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rcynian-Indosinian Sedimento-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Nanpanjiang Basin 被引量:4
1
作者 Qin Jianhua, Wu Yinglin, Yan Yangji and Zu ZhongfaResearch Center of Sedimentary and Energy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Chengdu, Sichu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31-340,共10页
Following the orogeny in the Early Palaeozoic,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Nanpanjiang basin in the Hercynian-Indosinian stage constituted a complete Wilson Cycle, made up of the stages of early rifting (D-P1), late... Following the orogeny in the Early Palaeozoic,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Nanpanjiang basin in the Hercynian-Indosinian stage constituted a complete Wilson Cycle, made up of the stages of early rifting (D-P1), late rifting and passive margin developement (P2-T1), and peripheral foreland basin developement (T2-T3). The REE data of the initial Early Triassic basalts from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basin has verified the existence of the oceanic crust once in the basinal evolution. The basin developed into a foreland one in the Middle-Late Triassic, indicating that the Yangtze plate once collided with the Indo-Sinian plate along the Black River fracture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panjiang basin Hercynian-indosinian stage RIFTING peripheral foreland basin
下载PDF
海南抱伦金矿床成矿时代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陈柏林 丁式江 +6 位作者 李中坚 董法先 廖香俊 舒斌 符峰 傅杨荣 董诚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5-532,共8页
抱伦金矿床是海南省新近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属于发育于下志留统陀烈组浅变质岩系中受断裂构造裂隙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有部分变质水的参与,大气降水影响比较小;... 抱伦金矿床是海南省新近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属于发育于下志留统陀烈组浅变质岩系中受断裂构造裂隙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有部分变质水的参与,大气降水影响比较小;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硫同位素、稀土元素和初始锶比值等反映成矿物质来源虽然以变质岩为主,但有部分来源于岩浆岩;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反映出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的密切关系。由热液蚀变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234Ma和K-Ar年龄213Ma可知,金矿化年龄为210~230Ma,所以,抱伦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印支期。这一结果与粤西-海南成矿带的成矿时代特征及特提斯构造演化特点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时代 印支期 抱伦金矿床 海南 成矿流体 包裹体 特提斯构造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海西-印支期沉积构造演化 被引量:109
3
作者 秦建华 吴应林 +1 位作者 颜仰基 朱忠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9-107,共9页
