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action to Fire and Flammability of Hemp Shives Insulation Boards with Incorporated 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1
作者 Inga Zotova Edgars Kirilovs Laura Ziemele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EI CAS 2024年第3期603-613,共11页
Nowadays buildings contain innovative materials,materials from local resources,production surpluses and rapidly renewable natural resources.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are one such group of novel materials which reduce... Nowadays buildings contain innovative materials,materials from local resources,production surpluses and rapidly renewable natural resources.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are one such group of novel materials which reduc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With the wider availability of microencapsulated PCM,there is an opportunity to develop a new type of insulating materials,combinate PCM with traditional insulation materials for latent heat energy storage.These materials are typically flammable and are located on the interior wall finishing yet there has been no detailed assessment of their fire performance.In this research work prototypes of low-density insulating boards for indoor spaces from hemp shives using carbamide resin binder and cold pressing were studied.Bench-scale cone calorimeter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fire risk,with a focus on assessing material flammability properties and the influence of PCM on the results.In this research,the amount of smoke,heat release rate,effective heat of combustion,specific extinction coefficient,mass loss,carbon dioxide yield,specific loss factor,ignition time of hemp straws samples and samples of hemp straws with 10%and without PCM admixture were compared.There is a risk of flammability for PCM and their fire reaction has not been evaluated when incorporating PCM into interior wall finishing boards.The obtained results can be used by designers to balance the potential energy savings of using PCM with a mor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ability of the associated fire risk when using the proposed boards.It also allows for appropriate risk mitigation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capsuled phase change material renewable resources reaction to fire FLAMMABILITY
下载PDF
Silicalite-1 zeolite encapsulated Fe nanocatalyst for Fenton-like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 被引量:1
2
作者 Hongwei Guo Linyuan Chen +2 位作者 Xueying Zhang Huanhao Chen Yan Shao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51-259,共9页
Encapsulation of Fe nanoparticles in zeolite is a promising way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Fe-based catalysts during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of organic pollutants.Herein,Fe nanoca... Encapsulation of Fe nanoparticles in zeolite is a promising way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Fe-based catalysts during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of organic pollutants.Herein,Fe nanocatalysts were encapsulated into silicalite-1(S-1)zeolite by using a ligand-protected method(with dicyandiamide(DCD)as a organic ligand)under direct hydrothermal synthesis condition.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results confirmed the high dispersion of Fe nanocatalysts which were successfully encapsulated within the voids among the primary particles of the S-1 zeolite.The developed S-1 zeolite encapsulated Fe nanocatalyst(Fe@S-1)exhibite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atalytic activity and reusability in the catalytic degradation process of methylene blue(MB).Specifically,the developed Fe0.021@S-1 catalyst showed high catalytic degradation activity,giving a high MB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100%in 30 min,outperformed the conventional impregnated catalyst(Fe/S-1).Moreover,the Fe@S-1 catalyst afforded an outstanding stability,showing only ca.7.9%activity loss after five cycling tests,while the Fe/S-1 catalyst presented a significantly activity loss of 50.9%after only three cycles.Notably,the encapsulation strategy enabled a relatively lower Fe loading in the Fe@S-1 catalyst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e Fe/S-1 catalyst,i.e.,0.35%vs.0.81%(mass).Radical scavenging experiments along with 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measurements confirmed that the major role ofOH in the MB degradation process.Specifically,Fe@S-1 catalyst with high molar ratio of[Fe(DCD)]Cl3 is beneficial to form Fe complexes/nanoclusters in the voids(which has large pore size of 1–2 nm)among the primary particles of the zeolite,and thus improving the diffusion and accessibility of reactants to Fe active sites,and thus exhibiting a relatively higher degradation efficiency.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at zeolite-encapsulated Fe nanocatalysts present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advanced oxidation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OLITE Encapsulation Fe nanocatalyst Degradation Methylene blue
