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桥梗死锥体束继发Wallerian变性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苗 卢洁 +6 位作者 林起湘 戎冬冬 赵志莲 马青峰 舒妮 贺永 李坤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桥梗死后锥体束继发Wallerian变性的演变过程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16例脑桥梗死患者(病例组)于发病<7 d、15 d、30 d、90 d和180 d进行DTI检查。另选16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量...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桥梗死后锥体束继发Wallerian变性的演变过程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16例脑桥梗死患者(病例组)于发病<7 d、15 d、30 d、90 d和180 d进行DTI检查。另选16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量梗死区下方的延髓、上方的大脑脚、内囊后肢及中央前后回皮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比较病例组各时间点梗死侧与对侧以及对照组各部位FA值的差异,计算FA比值(rFA),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脑桥梗死灶同侧的延髓、大脑脚、内囊后肢以及中央前后回皮质FA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这种降低的趋势在发病15 d时最为显著,180 d基本恢复正常。患者发病15d时的rFA与90d、180d时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 DTI能够早期检测脑桥梗死后锥体束纤维继发的Wallerian变性。发病早期病灶同侧锥体束FA值下降的程度可预示患者远期运动功能恢复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WALLER变性 磁共振成像 弥散
下载PDF
儿童脑梗死后Wallerian变性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顾晓丽 周林江 +2 位作者 李克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测和定量分析儿童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对1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患儿进行了DTI研究。通过放置兴趣区(ROI)的方式获得定量部分各向异性(FA)和平均弥... 目的:研究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测和定量分析儿童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对1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患儿进行了DTI研究。通过放置兴趣区(ROI)的方式获得定量部分各向异性(FA)和平均弥散量(MD)。ROI放置的部位包括:脑梗死区、脑梗死同侧内囊后支和大脑脚,以及上述部位对侧相应区域。应用Mann-WhitneyU检验确定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脑梗死同侧皮质脊髓束FA较对侧明显下降(P=0.05),但MD改变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FA,DTI可以检测并定量分析儿童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wallerian变性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脑梗死后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DTI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敏 于春水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95-2197,共3页
运动通路缺血性脑卒中可导致病灶远端的锥体束发生Wallerian变性,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显示Wallerian变性不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能在活体定量监测其演变过程,这对判断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脑卒中后锥体束... 运动通路缺血性脑卒中可导致病灶远端的锥体束发生Wallerian变性,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显示Wallerian变性不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能在活体定量监测其演变过程,这对判断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脑卒中后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扩散张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锥体束 wallerian变性 扩散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的DTI纵向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方珉 谢瑞满 周林江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2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脑梗死后从早期、亚急性至慢性期同侧皮质脊髓束(CST)的DTI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此检测皮质脊髓束发生Wallerian变性的时间演变过程。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 目的探讨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脑梗死后从早期、亚急性至慢性期同侧皮质脊髓束(CST)的DTI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此检测皮质脊髓束发生Wallerian变性的时间演变过程。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治疗的皮层下运动通路脑梗死患者34例,发病时间从5h至2年。在入院时行MRI+DTI检查。34例中选取5例患者,在发病1W内、第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行MRI+DTI检查。采用工作站之Functool软件,重建出平均弥散系数(MD)、各向异性分数(FA)的参数图。通过放置兴趣区(ROI)的方式计算出FA值、MD值、rFA、rMD。ROI放置在双侧大脑脚。结果脑梗死后病灶同侧大脑脚区rFA在1月内下降最明显,1个月至3个月下降变慢,3个月后rFA变化幅度很小基本保持平稳。而rMD在脑梗死2W内无明显变化,2W至3个月上升,3个月后基本保持稳定。5例患者不同时间点的DTI研究能够显示这种变化过程。结论脑梗死后从早期、亚急性至慢性期同侧大脑脚处皮质脊髓束的FA值进行性减少。DTI有利于检测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发生Wallerian变性的程度及动态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皮质脊髓束 wallerian变性 扩散张量成像 神经病学评分
下载PDF
