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量和品种类型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可 许俊伟 +5 位作者 姜元华 韦还和 张洪程 许轲 李超 丁焕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3-67,共5页
以常规晚粳、杂交晚粳、杂交中籼3种类型水稻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0、150、225、300 kg/hm2这4种施氮水平,研究品种类型和施氮量对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米饭的硬度、黏聚性、咀嚼度、回复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 以常规晚粳、杂交晚粳、杂交中籼3种类型水稻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0、150、225、300 kg/hm2这4种施氮水平,研究品种类型和施氮量对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米饭的硬度、黏聚性、咀嚼度、回复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最大值在225 kg/hm2水平;黏着性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最低值在225 kg/hm2水平;弹性不受氮肥的影响;香气、光泽、味道、口感和食味值呈下降趋势;完整性则一直增加。常规晚粳的米饭各项质构、食味指标均优于杂交晚粳、杂交中籼,杂交晚粳略优于杂交中籼。硬度与黏聚性、咀嚼度、回复性、完整性极显著正相关,与黏着性、香气、光泽、味道、口感、味道、食味值极显著负相关,食味计的各指标间都有显著的相关性,质构指标中除弹性和黏聚性外,其他指标都与食味计指标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晚粳 杂交晚粳 杂交中籼 氮肥 质构 食味值
下载PDF
基于RAPD标记进行水稻籼粳分类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姜树坤 钟鸣 +3 位作者 徐正进 张丽 马慧 刘少霞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9-641,共3页
应用RAPD标记方法对30个水稻栽培品种进行了籼粳分类研究。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扩增出具有多态性的谱带的18个引物,并从中选出重复性高、稳定性好的S1004,S1012,S1019,S1048,S1049,S1053,S1063,S1070,S1075共9个引物进行反应。依... 应用RAPD标记方法对30个水稻栽培品种进行了籼粳分类研究。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扩增出具有多态性的谱带的18个引物,并从中选出重复性高、稳定性好的S1004,S1012,S1019,S1048,S1049,S1053,S1063,S1070,S1075共9个引物进行反应。依据随机引物对不同品种水稻总DNA扩增出的特异性扩增条带,用Ne i’s公式计算30个水稻品种间的相似系数,并以UPMGA法进行聚类分析,其结果与品种系谱基本吻合,证明RAPD标记可应用于水稻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分类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下载PDF
杂交籼稻新组合抗旱性鉴定评价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鸿 朱从桦 +3 位作者 谭杰 李星月 杨文钰 康海歧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1-169,共9页
为探索有效鉴定、评价及快速预测杂交籼稻新组合抗旱性的指标和方法,选择10个杂交籼稻新组合和1个对照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进行正常水分和干旱处理。综合分析干旱胁迫条件下水稻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变化差异,借助产量抗旱系数、模... 为探索有效鉴定、评价及快速预测杂交籼稻新组合抗旱性的指标和方法,选择10个杂交籼稻新组合和1个对照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进行正常水分和干旱处理。综合分析干旱胁迫条件下水稻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变化差异,借助产量抗旱系数、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抗旱性综合评价D值对杂交籼稻新组合抗旱性进行鉴定和评价,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M)、相关分析(CAM)和逐步回归分析(SRM)进行抗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籼稻新组合间抗旱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抗旱性综合评价D值聚类分析得出C8—沪旱7A/成旱恢30241属于强抗旱型,C_1—沪旱7A/Z4R(Si)、C_2—沪旱7A/成恢177、C_7—沪旱7A/成旱恢30248、C_9—沪旱7A/成旱恢31708和C_(10)—沪旱7A/成旱恢30218属于抗旱型,C_3—沪旱7A/成恢178、C_4—沪旱7A/成旱恢31701和C_5—沪旱7A/成旱恢31704属于中间类型,冈优725(对照品种)和C_6—沪旱7A/成旱恢31621属于不抗旱型;有效穗数、单穗实粒重和结实率的相对值可作为鉴定与评价杂交籼稻抗旱性的重要综合指标;利用逐步回归构建水稻材料抗旱性预测模型D=(245.231+1.645X_2+2.712X_4+6.494X_6+19.401X_7-2.791X_(10))×10^(-3)能准确、快速预测杂交籼稻新组合抗旱能力(其中:D为供试材料的抗旱综合评价D值,X_2、X_4、X_6、X_7和X_(10)分别为水稻干旱胁迫下有效穗数、单穗实粒数、单穗总粒重、单穗实粒重和千粒重的相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抗旱性 评价 综合评价D值 预测
