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Leisure Style of Men of Letter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Its Social Influence
1
作者 AO Hongya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9年第3期96-100,共5页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background of the leisure boom among the literati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tics, economy, ideology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elaborated the leisure styles of the liter...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background of the leisure boom among the literati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tics, economy, ideology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elaborated the leisure styles of the literati in terms of enjoying a sightseeing tour, sampling wine and tea, appreciating and collecting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orks, favoring theatergoing, indulging in dallying with prostitutes, practicing meditation, and building gardens, and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ir leisure styles on th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t, drama, literary creation, garden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politics, economy, ideology and culture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leisure tour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 ming dynasty MEN of LETTERS LEISURE STYLE Background Social influence
下载PDF
明代海疆军籍进士的仕路探究——以福建高浦千户所郑陞为例
2
作者 李晓 《福建史志》 2024年第3期23-31,91,92,共11页
海疆军籍进士是明代进士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中后期东南沿海倭患加剧,海疆防御至关重要,海疆军籍进士崛起,被委以重任。在众多海疆军籍进士中,福建高浦千户所郑陞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具有笃定志向、锲而不舍,不忘本籍、认同军籍... 海疆军籍进士是明代进士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中后期东南沿海倭患加剧,海疆防御至关重要,海疆军籍进士崛起,被委以重任。在众多海疆军籍进士中,福建高浦千户所郑陞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具有笃定志向、锲而不舍,不忘本籍、认同军籍,扎根基层,百经试炼,兢兢业业、无敢懈怠等品质,取得了突出的政绩,不断获得擢升。基于家谱等资料,能够看出明代海疆军籍进士的福建特色,如重视科举风水、忠贞不二、以《诗》传家、突出家族组织的教育性等,这些特色对台湾地区或南洋郑氏后裔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海疆军籍进士 福建 仕路
下载PDF
地方诗歌总集中诗歌批评文献挖掘研究——以明清福建地方诗歌总集为例
3
作者 范丽琴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9-74,共6页
明清福建地方诗歌总集中富含诗歌批评文献:一是诗歌总集编纂者自撰的诗话文献,如清代郑杰《注韩居诗话》、梁章钜《退庵诗话》、郭柏苍《柳湄诗传》、郑王臣《兰陔诗话》、涂庆澜《荔隐居纪遗》《续梅花百咏斋附记》等。二是人物小传辑... 明清福建地方诗歌总集中富含诗歌批评文献:一是诗歌总集编纂者自撰的诗话文献,如清代郑杰《注韩居诗话》、梁章钜《退庵诗话》、郭柏苍《柳湄诗传》、郑王臣《兰陔诗话》、涂庆澜《荔隐居纪遗》《续梅花百咏斋附记》等。二是人物小传辑评中富含诗歌批评文献。诗歌总集编纂者在人物小传后自撰评语对人物进行评价,或引用各种文献资料,包括正史、方志、笔记小说、各家诗话等资料对人物进行集中评注。三是诗歌评注中富含诗歌批评观点。诗歌总集编纂者在诗题之下,或诗中某句之后,或整首诗歌之后以双行小注的形式说明诗中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福建 地方诗歌总集 诗歌批评文献
下载PDF
明代儒学的世俗转向
4
作者 赵寅君 郭万金 《北方论丛》 2024年第3期88-96,共9页