FA值在脑梗死及其继发Wallerian变性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索峰 于台飞 +1 位作者 李莉 张玉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1521-1524,共4页
目的 探讨FA值对脑梗死及其继发Wallerian变性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脑梗死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分别在发病后7天内、3~4周进行DTI检查,测量梗死区、健侧相应部位脑组织、双侧大脑脚的FA值,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①脑梗死灶、患侧大脑... 目的 探讨FA值对脑梗死及其继发Wallerian变性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脑梗死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分别在发病后7天内、3~4周进行DTI检查,测量梗死区、健侧相应部位脑组织、双侧大脑脚的FA值,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①脑梗死灶、患侧大脑脚较对侧相应部位FA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梗死灶、患侧大脑脚FA值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前后两次FA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健侧对照区脑组织、健侧大脑脚前后两次FA值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值在脑梗死及其继发Wallerian变性的病理进程中逐渐降低,在Wallerian变性的早期诊断及患者运动功能预后判断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wallerian变性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I对脑梗死继发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汤敏 张鑫 +3 位作者 吴小红 闵智乾 刘鹏 张小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90-493,共4页
目的利用MRI观察脑梗死继发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的变化规律,探讨早期华勒变性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特点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认识华勒变性提供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狭窄闭塞致脑梗死患者,依据脑... 目的利用MRI观察脑梗死继发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的变化规律,探讨早期华勒变性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特点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认识华勒变性提供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狭窄闭塞致脑梗死患者,依据脑梗死后所致皮质脊髓束变性DWI呈高信号和等信号分为两组,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 d、1个月、6个月、12个月均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患侧与健侧大脑脚宽度比,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比较两组大脑脚宽度比及NIHSS评分。结果随访1个月、6个月、12个月,急性期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DWI高信号组NIHSS评分均高于等信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发病后1 d 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急性期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DWI高信号组患侧大脑脚宽度比小于等信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高信号组大脑脚萎缩更明显;两组发病后1 d、随访1个月、6个月患侧大脑脚宽度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1~6个月以轴突肿胀、髓鞘崩解、T2WI高信号为特征,6~12个月以有髓纤维容积减少、脑干不对称萎缩、胶质增生为特征。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DWI早期高信号提示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WALLER变性 锥体束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加权成像 预后
下载PDF
脑桥梗死后相关神经纤维继发性损害的DTI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梁志坚 刘斯润 +7 位作者 曾进胜 凌雪英 王芳 凌莉 侯清华 邢世会 余剑 范玉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9-144,共6页
目的本研究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前瞻性观察局灶性脑桥梗死后继发神经纤维顺行性、逆行性变性的动态发展过程,探讨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单侧脑桥基底部梗死患者14例,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 目的本研究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前瞻性观察局灶性脑桥梗死后继发神经纤维顺行性、逆行性变性的动态发展过程,探讨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单侧脑桥基底部梗死患者14例,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4名作对照组。患者分别在发病第1周、第4周和第12周进行DTI检测,对照组只做1次DTI检查。测量脑桥(患者梗死灶所在水平)及近、远端锥体束、双侧小脑中脚的MD和FA值。在每次DTI检测之前进行NIHSS、FMS和B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梗死灶及其同侧近、远端锥体束纤维、双侧小脑中脚神经纤维的FA值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减少(P<0.01);梗死灶的MD在第1周时下降,在第4周及第12周则升高(P<0.01);患者梗死灶同侧近、远端锥体束纤维以及双侧小脑中脚神经纤维的MD在各个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患者梗死灶同侧近、远端锥体束纤维以及双侧小脑中脚神经纤维的FA值,从第1周至12周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P<0.01),MD却无明显变化(P>0.05)。在观察期间,梗死灶同侧近、远端锥体束纤维以及双侧小脑中脚神经纤维的FA值减少的百分数的绝对值与同期NIHSS及FMS变化的百分数的绝对值呈负相关(P<0.05),与BI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局灶性脑桥梗死后,可以引起与之发生联系的神经纤维发生顺行性及逆行性继发性变性,这种神经纤维的继发性变性至少在发病后12周内逐渐进展,并可能会延缓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继发性损害 弥散张量成像 部分各向异性
