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HOMOGENEOUS MODEL OF UPPER LAYER CIRCULATION IN INDO-PACIFIC REGION
1
作者 王凡 胡敦欣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8-124,共7页
A homogeneous model is proposed to study the upper layer circulation in the Indo-Pacific region,the sources of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 (TF) and the North Equatorial Countercurrent (NECC), and the relations of the t... A homogeneous model is proposed to study the upper layer circulation in the Indo-Pacific region,the sources of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 (TF) and the North Equatorial Countercurrent (NECC), and the relations of the the with the North Equatorial Current (NEC) and the South Equatorial Current (SEC).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upper layer circulaton, as part of the Pacific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geostrophic balance; that the NECC’s volume transport is mainly sup plied by the NEC, and its variation has closer relation to the NEC than the SEC; that the TF, whose volume transport is jointly supplied by the NEC through the Mindanao Current (MC) and the SEC, with the NEC being the first source,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irculation structure; and that a large Celebes Sea cyclonic circulation not mentioned elsewhere so far, exists in the calculated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o-pacific region UPPER LAYER CIRCULATION volume TRANSPORTS
下载PDF
Sustainability Intelligent Evaluation of Regional Microgrid Interconnection System Based on Combination Entropy Weight Rank Order-TOPSIS and NILA-KELM
2
作者 Haichao Wang Yingying Fan +1 位作者 Weigao Meng Qiaoran Yang 《Energy Engineering》 EI 2022年第3期1075-1101,共27页
Sustainability evaluation of regional microgrid interconnection system is conducive to a profound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interconnection system projects.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mprehensive ... Sustainability evaluation of regional microgrid interconnection system is conducive to a profound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interconnection system projects.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mprehensive and scientific intelligent evaluation of the system,this paper proposes an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combination entropy weight rank order-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and Niche Immune Lion Algorithm-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with Kernel(NILAKELM).Firstly,the sustainabi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of the regional microgrid interconnection system is constructed fromfour aspects of economic,environmental,social,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and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are explained.Then,the classical evaluationmodel based on TOPSIS is constructed,and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d rank order method(RO)are coupled to obtain the indicator weight.The niche immune algorithm is used to improve the lion algorithm,and the improved lion algorithm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parameters of KELM,and the intelligent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NILA-KELM is obtained to realize fast real-time calculation.Finally,the scientificity and accuracy of themodel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re verified.The model proposed in this paper has the lowest RMSE,MAE and RE values,indicating that its intelligent evaluation results are the most accurate.This study is conducive to the horizontal comparison of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regional microgrid interconnection system projects,helps investors to choose the most promising project scheme,and helps the government to find feasible pro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microgrid interconnection system intelligent evaluation of sustainability combination entropy weight rank order TOPSIS NILA KELM