南盘江盆地在早古生代加里东造山作用基础上,于海西-印支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即由早期裂谷(D-P_1)、晚期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P_2-T_1)、前陆盆地(T_2-T_3)。通过对该盆地南部早三叠世初期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分析,证实在盆地演... 南盘江盆地在早古生代加里东造山作用基础上,于海西-印支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即由早期裂谷(D-P_1)、晚期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P_2-T_1)、前陆盆地(T_2-T_3)。通过对该盆地南部早三叠世初期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分析,证实在盆地演化过程中确实有过洋壳生成。该盆地在中晚三叠世发展为前陆盆地表明,扬子板块与印支板块曾沿黑水河断裂带发生过碰撞造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盆地 海西-印支期 裂谷 沉积 构造 演化
下载PDF
海西—印支期上扬子南缘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沉积特征、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2
4
作者 时国 田景春 +2 位作者 张翔 李蓉 喻美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3-1120,共8页
海西—印支期上扬子地块发育稳定型的碳酸盐岩大台地,在碳酸盐岩台地南缘台地边缘沉积体系发育,主要包括4种沉积类型:台地边缘滩,台地边缘礁、台地前缘斜坡、滩(礁)间海。据海西—印支期台缘沉积发育及分布特征,可分为4个沉积演化阶段:... 海西—印支期上扬子地块发育稳定型的碳酸盐岩大台地,在碳酸盐岩台地南缘台地边缘沉积体系发育,主要包括4种沉积类型:台地边缘滩,台地边缘礁、台地前缘斜坡、滩(礁)间海。据海西—印支期台缘沉积发育及分布特征,可分为4个沉积演化阶段:中泥盆世—晚泥盆世(SS1),台缘沿弥勒—师宗—晴隆—南丹—河池一线呈带状分布,台缘礁滩发育;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SS2-SS3),台缘沿晴隆—六盘水—安顺呈带状分布,台缘生屑滩发育;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SS4),沿贞丰—紫云—罗店—河池—柳州—娄底呈带状分布,台缘滩、台缘礁交互发育;早三叠世—中三叠世(SS5),沿贞丰—镇宁—贵阳—福泉一线呈带状分布,早三叠世主要发育台缘鲕粒滩,中三叠世台缘礁占优势。这4个阶段的台缘沉积特征表明:台地边缘礁滩沉积体系垂向演化受海平面变化控制,横向迁移主要受同沉积断裂控制,不同类型生物的出现和绝灭控制台缘生物礁滩的类型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台地边缘 沉积类型 同沉积断裂 海西-印支期 上扬子区
下载PDF
江西富城岩体西部过铝质细粒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任海涛 吴俊奇 +2 位作者 叶锡芳 凌洪飞 陈培荣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7-345,共19页
针对江西会昌富城岩体年代学的不同结论,对该岩体西部的细粒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并分析了细粒花岗岩和粗粒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该岩体的成因和构造背景。细粒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 针对江西会昌富城岩体年代学的不同结论,对该岩体西部的细粒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并分析了细粒花岗岩和粗粒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该岩体的成因和构造背景。细粒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成岩年龄为219.1~221.5 Ma(平均220 Ma),为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组成上表现为高硅(SiO2=71.7%~78.2%)、富碱(K2O+Na2O=7.16%~8.13%,K2O/Na2O=2.00~3.53)、强过铝(A/CNK=1.11~1.26),贫Ca,Mg;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72.9×10-6~203.0×10-6),Eu负亏损强烈,富集Rb,Cs,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Ta,Zr等高场强元素,贫Ba,Sr,P,Ti等元素;综合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为S型花岗岩。粗粒花岗岩定年结果表明,成岩年龄为227 Ma,也为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组成上同样表现为高硅(SiO2=75.1%~76.3%)、富碱(K2O+Na2O=7.39%~8.72%,K2O/Na2O=1.79~2.60)、弱过铝到强过铝(A/CNK=0.9~1.14),贫Ca,Mg。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125.5×10-6~160.2×10-6),Eu负亏损强烈,富集Rb,Cs,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Ta,Zr等高场强元素,贫Ba,Sr,P,Ti等元素;综合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为S型花岗岩。同位素组成方面,富城细粒花岗岩体的εHf(t)值变化于-2.3^-10.8之间,平均为-7.5,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4~1.96 Ga,粗粒花岗岩体的εHf(t)值变化于-5.0^-19.8之间,平均为-8.8,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59~2.51 Ga,表明源岩为元古代壳源富泥质变质组分经过部分熔融,再经过分离结晶作用,在同碰撞构造背景下形成了富城细粒花岗岩和粗粒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城岩体 细粒花岗岩 粗粒花岗岩 印支期 S型花岗岩 同碰撞构造背景
