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ot morphology in response to nitrogen supply in mid-season indica rice cultivars released in different decades 被引量:7
1
作者 Yikai Zhang Huizhe Chen +3 位作者 Yuping Zhang Jing Xiang Guangmei Ji Defeng Zhu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39-442,共4页
Dear Editor,Roots,as a major organ of plants,are involved in nutrient and water acquisition,and might play a vital role in yield increase and efficient N absorption with genetic improvement.Because of the great differ... Dear Editor,Roots,as a major organ of plants,are involved in nutrient and water acquisition,and might play a vital role in yield increase and efficient N absorption with genetic improvement.Because of the great differences in growth period and pattern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rice cultivars,it is difficult to clarify how genetic improvements contribute to root growth in rice.For example,for a solution culture system,Wu et al.suggested that total root length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year of release for maize hybrids,while shoot dry we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OT length FIGURE Root morphology in response to nitrogen supply in mid-season indica rice cultivars released in different decades
原文传递
Molecular marker for screening rice cultivars with intermediate amylose content in indica 被引量:1
2
作者 CAI Xiuling~(1)) LIU Qiaoquan~(2)) TANG Shuzhu~(2)) GU Minghong~(2)) WANG Zongyang~(1)) 1)Shanghai Inst of Plant Physiology,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anghai 200032 2)College of Bioscienee and Biotechnology,Yangzhou Univ,Yangzhou 225009,China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2002年第3期7-9,共3页
The waxy(Wx)gene of rice encodes the 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which was required in the synthesis of amylose in endosperm.Theamylose content(AC)of rice endosperm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rain yield,pala... The waxy(Wx)gene of rice encodes the 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which was required in the synthesis of amylose in endosperm.Theamylose content(AC)of rice endosperm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rain yield,palatability,and processing quality.Our previous researehes showed that en-dosperm AC and GBSS content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ability of excising intron1 from the leader sequence of the Wx transcript.Cultivars with high endospe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SS AC Molecular marker for screening rice cultivars with intermediate amylose content in indica
下载PDF
影响籼稻品种产量水平的主要根系性状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传胜 王余龙 +3 位作者 龙银成 董桂春 杨连新 黄建晔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43,共7页
20 0 1和 2 0 0 2年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分别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籼稻代表品种 (品系 ) 88个和 12 2个为供试材料 ,抽穗期测定 12个有关根系形态性状和根系活力 ,成熟期测定产量、冠根比等 ,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 20 0 1和 2 0 0 2年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分别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籼稻代表品种 (品系 ) 88个和 12 2个为供试材料 ,抽穗期测定 12个有关根系形态性状和根系活力 ,成熟期测定产量、冠根比等 ,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籼稻品种的产量进行聚类 ,研究不同产量类型籼稻品种根系有关性状的差异以及影响籼稻品种产量水平的主要根系性状。结果表明 :(1)不同产量类型籼稻品种的平均产量 ,2 0 0 1年为 30 9 5 0~ 96 9 6 2g·m- 2 ,2 0 0 2年为 311 90~115 9 6 1g·m- 2 ,同年度不同产量类型间平均产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2 )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 ,单株不定根数、单株根干重、单株不定根总长、单株根系总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总活性和冠根比等呈增加趋势 ,单位干重根系活力、单条不定根长、最长不定根长、单条不定根粗、单条不定根重、单位长度不定根重等均无明显变化 ;(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对产量有显著影响的根系性状为单株根干重、单株不定根数、单株不定根总长和冠根比 ,决定系数为0 35~ 0 4 0 ;随着单株根干重、单株不定根数、单株不定根总长、冠根比的增加 ,供试籼稻品种的产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水稻 品种 产量 根系形态性状 根系活力