有明一代,由经济形态变迁所带来的社会变动为儒学演进的传统路线提供了转向的契机,心学成为取代理学的学术新主潮。明儒于“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旧题解读中体现出便捷易行的人生路径,儒学路向沿着“百姓日用是道”的民间化思路表现出了... 有明一代,由经济形态变迁所带来的社会变动为儒学演进的传统路线提供了转向的契机,心学成为取代理学的学术新主潮。明儒于“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旧题解读中体现出便捷易行的人生路径,儒学路向沿着“百姓日用是道”的民间化思路表现出了积极思辨的世俗关注。先做愚夫愚妇,方可讲学的换位思辨与民间关注成为明代儒学转化的世俗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儒学 世俗化 文化影响
下载PDF
明清时期福建宗教信仰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历史考察
5
作者 张沁兰 方宝川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5-118,共14页
明清时期福建宗教信仰文化大规模向东南亚、琉球与日本等国传播,成了中华传统文化向海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标志。这种传播主要是基于福建向海外移民的历史背景、通过移民在祖籍地所崇祀的神祇“分身”或“分香”方式予以实现,其外传的途径... 明清时期福建宗教信仰文化大规模向东南亚、琉球与日本等国传播,成了中华传统文化向海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标志。这种传播主要是基于福建向海外移民的历史背景、通过移民在祖籍地所崇祀的神祇“分身”或“分香”方式予以实现,其外传的途径与福建海外移民的迁徙路线大体一致。福建沿海各地的主要民间神祇伴随移民传往海外后,逐步形成了一个个海外福建宗教信仰文化圈,呈现出祖籍地神祇信仰、血缘祖先崇拜、实用功利性、多元融合性等特点。海外福建移民在寓居地积极创建各种祖籍地的庙宇,参与各种族亲宗教信仰等活动,在积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维护华侨社会团结、保障华侨基本权益、形成强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史 福建 宗教信仰 移民 海外传播
下载PDF
明代闽地宗唐诗学传统的建构及其影响
6
作者 李夏青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明代闽地宗唐的诗学传统是在宋、金、元宗唐思潮的浸染、明初“鸣盛”风尚的传播和闽地诗歌自身发展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在经历了兼法汉魏、宗法盛唐、专取老杜之后,闽地诗人最终又回归对唐代诗歌的整体追崇,同时强调重视他朝之作和... 明代闽地宗唐的诗学传统是在宋、金、元宗唐思潮的浸染、明初“鸣盛”风尚的传播和闽地诗歌自身发展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在经历了兼法汉魏、宗法盛唐、专取老杜之后,闽地诗人最终又回归对唐代诗歌的整体追崇,同时强调重视他朝之作和诗本性情的理论主张,并在诗集编纂、诗歌创作和文学批评中加以体现。这一诗学传统促进了明代闽地唐诗选本的编纂,对唐代诗歌作品的保存和闽地诗歌流派的建立及诗学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闽地 宗唐传统 价值影响
下载PDF
旧方志对明代福建医家的历史书写
7
作者 邱崖 王尊旺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6-146,共11页
福建旧方志共收录明代医家308人,呈现出习医缘由伦理化、医疗技术神奇化、医德医风儒家化的模式化书写。地方志通过对医家书写的增删改造,使得同一医家的形象逐渐发生偏转,主题叙事也随之发生改变。明清以来,地方志关于医家传记的书写,... 福建旧方志共收录明代医家308人,呈现出习医缘由伦理化、医疗技术神奇化、医德医风儒家化的模式化书写。地方志通过对医家书写的增删改造,使得同一医家的形象逐渐发生偏转,主题叙事也随之发生改变。明清以来,地方志关于医家传记的书写,基本上沿袭了儒统化和仙统化的路径,这一路径决定医家传记大部分都选择性忽略了其作为“医”的基本特质,重在凸显医家的德行和神奇,而不是技术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福建医家 旧方志 历史书写
下载PDF
明代抗倭战争与福建武术发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银行 郭志禹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21,共7页
明代东南海疆抗倭战争对所关涉的区域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对福建武术的影响更甚。研究显示:抗倭战争涌现了俞大猷、戚继光等军事家、武术家,其武艺、兵制思想、传世著作直接或间接促进了福建武术的成熟和跨地域、跨文化传扬;... 明代东南海疆抗倭战争对所关涉的区域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对福建武术的影响更甚。研究显示:抗倭战争涌现了俞大猷、戚继光等军事家、武术家,其武艺、兵制思想、传世著作直接或间接促进了福建武术的成熟和跨地域、跨文化传扬;基于有效制倭的需要,闽人对当地武艺的"选择性"传习和对其他地方武艺的吸收,丰富了福建武术的内容体系;几乎全民参战的民间御倭自组织使本地尚武风气得以传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区域武术 抗倭战争 福建 明代
