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and Taura Syndrome Virus in Penaeus Vannamei Cultured in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Cong ZHANG Jun-fa YUAN Zheng-li SHI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7年第5期380-388,共9页
The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 and Taura syndrome virus(TSV) are two important shrimp viruses in cultured shrimp in America.These two viruses were transmitted to China at the beginni... The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 and Taura syndrome virus(TSV) are two important shrimp viruses in cultured shrimp in America.These two viruses were transmitted to Chin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In this study,214 shrimp samples of Penaeus vannamei were collected from seven different areas of China and tested by PCR for IHHNV and TSV infe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a high prevalence of IHHNV(65.42%) and low prevalence of TSV(3.27%) in the tested samples.Several samples were found to be co-infected with these two viruses.A 3 kb fragment of 7 positive IHHNV samples and a structure protein region(ORF2) of three TSV positive samples were amplified and sequenced.The sequence comparison indicated that both IHHNV and TSV sequenced in China have a low genetic variations compared with the prototype IHHNV and TSV from Hawaii.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SV isolates were clustered into two groups,Asia and America group,which was genetically correlated to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流行病学 基因变异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桃拉综合征病毒 南美白对虾
下载PDF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Glycoprotein Gene of Infectious Hn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and Polyclonal Antibody Preparation
2
作者 Liu Xueguang Zheng Huaidong +3 位作者 Guo Xinshuo Luo Jin Lin Cuicui Wang Qiuyu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4年第2期55-58,共4页
[Objective]The aim is to perform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the glycoprotein gene of infectious hn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and polyclonal antibody preparation. [Methods]Glycoprotein gene( G) of infectious hematopoie... [Objective]The aim is to perform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the glycoprotein gene of infectious hn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and polyclonal antibody preparation. [Methods]Glycoprotein gene( G) of 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tissue( IHNV) was synthesized,cloned to prokaryotic expression system pET-30a vector,yielding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ET-30a-IHNV-G. The yielded pET-30a-IHNV-G was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strain BL21( DE3) plySs. [Results]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results showed that protein G successfully expressed in E. coli at 37 ℃,1 mmol /L IPTG induction for 4 h.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fusion G protein was 57 KD. The polyclonal antibody was prepared by immunizing mice with the product of gel purification. ELIS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erum titer reached 1∶10 000. [Conclusion]The expressed G protein and the serum with polyclonal antibody obtained in this study provid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HNV vaccine and detection of colloidal gold test str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 Prokaryotic expression Inclusion body G protein ANTIBODY
下载PDF
国内养殖鱼类和进境鱼卵中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的检测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荭 范万红 +5 位作者 史秀杰 陈超 吕建强 何俊强 高隆英 江育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4-549,共6页
用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及该方法在来自国内养殖场的患病牙鲆和虹鳟及进口的匙吻鲟鱼卵中检测出IHNV,同时对扩增出的IHNV的DNA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国内养殖的牙鲆和虹鳟中分离出的IHNV与IHNV的... 用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及该方法在来自国内养殖场的患病牙鲆和虹鳟及进口的匙吻鲟鱼卵中检测出IHNV,同时对扩增出的IHNV的DNA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国内养殖的牙鲆和虹鳟中分离出的IHNV与IHNV的标准株RB-1株在序列上都具有98.1%的同源性,推导出在氨基酸序列上分别具有97%和99%的同源性。从进口匙吻鲟鱼卵中分离的IHNV与RB-1株在序列上都具有92.5%的同源性,推导出氨基酸序列有93%的同源性。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从国内发病的养殖虹鳟中分离出的IHNV与进口匙吻鲟鱼卵中检测到的IHNV在进化上关系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检测 基因分析