下载PDF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脑梗死后早期皮质脊髓束Waller变性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4
8
作者 方珉 谢瑞满 +1 位作者 周林江 李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后早期皮质脊髓束(CST)Waller变性与神经运动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起病至DTI检查时间在14d内的单侧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16例纳入研究,按间隔时间分为两组:组一,间隔3~7d;组二,间隔8~14d。...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后早期皮质脊髓束(CST)Waller变性与神经运动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起病至DTI检查时间在14d内的单侧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16例纳入研究,按间隔时间分为两组:组一,间隔3~7d;组二,间隔8~14d。通过放置感兴趣区(ROI)的方式获得CST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扩散系数(MD)值,并计算出rFA和r MD。所有患者于DTI检查前2h及发病后3个月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NI HSS)、运动功能指数(MI)和修正的Rankin评分(mRS)。结果:与健侧相比,病侧CST在第1周未见有明显的FA值与MD值的改变(t=-1.759,P=0.12;t=-1.475,P=0.18),而第2周FA值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t=-3.725,P=0.007),但MD值变化不明显(t=-1.891,P=0.10)。脑梗死第2周的rFA与DTI检查时的NI HSS和MI无相关性,而与梗死后3个月的NI HSS和mRS呈负相关(r=-0.756,P=0.030;r=-0.741,P=0.035),与MI呈正相关(r=0.731,P=0.040)。结论:脑梗死第2周CST的FA值变化有助于预测梗死3个月后运动功能受损的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皮质脊髓束 WALLER变性 扩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平均扩散系数 神经运动功能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脑桥梗死后神经纤维华勒变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慧明 张珺 叶素惠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24期1957-195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于脑桥梗死后华勒变性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集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确诊的发生脑桥梗死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第1周(5.0±2.0 d)内分别采用常规MRI方法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进行检查...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于脑桥梗死后华勒变性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集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确诊的发生脑桥梗死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第1周(5.0±2.0 d)内分别采用常规MRI方法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常规的MRI检查结果显示50例脑桥梗死患者的阳性率(62.0%)低于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显示的阳性率(94.0%),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检查出的47例阳性病例,其患侧大脑脚和脑桥基底部的FA均值均比健侧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相对于常规的MRI,对于华勒变性的诊断更加敏感和准确。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活体脑桥梗死后华勒变性的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梗死 华勒变性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脑梗死后早期锥体束华勒氏变性的弥散张量成像 被引量:20
10
作者 方珉 谢瑞满 周林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测脑梗死后早期锥体束华勒氏变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起病14 d内的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23例,在入院时行MRI与DTI检查。采用工作站之Functool软件,重建出平均弥散系数(mean d... 目的探讨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测脑梗死后早期锥体束华勒氏变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起病14 d内的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23例,在入院时行MRI与DTI检查。采用工作站之Functool软件,重建出平均弥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的参数图。通过放置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方式获得FA和MD值。ROI放置的部位包括:脑梗死区、脑梗死同侧内囊后支前部和大脑脚,以及上述部位对侧相应区域。结果最早在起病后第3天即可见脑梗死同侧锥体束FA值下降,自起病7 d后所有患者均出现脑梗死同侧锥体束FA下降,与对侧锥体束FA比率为(0.89±0.0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同侧锥体束MD无明显变化,与对侧锥体束MD比率平均为(0.96±0.1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可以在脑梗死后早期检测到锥体束的华勒氏变性,最早为发病后第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锥体束华勒氏变性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脑梗塞后锥体束华勒变性的磁共振影像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桂荣 高培毅 龙洁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92-294,共3页
报告19例脑梗塞后经MR扫描发现有华勒变性的病例。华勒变性在MR上的表现为:沿锥体束通道上出现同侧大脑脚、桥脑和/或延髓相应部位等T1或长T1长T2信号,后期可出现萎缩。对华勒变性在MR上的影像特点及其与病理过程的关... 报告19例脑梗塞后经MR扫描发现有华勒变性的病例。华勒变性在MR上的表现为:沿锥体束通道上出现同侧大脑脚、桥脑和/或延髓相应部位等T1或长T1长T2信号,后期可出现萎缩。对华勒变性在MR上的影像特点及其与病理过程的关系作了探讨,指出MR是在活体中检测中枢神经系统华勒变性的敏感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华勒变性 MR
