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measuring Status of China's High-Tech Industries i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pplying a Non-Competitive Input-Output Model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先海 杨高举 《China Economist》 2011年第6期112-126,共15页
Based on a refined "non-competitive input-output model,"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status of a country's high-tech industr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i.e. calculates the ... Based on a refined "non-competitive input-output model,"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status of a country's high-tech industr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i.e. calculates the index of" weighted value-added productivity " by compiling non-competitive input-output tables which distinguish high-tech industries from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he new method effectively avoids "statistical illusion" which stems from a biased focus on gross exports under 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 The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since 1995, the status of China's high-tech industries has grown quickly as a result of enhanced labor productivity, but still lags behind those of major developed countries. In addition, the study also suggests that the status of China's high-tech industries has been over-estimated using the traditional gross export statistical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tech industry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non-competitive input-output model
下载PDF
On the Industrial Divis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2
作者 Li Susu Du Yixuan Jiao Pi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2年第6期19-36,共18页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s a young but vigorous international city cluster with a complete industrial system and is taking the lead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no...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s a young but vigorous international city cluster with a complete industrial system and is taking the lead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and measures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dex and homogeneity index among different cities in the area.After our analysis,we found that the cities in the area showed apparent differences in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s.Therefore,this paper suggests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Greater Bay Area through systematic division and collaboration of industries,further achieving 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dustrial division industrial collaboration
下载PDF
The Half-industrial and Half-agricultural Working Structure in Rural China
3
作者 Yang Hua Wu Lingwe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7年第3期101-122,共22页
The half-industrial and half-agricultural working structure in rural China is a key phenomenon supporting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Based on inter-gener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the current half... The half-industrial and half-agricultural working structure in rural China is a key phenomenon supporting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Based on inter-gener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the current half-industrial and half-agricultural working structure has given birth to the elderly agriculture and mainstay agriculture, the latter of which has gone out of agricultural involution and to some extent changed the management philosophy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becoming a key direc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uch a structure has also shaped the "new three-generation family" and facilitated the expansion of middle-income rural groups. While supporting long-term farmers in rural China, it also paves the way for China's urbanization. This structur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rural China. Therefore, this structure is a rural economic structure which concerns farmers' income structure and livelihood patterns. Meanwhile, it is also a rural political structure, village structure and family structure. Through development and refinement, the half-industrial and halfagricultural working structure in rural China has far extended the scope of a descriptive concept. As a dominant variable, the structure, along with its derivatives, through permutation and combination, can establish logical relationships and an interpretation chain among a variety of major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phenomena in rural China. Therefore, it can expect to be constructed into an analyticity-oriented mid-level conce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structure half-industrial and half-agricultural inter-gener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new three-generation family middle-income group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武杰 李丹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10,共16页
