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间接会话策略分析
1
作者 胡蕊 温晓亮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0期58-61,共4页
间接会话策略是人们在会话中频繁使用的,交际目的不同,会话策略的选择也不同。以日本京都人在不同场景的会话为语料,根据语境和语言文化背景,分析会话中的话语意图,掌握人们在会话中使用哪些间接会话策略。通过分析表明,委婉型间接会话... 间接会话策略是人们在会话中频繁使用的,交际目的不同,会话策略的选择也不同。以日本京都人在不同场景的会话为语料,根据语境和语言文化背景,分析会话中的话语意图,掌握人们在会话中使用哪些间接会话策略。通过分析表明,委婉型间接会话策略在会话中运用最多,在表达抱怨的时候,多用反语型间接会话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意图 文化 间接会话策略
下载PDF
Rationality in Irrationality's Clothing -- Inference of Zen Koans by the Theory of Indirect, Speech Act
2
作者 Zhang Yimi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6-302,共7页
The implied meaning/intention probably varies with the changing context.But the inference of Zen koans is quite different and difficult,because the context for a Zen koan is usually implicit,and more confusing is the ... The implied meaning/intention probably varies with the changing context.But the inference of Zen koans is quite different and difficult,because the context for a Zen koan is usually implicit,and more confusing is the irrelevant words the Zen Master used in it,which costs us more time and effort to infer.Usually,no logical meaning will be inferred from the seemingly irrational expressions,but we may find the intention behind these koans remains the same no matter how changing the contexts will be.Zen Masters created these koans rationally to break down the learners’rigid indulgence in rational thoughts and expressions,because language is just a tool for learners to see their own nature,get enlightened and attain Buddha-nature.So,Zen koans are still inferable—the rational intention is in the disguise of irrational words.The inference of Zen koans is of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 禅宗 推理 言语行为 服装用 间接 意图 环境
下载PDF
高压触电侵权案件中受害人的过错
3
作者 周凤翱 李怡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4-91,共8页
在高压触电侵权案件中,在无过错归责原则下,高压电设施经营者承担了较重的责任。依据《民法典》第1240条,高压触电侵权案件受害人对损害发生具有过错的,高压电设施经营者可以免责、减责。目前,在高压电设施经营者的免责事由中,受害人故... 在高压触电侵权案件中,在无过错归责原则下,高压电设施经营者承担了较重的责任。依据《民法典》第1240条,高压触电侵权案件受害人对损害发生具有过错的,高压电设施经营者可以免责、减责。目前,在高压电设施经营者的免责事由中,受害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但实务界处理高压触电侵权案件时存在对受害人故意内容的认定不统一、受害人是否构成故意的判定标准不统一、对受害人故意和过失的界限认定不统一等问题。今后,应不断完善高压触电侵权案件办案思路,判定受害人是否构成故意时,不能仅以受害人存在违法行为为由认定其主观存在故意;在判断受害人的过错状态时,除非有特别事由,否则仅应在受害人过失范围内依据其违反注意义务的等级判断其过失程度;对于受害人有预谋的自伤自杀、不顾明显警示和他人反复劝阻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故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触电案件 过错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重大过失
下载PDF
妨害公务罪之主观方面研究
4
作者 马路瑶 龚宇静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8-75,共8页
妨害公务罪主观方面的认定存在诸多争议。从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角度分析,妨害公务罪中的“故意”应当包括间接故意。对于行为人“明知”公务人员在依法执行公务活动,有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是明知阻碍对象的特定身份;二是明知执行公务... 妨害公务罪主观方面的认定存在诸多争议。从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角度分析,妨害公务罪中的“故意”应当包括间接故意。对于行为人“明知”公务人员在依法执行公务活动,有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是明知阻碍对象的特定身份;二是明知执行公务的人员正在依法执行职务。若行为人对公务行为的合法性存在认识错误,理论上有四种观点:“法律认识错误说”无法妥善处理合理的认识错误问题;“事实认识错误说”会造成司法实践上的困难;“客观处罚条件说”与立法目的不符;“二分说”更具合理性。基于上述标准,对不具备妨害公务罪主观方面的具体情形进行类型化梳理,对于准确界定罪与非罪,进而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具有现实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妨害公务罪 主观方面 间接故意 明知 合法性
下载PDF
通知-删除规则之替代适用:替代责任之归
5
作者 王雪璠 《特区经济》 2023年第6期90-93,共4页