下载PDF
1株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4
作者 吉尚雷 李月红 +1 位作者 卢玉婷 张培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82,85,共4页
将虹鳟鱼苗研磨过滤除菌后接种到胖头鱼肌肉细胞系(FHM)后出现了特征性病变(CPE),电镜下观察到IHNV病毒粒子。用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等水生动物病毒特异性引物对该毒株进行RTPCR试验,结果显示,... 将虹鳟鱼苗研磨过滤除菌后接种到胖头鱼肌肉细胞系(FHM)后出现了特征性病变(CPE),电镜下观察到IHNV病毒粒子。用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等水生动物病毒特异性引物对该毒株进行RTPCR试验,结果显示,用IHNV的引物能扩增出阳性片段。将分离株暂时命名为CJ-13。应用DNAStar和MEGA5.2软件,将CJ13的N基因与多株GenBank中已发表的IHNV毒株相应基因进行同源性比对和构建系统树。核苷酸同源性显示CJ-13株与HV7601株的N基因同源性高达97.1%,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2%。系统进化树表明,CJ-13分离株与HV7601株遗传进化关系较近,属于同一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鱼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分离鉴定
下载PDF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分离株病原学研究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焦雪 吉尚雷 +3 位作者 张培军 冷东泽 茆安亭 李月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42,共4页
为初步了解东北地区某虹鳟养殖场的一株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株的病原学特征,将该病毒株进行虹鳟鱼苗人工回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一周内人工感染试验鱼均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将病死虹鳟鱼苗研磨过滤除菌后接种到胖头鱼肌肉细胞系(... 为初步了解东北地区某虹鳟养殖场的一株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株的病原学特征,将该病毒株进行虹鳟鱼苗人工回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一周内人工感染试验鱼均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将病死虹鳟鱼苗研磨过滤除菌后接种到胖头鱼肌肉细胞系(FHM),出现了特征性病变(CPE),用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4组水生动物病毒的6对特异性引物对该毒株进行race-PCR,扩增其全长。结果显示,该病毒基因组全长为11 132 nt,基因组序列中4种核苷酸G、A、T、C含量分别为24.28%、28.67%、19.46%、27.59%。将序列与多株GenBank中已发表的IHNV毒株相应基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分离株G基因与韩国株ChYa07和PcKw11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7.8%和97.5%,其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CJ-13株与韩国株和日本株在遗传进化关系上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 流行病原学 全序列
下载PDF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进会 唐大运 +5 位作者 黄伟 邱杨 刘建丽 叶蕾 石磊 李红梅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3年第12期53-58,共6页
建立了一套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的实时荧光检测方法,用于IHNV的检测。根据IHNV的保守基因glyG,设计合成3套LAMP引物,LAMP反应在63℃下进行,引入环引物后,第3套LAMP引物显示出良好的扩增效率。以ESE-Quant tube scanner为恒温... 建立了一套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的实时荧光检测方法,用于IHNV的检测。根据IHNV的保守基因glyG,设计合成3套LAMP引物,LAMP反应在63℃下进行,引入环引物后,第3套LAMP引物显示出良好的扩增效率。以ESE-Quant tube scanner为恒温反应及检测平台,对IHNV进行实时荧光检测,反应在40 min内可得出结果。本研究建立的IHNV实时荧光LAMP法检测限达到3.6 pg。特异性试验表明仅IHNV发生特异性扩增,而SVCV、VHSV、HRV、PFRV以及IPNV均不发生反应。所建立的恒温实时荧光检测法操作简单、反应迅速,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引入的ESE-Quant tube scanner平台设备要求低,同时使扩增过程数字化和自动化,适合IHNV的现场检测和大规模疫病的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 恒温实时荧光 ESE Quanttube SCANNER
下载PDF
IHNV核衣壳蛋白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谢三磊 王雯慧 孙惠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40,共5页
采用RT-PCR方法从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中扩增RNA获得1 176 bp的核衣壳蛋白(N)基因,将其插入于pFB-LIC-Bse杆状病毒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FB-LIC-Bse-N,转化至感受态细胞DH10Bac中,获得重组杆粒rBacmid-N。再将其转染至Sf9... 采用RT-PCR方法从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中扩增RNA获得1 176 bp的核衣壳蛋白(N)基因,将其插入于pFB-LIC-Bse杆状病毒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FB-LIC-Bse-N,转化至感受态细胞DH10Bac中,获得重组杆粒rBacmid-N。再将其转染至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IFA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N蛋白可以被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组氨酸单抗(anti-His)识别,表明,IHNV N基因在昆虫细胞Sf9中获得了正确表达。为深入研究N蛋白的功能和免疫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 核衣壳蛋白基因 重组杆状病毒
下载PDF
对虾产品疫病双重荧光RPA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8
作者 张娜 谢艳辉 +3 位作者 仇保封 郑舒尹 斯泽恩 李家侨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6,共9页