数字技术发展使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向数字化重构并深刻影响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K-T数理模型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数字中间品投入、出口国内增加值与国际分工地位的相互关系,构建全球价值链数字化与企业国际分工地位的理论分析... 数字技术发展使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向数字化重构并深刻影响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K-T数理模型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数字中间品投入、出口国内增加值与国际分工地位的相互关系,构建全球价值链数字化与企业国际分工地位的理论分析机制。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数字化通过全要素生产率、贸易成本、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这4个渠道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分工地位;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对资本密集型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及非国有企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效应较强;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对知识产权保护较好且研发投入较多地区的企业国际分工地位提升效应较显著。因此,建议从加大国内数字技术研发力度、采用差异化战略引导及加强数字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激发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分工活力,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数字化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国际分工地位
下载PDF
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
5
作者 蒋诗 任妍 文春玲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140,共6页
选取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实证考察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据要素市场化可显著促进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是数据要... 选取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实证考察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据要素市场化可显著促进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驱动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重要渠道;异质性检验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对非东部地区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有鉴于此,应持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智经济核心产业、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以期提高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附加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市场化 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 产业结构升级效应 技术创新效应
下载PDF
嵌入与重构: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演进逻辑
6
作者 何冬梅 郝志杰 《中国商论》 2024年第8期1-4,共4页
全球价值链(GVC)是国际分工合作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其源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相互契合。随着内在动力和外部约束条件的变化,参与GVC分工合作的各经济主体随即开始调整经济行为,其结果表现为GVC的解构和... 全球价值链(GVC)是国际分工合作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其源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相互契合。随着内在动力和外部约束条件的变化,参与GVC分工合作的各经济主体随即开始调整经济行为,其结果表现为GVC的解构和重构。本文从多个视角对GVC重构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GVC分工演进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1)GVC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中枢神经系统,三大区域价值链逐渐形成并稳固;(2)超大规模市场提升了中国对GVC的影响,且技术进步推动中国逐渐向GVC中高端环节攀升;(3)GVC重构源于技术进步、经济特征以及政治环境三方面的动因;(4)GVC重构本土化、区域化和多元化三大趋势会对中国各方面产生现实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分工 全球价值链重构 演进逻辑 中国制造业 分工地位
下载PDF
高职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协同机制构建探究
7
作者 李进 闾四文 李芷萱 《辽宁高职学报》 2024年第4期5-8,12,共5页
为持续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效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构建协同育人的全新职业教育模式。高职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协同发展面临劳动教育适应性偏低、产教融合内容性缺失、教育教学兼容性不强等困境,因此,需做好制度顶层设计,构建... 为持续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效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构建协同育人的全新职业教育模式。高职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协同发展面临劳动教育适应性偏低、产教融合内容性缺失、教育教学兼容性不强等困境,因此,需做好制度顶层设计,构建政府政策引导、行业协调的对话机制,结合企业人才需求改善劳动环境,组建起高素质师资队伍,加速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协同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产教融合 协同机制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大国智造的“器”质:机器人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效能
8
作者 傅联英 韩蓄 +1 位作者 蔡煜 彭继宗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24,共12页
工业机器人是大国制造的新引擎,驱动着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本文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为出发点,以人员精简化、技能高级化、分工精细化、产业多样化为衔接点,以工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为落脚点,阐释机器人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机器人是大国制造的新引擎,驱动着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本文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为出发点,以人员精简化、技能高级化、分工精细化、产业多样化为衔接点,以工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为落脚点,阐释机器人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并评估效能。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机器人应用显著地促进了工业高质量发展。经内生性矫正和稳健性检验后发现,机器人应用产生的工业提质效应依然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机器人应用正是通过促进人员精简化、技能高级化、分工精细化、产业多样化4重渠道,驱动了工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进一步发现,机器人应用产生的工业提质效应在大城市、西部地区以及超老龄社会阶段更为强劲。研究结论为理解工业机器人何以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为加速迈向“中国智造”提出了新思路和新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工业高质量发展 人员精简化 技能高级化 分工精细化 产业多样化
下载PDF
地区异质性、区际分工优化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9
作者 彭银春 孟大虎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4期21-30,共10页
地区异质性是区际分工优化的原因。区际分工优化即围绕地区主体功能定位进行分工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地区异质性的结果。二者共同决定一个地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如何定位、如何分工、如何强化优势以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在推进高水... 地区异质性是区际分工优化的原因。区际分工优化即围绕地区主体功能定位进行分工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地区异质性的结果。二者共同决定一个地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如何定位、如何分工、如何强化优势以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过程中,内陆及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给这些地区“第一自然”的“再发现”提供了可能,也为“第二自然”的“再创造”营造了制度友好型的发展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地理的重塑。同时,各地区应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出发点,选择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在区际分工体系中发挥独特作用,参与全国产业链的打造,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国家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各自力量。此外,只有打破市场分割,打通经济循环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堵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生产出来的产品才可能有相对一个地区而言大得多的市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个需求主体广大的、边界不断扩展的统一大市场。可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会不断释放统一市场的制度红利,不断拓展可促进区际分工优化的内需潜力,进而有助于各地区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异质性 区际分工 区域开放布局 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国统一大市场 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打造产业发展共同体:核心要义、主要进展与提升路径