通知-删除规则的设立初衷是为网络服务提供商设立免除责任的避风港,但权利人证明其未履行注意义务或者未及时采取合理必要措施却成为权利人维权的障碍。互联网环境的变化,使得网络服务提供商并不能绝对地与网络内容提供商相区分,而绝对... 通知-删除规则的设立初衷是为网络服务提供商设立免除责任的避风港,但权利人证明其未履行注意义务或者未及时采取合理必要措施却成为权利人维权的障碍。互联网环境的变化,使得网络服务提供商并不能绝对地与网络内容提供商相区分,而绝对地进入避风港规则免责。网络服务提供商内涵的多元化导致通知-删除规则在适用中,对责任承担的认定产生了异化。间接侵权责任与替代责任的归责之争中,替代责任的承担方式更适应于当今的网络服务提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侵权 替代责任 主观故意 注意义务 必要措施
下载PDF
《民法典》视阈下默示意思表示的司法困境与完善
6
作者 张俊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4-69,共6页
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对默示意思表示概念进行梳理整合,进而揭示其本质特征,即“表意间接性”。对默示意思表示解释的现实意义予以阐述,以“信赖利益”原则为指导,对具体的解释规则予以阐述。对司法适用中出现的界定不准确和... 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对默示意思表示概念进行梳理整合,进而揭示其本质特征,即“表意间接性”。对默示意思表示解释的现实意义予以阐述,以“信赖利益”原则为指导,对具体的解释规则予以阐述。对司法适用中出现的界定不准确和同案不同判等问题进行研究,指出默示意思表示的实践适用困境,提出侧重高质量立法供给及强化司法适用功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示意思表示 表意间接性 特殊的默示 信赖利益
下载PDF
区分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的最终方案 被引量:13
7
作者 谢勇 温建辉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1,共4页
我们要想理顺罪过中各种要素的形态,避免认识因素或意志因素越俎代庖的现象,必须在罪过之中还情感一个名分,给情感一席之地。当罪过理论之中确立情感因素的一席之地后,发现罪过理论中原先存在的所有问题随即迎刃而解越俎代庖现象消失了... 我们要想理顺罪过中各种要素的形态,避免认识因素或意志因素越俎代庖的现象,必须在罪过之中还情感一个名分,给情感一席之地。当罪过理论之中确立情感因素的一席之地后,发现罪过理论中原先存在的所有问题随即迎刃而解越俎代庖现象消失了;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得到了清楚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故意 轻信过失 罪过公式 情感因素
下载PDF
金融诈骗罪主观要件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彦辉 于逸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8-81,共4页
金融诈骗罪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侵犯财产所有权。其犯罪构成与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一样,必须同时具备犯罪客体、客观、主体、主观四个要件。金融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必须具备“非法占有目的”以及金融诈骗罪的主观罪过形式是认定... 金融诈骗罪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侵犯财产所有权。其犯罪构成与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一样,必须同时具备犯罪客体、客观、主体、主观四个要件。金融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必须具备“非法占有目的”以及金融诈骗罪的主观罪过形式是认定此类犯罪必须正确把握的问题。“非法占有目的”是所有金融诈骗罪必备的主观要件,而不是选择要件。金融诈骗罪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只能是直接故意,不能是过失,也不能是间接故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诈骗罪 主观要件 “非法占有目的” 主观罪过形式 金融管理秩序 财产所有权 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 正确把握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行为人 国家 主体 认定 过失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诽谤罪主观要素认定标准探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川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38,共12页
两高关于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在规范网络环境下诽谤认定方面效果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对诽谤罪主观要素的认定标准几无规定。然而受制于传统争议延续和网络诽谤新形式,网络环境下诽谤罪主观要素的认定面临比客观要素认定更深入和复杂的境况... 两高关于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在规范网络环境下诽谤认定方面效果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对诽谤罪主观要素的认定标准几无规定。然而受制于传统争议延续和网络诽谤新形式,网络环境下诽谤罪主观要素的认定面临比客观要素认定更深入和复杂的境况,需根据网络时代名誉权倾斜保护需要明确主观要素认定标准。在故意认知要素方面,根据网络诽谤以散布为核心和陌生化、全域化的特点,明确对行为性质的认知以单一散布认识为标准、对行为对象的认知需排除真实合理确信、对行为后果的认知需识别特定对象名誉的不应有贬损。在故意意志要素方面,传统诽谤限于直接故意的条件在网络环境下消亡,出现大量放任因素的存在空间,因此需承认间接故意的主要地位。网络环境下诽谤罪主观标准出现适当扩张,这与网络名誉权亟待保护的价值取向紧密联系,但由于构成要件过滤机能的完善并不会造成诽谤罪犯罪圈的过度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诽谤 诽谤罪 主观要素 故意认知 间接故意
下载PDF
再议“合一论”与“复合罪过说”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兰英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4-78,共5页