下载PDF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分配与运转的差异 被引量:42
4
作者 董桂春 王余龙 +5 位作者 周娟 张彪 张传胜 张岳芳 杨连新 黄建晔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9-155,共7页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和F 6种类型,研究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品种氮素分配与运转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NUEg的差异很大(244%、325%),A、B、C、D、E和F类品种的平均NUEg,2001年分别为20.51、31.04、35.64、39.46、43.55、50.92 g g-1,2002年分别为24.33、31.61、35.83、39.06、43.51、50.00g g-1;NUEg高的品种抽穗期、成熟期茎鞘叶中氮素比例小、穗中氮素比例大,成熟期更明显,结实期茎鞘叶氮素运转量大、运转率高;提高结实期茎鞘叶氮素运转量和运转率有利于提高结实期茎鞘叶干物重运转量和经济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水稻 品种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氮素分配 氮素运转
下载PDF
江苏省五十年代以来中籼稻品种产量及有关性状的演变 被引量:47
5
作者 姚立生 高恒广 +4 位作者 杨立彬 何顺椹 顾根宝 孙明法 顾来顺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38-44,共7页
五十年代以来,本省中籼稻产量翻了一番多,历经两次飞跃。一是从早期地方品种过渡到中期矮杆品种,增产80.04%;二是由中期矮杆品种过渡到杂交水稻,增产15.54%。产量因素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每穗总粒数的增加,每穗总粒数与产量有较高的遗传... 五十年代以来,本省中籼稻产量翻了一番多,历经两次飞跃。一是从早期地方品种过渡到中期矮杆品种,增产80.04%;二是由中期矮杆品种过渡到杂交水稻,增产15.54%。产量因素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每穗总粒数的增加,每穗总粒数与产量有较高的遗传相关,是产量提高的主导因素。植株高度呈高杆—矮杆—中矮杆—中杆的趋势变化。叶片的直立性、光合作用强度、根系活力、抗倒力及收获指数,中、近期品种均较早期品种明显提高。生物量的变化与稻谷产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净同化率。分蘖力等变化不大。故今后中籼稻高产品种的选育,应以中杆大穗类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品种 进化 遗传 杂交稻
下载PDF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基本特点 被引量:34
6
作者 董桂春 王余龙 +3 位作者 张岳芳 陈培峰 杨连新 黄建晔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11-1518,共8页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叶面积系数、干物重(包括根系)、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叶面积系数、干物重(包括根系)、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共6类,研究各类品种产量构成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间NUEg的差异很大(344%、425%),A、B、C、D、E、F类品种的平均NUEg 2001年分别为20.51、31.04、35.64、39.464、3.55、50.92 g.g-1,2002年分别为24.33、31.613、5.833、9.06、43.51、50.00 g.g-1;(2)随着NUEg水平的提高,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显著提高,两年结果一致;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氮素总吸收量(包括根)和NUEg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改良二者均可提高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3)高NUEg类品种的基本特点为单位面积穗数较多、库容量大、结实率高、抽穗期叶面积系数较小、抽穗期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高、经济系数高,而每穗颖花数、千粒重以及生物产量等与籼稻品种的NUEg水平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水稻 品种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产量 叶面积系数
下载PDF
不同穗型常规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 被引量:27
7
作者 董桂春 于小凤 +5 位作者 赵江宁 居静 田昊 李进前 张燕 王余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91-2100,共10页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质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质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类,研究各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单穗重差异较大,适当增加穗重有利于水稻品种产量的提高;(2)不同穗型水稻品种植株含氮率差异较小,大穗型水稻品种抽穗期、结实期、成熟期群体氮素累积量和个体(单穗)氮素累积量均显著大于小穗型品种,个体(单穗)吸氮量特别是抽穗前单穗吸氮量大,是大穗型品种主要生育阶段群体氮素累积量显著大于小穗型品种的重要因素;(3)中等偏大穗型的水稻品种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较高;(4)大穗型水稻品种播种到抽穗天数、全生育期天数较长;(5)氮素累积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是影响穗重的重要因素,但氮素累积量作用较大;(6)吸氮强度尤其是个体(单穗)吸氮强度是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群体与个体(单穗)氮素累积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品种 穗重 氮素吸收利用 吸氮强度
下载PDF
