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f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1
作者 Xiaolang LI Ying LIANG Boli L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7期8-11,共4页
In view of sci-tech innovation and innovation-driving requirements of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complet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Guizho... In view of sci-tech innovation and innovation-driving requirements of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complet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Guizhou Province,to accurately evaluat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promote close conne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economy,and boost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In Guizhou Province,there is still no complet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so it is impossible to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i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itu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regio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uizhou Province,this paper presents evaluation principles,analysis framework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nd gives counter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Guizhou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LUATION of REGIO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
下载PDF
Does financial development moderate the link betw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An advanced panel analysis
2
作者 Hossein Ali Fakher Zahoor Ahmed 《Financial Innovation》 2023年第1期2885-2903,共19页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rol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FD)on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I)on six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icators for the 25 economies that are part of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rol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FD)on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I)on six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icators for the 25 economies that are part of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period from 2000 to 2019.We use a two-step dynamic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approach to understand this relationship.The results show that FD augment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I on four of the six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namely ecological foot-print,adjusted net savings,pressure on nature,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However,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indices were found.When considering all of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icators,TI appears to enhance environmental quality.We find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existe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in the context of each environmen-tal indicator and economic growth.Moreover,FD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ppear to accelerat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Based on these results,FD should be viewed a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designing policies for innovation to achieve the goal of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Highlight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nexus is studied.The moderating rol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is analyzed.Six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icators are used for OECD countries.Financial development intensifies 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innovation.•The EKC hypothesis is confirmed for all six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Two-step dynamic Sys-GMM estimat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icators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下载PDF
Analysis of Impact Factors on Agricultural SM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city——Case Study of Wenzhou City 被引量:1
3
作者 LI Yan-yan1, ZENG Wen-jin2 1.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nzhou 325000, China 2.Wenzhou Agricultural Bureau, Wenzhou 325000, 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年第9期10-12,16,共4页
The paper investigates impact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SM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y questionnaire on the survey of more than 100 agricultural SMEs of Wenzhou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It selects 14 major factors ... The paper investigates impact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SM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y questionnaire on the survey of more than 100 agricultural SMEs of Wenzhou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It selects 14 major factors that influence agricultural SM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y are capital source, enterprise culture, support from leaders,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effect of key research personnel, communication inside organization, enterprise strategy,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level, organizing and coordination inside organization, relate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capacity, external cooperation, association and communication with consumers, change of external market and incentive measures to research personnel. Putting these factors in introductionance ordering by scores, we find out comparatively big impact factors influence agricultural SM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mong them, they ar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level, incentive measures to research personnel, capital source,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and enterprise strategy. The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urther enhance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improv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vel of agricultural SMEs; increase incentive measures,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of talents tea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xpress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of loc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agricultural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realize integration of industri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sound government guiding and pushing mechanism, improve new policy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al SM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SM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cit