德国关于间接故意与有认识过失的合一论的主张与我国学者所提出的复合罪过的概念各有特定含义,“合一论”的罪过形式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类型划分和观念为前提。复合罪过现象的原始含义不同于合一论。应该结合我国《刑法》分则的具体罪名... 德国关于间接故意与有认识过失的合一论的主张与我国学者所提出的复合罪过的概念各有特定含义,“合一论”的罪过形式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类型划分和观念为前提。复合罪过现象的原始含义不同于合一论。应该结合我国《刑法》分则的具体罪名来进行真正复合罪过形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一论” “复合罪过说” 《刑法》 罪名 中国 刑事责任
下载PDF
中美刑法间接故意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韧夫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犯罪明知是美国刑法犯罪心理的一种形式,是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实质、行为所要在实际上产生的结果、以及伴随条件的明确认识。犯罪明知与犯罪目的、犯罪故意和犯罪轻率等在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方面都有区别。犯罪明知与我国刑法中的间接故... 犯罪明知是美国刑法犯罪心理的一种形式,是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实质、行为所要在实际上产生的结果、以及伴随条件的明确认识。犯罪明知与犯罪目的、犯罪故意和犯罪轻率等在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方面都有区别。犯罪明知与我国刑法中的间接故意在认识因素方面的区别为前者认识到结果发生的准必然性;而后者认识到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两者在意志因素方面的区别为放任的意识程度不同;并且前者更强调认识因素的支配作用;由此提出我国刑法间接故意的应然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刑法 犯罪明知 间接故意
下载PDF
间接故意犯罪的概念新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永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102,共10页
在刑法理论中,间接故意犯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从目前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来看,间接故意的概念主要有"放任说"、"同意说"、"容忍说"、"不违背本意说"以及"明知说"和"冒险说&... 在刑法理论中,间接故意犯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从目前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来看,间接故意的概念主要有"放任说"、"同意说"、"容忍说"、"不违背本意说"以及"明知说"和"冒险说"等各种不同的主张。如何正确地对待上述各种不同的观点,是推导出间接故意犯罪新概念的关键。要弄清间接故意犯罪的新概念,除了对其内涵必须作出明确的阐述之外,还必须对间接故意犯罪与相关概念之间的界限作认真的辨析。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有意纵容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这一概念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司法实践中也具有重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犯罪 间接故意犯罪 放任 纵容
下载PDF
英国刑法主观轻率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雨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45-249,共5页
轻率是英国刑法的重要概念。普通法上主观轻率通过 Cunningham案得以确立,客观轻率曾经对主观轻率进行过有力冲击,但随着 2003 年 Gemmell & Richards案,主观轻率取得了绝对支配地位。主观轻率的构造,它与我国关于“间接故意”在本... 轻率是英国刑法的重要概念。普通法上主观轻率通过 Cunningham案得以确立,客观轻率曾经对主观轻率进行过有力冲击,但随着 2003 年 Gemmell & Richards案,主观轻率取得了绝对支配地位。主观轻率的构造,它与我国关于“间接故意”在本质上具有共通之处。英国刑法中的主观轻率理论对于我国刑法间接故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故意 刑法 普通法 主观 确立 中国 借鉴意义 绝对 客观 本质
下载PDF
间接故意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丽勤 周铭川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80-83,共4页
明知结果必然发生而任其发生,仍是间接故意,对伴随结果的意志只能是放任,不可能是积极追求的希望;在区分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时,伴随结果发生的概率、危险性程度具有参考意义;不计后果、动辄行凶捅刀子是直接故意。
关键词 直接结果 伴随结果 间接故意 放任
下载PDF
徇私枉法罪主观方面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松建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32-136,共5页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的规定 ,徇私枉法罪是故意犯罪 ,但本罪的犯罪故意是否包括间接故意 ,属于本罪主观方面内容的“明知”的含义 ,“徇私、徇情”的含义及其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等问题 ,在认识上依然存在较大的分歧。由于这些问题涉...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的规定 ,徇私枉法罪是故意犯罪 ,但本罪的犯罪故意是否包括间接故意 ,属于本罪主观方面内容的“明知”的含义 ,“徇私、徇情”的含义及其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等问题 ,在认识上依然存在较大的分歧。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到本罪的正确认定 ,故对之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徇私枉法罪 主观方面 间接故意 明知 徇私 徇情
下载PDF