下载PDF
ISIS and Sectarianism as a Result of a Meltdown of the Regional Orders in the Middle East
3
作者 Keiko Sakai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5年第4期265-278,共14页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background of the emergence of"Islamic State" and prevailing sectarian strife in the Middle East from the aspec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nsidering it as the result of the failure...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background of the emergence of"Islamic State" and prevailing sectarian strife in the Middle East from the aspec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nsidering it as the result of the failure and mistakes, accumulated not only since the Iraq War and the Syrian Civil War but also from the post-WWI period when the territorial-state system was introduced in this area.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norms and ideas that provide the basis of regional order, and focuses on conflicts between norm-based regional order and interest-based regional alliance. The former has been pursued by the actors that underline supra- or sub-state identity as cores for regional solidarity, while the latter has been introduced by external actors, or established by conservatives to maintain the status quo to react to revolutionary/revisionist movements. The situation became complicated when regional actors faced three different cataclysmic transformations in 1979. Although each incident necessitated a different re-arrangement of their relations, a shorthand patchwork-like formation of alliances was applied, in which the US and Saudi Arabia played key roles. In the post-1979 regime, rivalry became dominant between the interest-based pro-US regional alliances vs. the challengers that justified their own interests with norm-based regional order, manipulating supra-state identity. Once the influence of the US declined after 2011, pro-US state actors found neither interest-based regional alliance nor norm-based regional order supported their own interests. Here, sectarian identity has emerged as a kind of norm to cover their collective interest. Thus sectarianism is the result of necessity for the regional actors to legitimize their interest-based actions and to secure partners for collective action. "Islamic State" was born in this circumstance, where sectarian identity became an ostensible factor for new regional order in the Middle East in the absence of the US-led regional alli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lamic State SECTARIANISM regional order NORM supra-state identity
下载PDF
从东盟到“东盟世界”:东南亚地区秩序构建的全球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翟崑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59,I0001,I0002,共24页