下载PDF
明清时期安徽省蝗灾时空演化、社会影响与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倩 李钢 +1 位作者 汪宇欣 李文龙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0-690,共11页
自古以来,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中国农业社会的三大自然灾害。基于史料文献收集了明清时期安徽历史蝗灾记录,通过构建10 a尺度上的蝗灾频次序列和1 a尺度上的蝗灾县次序列,在县域尺度上绘制了蝗灾指数分布图,探讨了蝗灾演化时空动态... 自古以来,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中国农业社会的三大自然灾害。基于史料文献收集了明清时期安徽历史蝗灾记录,通过构建10 a尺度上的蝗灾频次序列和1 a尺度上的蝗灾县次序列,在县域尺度上绘制了蝗灾指数分布图,探讨了蝗灾演化时空动态过程。通过引入饥荒、米价以及疫灾序列分析了蝗灾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古代社会对蝗灾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明清时期安徽境内共发生181次蝗灾,每3.2次/10 a,累计653个受灾县次,平均3.6县/a;安徽地区发生了5次大蝗灾事件,这与同时期的干旱密切相关;安徽长江以北地区的蝗灾指数高于南部山区,地形、水旱灾害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是影响蝗灾指数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蝗灾对社会产生了复杂深远的影响,是引发饥荒的重要因素,并间接导致瘟疫现象。蝗灾大范围出现后导致短期内米价暴涨,增加社会不稳定性。政府的捕蝗救灾的方式与能力直接影响群众的生存状况,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综合看来,蝗灾会对农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技术子系统产生多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灾 社会响应 安徽省 明清
下载PDF
论福建科举在明代的领先地位及其成因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郭培贵 蔡惠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3-112,共10页
福建进士数虽由宋代全国第一下降为明代第五,但明代福建仍为科举大省,在诸多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如其人均进士数、人均一甲进士数和人均庶吉士数,皆为全国第一;莆田、晋江二县进士数稳居全国冠、亚,晋江、闽县、莆田三县的人均进士... 福建进士数虽由宋代全国第一下降为明代第五,但明代福建仍为科举大省,在诸多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如其人均进士数、人均一甲进士数和人均庶吉士数,皆为全国第一;莆田、晋江二县进士数稳居全国冠、亚,晋江、闽县、莆田三县的人均进士数更是包揽全国冠、亚、季。此外,福建的人均进士家族数不仅居全国榜首,而且还产生了明代唯一的延续二百多年的七代进士家族。所有这些,既是明代福建拥有强大科举实力与竞争力的集中表现,又与其深厚的科举积淀、浓厚的科举氛围、显著发展的经济、发达的教育文化以及家族制度等有着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福建科举 人均进士 县有进士 进士家族
下载PDF
明代岁时节日服饰应景纹样艺术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梁惠娥 张书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86,共8页
中国岁时节日习俗内容丰富多样,在衣食住行上均有体现。明代出现与岁时节日体系相照应的应景纹样,随着时序的转换穿着相应的应景补服或蟒衣。文章基于对明代岁时节日服饰应景纹样的研究与探讨,根据图案、色彩、工艺手法归纳分析其艺术特... 中国岁时节日习俗内容丰富多样,在衣食住行上均有体现。明代出现与岁时节日体系相照应的应景纹样,随着时序的转换穿着相应的应景补服或蟒衣。文章基于对明代岁时节日服饰应景纹样的研究与探讨,根据图案、色彩、工艺手法归纳分析其艺术特征,从心理、文化等方面剖析其内涵。研究认为:明代岁时节日服饰应景纹样图案构成繁复精致、色彩搭配明艳富丽、工艺手法多彩多样,同时这些纹样是明人于传统节俗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创新而来,受到当时节俗文化、商品经济、文化氛围、宫廷制度、科技进步、思想碰撞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岁时节日 应景纹样 艺术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史料钩沉及其史实考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方宝川 徐斌 张沁兰 《海交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1-12,共12页