为实现对虾产品中两种病原体的简便、快速、高效检测,针对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虾肝肠胞虫(EHP)进行双重荧光RPA(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为实现对虾产品中两种病原体的简便、快速、高效检测,针对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虾肝肠胞虫(EHP)进行双重荧光RPA(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方法的研究。根据IHHNV和EHP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探针,建立双重荧光RPA方法,同时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只对IHHNV和EHP有明显的扩增;用IHHNV和EHP阳性质粒进行倍比稀释检测,结果表明双重荧光RPA方法对IHHNV和EHP质粒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1×10^(2)copies/μL;用10个重复质粒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证明方法重复性较好。使用该方法对进口的冷冻对虾样本检测,检测出1例EHP阳性和1例IHHNV阳性,同时样本用荧光PCR方法进行比对检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中所建立的方法对于两种疫病的区分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应用于养殖场、对虾产品生产企业和口岸实验室疫病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对虾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虾肝肠胞虫 双重荧光RPA方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WSSV、IHHNV、EHP和NHPB四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9
作者 安微 林华 +3 位作者 郑晶 李丹丹 张婧 徐国锋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2期99-101,106,共4页
本研究以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VP664基因、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Subcutaneous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的NSP2基因、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 本研究以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VP664基因、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Subcutaneous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的NSP2基因、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的ssr RNA基因以及坏死性肝胰腺炎细菌(Necrotizing Hepatopancreatitis Bacteria,NHPB)的16Sr RNA基因为检测对象,建立了WSSV、IHHNV、EHP和NHPB的四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四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良好,对WSSV、IHHNV、EHP和NHPB的最低检测限为4.05 copies·μL^(-1)、6.53 copies·μL^(-1)、5.85 copies·μL^(-1)和6.18 copies·μL^(-1),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虾肝肠胞虫(EHP) 坏死性肝胰腺炎细菌(NHPB)
下载PDF
虹鳟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m基因的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安红艳 孙红岩 +3 位作者 高洁 梁思源 李全振 赵宝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434-438,共5页
根据NCBI中报道的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m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病变组织中的RNA后,通过RT-PCR扩增得到m基因,大小约为570bp.与pET-22b连接,构建表达质粒pET-22b-m,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得到重组菌株BL21(DE3)(pET-22b-m).挑... 根据NCBI中报道的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m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病变组织中的RNA后,通过RT-PCR扩增得到m基因,大小约为570bp.与pET-22b连接,构建表达质粒pET-22b-m,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得到重组菌株BL21(DE3)(pET-22b-m).挑取阳性克隆子,IPTG诱导,经SDS-PAGE验证,在21.6ku处有目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表明目的蛋白与相应抗体具有很好的反应性;免疫小鼠后,经ELISA测定血清中抗体效价,为1∶128 000;虹鳟鱼攻毒试验,发现重组菌株BL21(DE3)(pET-22b-m)表达的蛋白对虹鳟的最高保护率为68%.本试验结果为研制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 基质蛋白M 基因表达 免疫原性
下载PDF
虹鳟感染IHNV的组织学和血液细胞学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琦 张亚亚 +3 位作者 谈龙飞 李久艳 牛明强 王建福 《畜牧兽医杂志》 2019年第6期16-20,共5页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感染是造成鲑鳟鱼类肝肾等造血组织病变坏死,组织缺血性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危害十分严重。为了阐明虹鳟感染IHNV发病后造血组织和血液细胞学变化规律,选择不同规格和发病程度的虹鳟进行了组织学和血液...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感染是造成鲑鳟鱼类肝肾等造血组织病变坏死,组织缺血性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危害十分严重。为了阐明虹鳟感染IHNV发病后造血组织和血液细胞学变化规律,选择不同规格和发病程度的虹鳟进行了组织学和血液细胞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发病虹鳟肝脏组织严重贫血且水肿呈土黄色,石蜡切片,HE染色后可观察到病鱼肝脏组织大范围坏死,坏死细胞胞浆内可见嗜酸性病毒包涵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肾脏、肠上皮组织、心肌这些组织都发生不同程度坏死。发病鱼血细胞密度明显少于未发病鱼,而且红细胞沉降快、脆性高、比容相对较小。IHNV感染对虹鳟组织和血细胞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 石蜡切片 血液细胞学
下载PDF
两种检测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V)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靳 薄尔琳 +1 位作者 郭楠 郭欣硕 《河北渔业》 2015年第8期48-51,71,共5页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V)是一种危害极其严重的鱼类疾病。本实验用一步RT-PCR法和套式PCR法对IHNV的基因进行扩增,通过扩增片段的琼脂糖电泳分析,来判定病鱼是否携带IHNV。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一步法RT-PCR可扩增出IHNV的693bp片段;通...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V)是一种危害极其严重的鱼类疾病。本实验用一步RT-PCR法和套式PCR法对IHNV的基因进行扩增,通过扩增片段的琼脂糖电泳分析,来判定病鱼是否携带IHNV。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一步法RT-PCR可扩增出IHNV的693bp片段;通过套式PCR法可扩增出IHNV的786bp片段和323bp片段。两种方法均能够检测待测样品中含有IHNV。比较发现一步RT-PCR法比套式PCR法更加快速、简便、敏感,减少了被污染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v) 一步RT-PCR法 套式PCR法 方法比较