当今世界,东盟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新的变化,大国竞争势能持续增加,东盟致力于打造的包容性地区秩序同样处于正增长态势。回顾东南亚地区秩序的构建历程,东盟从被动参与者逐渐演变成为地区秩序塑造者,形成了“东盟世界”的空间形态与... 当今世界,东盟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新的变化,大国竞争势能持续增加,东盟致力于打造的包容性地区秩序同样处于正增长态势。回顾东南亚地区秩序的构建历程,东盟从被动参与者逐渐演变成为地区秩序塑造者,形成了“东盟世界”的空间形态与理论雏形。“东盟世界”的兴起不是凭空产生,亦非东盟纯粹自发性的结果,而是东盟国家之间、东盟与大国、东盟与全球三大维度的复杂系统合成。“东盟世界”在认知层面来源于东盟对内外部世界的体悟与反思,在实践层面来源于东盟国家之间以及东盟与外部世界互动的经验逻辑。“东盟世界”不是单一静态概念,而是动态的概念集合,可以从宏观层面展现东盟建立的跨区域全球网络的搭建过程,为世界政治呈现动态的东南亚区域概念系谱图变迁,也为“全球南方”参与国际秩序构建提供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东盟世界 东南亚 地区秩序 全球南方 全球意义 世界政治
下载PDF
冷战后日本与东南亚地区秩序的构建:观念与政策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勇 孟繁超 《南洋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6,共12页
冷战后日本与东南亚地区秩序的构建问题应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地区秩序与国际秩序有相通之处,但也有其独特性。地区范围、地区制度框架及地区统合原则是地区秩序的构成要素。在东南亚秩序构建进程中,日本形成相互并存的、多层次地区概... 冷战后日本与东南亚地区秩序的构建问题应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地区秩序与国际秩序有相通之处,但也有其独特性。地区范围、地区制度框架及地区统合原则是地区秩序的构成要素。在东南亚秩序构建进程中,日本形成相互并存的、多层次地区概念。从亚太到扩大的东亚、“自由与繁荣之弧”和“两洋交会”再到“印太构想”,日本的地区秩序观经历经济导向、价值观导向及印太框架3个时期的演变。日本从强调包容性转变为强调同质性,价值观外交愈发突出。日本通过双边与小多边主义强化安全合作,安全议题的分量不断上升。以新版“安保三文件”为指导,日本在2023年推进名为“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OSA)的安全合作新框架,使援助外交从单一的经济发展援助走向“经济+安全”双轨并行的新态势。日本从均势与陆海对立的思维定势出发,地区概念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试图借此阻滞与稀释中国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秩序 日本的东南亚外交 印太构想 价值观外交 小多边主义
下载PDF
差序协同:跨域环境治理多元主体的合作图式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旭 高向波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2,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伴随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推进,跨域环境治理在复杂的主体利益关系模式下表征为圈层嵌套式的差等网络结构与级序行动逻辑,即差序协同模式。从环境污染正在经历的由局部向广域转变的解域化过程来...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伴随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推进,跨域环境治理在复杂的主体利益关系模式下表征为圈层嵌套式的差等网络结构与级序行动逻辑,即差序协同模式。从环境污染正在经历的由局部向广域转变的解域化过程来看,差序协同既源自于跨域环境治理知识生产者与接受者的分离,又归因于权力结构内部权力主客体的互动关系。受此影响,跨域环境治理极易陷入过密治理与试点空转以及制度悬浮与行为失调的藩篱与窠臼,由此阻碍“制度—效能”转化,以致“局部有效而整体失效”“有组织的不负责任”样态此起彼伏。为达到“收放自如,进退裕如”的国家治理高度,就我国跨域环境治理体系而言,我们应将政府、市场与社会视为一个抽象的连续体,并以链式思维消解行政替代困境和自治缺位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协同 环境治理 区域治理 协同治理 美丽中国
下载PDF
“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新动向及发展趋势
7
作者 刘阿明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4,共12页
海洋属性是印太地区地缘战略价值的重要体现。在美日印澳“四边机制”推动下,“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倡议以强化东南亚、印度洋和太平洋岛屿海域内的信息收集、分享以及沿岸国家能力建设为目标,兼顾规范地区海洋秩序的长远考虑,... 海洋属性是印太地区地缘战略价值的重要体现。在美日印澳“四边机制”推动下,“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倡议以强化东南亚、印度洋和太平洋岛屿海域内的信息收集、分享以及沿岸国家能力建设为目标,兼顾规范地区海洋秩序的长远考虑,体现出针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思维和美国主导、盟伴配合的特点。随着具体项目的实施,四国正在将尖端技术应用于印太海域的动态感知,并通过创新型合作方式向更多伙伴国传输和分享数据信息,加强在信息分析、海洋执法和军事协作能力建设方面的协调合作。该倡议对于地区海洋权力格局变迁、印太海域秩序建构和中国海洋活动的影响也逐渐显现。未来,该倡议的拓展性与局限性并存,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反向印证了印太海洋的安全与稳定有赖于地区国家的共同努力,而非指向性明显的某种倡议或小集团式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地区 海域态势感知 能力建设 地区海洋秩序
下载PDF
盟友在美国亚太联盟转型中的作用与限度
8
作者 董柞壮 《战略决策研究》 2024年第5期42-50,120,121,共11页
美国亚太联盟转型是地区权力对比变化和美国战略调整的结果。在此过程中美国盟友也扮演了不同角色,分别是:核心盟友充当地区霸权代理者,推动联盟承诺的扩展与深化;中间盟友充当大国博弈中间人,通过多边安排赢得对冲空间;与中国有冲突的... 美国亚太联盟转型是地区权力对比变化和美国战略调整的结果。在此过程中美国盟友也扮演了不同角色,分别是:核心盟友充当地区霸权代理者,推动联盟承诺的扩展与深化;中间盟友充当大国博弈中间人,通过多边安排赢得对冲空间;与中国有冲突的盟友则试图利用联盟实现自身利益。总体上盟友间的联系提高了信息沟通效率,强化了盟友间的共识,提供了合作节点,整合了联盟内部资源,同时也反映了美国整合能力不足,以及安全承诺的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联盟体系 美国盟友 亚太地区秩序 中美关系
下载PDF
“印太战略”框架下澳越关系的发展及影响
9
作者 邵建平 徐泓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24年第2期57-74,153,154,共20页
