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ease burden 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in China:A nationwide retrospective study 被引量:16
1
作者 Mengjia Liu Xinyu Wang +4 位作者 Linlin Zhang Guoshuang Feng Yueping Zeng Ran Wang Zhengde Xie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5期637-645,共9页
Epstein-Barr virus(EBV)is very common,with the infection rate in adults over 90%worldwide.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is caused by primary infection with EBV.Most IM patients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have a favorab... Epstein-Barr virus(EBV)is very common,with the infection rate in adults over 90%worldwide.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is caused by primary infection with EBV.Most IM patients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have a favorable prognosis,but a few patients will also develop complications.Children with severe symptoms will require hospitalization.However,the disease burden of children hospitalized with IM in China has been rarely described.In this study,we included the Face sheets of discharge medical records from 27 member children's hospitals of Futang Research Center of Pediatric Development from Jan 1st,2016 to Dec 31st,2020,and med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gender,age,region,time of admission,length of stay and expenditure were extracted.There were 24,120 IM cases,which accounted for 0.42%(24,120/5,693,262)of all hospitalized cases during this period.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1.48:1.Hospitalization for IM in the 4-6 years age group was the highest among inpatients of all age groups.Case number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between 2016 and 2020,and the monthly hospitalization was generally high from Jul to Sep but reduced from Jan to Feb per year.Bronchitis/pneumonia and hepatic dysfunction were two common complications in hospitalized IM patients.The median length of stay was 8 days,and the median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was 970.59 US dollars.This study will help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ease burden of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IM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tein-Barr virus(EBV)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 children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sease burden
原文传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合并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研究
2
作者 李利 刘梅 毛国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合并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I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程中是否发生肝功能损伤,分为肝功能损伤组和肝功能正常组。收集并比较...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合并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I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程中是否发生肝功能损伤,分为肝功能损伤组和肝功能正常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一般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90 d随访的预后情况。结果148例IM患儿中发生肝功能损伤71例,发生率为48.0%。在一般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中,肝功能损伤组患儿年龄、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表现出肝肿大、脾大、眼睑浮肿和皮疹的患者比例高于肝功能正常组,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D8+细胞和CD4+/CD8+细胞比值低于肝功能正常组(P<0.05);随访结果表明,肝功能损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肿大持续时间、淋巴细胞比例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及血清EBV DNA转阴时间较肝功能正常组延长,且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肝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相较于肝功能正常的IM患儿,肝功能损伤患儿病情更为严重,预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并发症发生风险更高,其主要原因可能与该类患儿免疫应答反应强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肝功能损伤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12
3
作者 肖生平 付四毛 +2 位作者 刘玉玲 王桂兰 黄晓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408-410,共3页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病原学构成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某院2006年1月—2013年9月住院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87例患儿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居前5位的病原体是肺炎...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病原学构成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某院2006年1月—2013年9月住院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87例患儿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居前5位的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MP,20例)、巨细胞病毒(CMV,13例)、单纯疱疹病毒(HSV,11例)、衣原体(CP,11例)和细小病毒B19(Hpv-B19,9例)。各种病原学所致的临床表现大体相同,但各临床症状发生率有所不同。MP感染以发热及肝、脾、淋巴结大为主,且大部分合并呼吸道并发症(包括喉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CMV感染也以发热、肝脾大为主,但以肝大更明显;风疹病毒感染其他症状明显,但未出现皮疹。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病原学多样,以MP感染最常见,其次为CMV。临床诊断应尽量查明病因,为合理抗感染治疗或去除病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儿童 病原学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附23例报告 被引量:9
4
作者 薛培丽 聂丹丹 +2 位作者 韦明勇 曾凤英 冯小兰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25-126,131,共3页