下载PDF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
4
作者 Hongbo LIU Ren LIU Huazhen LI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3期7-10,共4页
Major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hina were summarized as below: first,poor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second,deficient technological promotion system; third,shortage of agri... Major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hina were summarized as below: first,poor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second,deficient technological promotion system; third,shortage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s; fourth,serious shorta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put.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were given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 China. ( 1) Restructuring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establishing cooperative innovation centers,improv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 2) Specifying the direction of research projects,improving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of technicians,so as to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city; ( 3) Improving promotion and service stations in towns,organizing technological service teams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establish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promotion systems; ( 4) Increasing input 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y attracting government input,enterprise investment and other financial support; ( 5) Cultivating more talent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training leading agricultural technicians,grassroots agricultural service staff and practical tal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c
下载PDF
Mechanism of real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through technology-driven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5
作者 KONG Shu-guang CHEN Yu-chuan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08年第9期46-52,61,共8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this paper expatiates that the technology is the basis for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whil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he power of...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this paper expatiates that the technology is the basis for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whil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he power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It points out that the essential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is the transition of regional technology structure from one balance to another. The mechanism of real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through technology-driven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is also discussed brief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OLOGY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MECHANISM
下载PDF
创新驱动下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策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路阳 乔心雨 +3 位作者 尚慧恩 吴雪莹 武雨 张艳敏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4年第1期99-104,共6页
目的进一步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百千万工程”,探索强化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有效举措。方法以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为样本医院,采用智力激励法、专题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运用鱼骨图等质量工具展开研究。结果分析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存... 目的进一步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百千万工程”,探索强化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有效举措。方法以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为样本医院,采用智力激励法、专题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运用鱼骨图等质量工具展开研究。结果分析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短板,从体系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4个方面,梳理临床专科能力建设举措并系统性评价建设成效。结论基于“4个创新”的有力实践,促进临床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专科能力建设 体系创新 模式创新 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 策略研究
下载PDF
电力系统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评价研究
7
作者 王冲 贾琪 +1 位作者 陈紫薇 高甲蒙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3-160,共8页
电力系统技术的发展关乎社会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国家安全的战略。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但在关键领域依然存在技术短板,亟需突破。为进一步识别、评价电力系统关键领域存在的“卡脖子”技术问题,本文基于电力系统的特征,构建关... 电力系统技术的发展关乎社会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国家安全的战略。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但在关键领域依然存在技术短板,亟需突破。为进一步识别、评价电力系统关键领域存在的“卡脖子”技术问题,本文基于电力系统的特征,构建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评价体系,并采用相关二手数据进一步识别和分析具体的“卡脖子”技术,为该系统未来技术突破提供方向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技术创新 技术突破 技术评价 关键领域 “卡脖子”技术 专利 技术甄别
下载PDF
数字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8
作者 井辉 江可慧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9,共16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应用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企业优化流程、推进创新、提升绩效,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运用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资源编排理论和动态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应用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企业优化流程、推进创新、提升绩效,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运用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资源编排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考察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商业模式创新在数字技术应用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应用对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和技术吸收能力强企业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认识数字技术应用影响企业绩效的机制提供了一个新解释,也揭示了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绩效提升的潜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应用 商业模式创新 技术吸收能力 企业绩效
下载PDF
新时代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9
作者 范旭 杜颖彬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7期111-121,共11页