知情与预见:实行过限案件中共犯责任的认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琪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8,共9页
对于实行过限案件中的共犯责任,知情说主张以共犯对实行犯正在实施超出共谋的行为是否知情为标准来进行认定,预见说主张以共犯对实行犯实施超出共谋的行为是否预见为标准来进行认定。两者均只考虑了共犯是否事中知情或事先预见其中一个... 对于实行过限案件中的共犯责任,知情说主张以共犯对实行犯正在实施超出共谋的行为是否知情为标准来进行认定,预见说主张以共犯对实行犯实施超出共谋的行为是否预见为标准来进行认定。两者均只考虑了共犯是否事中知情或事先预见其中一个方面,而且均直接将"知情"或"预见"等同于间接故意,因而均存在理论上的纰漏和瑕疵。只有在以不作为犯理论对知情说进行补充,以实行犯实施超出共谋行为的盖然性及该行为与原先共谋行为之间的法益关联性对预见说进行制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两种学说才能对实行过限案件中的共犯责任作出准确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行过限 共犯责任 知情 预见 间接故意
下载PDF
从“故意”到“过错”:商标间接侵权规制条款的重塑——以《商标法》第57条第(六)项的司法适用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国柱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88,共9页
《商标法》第57条第(六)项以商标间接侵权为规制对象,并将规制对象限定于行为人主观故意支配下的帮助侵权行为。这种规制方式限制了商标间接侵权制度所能调整的行为样态,导致该条款在面对形态多样的间接侵权行为时,无法提供足够的制度... 《商标法》第57条第(六)项以商标间接侵权为规制对象,并将规制对象限定于行为人主观故意支配下的帮助侵权行为。这种规制方式限制了商标间接侵权制度所能调整的行为样态,导致该条款在面对形态多样的间接侵权行为时,无法提供足够的制度供给。侵权形态多样性与法律规范调整范围过窄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司法实践中存在着承认注意义务但否认过失侵权责任、混淆行为人主观“明知”与“应知”、以行为人具有“过错”替代法定的“故意”要件等困境。应当在立法上确认商标间接侵权的多元过错形态,将商标间接侵权规制条款的调整范围由“故意”侵权拓展至“过错”侵权,区分“明知”与“应知”,引入“推定明知”规则,实现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承担方式的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间接侵权 故意侵权 过失侵权 过错形态
下载PDF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之主观特征辨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忠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6-20,共5页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之包庇行为只能是出自故意 ,而纵容行为则可出自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本罪并不以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明确认识到对象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为不可缺少的条件。只要行为人明知自己的...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之包庇行为只能是出自故意 ,而纵容行为则可出自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本罪并不以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明确认识到对象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为不可缺少的条件。只要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包庇、纵容犯罪的人 (包括犯罪组织及成员 )的违法犯罪活动 ,便构成本罪故意所必需的认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明知 主观特征
下载PDF
间接言语行为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晓萍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9-22,共4页
间接言语行为是说话者不按字面进行意谓的一种常见言语行为。说话者通过执行字面的次要语旨行为间接执行另一个有不同语旨用意或有不同命题内容的首要语旨行为。说话者要成功执行间接言语行为,不仅要有间接表达的合理动机,而且要能把次... 间接言语行为是说话者不按字面进行意谓的一种常见言语行为。说话者通过执行字面的次要语旨行为间接执行另一个有不同语旨用意或有不同命题内容的首要语旨行为。说话者要成功执行间接言语行为,不仅要有间接表达的合理动机,而且要能把次要语旨行为和首要语旨行为以恰当的方式联系起来。听者要成功理解间接言语行为,就要善于利用具体情境事实、语旨行为间的系统联系,并具有相关的经验和推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言语行为 行为分析 说话者 命题内容 间接表达 推理能力 语旨
下载PDF
“醉驾型”危险驾驶罪之主观罪过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93-99,共7页
"醉驾型"危险驾驶罪之主观罪过为故意,即明知自己饮酒后不能安全驾驶机动车而依然驾驶,对公共安全法益受侵害的危险性持希望或放任的态度。除非确证行为人出于报复社会的动机,否则一般意义上的醉驾不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 "醉驾型"危险驾驶罪之主观罪过为故意,即明知自己饮酒后不能安全驾驶机动车而依然驾驶,对公共安全法益受侵害的危险性持希望或放任的态度。除非确证行为人出于报复社会的动机,否则一般意义上的醉驾不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其他危险方法"的范畴,行为人故意"醉驾"的不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是认定本罪主观罪过为故意而非过失的逻辑前提。作为抽象危险犯,"醉驾型"危险驾驶罪间接故意认定复杂,尤其是其意欲因素的质与量往往与自信过失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为此,提出拟制的间接故意概念,即根据"醉驾"造成法益侵害危险的盖然性,只要行为人对醉驾有认识,就推定行为人对法益侵害的危险性持放任态度,从而认定间接故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驾驶罪 醉酒驾车 故意 拟制的间接故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