目的分析23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查找误诊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23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就诊、检查和治疗经过。结果误诊12例,误诊率为52.18%,治愈23例,无死亡病... 目的分析23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查找误诊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23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就诊、检查和治疗经过。结果误诊12例,误诊率为52.18%,治愈2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本病常有自限性,如无并发症大多预后良好,故早期明确诊断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特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特点 误诊分析
下载PDF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岑丹阳 陈纯 薛红漫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594-596,共3页
目的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38例儿童IM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岁占82.77%,夏秋季占64.70... 目的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38例儿童IM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岁占82.77%,夏秋季占64.70%。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94.96%,咽峡炎93.70%,鼻塞50.84%,淋巴结肿大94.12%,肝肿大89.50%,脾肿大50.84%,眼睑水肿57.98%。3岁以下鼻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3~14岁,年长儿合并多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比婴幼儿高。实验室检查:82.35%的患儿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AL)>10%,其中71.94%在病程第2周AL>10%。嗜异性凝集反应(HA)阳性者48.85%,HA阳性率<3岁(14.55%)明显低于≥3岁(53.90%),P<0.05。EBV-VCA-IgM阳性率75.81%,各年龄组间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别。结论IM好发于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以夏秋季稍多。眼睑浮肿和鼻塞为IM的重要临床特点。早期及时送检EBV抗体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寿斌 廖华 +4 位作者 黄忠武 张炜灵 林静 邱素清 邹红梅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1期86-87,93,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征以及误诊原因。方法:对确诊的46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典型临床表现的有31例(67.4%),发热46例(100%),合并腹股沟或腋下淋巴结肿大28例(60.9%),...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征以及误诊原因。方法:对确诊的46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典型临床表现的有31例(67.4%),发热46例(100%),合并腹股沟或腋下淋巴结肿大28例(60.9%),咽峡炎34例(73.9%);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者39例(84.8%),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EBV-VCA-IgM)阳性率分别为42.9%、39.3%;误诊17例(37.2%),被误诊的疾病有化脓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白血病、淋巴瘤、急性肾炎、传染性病毒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呼吸道感染。结论:小儿IM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大部分具有典型症状,部分缺乏特异性,症状不典型时容易造成误诊,对可疑IM者应提高认识,综合判断,尽早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特征 误诊
下载PDF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和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玲 黄斌明 +1 位作者 夏曦 江志贵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17期2714-2717,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综合征)的病原学和临床特征,以便针对不同病原进行相应治疗,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方法对35例EB病毒EBV-VCA-IgM、EBV-VCA-IgA阴性而诊断为传单综合征的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综合征)的病原学和临床特征,以便针对不同病原进行相应治疗,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方法对35例EB病毒EBV-VCA-IgM、EBV-VCA-IgA阴性而诊断为传单综合征的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n)、腺病毒抗体(ADV-IgM)、柯萨奇病毒抗体(CBV-IgM)、弓形虫抗体(Tox-IgM)、微小病毒抗体(B19-IgM)、乙肝病毒(HBsAg)等,并与同期住院的25例EB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患儿临床体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5例传单综合征患者MP-IgM大于1:80阳性12例(34.3%),CMV-IgM阳性5例(14.3%)、ADV-IgM阳性2例(5.7%)、CBV-IgM阳性1例(5.7%)、微小病毒抗体(B19-IgM)阳性1例(5.7%)、乙肝病毒(HBsAg)阳性3例(7.9%),传单综合征组与传统的传单组在淋巴结肿大、心肌酶、白细胞计数和异常淋巴细胞比例改变明显(P〈0.05)。结论MP与CMV是引起传单综合征的最常见病因,及早明确病原并相应采用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支原体治疗和应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病原学 临床特征 儿童
下载PDF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加进 伍万 陈云龙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4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验结果 ,帮助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6月入院的118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发现本组患儿中1~8岁患病最多,共95例(80.5%);除1例疑似EB病毒相关...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验结果 ,帮助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6月入院的118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发现本组患儿中1~8岁患病最多,共95例(80.5%);除1例疑似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综合征病例,其余大多预后良好。临床症状以三联征包括发热(98.3%)、咽峡炎(78.0%)、颈淋巴结肿大(72.9%)最常见,肝脏肿大者占55.9%,脾脏肿大占48.3%,皮疹占36.4%,打鼾和眼睑浮肿占52.5%。实验室检查:112例白细胞(WBC)计数>10×10~9/L(94.9%),淋巴细胞比例>35%的患者有108例(91.5%),>50%的有86例(72.9%),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者占70.3%,谷丙转氨酶升高者占58.5%,EB病毒(EBV)的IgM抗体(EBV-CA-IgM)阳性率66.1%。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造成多系统功能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可结合实验检验结果对IM有更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临床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验结果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昱 覃立刚 田静莉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22-23,29,共3页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确诊的3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肾小球肾炎患儿的治疗情况,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9...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确诊的3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肾小球肾炎患儿的治疗情况,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9例。