下载PDF
苏北地区凡纳滨对虾3种主要病毒的分离及快速鉴定
13
作者 钱诗悦 王兴强 +5 位作者 孙美超 曹梅 刘栩华 朱碧莹 李永 叶建生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9-14,共6页
从连云港和盐城等地收集了来自不同对虾养殖池塘的587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样本,采用基因芯片快速检测技术对样本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 从连云港和盐城等地收集了来自不同对虾养殖池塘的587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样本,采用基因芯片快速检测技术对样本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虾血虹彩病毒(shrimp henocyte iridescent virus,SHIV)等3种病原体进行分离与快速鉴定。共检测出18个阳性样本,其中13个样本WSSV呈阳性,4个样本IHHNV呈阳性,1个样本SHIV呈阳性;阳性样本占样本总数的3.07%,且阳性样本中WSSV又占了阳性样本总数的72.22%。对这些病原的快速鉴定,可为病害诊断、预警预报、科学防控等提供依据,从而减少暴发性病毒病给对虾养殖带来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虾血虹彩病毒 分离 快速鉴定
下载PDF
上海主养区凡纳滨对虾8种流行病病原监测及分析
14
作者 张小明 安伟 张明辉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4期235-240,共6页
为进一步掌握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原的流行趋势及特点,定期对上海主养区的凡纳滨对虾开展了8种流行病病原监测及分析工作。51份样品的分子检测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有4种病原检测出阳性,其中虹彩病毒1(DI... 为进一步掌握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原的流行趋势及特点,定期对上海主养区的凡纳滨对虾开展了8种流行病病原监测及分析工作。51份样品的分子检测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有4种病原检测出阳性,其中虹彩病毒1(DIV1)阳性检出率为29.41%,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为3.92%,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 AHPND)为1.96%,副溶血弧菌(Vp)为19.61%;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SV)、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虾肝肠胞虫(EHP)等4种病原未检出。408项病原检测结果中,4种病原的阳性总样本数量为28份,总体阳性率为6.86%。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病原携带率处于较低水平,DIV1、副溶血弧菌(Vp)是携带的主要病原。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病原流行特点,从苗种选购、养殖过程管理、药物选用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控,减少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十足目虹彩病毒1(DIV1) 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 AHPND) 副溶血弧菌(Vp)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虾肝肠胞虫(EHP)
下载PDF
多重RT-PCR同时检测鉴别三种对虾病毒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谢芝勋 庞耀珊 +2 位作者 邓显文 唐小飞 刘加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3-396,共4页
根据基因库中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TSV)、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三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多重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研究建立了可同时检测鉴别TSV、WSSV和IHHNV的多重RT-PCR。... 根据基因库中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TSV)、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三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多重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研究建立了可同时检测鉴别TSV、WSSV和IHHNV的多重RT-PCR。该技术对同一样品中的TSV RNA、WSSV DNA和IHHNV DNA模板进行扩增,结果均同时得到3条大小与实验设计相符的231bp(TSV)、593bp(WSSV)和356bp(IHHNV)的特异性多重RT-PCR扩增带,对其它对虾病原核酸的扩增结果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最低能检测到10pg TSV RNA、100pg WSSV DNA和100pg IHHNV DNA。临床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TSV、WSSV和I-HHNV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的临床症状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该技术适用于这三种病毒的临床快速检测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对虾 桃拉综合征病毒 白斑综合征病毒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3种主要病毒和虾肝肠胞虫在辽宁地区的流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博雅 王力 +4 位作者 刘美如 叶仕根 黎睿君 李华 李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0-154,共5页
为解决近年来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害频发的问题,于2015年8月从辽宁省盘锦、营口地区26个发病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随机采集病虾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 为解决近年来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害频发的问题,于2015年8月从辽宁省盘锦、营口地区26个发病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随机采集病虾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TSV),并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cation,LAMP)技术检测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IHHNV和EHP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5.4%和34.6%,WSSV和TSV的检出率分别为19.2%和7.7%;EHP的检出率与对虾体型大小密切相关,在小虾样本中检出的阳性率高达100%,而大虾样本中均未检出;26份对虾样本中有7份样本同时携带EHP和IHHNV。研究表明,IHHNV和EHP是2015年8月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的主要流行病原,发病率可能与对虾生长缓慢、个体大小差异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白斑综合征病毒 桃拉综合征病毒 虾肝肠胞虫