下载PDF
DTI技术在早期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与肌力功能相关性研究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永勤 黄恩善 +6 位作者 麦乃全 李瑞雄 高文蓝 周森林 王天照 熊结丽 陈鹏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539-544,共6页
目的评价MRI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脑梗死后早期皮质脊髓束(CST)Wallerian变性(WD)与肌力功能相关性研究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单侧大脑CST分布区早期脑梗死伴肌力功能障碍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5岁;体质量... 目的评价MRI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脑梗死后早期皮质脊髓束(CST)Wallerian变性(WD)与肌力功能相关性研究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单侧大脑CST分布区早期脑梗死伴肌力功能障碍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5岁;体质量36~80 kg,平均体质量63 kg;病程1~7 d,平均病程5 d。采用GE 1.5 T超导型MRI,在起病后第7天行MRI DTI检查,测量两侧CST下行区平均扩散率(DCavg)、容积比率(1-VR)及分数各向异性系数(FA)。以患侧为观察组、健侧镜面区为对照组,比较两侧DCavg、1-VR及FA值差异。按起病初期患侧肌力受损程度分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按治疗后患侧肌力恢复程度分明显恢复组、部分恢复组及无明显恢复组,比较各组患侧CST的DCavg、1-VR及FA值差异。结果健侧FA值0.800±0.030,1-VR值0.743±0.053,DCavg值7.601±0.630;患侧FA值0.632±0.149,1-VR值0.522±0.164,DCavg值7.407±0.800;肌力受损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FA值分别为0.757±0.043、0.647±0.059、0.415±0.100,1-VR值分别为0.663±0.060、0.517±0.095、0.312±0.119,DCavg值分别为7.428±0.627、7.411±0.993、7.367±0.774;肌力明显恢复组、部分恢复组及无明显恢复组FA值分别为0.742±0.053、0.653±0.083、0.425±0.110,1-VR值分别为0.649±0.071、0.526±0.106、0.313±0.121,DCavg值分别为7.579±0.643、7.342±0.934、7.221±0.824。患侧与健侧DCavg值及各组患侧DCavg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侧与健侧1-VR及FA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患侧肌力受损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1-VR、FA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且1-VR及FA值与早期肌力受损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治疗后肌力明显恢复组、部分恢复组及无明显恢复组1-VR、FA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且1-VR及FA值与肌力恢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脑梗死后早期CST变性的1-VR、FA值变化与患侧肌力受损程度及所能恢复程度存在相关性,早期DTI可为患者治疗后肌力所能恢复程度的预判提供较为直接有效的量化性指标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脑梗死 皮质脊髓束 wallerian变性 MRI 扩散张量成像 肌力功能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后继发早期华勒氏变性中的应用
13
作者 王笑 牛家玲 +3 位作者 王罗羽 王辉 孙振涛 王玫 《健康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98-100,113,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诊断脑梗死后继发早期锥体束华勒氏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WD)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3例脑梗死后继发早期锥体束华勒氏变性患者,分别于发病后2~3天内(第1次)、第14天(第...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诊断脑梗死后继发早期锥体束华勒氏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WD)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3例脑梗死后继发早期锥体束华勒氏变性患者,分别于发病后2~3天内(第1次)、第14天(第2次)行DTI检查,测量患侧和对侧相应部位梗死区、内囊后支、大脑脚、锥体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第1次检查,与对侧相应区域比较,梗死区患侧的FA和ADC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检查,梗死区、内囊后支、大脑脚、锥体束患侧的FA值均低于对侧相应区域,梗死区的ADC值低于对侧相应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检查梗死区、内囊后支、大脑脚及锥体束患侧的FA值均低于第1次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技术对于早期锥体束WD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病程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华勒氏变性 锥体束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与运动功能缺损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方珉 周林江 谢瑞满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9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与神经运动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对1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患儿进行了DTI研究。通过放置兴趣区(ROI)的方式获得定量部分各向异性(FA)和平均弥散量(MD)。RO...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与神经运动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对1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患儿进行了DTI研究。通过放置兴趣区(ROI)的方式获得定量部分各向异性(FA)和平均弥散量(MD)。ROI放置的部位包括:脑梗死区、脑梗死同侧内囊后支前部和大脑脚,以及上述部位对侧相应区域。