教育、科技、人才是互为联系、互为推动的整体,科教融合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途径。新时代下的科教融合在目标上更加重视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在结构上更加重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整体协同,在内容上更加强... 教育、科技、人才是互为联系、互为推动的整体,科教融合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途径。新时代下的科教融合在目标上更加重视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在结构上更加重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整体协同,在内容上更加强调以满足科技需要为目的的教育改革和创新范式变革。为了深入探讨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建立科教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量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科教融合发展的程度,在科教融合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构建两阶段最小二乘模型,并对内生性、异质性、稳健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整体的科教融合度的平均值从0.35提高到0.479,有一定提升但整体仍处于失调水平,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2)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引入“地方财政收入”这一工具变量,发现地方财政收入有效增强了科教融合度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效应;(3)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的强弱有差异,在中国西部地区推进科教融合对提升该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最显著,说明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基于此,宏观层面既要加强区域内统筹资源调配,也要支持区域间的帮扶协作,促进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发展,以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度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地方财政收入
下载PDF
数字化知识管理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基于动态能力视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邵兵 匡贤明 王翚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11-121,共11页
随着数字技术与知识管理的融合,数字化知识管理正在成为企业获取技术竞争优势的新手段。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数字化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 随着数字技术与知识管理的融合,数字化知识管理正在成为企业获取技术竞争优势的新手段。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数字化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主要通过吸收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作用。研究结论不仅可从数字化知识管理角度拓展和深化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也可为企业实施数字化知识管理、促进技术创新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知识管理 技术创新 吸收能力 适应能力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的科技创新量化考核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冉黎琼 陈金勇 +5 位作者 高林 宋海权 王邦平 于泳 刘洋 乔少杰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4期998-1008,共11页
企业科技成果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体现。如何科学评价新时期企业科技成果创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传统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在确定权重系数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国有企业科技... 企业科技成果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体现。如何科学评价新时期企业科技成果创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传统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在确定权重系数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评价为落脚点,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AHP的科技创新量化考核方法,建立了国有企业科技创新量化考核指标要素信息库,构建新型科研平台科技创新能力考核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主客观因素,利用PCA得到指标层中各指标的重要度,通过AHP得到判断矩阵,提高判断矩阵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PCA和AHP的科技创新量化考核算法得到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量化考核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合理,并通过人机交互系统展示考核的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 科技创新 评价指标体系 人机交互系统
下载PDF
“能力-效率”视角下农林特色高校科技创新力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璐 崔光彩 +1 位作者 杨莉 汪贵斌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第13期30-34,共5页
聚焦农林高校科技创新力的评价与提升,文章选取“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林业大学为对象,构建具有农林特色的创新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DEA模型,从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效率双重视角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能力-效率”二... 聚焦农林高校科技创新力的评价与提升,文章选取“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林业大学为对象,构建具有农林特色的创新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DEA模型,从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效率双重视角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能力-效率”二维矩阵评价模型,对科技创新力和发展协调性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探究农林高校科技创新力提升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效率 因子分析 DEA模型 二维矩阵分析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李嘉欣 武力超 吕越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44,共15页
基于“双循环”视角和实现创新驱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研究了企业在全球价值链(GVC)上游嵌入度和全球价值链(GVC)下游嵌入度对企业国内外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和机制,包括国内技术创新和国外技术创新。研究发现:GVC上游嵌入度... 基于“双循环”视角和实现创新驱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研究了企业在全球价值链(GVC)上游嵌入度和全球价值链(GVC)下游嵌入度对企业国内外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和机制,包括国内技术创新和国外技术创新。研究发现:GVC上游嵌入度显著促进了国内技术创新,对外资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高行业竞争度企业的影响更明显,而GVC上游嵌入度对国外技术创新没有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GVC下游嵌入度则对企业国内外技术创新均产生抑制效应,对内资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低竞争程度企业的作用尤其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吸收能力有助于增强GVC上游嵌入度对国内创新的促进效应,同时弱化GVC下游环节嵌入对企业国内外技术创新的阻碍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GVC上游嵌入度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和GVC下游嵌入度的绿色技术创新抑制效应,仅在非污染行业中存在。研究结论为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嵌入过程中,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以及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国内技术创新 国外技术创新 吸收能力 绿色技术创新
下载PDF
金融发展促进了区域科技创新吗?——基于教育人力资本调节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蔚 潘红玉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9,共7页
依据2011-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引入教育人力资本作为调节变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考量了金融发展、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发展显著促进区域科技创... 依据2011-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引入教育人力资本作为调节变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考量了金融发展、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发展显著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教育人力资本对金融发展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且这种正向调节作用在不同区域差异明显;此外,教育人力资本存在门槛效应,当教育人力资本水平高于门槛值7.1507时,金融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鉴于此,要加大金融发展力度优化教育人口结构、推动区域教育人力资本均衡化发展、理顺区域人才流动体制,更好地发挥教育人力资本对金融发展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教育人力资本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下载PDF
开放式创新、动态能力与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
