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对儿童药物中毒性听力语言障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全明 余瑞英 +3 位作者 庞坚 周雅芳 周茵 靳瑞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儿童听力语言障碍的作用机理。方法:对53例药物中毒所致听力语言障碍儿童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针刺组31例(62耳),药物对照组22例(44耳)。针刺组主要取四神针、颞三针、耳三针...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儿童听力语言障碍的作用机理。方法:对53例药物中毒所致听力语言障碍儿童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针刺组31例(62耳),药物对照组22例(44耳)。针刺组主要取四神针、颞三针、耳三针、舌三针、风池、哑门、合谷、中渚、足临泣为治疗穴位,每日1次,每次30min;对照组口服盐酸葡桂利嗪胶囊、三磷酸腺苷、VitB1、VitB6。均为每月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Ⅲ、Ⅴ波的峰潜伏期,Ⅰ~Ⅲ、Ⅲ~Ⅴ峰间期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针刺组各波峰潜伏期治疗前后自身比较,Ⅰ、Ⅴ波潜伏期明显缩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Ⅲ波变化不显著(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Ⅰ、Ⅴ波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波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组各波峰间期治疗前后自身比较,Ⅰ~Ⅲ、Ⅲ~Ⅴ波间期明显缩短(P〈0.05),Ⅰ~Ⅴ波间期变化不显著(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Ⅰ~Ⅲ、Ⅲ~Ⅴ波间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Ⅰ~Ⅴ波间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有效穴位能够明显缩短Ⅰ、Ⅴ波潜伏期和Ⅰ~Ⅲ、Ⅲ~Ⅴ波间期,促进听力语言障碍患儿的听觉和语言的发育,改善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语言障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针刺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