下载PDF
东昆仑五龙沟矿田岩金沟金矿床成矿时代新认识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柏林 王永 +1 位作者 韩玉 陈建林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1-556,共16页
五龙沟金矿田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中段,矿田内金矿床主要沿岩金沟、萤石沟-红旗沟、三道梁-苦水泉3条NWW向构造破碎带发育。文章以岩金沟金矿床为例,在补充开展金矿石流体包裹体测试和显微鉴定的基础上,运用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测年... 五龙沟金矿田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中段,矿田内金矿床主要沿岩金沟、萤石沟-红旗沟、三道梁-苦水泉3条NWW向构造破碎带发育。文章以岩金沟金矿床为例,在补充开展金矿石流体包裹体测试和显微鉴定的基础上,运用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测年——直接测定被封闭的成矿流体年龄的方法,测得成矿年龄为237Ma,结合成矿构造、成矿地质体、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确定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印支早期。金矿床属于远成低温热液型,成矿温度为195~319℃。综合控矿构造和成矿地质体等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进一步找矿方向是红旗沟脑片麻状花岗闪长岩成矿地质体影响范围之内有NWW向偏脆性构造破碎带发育的部位,或者是有隐伏成矿地质体的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远成低温热液矿床 印支早期成矿 金矿找矿方向 五龙沟金矿田岩金沟金矿床
下载PDF
下扬子区印支-早燕山期的构造特征及应力场模拟 被引量:17
7
作者 庄建建 杨风丽 赵文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5-482,共8页
在深入探讨下扬子区印支—早燕山期构造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应用SHELLS有限元方法模拟了该时期下扬子区的构造应变率和块体位移速率。结果表明:秦岭—大别造山带与郯庐断裂相接地带为强压应力区,南黄海东部为强张应力区,而苏鲁造山带及江... 在深入探讨下扬子区印支—早燕山期构造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应用SHELLS有限元方法模拟了该时期下扬子区的构造应变率和块体位移速率。结果表明:秦岭—大别造山带与郯庐断裂相接地带为强压应力区,南黄海东部为强张应力区,而苏鲁造山带及江绍断裂带为压扭应力区。下扬子地块应变率大小为5.0×10-15/s~1.0×10-14/s,块体位移速率约50mm/a。在该应力场控制下,下扬子地块表现出大规模的南北"对冲"推覆构造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SHELLS有限元 应变率 印支—早燕山期 下扬子区
下载PDF
海西-印支期华南板块的沉积特点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文均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328-336,共9页
华南板块在海西—印支期的沉积演化,可以分为从发展到消亡的五个亚阶段,并和海平面相对升降的Ⅱ级旋回相当,早晚二叠世间的东吴运动是这个阶段由发生到衰亡的转折点。这个阶段沉积盆地的展布特点,是两个克拉通盆地夹持一个北东向的... 华南板块在海西—印支期的沉积演化,可以分为从发展到消亡的五个亚阶段,并和海平面相对升降的Ⅱ级旋回相当,早晚二叠世间的东吴运动是这个阶段由发生到衰亡的转折点。这个阶段沉积盆地的展布特点,是两个克拉通盆地夹持一个北东向的伸展盆地以及边缘盆地。次稳定的伸展盆地,是沿着加里东期两个古老陆块的拼合边界由南而北发展起来的,在其发展过程中,江-绍断裂的走滑作用起了重要作用。西部的扬子克拉通盆地以碳酸盐沉积为主,东部的华夏克拉通盆地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其间的伸展盆地及边缘盆地,则以硅-泥质为主的欠补偿的深水沉积为主,浊积岩及基性火山岩也较发育。这些特点说明,这一阶段的沉积作用是在伸展应力环境下形成的,其特点与加里东期十分近似,也说明加里东运动没有使华南板块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直到印支运动后才真正开始其新的发展时期。因此,手风琴式开合或多旋回复合造山的观点,也许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板块 海西-印支阶段 非稳定性 板块构造
下载PDF
闽西北罗古岩岩体印支期年龄的厘定及其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向庭富 孙涛 +1 位作者 陈培荣 王凯兴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4-292,共19页
