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溶栓与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胡彦 马仰 张剑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究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联合溶栓与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太和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行IVCF置入联合溶栓与利伐沙班治疗的51例下肢DVT患者(观察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同期行... 目的:探究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联合溶栓与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太和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行IVCF置入联合溶栓与利伐沙班治疗的51例下肢DVT患者(观察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同期行溶栓与利伐沙班治疗的51例患者为对照组。探究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差异,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患肢疼痛程度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后患肢大腿、小腿周径差区别及评估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8.43%),P<0.05。治疗7 d和14 d后,两组患者NRS得分均依次下降(P<0.05),且观察组NR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患肢大腿、小腿周径差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CF置入联合溶栓与利伐沙班治疗下肢DVT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患肢疼痛情况,缩小大腿、小腿周径差,对并发症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溶栓 利伐沙班 下肢深静脉血栓 疼痛
下载PDF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的不同阈值指导输液对预防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 被引量:17
2
作者 斯妍娜 鲍红光 +3 位作者 张晨 张媛 耿圆 景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37-840,共4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的不同阈值指导输液对预防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实施腰麻的手术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8~65岁,BMI 18~25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下腔静...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的不同阈值指导输液对预防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实施腰麻的手术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8~65岁,BMI 18~25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下腔静脉塌陷指数指导输液方案1组(IVC-1组)和2组(IVC-2组)。腰麻前对照组不进行超声检查和液体预补充。IVC-1组或IVC-2组进行下腔静脉超声监测,分别以IVC-CI超过50%或40%为液体反应阳性指导腰麻前输液。液体治疗后侧卧位下实施腰麻,麻醉平面控制在T6-T8水平,低血压时给予液体补充,腰麻后30min开始手术。记录腰麻后低血压发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记录腰麻前输液量和总输液量。结果与C组比较,IVC-1组和IVC-2组的腰麻后低血压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减少,腰麻前输液量和总输液量明显增加(P<0.05);与IVC-1组比较,IVC-2组低血压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减少,腰麻前输液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IVC-CI阈值50%和40%为液体反应性指导腰麻前输液均可有效预防腰麻后低血压。40%阈值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后低血压 超声 液体反应性 下腔静脉 塌陷指数
下载PDF
汉族人群布加综合征患者膜性阻塞病因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进广 乔晓春 +1 位作者 祁冬 王利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布加综合征患者膜性阻塞形成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2月在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布加综合征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肝静脉(hepatic veins,HVs)计...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布加综合征患者膜性阻塞形成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2月在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布加综合征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肝静脉(hepatic veins,HVs)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ly angiography,CTA)检查,评估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IVC病变者39例(41.94%),HVs病变者23例(24.73%),同时受累者31例(33.33%)。IVC病变最常见的类型为膜性阻塞(43.59%),HVs病变最常见的类型为非膜性阻塞(47.83%),HVs非膜性阻塞伴IVC膜性或非膜性阻塞也是较常见类型(分别为38.71%和41.94%)。单纯IVC病变和单纯HVs病变患者中各自相应类型之间首次发病时的年龄分布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非膜性阻塞相比,在IVC受累(Ⅰ型和Ⅲ型)和HVs受累(Ⅱ型和Ⅲ型)患者中,膜性阻塞患者的首次发病年龄较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年龄-类型分布图发现,多数患者首次发病年龄为30~50岁,且主要的类型为HVs或IVC膜性阻塞。随着年龄的增长(50~70岁),膜性阻塞发生率迅速下降。结论汉族人群布加综合征患者以IVC膜性阻塞多见,膜性阻塞与非膜性阻塞患者发病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膜性阻塞 非膜性阻塞 肝静脉 下腔静脉
下载PDF
肝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
4
作者 李美清 龚风球 +2 位作者 王晓丹 邓月梅 马育璇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0年第4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手术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8例肝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手术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有的放矢地做出应对护理措施。结果 8例肝癌及下腔静脉癌栓均得到成功切...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手术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8例肝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手术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有的放矢地做出应对护理措施。结果 8例肝癌及下腔静脉癌栓均得到成功切除,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手术过程顺利。结论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安全可行。而手术中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下腔静脉癌栓 风险因素 护理
原文传递
右位心、双上下腔静脉、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房间隔缺损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利兵 杨正兵 +1 位作者 闫焕 周春龙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2期173-174,共2页
患儿男,9岁,发现心脏杂音1年,于2017年6月26E1人住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小儿外科。患儿体质量28kg,平素身体健康,13常活动正常。
关键词 右位心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双上腔静脉 双下腔静脉 房间隔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