不同库容量类型常规籼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差异 被引量:21
8
作者 董桂春 于小凤 +7 位作者 董燕萍 李进前 田昊 周娟 王云霞 杨连新 黄建晔 王余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432-3441,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库容量类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差异,为大库容量类型品种的氮素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包... 【目的】研究不同库容量类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差异,为大库容量类型品种的氮素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类,研究各类品种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基本特点。【结果】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426%、817%)。A、B、C、D、E、F类品种的平均库容量,2001年分别为426.37、642.53、770.96、903.73、1064.32、1213.90g·m-2,2002年分别为359.36、574.11、764.98、962.43、1200.11、1455.59g·m-2;大库容量品种抽穗期全株含氮率较高、结实期全株含氮率下降幅度较大;大库容量类型品种吸氮能力强,抽穗后更明显,吸氮能力显著受到生育期与吸氮强度的影响,但吸氮强度的作用要大于生育期的作用;大库容量类型品种氮素在根中比例小、成熟期氮素在茎鞘叶中比例小、穗中氮素比例大、结实期茎鞘叶氮素运转量大;增加吸氮量,促进茎鞘叶中的氮素运转有利于库容量的提高。【结论】大库容量类型品种吸氮能力特别是抽穗后的吸氮能力强,成熟期氮素在营养器官中比例小、穗中氮素比例大、结实期茎鞘叶氮素运转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库容量 氮素吸收 氮素分配
下载PDF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不同的籼稻品种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基本特点 被引量:23
9
作者 董桂春 王余龙 +5 位作者 张传胜 张岳芳 陈培峰 杨连新 黄建晔 龙银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7-142,共6页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于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根、茎鞘、绿叶、黄叶和穗等器官的干物重及不同器官的氮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于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根、茎鞘、绿叶、黄叶和穗等器官的干物重及不同器官的氮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进行聚类,研究不同NUEg类型籼稻品种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籼稻品种间NUEg的差异很大,A、B、C、D、E、F类籼稻品种的平均NUEg 2001年分别为20.51、31.04、35.64、39.46、43.555、0.92 g g-1,2002年分别为24.33、31.61、35.83、39.06、43.515、0.00 g g-1;(2)不同NUEg类型籼稻品种间生物产量差异不大,但高NUEg类型籼稻品种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小,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大且占生物产量的比例高;(3)不同NUEg类型籼稻品种间抽穗期的根干重和茎鞘干重占全株干重的比例差异不大,但NUEg水平越高的籼稻品种,其成熟期的根重和茎鞘重占全株干重的比例越小;(4)NUEg水平越高的籼稻品种,其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片干重占全株干重的比例越小,穗干重占全株干重的比例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水稻 品种 氮索籽粒生产效率 物质生产 物质分配
下载PDF
籼稻品种间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10
作者 张岳芳 王余龙 +5 位作者 张传胜 董桂春 杨连新 黄建晔 陈培峰 龚克成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8-324,共7页
2001~2002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不同年代育成的籼稻代表品种国内88个和国外122个为材料,成熟期测定植株的干物重(包括根系)、全氮含量及产量,分析籼稻品种间成熟期氮素累积苣、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及... 2001~2002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不同年代育成的籼稻代表品种国内88个和国外122个为材料,成熟期测定植株的干物重(包括根系)、全氮含量及产量,分析籼稻品种间成熟期氮素累积苣、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氮素累积量、氯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品种间差异很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氮素累积量的差异明显大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又明显大于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相关分析表明,成熟期氮素累积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关系密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关系不密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对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均有显著影响(R^2=0.957—0.974),提高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可提高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通径分析显示,籼稻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比氮索籽粒生产效率大40%~70%。作者认为,籼稻品种的选育应在保持较高氮索累积量的基础上,重点改良提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有利于实现籼稻品种高产与高效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水稻 品种 氮素累积量 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产量
下载PDF