以闽西北地区的罗古岩花岗岩岩体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它的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并据此探讨了该岩体的成因。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罗古岩花岗岩岩体两个样品(LGY02和LGY10)的年龄为(227±3)Ma(... 以闽西北地区的罗古岩花岗岩岩体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它的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并据此探讨了该岩体的成因。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罗古岩花岗岩岩体两个样品(LGY02和LGY10)的年龄为(227±3)Ma(LGY02)和(234±2)Ma(LGY10),指示该花岗岩体为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组成上表现为高硅(SiO2>74%)、富碱(K2O+Na2O=8.57%~9.22%,K2O/Na2O>1.4)、准铝(A/CNK值多数小于1),贫钙、镁和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116.72×10-6~236.53×10-6),铕负异常强烈(δEu=0.17~0.37)。富集Rb,Nd,Th,U和Hf等元素,而Ba,Nb,Sr,Zr和Ti显示为负异常。Zr+Y+Ce+Nb(217.5×10-6~332.8×10-6)含量低于A型花岗岩的下限值(350×10-6)。综合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岩体应属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同位素组成上,(87Sr/86Sr)i位于0.7078~0.7130之间,εNd(t)值较低(-12.17^-10.70),两阶段Nd模式年龄为1.87~2.00 Ga;岩浆锆石的εHF(t)值也较低但有较大的变化范围(-13.0^-6.8),两阶段Hf模式年龄为1.69~2.08 Ga。结合印支期同处于浦城—武平断裂带上的洋坊正长岩和闽西北地区夏茂暗色岩脉的富集地幔组分的发现,本文认为罗古岩岩体是由类似于夏茂暗色岩脉的富集地幔组分与基底麻源群的熔融组分在伸展拉张的构造背景下混合而成,并经历了高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 Ⅰ型花岗岩 伸展拉张背景 闽西北地区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印支构造阶段岩浆作用研究新进展
10
作者 许迅 《绿色科技》 2017年第2期138-139,142,共3页
指出了晚古生代以来,大兴安岭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随着古亚洲洋的闭合,太平洋构造域继承了古亚洲域的构造并演化成该地区的主体构造。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该地区发育古生代—早中生代火成岩。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并对该地区进... 指出了晚古生代以来,大兴安岭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随着古亚洲洋的闭合,太平洋构造域继承了古亚洲域的构造并演化成该地区的主体构造。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该地区发育古生代—早中生代火成岩。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并对该地区进行岩浆作用总结在反演、研究该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和了解地球动力学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近五年国内发表的关于大兴安岭地区印支期(257~205Ma)岩浆作用相关文献得出以下结论:二叠纪时期大兴安岭北部地壳发生与俯冲作用相关的侧向增生及幔源岩浆底侵相关的垂向增生;三叠纪早期由于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一线的古亚洲洋闭合碰撞,推动大兴安岭地区中部年轻地壳沿贺根山—嫩江—黑河一线由南向北发生陆内俯冲作用,推动下地壳及地幔内残余板片向地幔俯冲;中晚三叠世时期,古亚洲洋闭合,该地区处于造山作用结束的后造山—后碰撞构造环境下,地壳处于由挤压向伸展的转换时期,同期有大量花岗岩就位,并伴有标志造山结束的磨拉石建造沉积;古亚洲洋构造域东段晚三叠世均处于造山后垮塌与伸展的环境,并且古亚洲洋构造域在该地区的影响至少持续到晚三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作用 印支构造阶段 大兴安岭
下载PDF
青海祁漫塔格东段华力西-印支期岩浆作用与成矿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林 张志青 +2 位作者 马文 丁玉进 胡兰基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5期64-71,共8页