下载PDF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核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永欣 赵丽丽 +5 位作者 刘巍巍 王建楠 李一经 乔薪瑗 葛俊伟 刘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4,共5页
应用RT-PCR方法扩增了长度为1176 bp的IHNV-ZYX株编码核衣壳(N)蛋白基因,将N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b,并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得到了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菌诱导后得到了预期大小约48 KD的N蛋白,与理论值相符;提取... 应用RT-PCR方法扩增了长度为1176 bp的IHNV-ZYX株编码核衣壳(N)蛋白基因,将N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b,并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得到了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菌诱导后得到了预期大小约48 KD的N蛋白,与理论值相符;提取N蛋白的包涵体,并制备抗血清。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ting实验结果说明,表达的N蛋白与天然的IHNV N蛋白一样具有相同的抗原性。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分离株IHNV-ZYX N基因的免疫功能,建立灵敏高效的检测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的方法和研制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N基因 原核表达 抗血清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及虾肝肠胞虫(EHP)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宝彬 杨冰 +3 位作者 吕秀旺 万晓媛 刘珍 黄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8-166,共9页
2013年,河北、天津等地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期出现死苗、出苗率低的情况,生产上,仔虾个体大小差异较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 PCR)对天津大港地区采集的108尾凡纳滨对虾仔虾... 2013年,河北、天津等地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期出现死苗、出苗率低的情况,生产上,仔虾个体大小差异较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 PCR)对天津大港地区采集的108尾凡纳滨对虾仔虾样品进行单尾病原检测。结果显示,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均有检出。IHHNV阳性检出率100%,每微克对虾组织DNA的病毒拷贝数为10~3–10~7,且个体较大的样品(1.2–2.0 cm)携带病毒拷贝数偏高;EHP阳性检出率为49.1%,每微克对虾组织DNA的拷贝数为10~3–10~5,且集中于个体较小样品(0.7–1.1 cm)。对IHHNV和EHP阳性凡纳滨对虾样品进行生物学体长与病毒载量指数相关性分析,显示IHHNV载量指数与对虾生长速率呈正相关,虾组织IHHNV平均载量达8.51×10~4 copies/μg DNA,为较高的感染水平;EHP的载量与对虾生长速率呈负相关关系,与较大个体阳性检出率较低相对应,虾组织EHP平均载量达到2.19×10~4 copies/μg DNA,为较高的感染水平。由此,该批凡纳滨对虾仔虾患病为IHHNV和EHP的混合感染所致,本研究数据为IHHNV和EHP病原混合感染流行情况及其对养殖育苗期仔虾生长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Real—time PCR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虾肝肠胞虫(EHP)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流行病学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冰 宋晓玲 +1 位作者 黄倢 雷质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9-524,共6页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IHHN)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影响重大。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区域间个体的流动有可能造成该病病毒传播。有迹象表明,近几年来...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IHHN)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影响重大。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区域间个体的流动有可能造成该病病毒传播。有迹象表明,近几年来中国养殖对虾中已发现IHHNV,且呈流行趋势。目前,国际上已建立起多种标准检测方法以监控疾病的流行。本文就该病毒的病毒特性、感染宿主、传播途径、地理分布及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为对虾病毒性流行病学调查及疾病监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对虾 检测方法
下载PDF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CJ-13株糖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吉尚雷 张培军 +2 位作者 卢玉婷 王建超 李月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14,共7页
【目的】克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CJ-13株糖蛋白(G蛋白)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表达情况,为IHNV诊断试剂盒和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设计1对G基因特异引物对G基因进行RT-PCR扩增,将扩增产... 【目的】克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CJ-13株糖蛋白(G蛋白)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表达情况,为IHNV诊断试剂盒和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设计1对G基因特异引物对G基因进行RT-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GEM-T Easy-G,经双酶切鉴定、核苷酸序列分析后,将G基因亚克隆到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G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32a-G,转化至宿主菌BL21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采用SDS-PAGE、Western blot和ELISA等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克隆了IHNV G蛋白基因,该基因长度为1 527bp。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2a-G,诱导表达出约76ku的产物,与预期分子质量大小相符。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所表达的G蛋白能够被小鼠抗IHNV血清识别。间接ELISA结果显示,小鼠抗G蛋白血清能够识别IHNV全病毒。【结论】成功构建了IHNV G蛋白原核表达系统,重组G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 G蛋白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