在“印太战略”框架下,近年来澳越两国关系不断升级,双方合作全面推进,两国尤其强化了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和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协调。澳大利亚希望借助与越南关系的升级提升地区影响力和彰显中等强国地位;越南则希望在南海问题上获得澳... 在“印太战略”框架下,近年来澳越两国关系不断升级,双方合作全面推进,两国尤其强化了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和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协调。澳大利亚希望借助与越南关系的升级提升地区影响力和彰显中等强国地位;越南则希望在南海问题上获得澳大利亚的支持。澳越关系的深化对南海局势及亚太地区秩序的稳定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推进两国合作制衡中国的战略盘算和应对所谓“中国威胁”的共识下,澳越两国关系将会继续深化,尤其是海洋安全领域的合作将会是两国关系的主要内容。为了维护南海局势和地区秩序的稳定,中国和东盟国家要相向而行,尽力排除域外国家介入南海争端,构建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主导的南海地区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越关系 中等强国 南海争端 地区秩序
下载PDF
百年变局纵深演进下东北亚局势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蕴岭 杨伯江 项昊宇 《东北亚学刊》 2024年第2期1-13,143,共14页
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升级,这些不安定因素不仅对地区安全造成破坏,更给世界和平带来冲击。随着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对中国战略遏制加剧,零和博弈、“脱钩断链”、阵营对抗成为当前国际形势乱象频出的根源所在。作为曾... 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升级,这些不安定因素不仅对地区安全造成破坏,更给世界和平带来冲击。随着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对中国战略遏制加剧,零和博弈、“脱钩断链”、阵营对抗成为当前国际形势乱象频出的根源所在。作为曾经冷战前沿,东北亚地区受历史因素、冷战遗存、域外势力干扰的影响,地缘政治风云变幻,安全局势动荡不安。2024年,一些对世界安全格局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迎来领导人选举和变更,更使得东北亚形势波诡云谲,难以捉摸。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把握东北亚地区复杂形势,科学预测发展前景,深入探索我国因应之道,皆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百年变局纵深演进下东北亚局势回顾与展望,可以从地区秩序重构、风险表征、安全困境破解等研究角度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局势 地区秩序 地缘政治 安全风险 安全困境
下载PDF
并网型直流微电网的非线性降阶建模及其估计吸引域的优化计算
11
作者 孙圣欣 汤晨煜 +4 位作者 解大 古丽扎提·海拉提 顾承红 张延迟 王西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7-534,I0007,共19页
面对“双高”电力系统的高维度、高随机性和强非线性,现有的建模和稳定性分析方法受限于维度、难以求解且准确度低。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个面向“双高”电力系统,包含非线性降阶建模和估计吸引域优化计算的稳定性分析框架。首先,考虑... 面对“双高”电力系统的高维度、高随机性和强非线性,现有的建模和稳定性分析方法受限于维度、难以求解且准确度低。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个面向“双高”电力系统,包含非线性降阶建模和估计吸引域优化计算的稳定性分析框架。首先,考虑分布式光伏和恒功率负载的地理环境因素,应用Pioncáre规范理论,将并网型直流微电网的二次状态偏差模型依次进行分块降维、解耦和降阶变换,建立一阶二次微分方程形式的非线性降阶模型。然后,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判据,结合构造含辅助变量的最优化模型思想,并利用克罗内克积性质,提出估计吸引域的优化计算方法,构建优化的估计吸引域(optimalestimatedregionofattraction,OEROA)。最后,以分布式光伏云层遮蔽和恒功率负载扰动下的微电网系统作为算例,与基于LaSalle定理的李雅普诺夫法、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法对比,验证所提方法构建的估计吸引域具有更低的保守性,以及所提分析框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型直流微电网 非线性降阶建模 优化的估计吸引域 二次状态偏差模型 分块 解耦
下载PDF
基于虚拟惯性参数可行域的直流微电网高频振荡抑制
12
作者 王锐 赵学深 +3 位作者 张新慧 彭克 许洪璐 孙浩玥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3-132,共10页
针对不合理虚拟惯性控制参数引发的直流微电网高频振荡失稳问题,提出了低通滤波器等效建模方法,建立了直流微电网的降阶模型及其电压闭环传递函数。从保证直流微电网小扰动稳定性角度出发,定义了以下垂系数和低通滤波控制带宽为参数空... 针对不合理虚拟惯性控制参数引发的直流微电网高频振荡失稳问题,提出了低通滤波器等效建模方法,建立了直流微电网的降阶模型及其电压闭环传递函数。从保证直流微电网小扰动稳定性角度出发,定义了以下垂系数和低通滤波控制带宽为参数空间的虚拟惯性参数可行域概念。基于电压闭环传递函数得到的零极点,提出了虚拟惯性参数可行域求解方法,该可行域为直流微电网的虚拟惯性控制参数设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依据。最后,利用PLECS软件搭建了基于开关模型的直流微电网仿真算例,多组仿真结果均验证了降阶模型和虚拟惯性控制参数可行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降阶模型 高频振荡 虚拟惯性参数 可行域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快速长时视觉跟踪算法
13
作者 侯志强 马靖媛 +3 位作者 韩若雪 马素刚 余旺盛 范九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91-2403,共13页
在目标尺寸变化、遮挡和出视场等复杂长时视觉跟踪环境下,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跟踪算法很难对目标进行实时准确的跟踪。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快速的长时视觉跟踪算法,该算法由一个快速短时视觉跟踪算法和一个快速全局重检测模块组成... 在目标尺寸变化、遮挡和出视场等复杂长时视觉跟踪环境下,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跟踪算法很难对目标进行实时准确的跟踪。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快速的长时视觉跟踪算法,该算法由一个快速短时视觉跟踪算法和一个快速全局重检测模块组成。在基准算法SiamRPN中加入二阶通道与区域空间融合的注意力模块作为短时视觉跟踪算法,在保证快速性的同时,提高算法的短时视觉跟踪精确度和成功率;为使改进后的短时视觉跟踪算法具有快速的长时视觉跟踪能力,在算法中加入提出的基于模板匹配的全局重检测模块,该模块使用轻量级网络和快速的相似度判断方法,加快重检测速率。在OTB100、LaSOT、UAV20L、VOT2018-LT、VOT2020-LT等5个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长时视觉跟踪中具有优越的跟踪性能,平均速度达104帧/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视觉跟踪 深度学习 二阶通道注意力 区域空间注意力 全局重检测