其中对照组应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免疫功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57.89%,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9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CD3+水平高于研究组,而CD4^+、CD8^+和CD4^+/CD8^+水平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IgA、IgG、Ig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肾小球肾炎疗效佳,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肾小球肾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16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覃艺 邓燕艺 +1 位作者 陈虹伊 马晓红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5年第4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1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儿以7岁以下儿童居多,约...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1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儿以7岁以下儿童居多,约占80.56%。本组病例除常见表现发热(85.19%)、淋巴结肿大(88.89%)及咽峡炎(97.69%)外,其它常见临床表现依次分别为:眼睑水肿(67.13%),鼻塞及张口呼吸(65.74%),肝肿大(57.41%),脾肿大(34.72%)。其中,鼻塞及张口呼吸在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常见;而脾脏肿大则多见于年长儿。IM肝脏损害常见,尤以乳酸脱氢酶改变最为明显。EBV-VCA-lgM阳性率为75.00%。并发症发生率78.24%,并发症累及2个或2个以上系统占25.93%。结论:传单临床表现多样,绝大多数呈良性自限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临床特点 儿童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0
11
作者 薛立军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10期1389-1390,共2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α-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α-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肝脾肿大消退时间、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疾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干扰素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效果显著,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患儿复发率较低,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盛巧妮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2期2755-2756,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转归。结果并发心肌炎者达7.14%,临床上除有发热、咽峡炎等外,尚出现精神萎靡、心慌、心累、面色苍白...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转归。结果并发心肌炎者达7.14%,临床上除有发热、咽峡炎等外,尚出现精神萎靡、心慌、心累、面色苍白、心音低钝等临床表现;3种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及心肌酶谱升高;心电图异常等临床特点。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全身性疾病,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重症病例预后差。对于起病急,进展快,多系统损害者,应积极排除并发心肌炎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心肌炎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探讨用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春晓 《智慧健康》 2022年第1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8年8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n=50)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n=50)采用更昔...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8年8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n=50)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n=50)采用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热程、咽峡炎改善、异型淋巴小于10%等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复查血常规,1周后复查肝肾功。观察组粒细胞减少、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略明显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更昔洛韦与热毒宁联合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显著提升患儿临床疗效,同时疗程较短,安全有效,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热毒宁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症状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彭启迪 闫波 +2 位作者 胡波 夏远航 袁丽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00-2003,共4页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纳入IM患儿100例,根据患儿感染病原体情况分为单纯EB病毒感染组53例和多重感染组47例,另外选取80例儿科门诊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多...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纳入IM患儿100例,根据患儿感染病原体情况分为单纯EB病毒感染组53例和多重感染组47例,另外选取80例儿科门诊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多重感染组病原体分布特点,比较单纯EBV感染组和多重感染组临床特征及3组间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IM患儿合并病原体感染主要为肺炎支原体(MP)(53.19%)、巨细胞病毒(CMV)(42.55%)。多重感染组比单纯EBV感染组的咽峡炎、肝功能损害、脾肿大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多重感染组及单纯EBV感染组CD3^(+)、CD8^(+)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CD4^(+)、CD4^(+)/CD8^(+)明显降低(P<0.01),且多重感染组及单纯EBV感染组之间也存在差异(P<0.01)。IM患儿病原体分布多样,多以IM合并MP、CMV的多重感染为主。多重感染患儿临床症状比单纯EBV感染更严重,且淋巴细胞亚群更加紊乱,免疫功能更加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原体感染 临床特点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1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吴兆海 王世明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10期2670-2671,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降低临床漏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1例IM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发热且伴有不同程度咽峡炎。肝脏肿大12/61例(19.7%),脾脏肿大15...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降低临床漏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1例IM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发热且伴有不同程度咽峡炎。肝脏肿大12/61例(19.7%),脾脏肿大15/61例(24.6%),颈部淋巴结肿大58/61例(95.1%),伴有双眼睑水肿18/61例(29.5%),红色斑丘疹5/61例(8.2%)。出现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各1例(占3.2%)。33/61例(54.1%)出现肝功异常。3/29例心电图检查异常。结论:IM临床表现各异,可出现多脏器损害,大多预后良好,但病后应注意随访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计数、血清EBV-VCA-IgM、肝肾功等检查,早期诊断,正确处理,避免漏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特征 儿童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2
16