明代“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虽不乏记载,然大都语焉未详,且多所乖。本文基于相关史料钩沉与史实考析,认为明初并没有发生过一次性赐“闽人三十六姓”或“闽人三十六户”之史事。“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应该是一个陆陆续续的历史... 明代“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虽不乏记载,然大都语焉未详,且多所乖。本文基于相关史料钩沉与史实考析,认为明初并没有发生过一次性赐“闽人三十六姓”或“闽人三十六户”之史事。“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应该是一个陆陆续续的历史渐进过程。其中既有元末明初的“避乱安居”者、明廷拨赐海舟时随船而去的“善操舟者”、海上贸易交流过程中的“通事”,还有明中期由政府差遣赴琉办事“逗留他国”后的“补赐”者。正是诸此不同身份的闽人,为了求得更好的生存空间与发展机会,陆续定居于琉球久米村,成为久米村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闽人三十六姓” 琉球 久米村
下载PDF
从《明史》历志看西学对清初中国科学的影响——以黄宗羲、黄百家父子的比较为例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小明 黄勇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85-91,共7页
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对《明史》历志的编纂起了重要的作用,并有较大的影响。就有关《明史》历志编修的思想、方法进行考察,尽管父子之间存在着继承的一面,特别是对于历志体例的变革性意见,即志中当载入大统历(授时历)立法之原以及回回历... 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对《明史》历志的编纂起了重要的作用,并有较大的影响。就有关《明史》历志编修的思想、方法进行考察,尽管父子之间存在着继承的一面,特别是对于历志体例的变革性意见,即志中当载入大统历(授时历)立法之原以及回回历作表之法,但分歧的一面也是明显的,尤其是对待“西学中源说”的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关于中西学关系、人物等的评价。将黄氏父子间的异同及其影响置于明清之交的历史以及中西文化交流这一大背景下予以考察,并以梅文鼎、梅毂成祖孙作参照平台,有助于理清《明史》历志的线索及其关系,特别是其中西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史》 黄宗羲 中国科学 清初 中西文化交流 西学中源 变革性 梅文鼎 体例 明清
下载PDF
在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基于贵州明代卫学社会影响的考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兆霞 雷勇 《教育文化论坛》 2010年第5期97-104,共8页
科举是隋唐以来国家与社会联系的关键性纽带。科举的国家性及内蕴的社会、文化渗透力,可直接标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特点。偌大中国,政区各异,对科举进行制度"一律"下特征各异的考察,能从特殊透视一般,从而深刻认识近代中国社... 科举是隋唐以来国家与社会联系的关键性纽带。科举的国家性及内蕴的社会、文化渗透力,可直接标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特点。偌大中国,政区各异,对科举进行制度"一律"下特征各异的考察,能从特殊透视一般,从而深刻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在国家与地方互动中,作为科举具体的教育功能和特殊意义。贵州明代科举及第者来源的结构及变迁案例,表征出科举作为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的流动载体,所依托的教育母体,深刻受制于国家与地方整合中的结构性制约;反过来,又以制度性产出(后果)的影响力制约着国家与地方社会的结构性特点,从而形成差序结构拓展与整合的社会变迁平台,卫学参与构建国家——社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关系 地方社会 贵州 明代科举 社会影响 考察 SOCIETY ming dynasty influence social 结构性制约 文化渗透力 中国社会 制度性 整合 特殊意义 特点 社会变迁 教育功能 差序结构
下载PDF
晚明福建与江浙的区域贸易 被引量:10
15
作者 徐晓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30,共9页
明代福建与江浙之间区域贸易相当发达。江浙向福建输出生丝、绸缎、棉花、棉布、粮食等项商品 ,福建向江浙输出荔枝、龙眼、柑桔、木材、夏布、纸张及海外贸易中获得的白银。双方经济的发展 ,都有赖于对方的市场、原料和资本。而其依赖... 明代福建与江浙之间区域贸易相当发达。江浙向福建输出生丝、绸缎、棉花、棉布、粮食等项商品 ,福建向江浙输出荔枝、龙眼、柑桔、木材、夏布、纸张及海外贸易中获得的白银。双方经济的发展 ,都有赖于对方的市场、原料和资本。而其依赖程度之深 ,早已不是可有可无的。在对晚明福建与江浙区域互动的考察中 ,我们已可看到中国近代化的一些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福建 江浙 区域贸易
下载PDF
论明代中后期的鬻牒度僧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孝荣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68,共8页