下载PDF
区域海事事故治理效果动态综合评价
14
作者 江玉杰 万征 陈继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7-1946,共10页
为准确评价区域海事事故治理效果,通过构建动态综合评价模型,为水上交通安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首先,从事故的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角度出发,建立包含8个指标的区域海事事故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使用博弈赋权法对熵权法所得权重和... 为准确评价区域海事事故治理效果,通过构建动态综合评价模型,为水上交通安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首先,从事故的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角度出发,建立包含8个指标的区域海事事故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使用博弈赋权法对熵权法所得权重和指标相关性权重确定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 CRITIC)所得权重进行组合,以确定各时段评价指标组合权重,并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对各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进行各时段静态综合评价。再次,通过混合时序算子集结各时段静态综合评价值,求得各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的动态综合评价值,进而判断各地区海事事故的治理效果。最后,运用所建评价模型对2017—2021年上海、浙江、广东和山东4个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进行动态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与单一赋权TOPSIS法相比,博弈赋权-TOPSIS法所得静态综合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可靠;与单一时序算子相比,混合时序算子所得动态综合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可靠;随着海事事故治理策略和治理强度不同,上海和广东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呈上升趋势,而浙江和山东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呈下降趋势;广东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稳定性最强,而浙江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稳定性最弱;上海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最好,而浙江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区域海事事故 治理效果 动态综合评价 博弈赋权-TOPSIS法 混合时序算子
下载PDF
基于Ordered Probit模型的区域客运通道需求层次识别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莉 丁宏飞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127,共4页
为保证区域客运通道运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选取客运需求层次为因变量,个人收入、出行目的、心理偏好为控制变量,建立了客运需求层次识别的Ordered Probit模型。根据成渝客运通道的相关调查数据,利用Stata软件的oprobit命令实现参数估计,... 为保证区域客运通道运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选取客运需求层次为因变量,个人收入、出行目的、心理偏好为控制变量,建立了客运需求层次识别的Ordered Probit模型。根据成渝客运通道的相关调查数据,利用Stata软件的oprobit命令实现参数估计,并借助MATLAB软件的插值技术,描绘出该通道内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效果变化特征三维图。结果表明:此需求层次识别模型可以良好的表征不同影响因素下旅客的需求层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区域客运通道 orderED PROBIT模型 需求层次
下载PDF
微电网定碳排运行域:理论、构建与观测
16
作者 张基岳 任洲洋 +2 位作者 姜云鹏 冯健冰 孙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42-2359,共18页
构建以高比例新能源为主体的低碳型微电网,充分挖掘微电网低碳调控潜力是实现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明晰碳排放目标下微电网低碳运行空间,该文提出计及微电网低碳调控特性的微电网定碳排运行域(CCEOR)理论及刻画方法,... 构建以高比例新能源为主体的低碳型微电网,充分挖掘微电网低碳调控潜力是实现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明晰碳排放目标下微电网低碳运行空间,该文提出计及微电网低碳调控特性的微电网定碳排运行域(CCEOR)理论及刻画方法,基于CCEOR投影观测下的几何特征直观量化微电网低碳调控能力,为调度中心监测和感知微电网运行状态提供有效工具。为确保CCEOR具备可观测理论条件,首先,从CCEOR概念出发,针对非凸特性建立考虑二阶锥松弛的CCEOR转换模型,并揭示CCEOR边界数学性质。进而,针对CCEOR高维耦合复杂特征,结合碳排放流理论构建CCEOR降维观测模型,将微电网低碳运行空间投影至关键节点负荷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可兼顾求解精度和效率的凸包收缩CCEOR边界拟合算法。然后,建立可描述微电网低碳运行能力和变量耦合关系的几何特征指标,以实现微电网低碳调控潜力量化评估。最后,结合典型微电网算例进行CCEOR降维观测与评估,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基于可视化分析,深入挖掘了CCEOR在指导微电网协同配电网低碳资源优化和电碳市场交易等方面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碳排运行域 微电网 低碳运行 碳排放额度 改进二阶锥
下载PDF