作者 程珊 周凯 单鸣凤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0-246,共7页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6—2018年某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的IM患儿病例资料,按照是否合并MP感染分为单纯IM组和IM+MP感染组,人口学特征按患儿年龄分为婴儿期(<1岁)...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6—2018年某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的IM患儿病例资料,按照是否合并MP感染分为单纯IM组和IM+MP感染组,人口学特征按患儿年龄分为婴儿期(<1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4~6岁)、学龄期(7~13岁)。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数据。结果750例IM患儿中,单纯IM组410例(54.7%),IM+MP组340例(45.3%),幼儿期儿童占44.8%(336例),学龄前期占34.4%(258例)。婴儿期IM+MP组患儿在春、夏季所占比率较高(各为41.7%),在秋、冬季所占比率较低(各为8.3%);学龄期IM+MP组患儿在秋季所占比率较高(42.3%)。与单纯IM组相比:IM+MP组患儿婴儿期易引起血液系统并发症,幼儿期易并发呼吸系统疾病,学龄前期易并发循环系统疾病;婴儿期IM+MP组患儿眼睑浮肿发生率,幼儿期IM+MP组患儿咽部分泌物及肝大发生率,学龄前期IM+MP组患儿高热及眼睑浮肿发生率,学龄期IM+MP组患儿高热及脾大发生率更高;IM+MP组患儿婴儿期血ALT,幼儿期患儿血WBC,学龄前期患儿血CK-MB,以及学龄期患儿血WBC、ALT、血浆EB-DNA均高于单纯IM组;两组患儿CD4+/CD8+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在学龄前期及学龄期IM+MP组患儿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M+MP组不同年龄段患儿各季节发病所占比例有所不同。与单纯IM患儿相比,IM+MP组患儿在并发症、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方面存在差异,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支原体感染 儿童 临床特点
下载PDF
235例不同年龄段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鲍玉侠 毛国顺 朱影 《传染病信息》 2021年第4期316-319,341,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235例EBV感染所致的IM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235例EBV感染所致的IM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岁)、学龄前期组(4~6岁)、学龄期组(7~13岁),对3组儿童的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发病季节分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5例IM儿童中,发病年龄以4~6岁多见,占发病总数的46.0%;男女性别之比为1.9∶1,男性发病多见;发病季节以春夏为发病高峰,冬季发病少。各年龄组儿童临床症状以发热、咽扁桃体炎、淋巴结肿大为主,学龄期组脾脏肿大发生率、谷丙转氨酶升高率均高于婴幼儿组(P均<0.05),婴幼儿组皮疹、腹泻和合并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2组(P均<0.05),学龄期组打鼾及张口呼吸发生率均高于其他2组(P均<0.05),学龄期组和学龄前期组腹痛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婴幼儿组(P均<0.05)。结论儿童I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春夏季为发病高峰期,学龄前期儿童为高发人群,婴幼儿发病也不少见。儿童IM部分临床特征和年龄相关,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IM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对于提高儿童IM诊断与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龄 儿童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实验室检查 分析
下载PDF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5例临床特点
18
作者 王亚均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14期118-118,共1页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5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多样,除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及肝脾肿大外,部分病例可出现鼻塞、双眼睑浮肿。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5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多样,除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及肝脾肿大外,部分病例可出现鼻塞、双眼睑浮肿。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应给予重视,减少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苏州地区42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维明 黄林林 +2 位作者 罗玲 于秋瑶 石婷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分析422例EB病毒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M)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2020年12月本感染科诊治的422例EB病毒相关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其在不... 目的分析422例EB病毒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M)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2020年12月本感染科诊治的422例EB病毒相关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其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结果422例患儿中男257例,女165例,年龄8个月-15岁,中位年龄3.9岁。咽扁桃体炎(99.0%)、颈部淋巴结肿大(98.1%)和发热(92.4%)为EBV-IM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在不同年龄段中,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发热的热程更长(P=0.003),而皮疹的发生率更低(P<0.001)。实验室结果显示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ALT升高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IgA、IgG在>6岁患儿中最高,血浆EBV-DNA拷贝数在<1岁患儿中最低(P<0.05)。淋巴细胞CD3^(+)CD4^(+)(%)、CD4^(+)/CD8^(+)、CD3-CD19^(+)(%)水平在婴幼儿中高于年长儿(P<0.05)。结论在苏州地区EBV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好发于1-4岁儿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在不同年龄组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损伤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血清学指标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水平 熊建兵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8期1280-1283,共4页
目的:探究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损伤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血清学指标。方法:筛选我院2021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根据是否合并肝损伤分为肝损伤组(26例)和无肝损伤组(34例),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特点和... 目的:探究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损伤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血清学指标。方法:筛选我院2021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根据是否合并肝损伤分为肝损伤组(26例)和无肝损伤组(34例),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合并肝损伤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以持续发热和中重度肝脾肿大为突出表现,部分患儿合并皮疹、咽峡炎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肝损伤组患儿的AST、ALT和TBil等肝功能相关血清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损伤组患儿的淋巴细胞数量>40%和异型淋巴细胞>10%的占比显著多于无肝损伤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数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继发肝损伤患儿,多表现为持续发热、肝脾肿大、肝酶异常、异型淋巴结细胞增多,在病程早期展开肝功能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肝损伤,做出对症支持治疗,避免病情发展至危重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肝损伤 临床特点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