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异的“自由”: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和中国独立纪录片之比较
1
作者 邓惟佳 邱爽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5-130,共6页
学界普遍认为,1990年吴文光拍摄的《流浪北京》标志着新纪录片运动的兴起,这也通常被认为是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开始。"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因其导演国籍、教育背景、身份认同等跨文化因素和传播效果与中国独立纪录片在很多方面... 学界普遍认为,1990年吴文光拍摄的《流浪北京》标志着新纪录片运动的兴起,这也通常被认为是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开始。"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因其导演国籍、教育背景、身份认同等跨文化因素和传播效果与中国独立纪录片在很多方面存在异同,文章将主要依托三个自由维度,即主体自由、社会自由、个体自由分析对比二者在自由观呈现中的差异,探究二者所追求自由内涵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纪录片创作 海外华人 中国独立纪录片 自由观 艺术作品 比较
下载PDF
纪录片:民族文化国际传播的新动力——由纪录片《西湖》《南宋》《中国村落》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路海波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27-35,共9页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预计2017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电影市场;但中国电影走出去却举步维艰。中国电影故事片存在着叙事短板,且其剧情、人物关系,特别是情感认同,对于异域观众来说,都会因文化差异增加其接受难度甚至产生接...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预计2017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电影市场;但中国电影走出去却举步维艰。中国电影故事片存在着叙事短板,且其剧情、人物关系,特别是情感认同,对于异域观众来说,都会因文化差异增加其接受难度甚至产生接受障碍。纪录片则因其题材丰富、类型多样,对现实和历史的"直接还原",展示中国文明形象和不排斥并学会以西方视角讲好中国故事等优长,有"国家影像志"和"民族影像志"之称,有着民族文化更好的传播效果。浙江卫视夏燕平团队的《西湖》《南宋》和《中国村落》等纪录片,则是中国地方卫视第一梯队重视以纪录片的方式,让中国形象走出国门的战略性尝试。其中,《西湖》收益数倍于投资,在海外版权输出、网络点击率、媒体评价和观众反应方面均表现不俗。纪录片在讲中国的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形象走出去、提升中国软实力等方面,与中国主流商业电影不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还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对此应充分发展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走出去 纪录片《西湖》《南宋》 民族文化 有效传播
下载PDF
国产饮食纪录片发展透析及其对中国饮食文化海外传播的反拨——从《舌尖上的中国》到《风味人间》 被引量:2
3
作者 田学军 金学童 +1 位作者 夏依丹·帕拉哈提 许茹欣 《地方文化研究》 2020年第5期79-84,共6页
饮食纪录片作为我国饮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传递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及至民族文化。《舌尖上的中国》和《风味人间》呈现了饮食佳肴的原料选用、煎炸烹炒技艺和饮食营养科学,以及由此养成的饮食习俗、健康哲学和饮食文化。两个系列... 饮食纪录片作为我国饮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传递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及至民族文化。《舌尖上的中国》和《风味人间》呈现了饮食佳肴的原料选用、煎炸烹炒技艺和饮食营养科学,以及由此养成的饮食习俗、健康哲学和饮食文化。两个系列纪录片对中华饮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具有良好的反拨效应,为更多类似纪录片的创意制作和多维传播发挥了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饮食纪录片 海外传播 《舌尖上的中国》 《风味人间》
下载PDF
《唐人街》:海外华人世界的成功展现
4
作者 黄晓赟 董天策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84,共4页
进入新千年,凤凰卫视制作播出了大型电视纪录片《唐人街》,首次以纪录片形式透视了海外华人的生存境况,在艺术与市场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对《唐人街》独具特色的制作理念、信息内容、表现方式、传播途径作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 海外华人 凤凰卫视 纪录片 《唐人街》
下载PDF
民初泗水华侨交涉案研究
5
作者 张坚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8年第3期51-59,共9页
