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例膈下动脉的256层螺旋CT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宫凤玲 于鹏 +5 位作者 李宏坤 张惠英 李盖 赵鹤亮 孙凤涛 黄宇玲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5期2581-2583,共3页
目的利用Philips 25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期图像分析膈下动脉(IPA)的CT表现,为血管介入科医师提供参考信息。方法连续观察200例行Philips 25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腹部174例,胸腹联合26例)患者IPA的数目、起源、管径及是否参与肿瘤供... 目的利用Philips 25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期图像分析膈下动脉(IPA)的CT表现,为血管介入科医师提供参考信息。方法连续观察200例行Philips 25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腹部174例,胸腹联合26例)患者IPA的数目、起源、管径及是否参与肿瘤供血。结果 200例患者右膈下动脉(RIPA)均显示,共为201支;198例患者左膈下动脉(LIPA)显示,2例LI-PA未显示,共203支。IPA一侧2支的6例,占3.0%。IPA左右共干的为24.0%;RIPA及LIPA起自同一血管但不共干的为29.0%;RIPA起自腹腔干的为34.8%,主动脉为40.8%,右肾动脉为18.4%,右副肾动脉为2.0%,胃左动脉为4.0%;LIPA起自腹腔干的为55.7%,主动脉为37.9%,胃左动脉为5.4%,脾动脉为1.0%。9例共10支IPA参与肿瘤供血,9支RIPA,1支LIPA。正常组RIPA管径(2.01±0.40)mm,LIPA管径(1.92±0.42)mm。肿瘤组RIPA管径(2.53±0.44)mm,LIPA管径(2.15±0.79)mm。正常组RIPA和LIPA管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和正常组RIPA管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Philips 25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期图像能够显示IPA的数目、起源、管径及是否参与肿瘤供血,可以作为首选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为血管介入科医师提供重要的术前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肿瘤 膈下动脉
下载PDF
起源于腹主动脉的膈下动脉与腹腔干关系的多层螺旋CT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宫凤玲 于鹏 +3 位作者 张惠英 李盖 赵鹤亮 孙凤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13-517,共5页
目的探讨起源于腹主动脉的膈下动脉(inferiorphrenicartery,IPA)与腹腔干的位置关系是否存在规律。资料与方法连续观察200例行Philips25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腹部174例,胸腹联合26例)患者IPA起源、起源于腹主动脉的IPA开口与腹腔干开... 目的探讨起源于腹主动脉的膈下动脉(inferiorphrenicartery,IPA)与腹腔干的位置关系是否存在规律。资料与方法连续观察200例行Philips25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腹部174例,胸腹联合26例)患者IPA起源、起源于腹主动脉的IPA开口与腹腔干开口的位置关系。结果 200例患者右膈下动脉(rightinferiorphrenicartery,RIPA)均显示,共201支;198例患者左膈下动脉(leftinferiorphrenicartery,LIPA)显示,2例LIPA未显示,共203支。IPA左右共干起源占24.0(48/200)。RIPA起自腹腔干占34.8(70/201),腹主动脉占40.8(82/201),右肾动脉占18.4(37/201),右副肾动脉占2.0(4/201),胃左动脉占4.0(8/201);LIPA起自腹腔干占55.7(113/203),腹主动脉占37.9(77/203),胃左动脉占5.4(11/203),脾动脉占1.0(2/203)。起源于腹主动脉的IPA(135例)开口与腹腔干关系存在规律:①98.3(57/58)的RIPA位于腹主动脉壁9~12点位置,LIPA及共干IPA均位于腹主动脉壁12~3点位置;②80.0(108/135)的IPA开口位于腹腔干开口上下10mm以内,其余20.0(27/135)均位于腹腔干开口下10mm以外。③63.8(37/58)的RIPA开口在腹腔干开口下方,43.4(23/53)的LIPA及54.2(13/24)的共干起源的IPA开口在腹腔干开口上方。④IPA开口位置越接近腹主动脉壁9点或3点位置时,其与腹腔干开口的距离越大,86.8(46/53)开口位于腹腔干开口下方;开口位置接近腹主动脉壁12点位置时,52.5(42/80)的IPA开口位于腹腔干上方。结论起源于腹主动脉的IPA与腹腔干的位置关系存在规律,结合这一规律,可简化血管介入科医师插管流程,更快捷、准确地找到I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动脉 腹腔干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右膈下动脉起源的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殷亮 赵双全 +2 位作者 梁久平 林堆贤 徐茂盛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7期52-54,共3页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观察右膈下动脉的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进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10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观察并记录右膈下动脉起源、部位及开口朝向等。结果本研究105例中97例右膈下动脉起始部位清晰可...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观察右膈下动脉的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进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10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观察并记录右膈下动脉起源、部位及开口朝向等。结果本研究105例中97例右膈下动脉起始部位清晰可见,显示率为92.4%;起自腹腔动脉35例,腹主动脉34例.右肾动脉24例,2例与胃左动脉、左膈下动脉共干,2例与左膈下动脉共干。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术前获得右膈下动脉起源的信息,为介入术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血管成像 右膈下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