑾 刘邦凡 魏玮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1年第8期99-102,共4页
"因明"概念具有浓厚的汉传佛教色彩,但并不完全是佛教逻辑的代名词。因明和正理这两个词都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教派特色,因明与正理都是印度逻辑的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的印度文化特征:以量论为认识论基础,以追求正确知识为目的。... "因明"概念具有浓厚的汉传佛教色彩,但并不完全是佛教逻辑的代名词。因明和正理这两个词都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教派特色,因明与正理都是印度逻辑的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的印度文化特征:以量论为认识论基础,以追求正确知识为目的。研究因明应以印度逻辑为主线,总摄发端于印度文明之中并在印度本土、汉传地区、藏传地区都各有发展的逻辑,同时保留因明、佛教逻辑、印度逻辑之名称,以因明标明其汉传特色,以佛教逻辑标明其宗教特征,以量论标明其藏传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印度逻辑 佛教逻辑 藏传因明 汉传因明
下载PDF
“譬”、“喻”之辨——从名辩学和因明学的角度
8
作者 周柏红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2-35,共4页
"譬"、"喻"因含义相近常被人们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名辩思想和因明学的角度来看,尽管它们在缘起、论证方法、悟他目的等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从推理的结构、形式的稳定性等方面来看,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名辩学之&qu... "譬"、"喻"因含义相近常被人们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名辩思想和因明学的角度来看,尽管它们在缘起、论证方法、悟他目的等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从推理的结构、形式的稳定性等方面来看,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名辩学之"譬"是一种独立的推论形式,而因明学之"喻"只是推论中前提的一部分;形式上名辩学之"譬"相对稳定,因明学之"喻"不同时期有较大差别;方法上名辩学之"譬"大多使用类比、比喻说明问题并且例证详尽,因明学之"喻"与"譬"大致类似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辩学 因明学 “譬” “喻” 因明论式
下载PDF
试论因明学与三段论之异同
9
作者 谢佛荣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8-12,共5页
因明学和三段论是世界逻辑史上的两大瑰宝,是逻辑三大源流之二,是古代人民留给我们的优秀遗产,既有其相同点也有其不同点。通过探讨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分析其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因明学和三段论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发... 因明学和三段论是世界逻辑史上的两大瑰宝,是逻辑三大源流之二,是古代人民留给我们的优秀遗产,既有其相同点也有其不同点。通过探讨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分析其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因明学和三段论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发展,对逻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因明三支 三段论 中词
下载PDF
叙事逻辑与行为动机——新世纪印度反腐败电影的美学分析
10
作者 杜忠锋 王文武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26-32,共7页
印度电影具有强烈的反映社会现实的特点。印度反腐题材影片经历了从“暴露腐败现象”到“严厉打击腐败行为”的过程。印度电影中腐败主体和方式层出不穷,同时,反腐败主体的打击行为和力度也越来越大。印度反腐电影的叙事逻辑依循布雷蒙... 印度电影具有强烈的反映社会现实的特点。印度反腐题材影片经历了从“暴露腐败现象”到“严厉打击腐败行为”的过程。印度电影中腐败主体和方式层出不穷,同时,反腐败主体的打击行为和力度也越来越大。印度反腐电影的叙事逻辑依循布雷蒙的叙事理论,其反腐主体的动机充分体现出印度的国家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逻辑 行为动机 印度电影 反腐败 电影美学
下载PDF
论辩对印度因明和中国名辩学的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李蟠 王全权 王克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7-112,共6页
治中国逻辑史的学者更多关注语言、数学、政治制度等对中国逻辑产生和发展的影响,而对论辩在因明和名辩学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关注不够充分。对比论辩在因明与名辩学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实际论辩情况以及对因明与中国古代逻辑发... 治中国逻辑史的学者更多关注语言、数学、政治制度等对中国逻辑产生和发展的影响,而对论辩在因明和名辩学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关注不够充分。对比论辩在因明与名辩学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实际论辩情况以及对因明与中国古代逻辑发展的走向等方面,就相关问题展开探讨,以供研究中国逻辑史和因明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辩 因明 名辩学
下载PDF
印度“东进”的战略逻辑及其变迁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思灵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77-94,155-156,共20页
印度"东进"是一个战略系统,其要素由南亚地区战略、从"向东看"到"向东行动"、"印太战略"等构成。南亚地区战略构成了印度"东进"的基础,从"向东看"到"向东行动"... 印度"东进"是一个战略系统,其要素由南亚地区战略、从"向东看"到"向东行动"、"印太战略"等构成。南亚地区战略构成了印度"东进"的基础,从"向东看"到"向东行动"体现了印度在"东进"上的心态与行为变化,"印太战略"则更加明确了印度"东进"的战略形态与内容。印度"东进"的战略逻辑由一般性战略逻辑和特殊性战略逻辑构成,这两种逻辑的根本目的都是服务于印度成为世界大国的目标。在它们的共同推动下,印度"东进"的战略逻辑发生了显著变迁,呈现出从普遍排他性到特定排他性、从经济为主到安全建构、从非结盟到结盟行为体、从地区权力到全球权力等方面的变化。印度"东进"对中国的影响显而易见,其逻辑决定了中印关系的互信程度将长期保持很低,甚至是赤字的水平,在地缘政治安全方面也给中国造成一定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东进” 战略逻辑 南亚地区战略 印太战略 中印关系