早籼稻品种更替过程中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18
11
作者 袁江 王丹英 +6 位作者 廖西元 丁艳锋 邵国胜 徐春梅 彭建 王绍华 章秀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41-2045,共5页
以南方稻区品种更替过程中大面积推广的18个早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按高秆品种、矮秆品种、矮抗品种、优超品种4个演变阶段,采用常规栽培方法研究其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品种的演变,产量、收获指数、每穗粒数均有提高;有效... 以南方稻区品种更替过程中大面积推广的18个早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按高秆品种、矮秆品种、矮抗品种、优超品种4个演变阶段,采用常规栽培方法研究其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品种的演变,产量、收获指数、每穗粒数均有提高;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变化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每穗粒数的增加是着粒密度改良所致。农艺性状与年代的回归分析表明,生物量与株高在1980年后有增加的趋势,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决定早籼稻产量的农艺性状为生物量、株高、收获指数和每穗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品种更替 农艺性状 演变特征
下载PDF
不同穗型常规籼稻品种源库性状的差异 被引量:11
12
作者 董桂春 居静 +5 位作者 李进前 于小风 田昊 张彪 周娟 王余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187-4196,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穗型常规籼稻品种源库性状的差异,为大穗型品种遗传改良及从栽培角度调控源库提高穗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2001年、2002年分别以88个、122个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测定叶面积、干物重(包括根系)、产... 【目的】研究不同穗型常规籼稻品种源库性状的差异,为大穗型品种遗传改良及从栽培角度调控源库提高穗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2001年、2002年分别以88个、122个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测定叶面积、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类,研究各类品种源库性状的差异。【结果】大穗型籼稻品种抽穗期和成熟期叶面积系数、绿叶重及比叶重均较大,但结实期叶面积系数下降比例小。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大叶面积系数有利于提高单穗重;大穗型籼稻品种结实期净同化率大于小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库容量较大,适当增大穗重有利于库容量的提高;大穗型品种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单位叶面积库容量、单位干物质库容量、单位氮素库容量较大;影响穗重的主要叶源性状是抽穗期绿叶重、净同化率;影响穗重的主要库性状是库容量、单位叶面积库容量、单位氮素库容量、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结论】大穗型品种叶面积系数及其构成、库容量及其构成(或库源比)显著大于小穗型品种,绿叶重、结实期净同化率是影响穗重的主要叶源性状,库容量、单位叶面积库容量、单位氮素库容量、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是影响穗重主要库容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籼稻 品种 穗重
下载PDF
不同穗重类型常规籼稻品种产量形成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董桂春 居静 +6 位作者 于小风 张燕 赵江宁 李进前 田昊 张彪 王余龙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4,共6页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88个、2002年122个)为材料,测定生育期、株高、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氮素、根系性状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88个、2002年122个)为材料,测定生育期、株高、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氮素、根系性状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各类品种产量形成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①大穗型水稻品种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②大穗型品种最高茎蘖数少,成穗率低,单位面积穗数少,每穗粒数多,千粒重大;③大穗型品种穗长较长,一、二次枝梗数多,着粒密度大。在适当增加穗长的基础上,增加二次枝梗数的比例,提高着粒密度是提高籼稻品种单穗重的主要途径;④单穗重与个体(单穗)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与群体产量呈极显著的抛物线型关系。选用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大且有足够穗数的偏大穗型品种较易获得高产与稳产的目标;⑤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穗重大是大穗型品种高产的基础,根系发达,氮素积累多,叶面积系数较大,光合能力强,是大穗型品种高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籼稻 品种 穗重 产量形成 差异
下载PDF
大穗型籼稻品种根系性状的基本特点 被引量:7
14
作者 董桂春 李进前 +6 位作者 田昊 于小凤 张彪 张传胜 张岳芳 黄建晔 王余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57-1363,共7页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包括根系)、根系性状和根系活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包括根系)、根系性状和根系活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类,研究各类品种根系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单穗重的差异很大(两年分别相差493%和764%),A、B、C、D、E、F类品种的平均单穗重,2001年分别为0.99、1.56、2.00、2.54、3.16、4.08g,2002年分别为0.82、1.38、1.80、2.38、3.04、4.29g。大穗型品种每株不定根总长、每株根干重、每株根系总吸收面积显著大于小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每穗根数、每穗根重、每穗根长、每穗根系总吸收面积、每穗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每穗根系活性显著优于小穗型品种。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显著影响单穗重的主要根系性状是每穗根长、每穗根重、抽穗期冠根比、每穗根系总活力,决定系数为0.620~0.639。随着每穗根长、每穗根重、抽穗期冠根比、每穗根系总活力提高单穗重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品种 穗重 根系性状 根系活性