基于协同学序参量的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实证研究——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
17
作者 周晶晶 刘斌 邹吉权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8,共11页
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地职业教育虽不断探索协同的有效路径,但仍存在较大差距。哪些关键因素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如何降低职业教育协同的复杂性?基于协同学序参量的概念,明晰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 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地职业教育虽不断探索协同的有效路径,但仍存在较大差距。哪些关键因素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如何降低职业教育协同的复杂性?基于协同学序参量的概念,明晰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序参量的内涵,构建影响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协同的状态参量体系,利用必要条件分析法(NCA),从实证视角甄别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序参量,通过控制序参量以达到简化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复杂性的目的。研究发现:人力投入水平是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共同的序参量,且处于极高影响水平。北京市与天津市更需要注重政策制定和职业教育协同网络的构建。不同省市、不同水平高职院校的主导序参量不同,北京市需加强中部职业院校发展能力提升,强化师资建设;天津市需加强顶部职业院校发展能力提升,强化职业教育协同网络构建;河北省需加强底部职业院校发展能力提升,着重提高财政投入。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理解如何通过控制序参量有效提升职业教育协同效率,而且可为京津冀三地政府及职业院校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序参量 必要条件分析法(NCA)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后冷战时代日本的湄公河次区域政策演进及总体特征
18
作者 孙传玲 《南洋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70,共15页
湄公河次区域是后冷战时代日本在东南亚地缘战略布局的新着力地带。自冷战结束以来,日本积极主导和参与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机制,先后倡导建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印度支那综合开发论坛”(FCDI)、“印度支那产业合作... 湄公河次区域是后冷战时代日本在东南亚地缘战略布局的新着力地带。自冷战结束以来,日本积极主导和参与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机制,先后倡导建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印度支那综合开发论坛”(FCDI)、“印度支那产业合作工作组”、“日本—印支三国”首脑会议、“日本—湄公河”首脑会议等合作机制,广泛开展在次区域的各项合作,一度成为次区域最大的援助国和投资国,获得了较大的地区影响力和话语权。日湄合作本质上是日本实施其地区政策构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日本试图确立其政治大国身份的战略手段。在后冷战时代日本的地区秩序构想中,无论是“扩大的东亚”(小泉内阁)还是“东亚共同体”(鸠山内阁)抑或是“印太构想”(安倍内阁),都有着重视湄公河次区域的政策连贯性。在制定和实施具体政策时,日本根据国际及地区形势变化、日美同盟状态及美国对外战略、中日间实力对比程度等进行阶段性调整,以保证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湄公河次区域 日湄合作 区域合作与竞争 地区秩序
下载PDF
近代的黔西北土目阶层与区域社会——以原“乌撒”土目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丹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1-39,共9页
文章以原“乌撒”土目为中心,讨论近代时期黔西北土目阶层对区域社会的深刻影响。首先,指出了改土归流后的黔西北土目阶层的构成、名号与职能;其次,从政治、经济、武装力量方面梳理了近代黔西北土目阶层的发展壮大情况,讨论了土目阶层... 文章以原“乌撒”土目为中心,讨论近代时期黔西北土目阶层对区域社会的深刻影响。首先,指出了改土归流后的黔西北土目阶层的构成、名号与职能;其次,从政治、经济、武装力量方面梳理了近代黔西北土目阶层的发展壮大情况,讨论了土目阶层之间、土目阶层与地方政府、土目阶层与佃民群众的多元互动;再次,考察了黔西北社会失序下土目阶层和普通少数民族的能动性;最后,介绍了黔西北土目阶层与近代滇黔政治博弈事件的联系。总之,黔西北土目阶层和其对地方社会的影响,展示了近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社会形态的某些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黔西北 土目阶层 区域社会
下载PDF
“南海行为准则”与区域海洋治理机制创新 被引量:1
20
作者 葛淼 《东南亚研究》 2024年第1期70-87,156,157,共20页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构建普遍性的全球海洋治理机制,但不是国际海洋法体系的上位法。国际法是多层级的立体系统,全球性海洋公约和区域性海洋法构成国际海洋法的双层次结构。区域性海洋法可能形成新的习惯国际海洋法,为《公约》提供更...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构建普遍性的全球海洋治理机制,但不是国际海洋法体系的上位法。国际法是多层级的立体系统,全球性海洋公约和区域性海洋法构成国际海洋法的双层次结构。区域性海洋法可能形成新的习惯国际海洋法,为《公约》提供更新的动力。“南海行为准则”构建南海的区域海洋治理机制,是对《公约》的扬弃,只要其有利于建立符合各方利益的南海秩序,同时没有违背公认的习惯海洋法原则,可以做出不同于《公约》的规定。“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困局有三个主因:南海的不对称格局、东盟对中国的不信任推定以及第三方国家的干预和介入。通过“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构建区域海洋秩序应以搁置主权争议、规制当事方行为、反对第三方国家干预和介入、避免安全局势升级为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行为准则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国际海洋法 南海秩序 区域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