下载PDF
籼稻温敏核不育系皖2311S的选育·育性·特征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守海 吴爽 +1 位作者 杜士云 王德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3期7673-7674,7677,共3页
[目的]介绍籼稻温敏核不育系皖2311S的选育过程、育性表现和农艺性状。[方法]以籼稻温敏核不育系2301S为母本,与籼稻品系3401杂交,经5年8代选择育成籼稻温敏核不育系皖2311S(简称2311S)。[结果]2009年8月3日至9月21日2,311S表现雄性不育... [目的]介绍籼稻温敏核不育系皖2311S的选育过程、育性表现和农艺性状。[方法]以籼稻温敏核不育系2301S为母本,与籼稻品系3401杂交,经5年8代选择育成籼稻温敏核不育系皖2311S(简称2311S)。[结果]2009年8月3日至9月21日2,311S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93%~100.00%,套袋自交不结实,稳定不育期50 d。2010年7月21日至9月6日,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82%~100.00%,套袋自交不结实,稳定不育期48 d9,月8~10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7.11%~99.93%,套袋自交结实率0.24%~1.08%9,月13~21日,又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73%~100.00%,套袋自交不结实。2011年7月8日至9月21日,连续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55%~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0.00%~0.13%。长日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3.0℃。[结论]该不育系稳定不育期30 d以上,米质优,比较适宜选配中籼优质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温敏核不育 皖2311S 选育
下载PDF
稍为高大韧晚籼新组合为何迅速发展及其育种方向
5
作者 莫永生 杨亲琼 +1 位作者 杨培忠 卢升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3期201-203,共3页
论述了以往弱感光杂交晚籼的矮小多穗型组合发展到稍为高大韧大穗型新组合的趋向,及其迅速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晚籼杂交稻的育种方向应为高大韧优质多抗新组合。
关键词 弱感光晚籼杂交稻 稍为高大韧晚籼新组合 大穗型新组合 迅速发展 育种方向
下载PDF
杂交中籼稻年度间产量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丁宏大 余华强 +7 位作者 彭贤力 田永宏 陈波 房振兵 范兵 赵沙沙 孙永建 曹国长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2222-2226,共5页
以1990—2004年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汇总资料及武汉、荆州、襄阳气象站的气象要素测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各气象要素与杂交中籼稻年度间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均对杂交中籼稻产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气象要素与杂交中籼... 以1990—2004年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汇总资料及武汉、荆州、襄阳气象站的气象要素测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各气象要素与杂交中籼稻年度间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均对杂交中籼稻产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气象要素与杂交中籼稻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高产年份要求杂交中籼稻在生殖期间日平均日照时间不少于6.4 h,日平均蒸发量不低于5.5 mm,日平均地温在30.0~32.5℃,日平均气温在27.0~28.3℃,日平均昼夜温差大于7.5℃,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累计降雨量应在100~220 mm范围内。高产年份必须是各种气象要素都处在适宜范围的最佳组合,若一项或多项气象要素指标没有达到上述适宜范围就会导致低产或中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 气象要素 产量 相关性 日照时间 最佳组合
下载PDF
不同穗型籼稻群体小气候对氮肥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杰 杨国涛 +3 位作者 王学春 彭友林 陈永军 胡运高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54-1264,共11页