下载PDF
近期中印边境局势及双边关系走向探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传禄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1-17,154,共18页
中印建交70周年之际,中印关系不进而退。印方在加勒万河谷、班公湖等地不断越线挑衅,是近期边境局势持续紧张的直接动因,也是中印关系急剧下滑的导火索。更大视野之下,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之际选择激化而不是回避中印结构性矛盾,对华倾向... 中印建交70周年之际,中印关系不进而退。印方在加勒万河谷、班公湖等地不断越线挑衅,是近期边境局势持续紧张的直接动因,也是中印关系急剧下滑的导火索。更大视野之下,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之际选择激化而不是回避中印结构性矛盾,对华倾向"对抗性竞争"的同时对美则"战略投机",已成为当前莫迪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轮廓。从双边关系趋势来看,印方争当"领导型大国"、谋求相对权力和局部优势,在维持战略自主同时采取战略投机的现实主义博弈逻辑,内在地规制了现阶段中印关系转圜,使得双边关系随着中美战略竞争加剧而步入"转折期",对华强硬很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印度对华政策的主基调,由此使得中印关系目前的"低谷"状态或将成为未来较长时期里的一种"常态"。从互动行为的后果意义上分析,印度已然构成中国次要战略方向上的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中国自身体系压力与周边压力出现了"共振"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边境冲突 中印关系 莫迪政府 战略博弈 战略逻辑
下载PDF
从“否定”概念看印度逻辑的特征
14
作者 任晓明 王刚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33-45,共13页
“否定”概念是印度逻辑中的重要概念,包括新正理派逻辑和耆那教逻辑在内的主要印度逻辑体系都曾对该概念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在新正理派逻辑中,“否定”概念特指“缺无”概念;而对于耆那教逻辑来说,“否定”概念根植于七重谓述学说之中... “否定”概念是印度逻辑中的重要概念,包括新正理派逻辑和耆那教逻辑在内的主要印度逻辑体系都曾对该概念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在新正理派逻辑中,“否定”概念特指“缺无”概念;而对于耆那教逻辑来说,“否定”概念根植于七重谓述学说之中。通过对以上两个学派的“否定”概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印度逻辑具有三大特征:第一,印度逻辑的根本目标指向个人的最终解脱;第二,在印度逻辑中,逻辑学问题始终与认识论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分界线;第三,印度逻辑具有浓厚的印度本土文化特征,其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于,印度逻辑深受梵语语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逻辑 正理派逻辑 耆那教逻辑 否定 东方逻辑
下载PDF
中印关系的外交逻辑——一种基于国际视野的框架性读解
15
作者 姜安 吴世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28,共5页
作为具有影响力的大国,印度对中国的外交价值正在逐步显现:印度是中国与世界的重要平衡器;印度是双刃剑之角色国家;印度是重量级权重国家。两国外交关系呈现出"非友非敌"、"冷和平"态势,非盟国体制、非一体化体系状... 作为具有影响力的大国,印度对中国的外交价值正在逐步显现:印度是中国与世界的重要平衡器;印度是双刃剑之角色国家;印度是重量级权重国家。两国外交关系呈现出"非友非敌"、"冷和平"态势,非盟国体制、非一体化体系状态,非敌对国家、非全方位合作共赢模式,体现为亚战略制衡与竞争(冷和平与微合作)关系。中国必须以宏大战略视野考量和定位中印外交关系,重建中印关系的新外交逻辑,提高中印关系战略级别,构建新型外交价值理念,规避外交负能量,建立战略互信关系机制,由龙象之争变为龙象之和,营造两国战略合作与发展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关系 外交逻辑 战略
原文传递
印度私立高校持续发展的政策逻辑及启示
16
作者 周江林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7-101,共5页
近年来,全球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呈衰落态势。印度私立高校却逆势上扬且发展迅速,具有规模比较庞大、层次类型多样、举办主体多元等特点。这得益于印度私立高校政策之间的强逻辑性。印度私立高校的发展为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走出困境提供了有... 近年来,全球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呈衰落态势。印度私立高校却逆势上扬且发展迅速,具有规模比较庞大、层次类型多样、举办主体多元等特点。这得益于印度私立高校政策之间的强逻辑性。印度私立高校的发展为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走出困境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私立高校 政策逻辑
原文传递
印度私立高校发展的政策逻辑及其启示
17
作者 周江林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84,共4页
近年来全球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呈衰落态势。印度私立高校却逆势上扬且发展迅速,具有规模比较庞大、层次类型多样、举办主体多元等特点。印度私立高校政策可以为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印度 私立高校 政策逻辑
原文传递
从东方文化视角看印度逻辑的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晓明 王刚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4,共7页
印度逻辑具有不同于西方形式经典逻辑所不具有的多面性特质。亦即既有其非经典逻辑特质,又有非演绎逻辑特质:以耆那教的七值逻辑和新正理派的句义理论为代表的逻辑思想具有非经典逻辑特质,该特质类似于现代非经典逻辑中的商讨逻辑和认... 印度逻辑具有不同于西方形式经典逻辑所不具有的多面性特质。亦即既有其非经典逻辑特质,又有非演绎逻辑特质:以耆那教的七值逻辑和新正理派的句义理论为代表的逻辑思想具有非经典逻辑特质,该特质类似于现代非经典逻辑中的商讨逻辑和认知逻辑。以正理派的五支论式和佛教因明的三支论式为代表的逻辑思想具有的非演绎特质,这是一种将演绎、归纳和印度逻辑特有的逻辑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的特质。印度逻辑具有的多面性特质表明,只有跳出演绎与归纳截然二分的局限,从印度逻辑发展的自身特点出发,才有可能把握印度逻辑的基本特征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逻辑 论式 商讨逻辑 认知逻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