明代中期以后,实行鬻牒度僧。景泰、天顺年间,是鬻牒度僧初行时期;成化至正德年间,是鬻牒度僧基本确立时期。嘉靖以后,是鬻牒度僧普遍推行时期。户部及督抚等官是鬻牒度僧的主要倡议和推动者,礼部及僧录司等官开始多反对鬻牒,至正德以... 明代中期以后,实行鬻牒度僧。景泰、天顺年间,是鬻牒度僧初行时期;成化至正德年间,是鬻牒度僧基本确立时期。嘉靖以后,是鬻牒度僧普遍推行时期。户部及督抚等官是鬻牒度僧的主要倡议和推动者,礼部及僧录司等官开始多反对鬻牒,至正德以后也转而同意,而皇帝则可分为拒绝型、摇摆型、坚持型三类。明代中后期的鬻牒度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危机,对巩固国防、保障百姓生活有一定积极意义;大量鬻牒度僧,使僧团冗滥混杂,对生产发展、社会稳定也起了阻碍作用;它与试度共同造就了明朝庞大的僧团,维系着佛教表面的繁盛;大量鬻牒度僧,导致僧众素质低下,佛学进一步衰微。对于明代社会来说,鬻牒度僧的积极意义是主要的;对于佛教来说,其消极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度僧 试经 鬻牒
下载PDF
去芜取精 古为今用——明末清初科技翻译评鉴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达金 汪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62-165,共4页
科技翻译对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明末清初以传译西方科技为主流的翻译活动,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此次科技翻译浪潮不仅使我国产生了近世科技的萌芽,同时也冲击着我国禁锢的思想界。百年间,中外译者遗留的译著以及所... 科技翻译对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明末清初以传译西方科技为主流的翻译活动,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此次科技翻译浪潮不仅使我国产生了近世科技的萌芽,同时也冲击着我国禁锢的思想界。百年间,中外译者遗留的译著以及所提出的翻译理念至今仍为译界借鉴。本文通过对此次翻译活动的析评,探究其在科技翻译领域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科技翻译 影响和作用
下载PDF
《三国演义》对《封神演义》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建武 尹桂香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20-123,共4页
《三国演义》对《封神演义》的创作有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文本话语、“演义”体、“弱君强臣”的叙事思维以及深邃的历史责任感、国家忧患意识、民本思想、“忠”观念和内圣外王的儒家思想等方面。
关键词 明代小说 三国演义 封神演义 影响
下载PDF
试析徽州园林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15
19
作者 岳毅平 吴惠敏 郭其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03-107,112,共6页
徽州园林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它的美植根于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土壤之中,反过来它又是那深厚而绚丽的徽州文化意蕴的表征,也就是徽州文化的一个载体,它体现了徽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美学底蕴。徽州园林具有成熟的文人写意山水园的... 徽州园林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它的美植根于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土壤之中,反过来它又是那深厚而绚丽的徽州文化意蕴的表征,也就是徽州文化的一个载体,它体现了徽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美学底蕴。徽州园林具有成熟的文人写意山水园的特征,注重风水选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观,处处有着理学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园林 徽州文化 古代哲学观 “天人合一” 理学
下载PDF
明代南京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发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范金民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3-151,共9页
明代南京有着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在都城规划、空间布局、城墙修筑、手工业生产、生活设施等方面,富有特色;作为十分突出的经济、文化与人才中心,在思想、诗文、书画、戏曲、园林、收藏以至科举考试等方面,成就卓著;作为一座政治统治中... 明代南京有着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在都城规划、空间布局、城墙修筑、手工业生产、生活设施等方面,富有特色;作为十分突出的经济、文化与人才中心,在思想、诗文、书画、戏曲、园林、收藏以至科举考试等方面,成就卓著;作为一座政治统治中心和山水城林的宜居城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南京 历史地位 社会发展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