下载PDF
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的籼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特点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岳芳 王余龙 +4 位作者 陈培峰 董桂春 杨连新 黄建晔 张传胜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5-390,共6页
2001和2002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取籼稻代表品种210个,于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根、茎鞘、绿叶、黄叶和穗的干物重以及氮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成熟期的氮素累积量进行聚类,分析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品种间物质... 2001和2002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取籼稻代表品种210个,于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根、茎鞘、绿叶、黄叶和穗的干物重以及氮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成熟期的氮素累积量进行聚类,分析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品种间物质生产与分配的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差异很大,可聚类为A、B、C、D、E、F 6类,类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2)高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物质生产的特点为抽穗前和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大,且抽穗后干物质生产比例也较大,因而生物产量高;(3)高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抽穗期干物质分配的特点为根干重所占比例较小,叶片干重所占比例较大,成熟期干物质分配的特点为根干重和穗干重所占比例较小,而茎鞘干重所占比例较大,经济系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水稻 品种 氮素累积量 物质生产 物质分配
下载PDF
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分配特点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岳芳 陈培峰 +4 位作者 张传胜 董桂春 杨连新 黄建晔 王余龙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4-909,共6页
在水培条件下,分别以88个和122个国内外的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测定植株的干物重(包括根系)、全氮含量及产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成熟期的氮素累积量进行聚类,分析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品种间氮素吸收与分配的... 在水培条件下,分别以88个和122个国内外的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测定植株的干物重(包括根系)、全氮含量及产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成熟期的氮素累积量进行聚类,分析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品种间氮素吸收与分配的特点。结果表明:供试品种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差异很大,可聚类为A、B、C、D、E、F等6类,类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高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分配的特点为:①抽穗前、后吸收的氮素量大,抽穗后吸收的氮素比例较高,抽穗期氮素在根系中的分配比例低、在茎鞘叶中的分配比例高;②成熟期植株含氮率高,成熟期氮素在根系和穗中的分配比例较低、在茎鞘叶中的分配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水稻 品种 氮素吸收 氮素分配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水稻冠层光谱特征和氮素营养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傅友强 钟旭华 +5 位作者 黄农荣 潘俊峰 胡香玉 胡锐 李妹娟 梁开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0期121-131,共11页
【目的】明确华南地区籼稻主栽品种冠层光谱特征与氮素营养关系,为专家决策系统和精准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美香占2号(MXZ2H)和吉丰优1002(JFY1002)为试材,设置施氮0 kg/hm2(N0)、150 kg/hm2(N150)、210 kg/hm2(N210)等3个处理... 【目的】明确华南地区籼稻主栽品种冠层光谱特征与氮素营养关系,为专家决策系统和精准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美香占2号(MXZ2H)和吉丰优1002(JFY1002)为试材,设置施氮0 kg/hm2(N0)、150 kg/hm2(N150)、210 kg/hm2(N210)等3个处理,采用习惯施肥法,在JFY1002中增设施氮180 kg/hm2(N180+)的水稻“三控”施肥法,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叶片光谱特征与氮素营养的关系。【结果】与N0相比,N150处理下MXZ2H和JFY1002叶片氮含量分别增加16.05%和13.76%,N210处理分别增加24.29%和25.00%。N180+处理下JFY1002叶片氮含量与N210处理相比增加18.03%。随着叶片氮含量的增加,蓝光到红光(450~650 nm)波段的叶片反射率逐渐下降,红边到近红外(730~840 nm)波段的叶片反射率逐渐增加,红光650 nm、近红外840 nm处的MXZ2H和JFY1002叶片反射率差异达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MXZ2H叶片氮含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绿波段归一化植被指数(G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差值植被指数(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呈正相关;JFY1002叶片氮含量与RVI、EVI、改进非线性植被指数(MNLI)、DVI和NDVI呈正相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MXZ2H和JFY1002叶片氮含量反演模型,R2分别为0.817和0.973,RE分别为8.35%和3.48%。【结论】建立了华南籼稻品种叶片氮含量反演模型,可为精准施肥作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 施氮方式 叶片光谱特征 叶片氮含量