明确不同穗型籼稻群体小气候对氮肥的响应特征,对探索适宜的氮肥调控措施,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以籼稻R498,R816和R499为材料,设置3个氮肥施用水平(N0:N 0 kg/hm2;N1:N 150 kg/hm2;N2:N 300 kg/hm2),采用TP1 000型... 明确不同穗型籼稻群体小气候对氮肥的响应特征,对探索适宜的氮肥调控措施,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以籼稻R498,R816和R499为材料,设置3个氮肥施用水平(N0:N 0 kg/hm2;N1:N 150 kg/hm2;N2:N 300 kg/hm2),采用TP1 000型温湿度记录仪和TASI-8720型光照度计等仪器设备分别观测齐穗期和齐穗后20 d的水稻群体温湿度和群体光照等,比较不同穗型籼稻群体的温湿度差异及光照差异,研究不同穗型籼稻田间小气候对氮肥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不同穗型的群体上部、中部和底部的温度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穗型对籼稻群体温度的影响不仅与群体部位有关,同时也受氮肥肥力水平的影响.②齐穗期不同穗型水稻群体上部、中部和底部的相对湿度不仅在肥料处理间差异显著而且在不同穗型间差异显著.齐穗后20 d,所有穗型水稻群体中部和底部相对湿度在9:00-19:00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增加;所有穗型群体上部的相对湿度在17:00-19:00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增加.③不论是齐穗期还是齐穗后20 d,3种穗型水稻群体的光照强度均表现为自上而下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下降的程度受穗型和氮肥影响显著,R499的降低幅度显著低于R498和R816;3种穗型的群体上部和中部的光照强度均表现为随着氮肥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④R498和R816的群体RIC值在N1和N2水平下均表现为从上部至下部逐渐降低的趋势;R499的群体RIC值在N1水平下,表现为自上部至下部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N2水平下,其RIC2U值比RIC2M值和RIC2L值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直立穗型籼稻群体中部和下部的群体小气候对氮肥的响应显著优于弯曲穗型和半直立穗型;在高氮条件下直立穗型籼稻的单株有效穗数显著高于弯曲穗型,其稻谷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增产效率显著高于弯曲穗型;与弯曲穗型相比,直立穗型籼稻更适宜在高氮条件下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穗型 氮肥 小气候
下载PDF
早籼不育系351A高产繁殖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江兴洪 兰陆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4期424-425,共2页
35 1A是安徽省农科院育成的新型早熟早籼不育系。该不育系育性稳定 ,米质优 ,抗白叶枯病 ,柱头外露率高 ,配合力好。经几年的实践 ,总结出一套较成熟的高产繁殖技术 ,1997~ 1999连续 3a繁殖单产达 3 .375t/hm2 ,最高单产达 4.0 5t/hm2... 35 1A是安徽省农科院育成的新型早熟早籼不育系。该不育系育性稳定 ,米质优 ,抗白叶枯病 ,柱头外露率高 ,配合力好。经几年的实践 ,总结出一套较成熟的高产繁殖技术 ,1997~ 1999连续 3a繁殖单产达 3 .375t/hm2 ,最高单产达 4.0 5t/hm2 。高产繁殖技术主要有 :合理安排抽穗扬花期 ;控制秧龄 ,稀播早栽 ;高肥配比早施 ,加强病虫防治 ;推迟使用“九二○” ,更新赶粉方式 ;严格除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灿 不育系 351A 高产繁殖技术 籼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杂交中籼新组合辐优155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姚根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6期17510-17511,共2页
[目的]为杂交中籼新组合辐优155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辐优155经安徽省2007、2008年2年区试和2009年生试,比较辐优155与对照品种Ⅱ优838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稻米品质及抗性,并分析了其大田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要点,以探讨其生... [目的]为杂交中籼新组合辐优155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辐优155经安徽省2007、2008年2年区试和2009年生试,比较辐优155与对照品种Ⅱ优838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稻米品质及抗性,并分析了其大田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要点,以探讨其生产潜力及推广价值。[结果]辐优155是安徽省铜陵县农业科科学研究所用辐88A与恢155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株型适中、穗大粒多、米质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等特点,201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辐优155产量高,品质好,适宜在安徽全省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籼 辐优155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