根据手的运动情况将运动功能缺损分为轻、中和重3级。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确定差异有无显著性;应用Spearman相关检验确定皮质脊髓束DTI改变与神经运动功能缺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同侧皮质脊髓束FA较对侧明显下降(P<0.05),但MD改变与对侧无明显差异(P>0.05)。FA下降与神经运动功能缺损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638,P=0.035)。结论:应用FA值的变化,DTI可以检测并定量分析儿童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并可作为预测脑梗死后运动功能缺损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wallerian变性 皮质脊髓束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脑梗死后锥体束华勒变性的弥散张量成像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海 于春水 +2 位作者 王默力 秦文 贾建平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脑梗死后锥体束华勒变性(WD)弥散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早期变化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收入我院神经内科病房的急性(发病7d内)脑梗死患者15例,男性13例,女性2例。于发病后7...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脑梗死后锥体束华勒变性(WD)弥散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早期变化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收入我院神经内科病房的急性(发病7d内)脑梗死患者15例,男性13例,女性2例。于发病后7d内、14d分别进行DTI检查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修正的Rankin评分(mRS)、运动功能指数(MI)等神经功能评分。用西门子Trio3.0TMR机采集DTI数据,由DTIStudio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算出平均弥散系数(MD)、部分各向异性(FA)、第一本征值(λ1)、第二本征值(λ2)和第三本征值(λ3)的参数图。结果发病14d时的神经功能评分,NIHSS:6.93±3.39,BI:45.33±26.01,mRS:4.33±0.90,MI:69.47±60.71。发病14d时病灶侧与健侧DTI指标比较,从大脑脚到延髓各个感兴趣区,脑桥中部的MD和延髓上部的MD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病灶侧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灶侧的MD较健侧下降,病灶侧的FA较健侧减小,λ1较健侧降低,λ2和λ3较健侧增加。发病后14d的DTI指标与NIHSS呈负相关(r=-0.613,P=0.015),与BI呈正相关(r=0.530,P=0.042),与MI呈正相关(r=0.543,P=0.036)。结论DTI可以检测脑梗死后第2周的脑桥锥体束WD,其表现为λ1下降、λ2和λ3升高、FA降低,尤其是后者与运动功能障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锥体束 WALLER变性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运动障碍
原文传递
脑桥梗死后双侧对称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道培 禹萌 +1 位作者 尹所 张淑玲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脑桥旁正中梗死后双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的影像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报道2015年8月14日收治于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1例脑桥梗死后6个月双侧对称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患者的资料(主要为头颅MRI多模态成像),复习中英文文献报道... 目的探讨脑桥旁正中梗死后双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的影像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报道2015年8月14日收治于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1例脑桥梗死后6个月双侧对称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患者的资料(主要为头颅MRI多模态成像),复习中英文文献报道的16例同类型患者,总结此1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分期及影像特点。结果17例患者均为脑桥旁正中梗死,右侧5例,左侧11例,双侧1例。发现华勒变性时,4例原有症状加重,1例出现头晕,12例无症状。华勒变性发现时间为第3~33周,其中2例为4周内发现双侧对称性桥臂DWI呈高信号,处于华勒变性第1阶段;4例于近14周时发现MRI呈T2高信号,处于第2阶段;11例于16周后发现MRJ呈T2和FLAIR高信号,低或等表观弥散系数信号,处于第3阶段;无处于第4阶段的病例。13例预后良好,余4例预后较差且患者原发脑桥梗死也较重。结论双侧对称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易发生在单侧脑桥旁正中梗死后,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影像特点处于病理分期第2和第3阶段的患者居多,临床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梗死 小脑中脚 华勒变性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致痉挛性截瘫二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晓燕 贾国勇 +2 位作者 刘颖 李怡 王翠兰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3-469,共7页
目的:探讨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致痉挛性截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其发生过程和机制。方法:报道2例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致痉挛性截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合解剖及文献复习系统分析脑桥梗死后脊髓侧索华勒变... 目的:探讨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致痉挛性截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其发生过程和机制。方法:报道2例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致痉挛性截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合解剖及文献复习系统分析脑桥梗死后脊髓侧索华勒变性的产生机制、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特点。