15
作者 侯佳妮 李刚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4年第6期648-658,共11页
开展开放式创新,不仅可帮助中小制造企业克服资源约束,也能降低创新带来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对提升中小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的中小制造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 开展开放式创新,不仅可帮助中小制造企业克服资源约束,也能降低创新带来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对提升中小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的中小制造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了开放式创新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对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开放式创新显著促进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主要通过吸收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当融资约束程度较低时,开放式创新对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相较于非高科技行业,属于高科技行业的中小制造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当市场竞争较强时,开放式创新对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研究结论有助于明晰开放式创新对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为企业和政府从动态能力视角促进技术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 技术创新 吸收能力 适应能力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军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分析
16
作者 屈婷婷 赵阳 《国防科技》 2024年第5期36-42,共7页
基于对军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概念与创新能力考察结构的分析,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设计适应我军新时期人才发展的军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调查结果,统计人才评价指标重要性排序并总结其特点规律,为... 基于对军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概念与创新能力考察结构的分析,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设计适应我军新时期人才发展的军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调查结果,统计人才评价指标重要性排序并总结其特点规律,为军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评价、选拔、培养,以及军队人才质量和水平、潜力变化特点与差距评估等提供依据和支撑。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造就军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有助于提升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创新能力考察结构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赋能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乐欣 孔婧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2-97,共6页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经济改革的关键,而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则是激活数据潜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文章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2017-2021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门槛模...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经济改革的关键,而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则是激活数据潜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文章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2017-2021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门槛模型分析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关系,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二者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17-2021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迅猛,但省际差异较大,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地区技术创新能力超过一定水平时,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赋能作用更加显著;较大的经济差距阻碍了地区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交流,进而削弱了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市场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技术创新能力 地区经济差距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创新过程和创新产出
18
作者 李瑜 李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41,共15页
以往研究已经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的重要影响,但缺乏对创新过程的整体考察和对创新过程各个环节之间关系的系统分析。从过程的角度出发,考察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而影响企业创新产出。提出,数字化转型带来的... 以往研究已经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的重要影响,但缺乏对创新过程的整体考察和对创新过程各个环节之间关系的系统分析。从过程的角度出发,考察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而影响企业创新产出。提出,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企业功能的变化,对创新过程的各个环节产生了迥异又相互关联的影响,重塑了企业创新过程的全流程,从多个方面弥补了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方面的众多劣势,从而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正向影响。而且,这种关系对吸收能力较弱、重组潜力较低以及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作用更显著。使用A股制造业企业2007-2020年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支持了提出的假设。并揭示了面对创新的高失败率,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来解决创新过程各环节中的困难,从而驱动创新的背后的深层次逻辑,为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创新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系统分析框架,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创新困境、驱动技术创新提供了多重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技术创新 吸收能力 重组潜力 中小企业
下载PDF
职业院校产业学院评估新视角:指标体系构建逻辑与路径
19
作者 周建清 赵一凡 邓玉良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6-93,共8页
基于教育学和管理学等跨学科理论,综合考虑教育质量、技术创新和产教融合等关键维度,探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逻辑与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评价法(FCE)构建了产业学院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评估,验证其应用价值和有效性。研... 基于教育学和管理学等跨学科理论,综合考虑教育质量、技术创新和产教融合等关键维度,探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逻辑与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评价法(FCE)构建了产业学院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评估,验证其应用价值和有效性。研究结果突出产教融合在适应市场需求中的重要作用,为产业学院提供一种绩效客观全面评估的工具,对提升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创新能力以及优化管理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学院评估 指标体系 产教融合 教育质量 技术创新
下载PDF
城市科技创新崛起的安徽经验及提升策略研究
20
作者 李持 雷思友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0-66,共7页
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7—202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TOPSIS法对各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以指标贡献度为切入口,挖掘近年来安徽省持续发挥创新优势的原因与经验,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按子群分解的方式,探究科技创新能力差... 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7—202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TOPSIS法对各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以指标贡献度为切入口,挖掘近年来安徽省持续发挥创新优势的原因与经验,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按子群分解的方式,探究科技创新能力差异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环境和创新投入对安徽省地方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贡献较大,而企业创新的贡献度较小;观测期内安徽省各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上呈现正增长趋势,创新滞后城市进步明显;皖北、皖中和皖南三大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为此,提出持续营造包容的创新环境和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的同时注重企业创新、鼓励跨区域跨城市共享科技创新建设基础资源等促进安徽省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熵值法 TOPSIS法 Dagum基尼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