通过对乌兰乌珠尔—祁漫塔格地区华力西-印支期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的分析和对比,进一步说明祁漫塔格东段早、中泥盆世侵入岩成矿作用不明显;早二叠世侵入岩形成的矿产不多,成矿作用一般;晚三叠世侵入岩在一定的围岩条件下常形成矽卡岩化... 通过对乌兰乌珠尔—祁漫塔格地区华力西-印支期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的分析和对比,进一步说明祁漫塔格东段早、中泥盆世侵入岩成矿作用不明显;早二叠世侵入岩形成的矿产不多,成矿作用一般;晚三叠世侵入岩在一定的围岩条件下常形成矽卡岩化,成矿作用较为明显,为该区主要成矿期;早侏罗世侵入岩的外接触带常形成矽卡岩化,成矿作用较好,也是测区内主要的成矿期之一。矿床类型以矽卡岩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漫塔格 华力西-印支期 岩浆作用与成矿
下载PDF
广西及邻区地台盖层和中新生代盆地地层褶皱过程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福祥 《广西地质》 1998年第3期5-12,共8页
根据新测构造地质剖面资料,指出印支运动导致地台盖层和右江盆地构造层全面褶皱的主张是一大误解。印支运动的褶皱作用十分轻微,向北西减弱,至滇东南—黔南消失。地台盖层和上覆中新生代地层的同步—类同步褶皱是由多期次继承性造山... 根据新测构造地质剖面资料,指出印支运动导致地台盖层和右江盆地构造层全面褶皱的主张是一大误解。印支运动的褶皱作用十分轻微,向北西减弱,至滇东南—黔南消失。地台盖层和上覆中新生代地层的同步—类同步褶皱是由多期次继承性造山运动累积叠加形成的。依据褶皱时代和过程以及优选大地构造线取向的差异,广西及邻区可分成以北西向大地构造线占优势的滨特提斯区,包括桂西和滇东南—黔南两亚区,和以北东向优选大地构造线为特点的滨太平洋区。主要褶皱时代在滨特提斯区是中晚始新世之交,在滨太平洋区是晚侏罗—晚始新世。滇东南—黔南无印支褶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运动 褶皱作用 地台盖层 中新生代 盆地
下载PDF
陕西勉略地区铧厂沟造山型金矿构造控矿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皓 王东升 +2 位作者 王宗起 王立新 陈雷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795-806,共12页
铧厂沟造山型金矿位于陕甘川金三角成矿区腹地勉县—略阳—宁强成矿带的西北侧。在矿区和外围构造以及显微构造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资料,探讨了该区构造对金矿的控制作用;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讨论了各期构造对成矿的影响及控制... 铧厂沟造山型金矿位于陕甘川金三角成矿区腹地勉县—略阳—宁强成矿带的西北侧。在矿区和外围构造以及显微构造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资料,探讨了该区构造对金矿的控制作用;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讨论了各期构造对成矿的影响及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铧厂沟矿区及其附近在印支期至少存在两期构造运动,即俯冲-碰撞导致的SN向挤压(D1)以及近EW向走滑剪切(D2);SN向挤压(D1)形成了近EW向的片理及层间紧闭褶皱,这些EW向构造形成了矿区的构造格架,其中褶皱的发育造成了载金黄铁矿在转折端的富集,属于容矿构造;近EW向走滑剪切(D2)分为右行和左行剪切活动,造成了区内间隔分布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对其内部的黄铁矿进行了强烈改造,使其内部形成显微裂隙,成为Au沉淀富集的场所,从而控制了Au的进一步富集、沉淀,也属于容矿构造。这些认识表明铧厂沟金矿的形成与造山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解析 造山型金矿 构造期次 挤压作用 走滑作用 印支期 陕西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东段火成岩构造组合、构造岩浆阶段及大地构造演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沈龙 李媞 赵寒冬 《地质与资源》 CAS 2011年第6期420-425,共6页
以火成岩构造组合的概念和方法为指导,以近几年在嘉荫、伊春、鹤岗、鸡西、牡丹江等地区开展的1∶5万、1∶25万区调研究为基础,基于侵入岩锆石U-Pb年龄,建立了研究区古生代构造岩浆阶段划分的初步方案.划分出与洋壳俯冲事件有关的火成... 以火成岩构造组合的概念和方法为指导,以近几年在嘉荫、伊春、鹤岗、鸡西、牡丹江等地区开展的1∶5万、1∶25万区调研究为基础,基于侵入岩锆石U-Pb年龄,建立了研究区古生代构造岩浆阶段划分的初步方案.划分出与洋壳俯冲事件有关的火成岩构造组合5期,分别为加里东期早寒武世、早中奥陶世、中志留世,华力西期晚石炭世和晚二叠世.与大陆碰撞有关的火成岩构造组合有两期,分别为加里东期早寒武世和华力西期中二叠世.造山后A型花岗岩二期.据此划分出加里东构造岩浆阶段和中华力西—印支构造岩浆阶段.指出其与传统观点不同,为重新认识该区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大地构造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构造组合 构造岩浆阶段 加里东期 中华力西-印支期 兴蒙造山带 古亚洲洋
下载PDF
对吉林省“晚印支亚构造层”归属的一点认识
15
作者 孙永波 《吉林地质》 1991年第1期79-83,共5页
本文对吉林省“晚印支亚构造层”的归属进行了重新认识,建立了“晚印支—燕山亚构造层”,这一认识可以通过上三叠统沉积建造、地层接触关系,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格局转化加以证明,并与按大地构造性质所划分的构造层具有一致性。
关键词 晚印支 亚构造层 吉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