结果:例1为65岁女性,例2为58岁男性,分别于2018年12月7日和2019年6月23日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例患者均表现为脑桥梗死数月后缓慢起病并进展的双侧肢体肌力减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阳性,符合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的痉挛性截瘫,例1是在脑桥梗死后8个月出现,例2在脑桥梗死后6个月出现。磁共振成像均可见脑桥病灶以下连续的双侧锥体束等T 1、长T 2信号,例1表现为延髓、颈髓、胸髓侧索病变,例2表现为延髓、颈髓侧索病变。对2例患者均行肌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排除运动神经元病及代谢性疾病,1例行脑脊液检查排除炎性脱髓鞘疾病。根据其症状、体征及磁共振成像所示与原发病灶相连且与锥体束走行一致的连续条状异常信号,最终诊断为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随访发现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进行性加重。结论: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致肢体痉挛性瘫痪是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疾病预后相关,充分认识其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可以避免临床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华勒变性 脊髓 磁共振成像 痉挛性截瘫
原文传递
局灶性脑梗死后远隔部位继发性损害的影像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丹霞 郭叶群 +4 位作者 陈云玉 麦鸿成 徐炳东 徐安定 张玉生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4期380-384,共5页
缺血性卒中后,与原发梗死灶有突触联系的远隔非缺血部位可发生如神经元脱失、胶质增生、轴突变性等继发性损害,并影响神经功能恢复。一些先进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已被用于检测这些继发性损害。文章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脑梗死 神经变性 WALLER变性 丘脑 锥体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神经影像 分子成像
原文传递
孤立性脑桥梗死继发双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19
作者 徐辉 姚燕雯 白宏英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0期745-751,共7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脑桥梗死继发双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诊断为孤立性脑桥梗死后双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患者,并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在2001年1月至2021... 目的探讨孤立性脑桥梗死继发双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诊断为孤立性脑桥梗死后双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患者,并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在200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报道的孤立性脑桥梗死后双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患者,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共纳入孤立性脑桥梗死后双侧小脑中脚华勒变性患者48例,其中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患者14例,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34例。男性33例(68.75%),女性15例(31.25%),年龄(65.8±10.7)岁(范围37~88岁)。大多数患者有血管危险因素,以高血压最为常见。入院时以构音障碍和肢体无力为主要临床症状。全部48例患者的梗死部位均位于脑桥旁正中动脉供血区,其中单侧37例(77.08%)(左侧18例,右侧19例),双侧6例(12.50%),5例(10.42%)资料不全。诊断华勒变性时,8例(16.67%)出现头晕或共济失调,6例(12.50%)原有症状加重,其余34例(70.83%)无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所有患者双侧小脑中脚均呈对称性异常信号,以T2或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高信号明显。1例患者在梗死发病次日即出现双侧小脑中脚T2高信号,这是目前孤立性脑桥梗死后出现继发华勒变性发现时间最早的病例。结论孤立性脑桥梗死后出现双侧小脑中脚对称性病变时,应考虑到华勒变性的可能。华勒变性可在孤立性脑桥梗死后早期出现,大多数病例无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常规MRI可早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死 脑桥 WALLER变性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扩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病程中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毕玉堂 申云霞 +3 位作者 陈蕾 胡卫东 王秀荣 娄明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84-887,共4页
目的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与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大脑脚ADC值8周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患者病情变化反映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于急性期行常规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目的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与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大脑脚ADC值8周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患者病情变化反映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于急性期行常规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及DTI扫描并行NIHSS和BI评分连续复查8周,每周一次,分析梗死病灶ADC与FA值及大脑脚ADC值变化。结果梗死灶ADC值于发病开始即呈逐渐上升趋势,FA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病灶双侧大脑脚ADC值变化趋势同梗死灶。患者恢复情况越好,ADC值与FA值的变化趋势越缓和,反之则变化趋势越陡峭。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病灶处及远隔部位大脑脚ADC及FA值变化情况能提示患者预后,并提示存在华勒变性及脑功能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脑梗死 表观扩散系数 各向异性分数 华勒变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