10
作者 郝身永 段昆雨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38-47,共10页
在长三角地区打造产业发展共同体,是党中央关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要求,是共建区域发展共同体的重要支撑。基于“共同体”蕴含的利益共通性和利益竞争性基本内涵,以城市群为载体跨行政区打造产业发展共同体,其核心内涵是:紧... 在长三角地区打造产业发展共同体,是党中央关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要求,是共建区域发展共同体的重要支撑。基于“共同体”蕴含的利益共通性和利益竞争性基本内涵,以城市群为载体跨行政区打造产业发展共同体,其核心内涵是:紧密协调的纵向合作,公平有序的横向竞争,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长三角地区围绕打造产业发展共同体进行了诸多探索,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多措并举:要注重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作用,构建更加紧致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要坚持破除地方保护与消除行政壁垒齐头并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分工深化;要创新跨区域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解除地方利益“紧箍咒”,激发产业协作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产业发展共同体 产业分工 产业协作
下载PDF
跨越发展陷阱--156项工程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深远影响
11
作者 肜新春 袁亦峥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9-83,共15页
汽车工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拼图,有赖于完整工业体系的加持。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本国的汽车工业注定充满着危机与陷阱。从中国70多年的汽车工业发展过程来看,得益于156项工程奠定的完整工业体系的同时,中国汽车工业还... 汽车工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拼图,有赖于完整工业体系的加持。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本国的汽车工业注定充满着危机与陷阱。从中国70多年的汽车工业发展过程来看,得益于156项工程奠定的完整工业体系的同时,中国汽车工业还相继跨越了低水平发展陷阱、合资合作相对比较优势陷阱以及新世纪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高水平约束陷阱,从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以及有效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中国汽车工业越过跟跑、并跑阶段并蓄势向领跑的角色变换,这种局面的出现离不开“一五”时期发展汽车工业时相关政策的影响。诸如政府主导、产业规划先行、集中力量办大事、合理利用外援以及注重自主创新,随后在融入国际市场中也实现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中国汽车行业的成功经验和曲折发展历程能够为后发国家发展汽车工业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6项工程 汽车工业 国际分工 自主创新
下载PDF
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吗?——兼论收入房价比的调节作用
12
作者 梁军 李佳艺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8,共13页
利用2007—2019年127个地级市的数据,系统检验了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并讨论了收入房价比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不仅显著促进了城市群协调发展,还加快了外围城市经济... 利用2007—2019年127个地级市的数据,系统检验了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并讨论了收入房价比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不仅显著促进了城市群协调发展,还加快了外围城市经济增长收敛,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第二,中心城市科技创新通过深化产业分工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第三,收入房价比能够调节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但调节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仅在中部地区显著增强了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东部和西部地区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影响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且在提高收入房价比方面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科技创新 城市群协调发展 收入房价比 产业分工 调节效应
下载PDF
高职院校跨专业组织发展的多维理论视角探析
13
作者 胥郁 《职业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高职院校跨专业组织是具有“跨界”和“跨专业”特征的产教融合型新形态组织。文章基于分工协作理论、协同创新理论和组织生态理论,从多维视角对高职院校跨专业组织进行深入探讨。借鉴这三个理论有助于准确把握高职院校跨专业组织的内... 高职院校跨专业组织是具有“跨界”和“跨专业”特征的产教融合型新形态组织。文章基于分工协作理论、协同创新理论和组织生态理论,从多维视角对高职院校跨专业组织进行深入探讨。借鉴这三个理论有助于准确把握高职院校跨专业组织的内涵、基本特征和发展动向,并为高职教育实践领域构建跨界融合的跨专业组织提供理论指导或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跨专业组织 分工协作理论 协同创新理论 组织生态理论
下载PDF
制造业数字化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
14
作者 刘曙光 孔亚文 +1 位作者 周宏伟 庞素勤 《产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8,共15页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改变劳动力市场格局,对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以1995—2018年45个国家17个制造业部门为样本,考察制造业数字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数字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这种特征在发...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改变劳动力市场格局,对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以1995—2018年45个国家17个制造业部门为样本,考察制造业数字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数字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这种特征在发达国家中比较突出,在发展中国家中不明显;相比于国外投入,国内投入数字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倒U型”影响较早达到拐点;制造业数字化与直接出口、间接出口以及再进口活动的劳动收入份额分别呈抑制、促进和“倒U型”关系。机制检验显示,制造业数字化主要通过工资率效应和价值链分工效应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倒U型”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制造业数字化能够缩小高-低技能和中-高技能劳动者的工资差距。拓展性分析表明,资本-劳动比和行业竞争程度的提高均使劳动收入份额由升转降的拐点提前。研究可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数字化 劳动收入份额 工资率 价值链分工 要素禀赋结构 行业竞争程度 倒U型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重构下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测度及国际比较
15
作者 何冬梅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5期1-5,共5页