下载PDF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娟 李进前 +4 位作者 张彪 张传胜 张岳芳 王余龙 董桂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5805-1580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88个2、002年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88个2、002年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种类型。[结果]供试品种间NUEg的差异很大;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成熟期全株、根系、茎鞘叶、穗含氮率低;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抽穗前吸氮量、成熟期总吸氮量较小;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成熟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高。[结论]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吸氮量小、植株含氮率低、氮素利用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品种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氮素吸收 氮素利用
下载PDF
不同时期三系杂交稻主栽品种对氮肥用量的响应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丹英 徐春梅 +3 位作者 袁江 赵锋 廖西元 章秀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4-360,共7页
以16个不同时期三系杂交籼稻主栽品种(育成时间1976—2006)为材料,通过0kghm-2(CK)、135kghm-2(N1)、255kghm-2(N2)3种氮素水平试验,研究施氮量对其氮素利用、积累和转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早期(1983年前育成)和中期(1983—1993... 以16个不同时期三系杂交籼稻主栽品种(育成时间1976—2006)为材料,通过0kghm-2(CK)、135kghm-2(N1)、255kghm-2(N2)3种氮素水平试验,研究施氮量对其氮素利用、积累和转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早期(1983年前育成)和中期(1983—1993年育成)品种对氮肥反应比近期(1993年后育成)品种敏感。增施135kghm-2(N1)氮肥使早期品种产量大幅提高,而近期育成品种在施氮量255kghm-2(N2)时产量才明显增加。(2)施用氮肥增加水稻植株的氮积累量,增施135kghm-2(N1)氮肥时各品种植株各部分含氮量的增幅相近;增施255kghm-2(N2)氮肥时,早期品种氮同化量的增加主要在开花前,而近期品种主要在花后至成熟期间,施氮量对早期品种茎叶的氮转运率无影响,却显著降低近期品种的氮转运效率。(3)当施氮量由135kghm-2(N1)上升到255kghm-2(N2)时,早期品种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吸收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下降,而近期品种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上升,生理利用率基本保持不变。(4)相关分析表明,氮的农学利用率、氮偏生产力、氮肥吸收效率均与杂交稻的生物量和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在施氮量为135kghm-2(N1)时,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与生理利用率显著正相关,而在施氮量255kghm-2(N2)时,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与氮肥的吸收效率、生理利用率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杂交稻 品种育成时期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亚热带和温带生态条件下籼稻品种产量潜力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贵勇 袁平荣 +3 位作者 Kwak Kang-Su 杨天梅 吕宏斌 杨从党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1-604,共4页
2001—2002年,对在中国宾川(亚热带)和韩国水原(温带)两生态区8个籼稻品种的产量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实际产量和产量潜力比温带条件下高1.25和4.43t/hm2,差异极显著.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具有较高产量潜力,是因为具有较... 2001—2002年,对在中国宾川(亚热带)和韩国水原(温带)两生态区8个籼稻品种的产量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实际产量和产量潜力比温带条件下高1.25和4.43t/hm2,差异极显著.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具有较高产量潜力,是因为具有较多的生物产量和颖花量,分别比温带条件下多2万/m2和422.25g/m2.对产量构成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是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温带生态条件下则是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在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增产途径应是在保证足够有效穗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穗粒数而增加结实率;温带生态条件下应在提高千粒重的基础上,保证适当穗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品种 产量潜力 亚热带 温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