在收集整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有关档案的基础上,描述了民国时期荷属东印度泗水地区华侨升旗案的发生和交涉过程;分析了其给海外华侨对中国认同、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外交关系发展变化所带来的重要影响;并总结了本涉侨案件的三点历史... 在收集整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有关档案的基础上,描述了民国时期荷属东印度泗水地区华侨升旗案的发生和交涉过程;分析了其给海外华侨对中国认同、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外交关系发展变化所带来的重要影响;并总结了本涉侨案件的三点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属东印度 泗水 民国政府 历史事件 涉侨案件 升旗案 华侨联合会
下载PDF
夹缝中生存: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身份特征
6
作者 王庆福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98-104,共7页
作为纪录片研究领域不同于国内纪录片的重要研究对象,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有着特定的内涵。将这一对象置于中华民族海外移民的背景下考察,可以发现,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人通过族群记忆强化其移民身份,通过"中国题材"实现创作上... 作为纪录片研究领域不同于国内纪录片的重要研究对象,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有着特定的内涵。将这一对象置于中华民族海外移民的背景下考察,可以发现,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人通过族群记忆强化其移民身份,通过"中国题材"实现创作上的回归,而飘泊、离散的生活又将其推向事实上的无国、无家状态。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人这种在东方与西方、母国与居住国之间的夹缝中生存的身份特征,为其纪录片赋予了超越国家与民族边界的全球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 独立纪录片 移民身份
下载PDF
纪录类型影片的海外接受与研究分析
7
作者 石嵩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75-80,共6页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海外媒体与学界就已开始关注中国纪录类型电影,将其视作一种另类的中国电影文化现象进行研究。进入21世纪,海外学界对中国纪录类型影片的研究呈现出全新态势:西方学者们开始从零星自发的个案研究,逐步走向代际群体...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海外媒体与学界就已开始关注中国纪录类型电影,将其视作一种另类的中国电影文化现象进行研究。进入21世纪,海外学界对中国纪录类型影片的研究呈现出全新态势:西方学者们开始从零星自发的个案研究,逐步走向代际群体的归纳建构与共同主题的文化探寻。通过梳理发现,英语学界关于中国纪录类型影片的研究有差异于本土研究的可取之处。系统分析中国纪录类型影片作为一种另类中国电影文化现象在海外备受关注的表象呈现与深层原因,批判借鉴另类中国电影文化海外传播与研究的有益成果,对我们反思本土电影制作及促进中国文化更好的"走出去"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世界 另类 中国电影文化 海外传播与研究 纪录类型影片
下载PDF
女性视点、学术经验与海外华侨华人纪录电影——《金门银光梦》《古巴花旦》导演魏时煜访谈 被引量:2
8
作者 蒋励 魏时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1-61,共11页
导演魏时煜近年来两部备受瞩目的纪录电影作品《金门银光梦》《古巴花旦》皆表现出对海外华侨华人女性历史的持续关注,其中所闪现的女性视点和女性主义学理沉淀得益于她多年来踏实的学术积累和澄澈的女性自觉,亦与导演自身的海外经验及... 导演魏时煜近年来两部备受瞩目的纪录电影作品《金门银光梦》《古巴花旦》皆表现出对海外华侨华人女性历史的持续关注,其中所闪现的女性视点和女性主义学理沉淀得益于她多年来踏实的学术积累和澄澈的女性自觉,亦与导演自身的海外经验及其跨文化视野产生共鸣。本文是作者与魏时煜导演的一次面对面访谈实录,围绕其创作实践和学术经验展开探讨,试揭示其在历史文献型纪录电影的创作中从理论到方法的探索历程,映现这位不拘一格、勇于创新的当代女性导演的创作观念和思想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华人 纪录电影 魏时煜 女性主义
下载PDF
英属马来亚与荷属东印度群岛华人抗日救亡运动比较研究(1937-1942) 被引量:1
9
作者 谢侃侃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6-114,共19页
1937年中国与日本的军事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随着中国国内战局的发展,海外华人的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抗日救亡运动在东南亚各地迅速兴起。在此背景下,许多华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中国性”与“华人性”,思考自身与当地殖民政府及当地社... 1937年中国与日本的军事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随着中国国内战局的发展,海外华人的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抗日救亡运动在东南亚各地迅速兴起。在此背景下,许多华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中国性”与“华人性”,思考自身与当地殖民政府及当地社群间的关系。传统观点认为,东南亚的抗日救亡运动主要受海外华人的爱国情怀驱动,其成效取决于华人领袖及社团对整个移民群体的动员能力。本研究将英属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的抗日救亡运动进行对比,指出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本文认为,虽然海外华人的爱国情绪引发了抗日救亡运动,但东南亚各殖民地不同的社会政治环境却影响了救亡运动的效果,华人群体内部的分歧也对救亡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形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 抗日救亡运动 英属马来亚 荷属东印度