全球价值链(GVC)重构背景下,如何明确中国制造业GVC分工地位的现实短板及动态变化,以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中保持新的竞争优势。本文基于出口贸易增加值分解模型,利用OECD-ICIO数据库(2023)数据,测度了2000—2020年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分... 全球价值链(GVC)重构背景下,如何明确中国制造业GVC分工地位的现实短板及动态变化,以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中保持新的竞争优势。本文基于出口贸易增加值分解模型,利用OECD-ICIO数据库(2023)数据,测度了2000—2020年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分行业的GVC地位,并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发现:(1)虽然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在优化,在GVC中的地位有所上移,但仍无法扭转分工地位相对较低的局面。(2)中国制造业当前正处于GVC分工地位提升的阵痛期,劳动力的绝对低廉和技术的绝对高度均无优势。(3)从国际比较视角来看,无论是在金砖国家还是G7国家之间,中国制造业尚未摆脱“低端锁定”的困境,GVC分工地位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中国应重点关注与优势国家的发展差距,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和内需优势,加大对“卡脖子”技术攻关的力度,找准提升GVC分工地位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中国制造业 分工地位 国际比较 金砖国家 G7国家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16
作者 蒋伏心 傅慧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促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动力。本文使用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背景下数字化水平的提升能否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结果显示,考察期内中国数字化的发展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促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动力。本文使用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背景下数字化水平的提升能否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结果显示,考察期内中国数字化的发展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并且数字化的三个维度——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和数字社会建设皆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分地区检验结果显示,东中部地区的数字化发展表现出比西部更为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地区间存在着较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能够通过促进研发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和提升产学研合作紧密度进而助力产学研协同创新。基于此,文章从优化要素配置效率、提升产学研合作紧密度和发挥数字空间效能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产学研协同创新 研发劳动力配置效率 产学研合作紧密度
下载PDF
区域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路径研究——以广东省佛山市机器人产业链发展经验为例
17
作者 赵祥 曹哲 《新经济》 2024年第2期20-32,共13页
产业链现代化的本质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其结果反映在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分工角色的变化上。从后发经济体的视角来看,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初始角色通常分为一般分包商和原料供应商,以此为起点的企业可以转向领先分包商、核心... 产业链现代化的本质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其结果反映在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分工角色的变化上。从后发经济体的视角来看,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初始角色通常分为一般分包商和原料供应商,以此为起点的企业可以转向领先分包商、核心生产商、关键供应商和终端销售商四种分工角色,这种角色转变代表促进地区产业链现代化的四种不同的路径。广东省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地区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路径除了具有上述一般性特征以外,还会受到不同类型产业特征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 产业链现代化 分工角色
下载PDF
马克思对“工业病理学”的创造性发展
18
作者 钟玉晨 肖巍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1-24,共4页
18世纪的医生拉马齐尼提出“工业病理学”概念并以此研究公共卫生,尤其是职业健康问题。马克思汲取这一概念和相关理论,把对个体和群体患者疾病的研究翻转成对于导致工业病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制度的研究,从资本批判的高度揭示出工业... 18世纪的医生拉马齐尼提出“工业病理学”概念并以此研究公共卫生,尤其是职业健康问题。马克思汲取这一概念和相关理论,把对个体和群体患者疾病的研究翻转成对于导致工业病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制度的研究,从资本批判的高度揭示出工业病背后的资本逻辑,说明了工业病理学诞生的社会历史根源。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分工模式催生了工业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效用和增殖原则的主导下必然会造成工人阶级身体和精神的异化与病态化。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剩余价值,这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工人阶级的健康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病理学 资本主义分工模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职业健康
下载PDF
智慧供应链建设能否促进企业分工——基于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
19
作者 冯银 严飞 +1 位作者 石大千 樊令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5,共15页
为探索智慧供应链建设在提高企业内部分工效率,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作用,本文基于供应链敏捷性和供应链协同理论,将2018年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作为智慧供应链建设的准自然实验。基于上市公司2013—2020年数据,研究了智慧供应链建设对... 为探索智慧供应链建设在提高企业内部分工效率,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作用,本文基于供应链敏捷性和供应链协同理论,将2018年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作为智慧供应链建设的准自然实验。基于上市公司2013—2020年数据,研究了智慧供应链建设对企业内部分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实证分析表明,智慧供应链建设对企业内部分工有显著提升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智慧供应链建设通过交易成本机制、关系效应机制和融资机制三大效应提升了企业内部分工水平,上述机制均通过了实证检验;(3)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由企业所有制、企业生命周期、产业异质性、要素密集度、要素市场分割程度、企业数字化水平和地区异质性这七个方面划分出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受到智慧供应链带来的分工效应存在差异。据此,本文为推进智慧供应链建设进而推动企业内部分工,提升国家竞争力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理论支撑与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供应链 分工 供应链敏捷性 供应链协同
下载PDF
中国OFDI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洁香 万柳琴 《新疆财经》 2021年第6期57-68,共12页
外贸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外贸规模、外贸结构、外贸竞争力和外贸可持续性4个层面构建了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OFDI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路径和技术路径展开理论和实证分析。研... 外贸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外贸规模、外贸结构、外贸竞争力和外贸可持续性4个层面构建了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OFDI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路径和技术路径展开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OFDI能显著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显著存在。为推动我国外贸实现高质量发展,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断深化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等保障机制改革;企业则应加大对自身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大对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对外投资,并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外贸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全球价值链分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