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面高度季节循环和年际变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
作者 李雁领 俞永强 +1 位作者 张学洪 肖稳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3-509,共17页
利用卫星海面高度计资料 ,分析了赤道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面高度变化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 ,并与一个耦合气候系统模式FGCM0模拟的海面高度进行比较 ,评估模式模拟海面高度季节和年际变化的能力。结果表明 ,尽管耦合模式存在一定的系统误... 利用卫星海面高度计资料 ,分析了赤道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面高度变化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 ,并与一个耦合气候系统模式FGCM0模拟的海面高度进行比较 ,评估模式模拟海面高度季节和年际变化的能力。结果表明 ,尽管耦合模式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 ,但仍然能在相当程度上模拟出海面高度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基本特征。同时为检验模式中印度尼西亚贯穿流 (ITF)对海面高度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影响 ,还进行了印度尼西亚海道完全关闭的敏感性试验 ,与控制试验结果对比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循环 年际变化 耦合模式 海面高度 印度尼西亚贯穿流
下载PDF
Impact of the closure of Indonesian seaway on climate: A numerical modeling study 被引量:7
2
作者 YU Yongqiang, ZHOU Zuyi & ZHANG Xuehong 1. LASG,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2. Laboratory of Marine Geology,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S2期88-93,共6页
Using a global OGCM and its relevant coupledocean-atmosphere GCM with the contemporary, 6 MaBPand 14 MaBP oceanic topography, respectively, a series of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implement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Using a global OGCM and its relevant coupledocean-atmosphere GCM with the contemporary, 6 MaBPand 14 MaBP oceanic topography, respectively, a series of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implement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north shift of Australian continent onthe tropical oceanic circulation, especially the formation of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of the individual OGCM forced by the modern atmosphericcirculation indicate that the closure of Indonesian passageresults in warming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Ocean and cooling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furthermore, it also results inchange in source of the Indonesian Through Flow (ITF) wa-ter, e.g. ITF mainly originates from the south Pacific at 14MaBP, but it mainly originates from the north Pacific now.The coupled model shows similar results as the individualOGCM qualit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onesian through flow (ITF)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AUSTRALIAN Plate Paleo-oceanography.
原文传递
晚中新世以来印度尼西亚海道及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协同演化及其气候效应研究进展
3
作者 丁奕凡 田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65-1180,共16页
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海区是全球重要的热量和水汽源区,在气候系统中起到驱动作用。印度尼西亚海道的开合控制了印度洋—太平洋暖池之间水体和热量的输送,影响着暖池的发展与演化。晚中新世以来,太平洋板块向西朝欧亚板块持续俯冲,印... 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海区是全球重要的热量和水汽源区,在气候系统中起到驱动作用。印度尼西亚海道的开合控制了印度洋—太平洋暖池之间水体和热量的输送,影响着暖池的发展与演化。晚中新世以来,太平洋板块向西朝欧亚板块持续俯冲,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强烈陆陆碰撞,澳大利亚板块于10 Ma开始向北俯冲,这些构造运动使印度尼西亚海道逐渐关闭,改变了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之间的洋流体系。在上新世时期,作为西太平洋暖池和东印度洋暖池的连接纽带,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水体来源由高温高盐的南赤道太平洋水团转变为低温低盐的北赤道太平洋水团。印度尼西亚海道的关闭造成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改变和西太平洋暖池逐渐强化,使东印度洋海水表层温度降低,次表层海水盐度降低。印度尼西亚海道和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协同演化不仅与澳大利亚西北大陆和东非大陆的干旱气候有关,还降低了对北半球高纬地区的热输送。经向热输送的改变可能促进了北极冰盖的形成,但是其对北极冰盖形成的具体影响途径和影响程度的大小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海道 印度尼西亚贯穿流 暖池 古海洋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