下载PDF
近代荷属东印度华侨“抵制日货运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传宇 《东南亚纵横》 2021年第2期67-74,共8页
由于近代日本侵华,荷属东印度华侨与祖国同胞及东南亚各属侨胞联动,多次发起“抵制日货运动”。随着有关运动的组织方式日趋成熟,当地华侨与日商之间的商业矛盾也逐步激化。这种对立在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初达到顶点。因受到复杂的... 由于近代日本侵华,荷属东印度华侨与祖国同胞及东南亚各属侨胞联动,多次发起“抵制日货运动”。随着有关运动的组织方式日趋成熟,当地华侨与日商之间的商业矛盾也逐步激化。这种对立在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初达到顶点。因受到复杂的国际因素和荷属东印度华侨自身商业特点的影响,虽然这场“抵制日货运动”与之前相比更具组织性,却未能持久。另一方面,日本虽欲积极反制,却无法撼动当地华侨的支配性商业地位,于是便将彻底瓦解当地华侨“抵制日货运动”的希望寄托于日军占领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属东印度 日本 华侨 “抵制日货运动”
下载PDF
二十世纪初荷属东印度华侨认同嬗变及其影响研究
11
作者 张小倩 《八桂侨刊》 2019年第3期69-76,共8页
19世纪末以后,随着晚清政府侨务政策的改变、知识分子的南下以及革命党人在荷属东印度进行革命宣传,促使当地华侨社会出现'中国化'现象。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当地华侨对中国的政治认同以及在长期的文化融合后,重新形成较为统一... 19世纪末以后,随着晚清政府侨务政策的改变、知识分子的南下以及革命党人在荷属东印度进行革命宣传,促使当地华侨社会出现'中国化'现象。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当地华侨对中国的政治认同以及在长期的文化融合后,重新形成较为统一的对主流中华文化的认同。然而,这一时期荷属东印度华侨社会的'中国化'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日后华侨与友族关系的紧张产生了较为深远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初 荷属东印度 华侨 认同嬗变
下载PDF
中国口述实录文学传播研究——以《北京人》为例
12
作者 余小梅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10-117,共8页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更多研究开始关注作品的译介过程和传播效果。具有重要史学、社会学及文学价值的口述实录文学代表作《北京人》的1986年中国熊猫版英译本和1987年美国潘索恩版一起,促进了原作在海外的成功传播。以传播学5W理论...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更多研究开始关注作品的译介过程和传播效果。具有重要史学、社会学及文学价值的口述实录文学代表作《北京人》的1986年中国熊猫版英译本和1987年美国潘索恩版一起,促进了原作在海外的成功传播。以传播学5W理论为阐释框架,对两个英译本的传播效果、翻译主体、翻译内容、传播途径、受众等进行考察,剖析背后的动因,并提出传播口述实录文学的优化策略,为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口述实录文学 传播学视角 《北京人》 海外传播 中国故事
下载PDF
20世纪初期荷属东印度群岛华商的困境与中华商务总会的兴起
13
作者 贾俊英 《近代史学刊》 2024年第2期31-45,M0003,共16页
荷属东印度群岛华人建立新式组织以实现全面联合的诉求,在20世纪初期变得极具紧迫性,中华商务总会在港口城市及华人聚居地纷纷成立,与荷印华商的生存困境密切相关。华商在荷属东印度面临的身份困境、经济危机和舆论压力促使其迫切寻求... 荷属东印度群岛华人建立新式组织以实现全面联合的诉求,在20世纪初期变得极具紧迫性,中华商务总会在港口城市及华人聚居地纷纷成立,与荷印华商的生存困境密切相关。华商在荷属东印度面临的身份困境、经济危机和舆论压力促使其迫切寻求清廷保护和自我保护,这为中华商务总会的兴起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属东印度 印尼 华商 华侨 商会
下载PDF
爱国主义传播视域下南侨机工档案文献遗产创新性开发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华林 宋梦青 李燕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2,共6页
南侨机工档案文献是世界记忆遗产,创新性开发有利于拓宽其传播范围,抢救与传承这一珍贵抗战记忆。本文探讨南侨机工档案文献创新性开发意义,阐释开发思路,分析滞后问题,提出开发对策。构建协同开发机制、创新服务方式等,可更好地传播南... 南侨机工档案文献是世界记忆遗产,创新性开发有利于拓宽其传播范围,抢救与传承这一珍贵抗战记忆。本文探讨南侨机工档案文献创新性开发意义,阐释开发思路,分析滞后问题,提出开发对策。构建协同开发机制、创新服务方式等,可更好地传播南侨机工抗战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 档案文献遗产 南侨机工
原文传递
中国纪录片海外传播的语境重塑与实践升维 被引量:1
15
作者 常淳 于春生 《北京文化创意》 2022年第6期34-39,共6页
当前中国纪录片的海外传播面临题材狭窄、渠道阻滞以及话语劣势等现实困境。究其根本,话语屏障是中国纪录片“出海”遭遇“水土不服”的重要因素。因而,利用多元议程打造核心语境、以他者之音转化对立语境、以共通价值融汇差异语境,是... 当前中国纪录片的海外传播面临题材狭窄、渠道阻滞以及话语劣势等现实困境。究其根本,话语屏障是中国纪录片“出海”遭遇“水土不服”的重要因素。因而,利用多元议程打造核心语境、以他者之音转化对立语境、以共通价值融汇差异语境,是中国纪录片实现语境重塑的主要策略;同时,产业化运作与话语调适,内容“全球本土性”与意义共享,多元主体参与与形象共塑是助力中国纪录片“走出去”、传播中国声音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传播 中国纪录片 跨文化传播 全球本土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