下载PDF
Anti-carbon deposition performance of twinned HZSM-5 encapsulated Ru in the toluene alkylation with methanol
3
作者 Guixian Li Tao Tian +4 位作者 Hanxu Li Jinlian Li Tingna Shao Qi Zhang Peng Do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8,共8页
Toluene methylation with methanol to produce para-xylene has been extensively and intensively studied.However,the methanol-to-hydrocarbons(MTH)side reaction in this reaction is difficult to be inhibited,which will cau... Toluene methylation with methanol to produce para-xylene has been extensively and intensively studied.However,the methanol-to-hydrocarbons(MTH)side reaction in this reaction is difficult to be inhibited,which will cause a mass of carbon deposition and cover the catalyst surface,resulting in catalyst deactivation.Here,a dual-functional Ru@HZSM-5 catalyst with high para-selectivity and low carbon deposition was prepared by encapsulating Ru metal with HZSM-5.According to catalytic performance studies,the Ru@HZSM-5 catalyst produced xylene selectivity of 98%and para-xylene selectivity of 96%.Meanwhile,we find that carbon precursors(e.g.ethylene)were very little when Ru catalyst was used,but the results of HZSM-5 catalyst were completely opposite.Ru@HZSM-5 catalyst achieves a lower carbon deposition rate of only 6%of HZSM-5.The main possibl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the initial C-C bond between methanol and the olefin is difficult to 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ned HZSM-5 encapsulated metal Shape-selective catalysis Anti-carbon deposition
下载PDF
Finned Zn-MFI zeolite encapsulated noble metal nanoparticle catalysts for the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with carbon dioxide
4
作者 En-Hui Yuan Yiming Niu +7 位作者 Xing Huang Meng Li Jun Bao Yong-Hong Song Bingsen Zhang Zhao-Tie Liu Marc-Georg Willinger Zhong-Wen Li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79-491,I0011,共14页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with carbon dioxide(CO_(2)-ODP)characterizes the tandem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to propylene with the reduction of the greenhouse gas of CO_(2)to valuable CO.However,the existin...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with carbon dioxide(CO_(2)-ODP)characterizes the tandem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to propylene with the reduction of the greenhouse gas of CO_(2)to valuable CO.However,the existing catalyst is limited due to the poor activity and stability,which hinders its industrialization.Herein,we design the finned Zn-MFI zeolite encapsulated noble metal nanoparticles(NPs)as bifunctional catalysts(NPs@Zn-MFI)for CO_(2)-ODP.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Zn2+species are coordinated with the MFI zeolite matrix as isolated cations and the NPs of Pt,Rh,or Rh Pt are highly dispersed in the zeolite crystals.The isolated Zn2+cations are very effective for activating the propane and the small NPs are favorable for activating the CO_(2),which synergistically promote the sel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propane and CO_(2)to propylene and CO.As a result,the optimal 0.25%Rh0.50%Pt@Zn-MFI catalyst shows the best propylene yield,satisfactory CO_(2)conversion,and long-term stability.Moreover,considering the tunable synergetic effects between the isolated cations and NPs,the developed approach offers a general guideline to design more efficient CO_(2)-ODP catalysts,which is validated by the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the bifunctional catalysts via simply substituting Sn4+cations for Zn2+cations in the MFI zeolite matr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PROPANE Carbon dioxide Finned Zn-MFI zeolite encapsulated noble metal nanoparticles
下载PDF
高性能有机硅灌封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安民 朱伟 +2 位作者 符玄 颜渊巍 娄建坤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59,共4页
以端乙烯基硅油(1000 mPa·s)和侧乙烯基硅油(500 mPa·s)复配为基体树脂,含氢硅油为固化剂,乙烯基硅烷偶联剂为增黏剂,乙烯基MQ树脂和气相白炭黑为补强材料,氢氧化镁和硅系阻燃剂(FCA-107)为阻燃填料,成功制备了一款具有无卤... 以端乙烯基硅油(1000 mPa·s)和侧乙烯基硅油(500 mPa·s)复配为基体树脂,含氢硅油为固化剂,乙烯基硅烷偶联剂为增黏剂,乙烯基MQ树脂和气相白炭黑为补强材料,氢氧化镁和硅系阻燃剂(FCA-107)为阻燃填料,成功制备了一款具有无卤阻燃特性及优异力学性能和电气绝缘性能的有机硅灌封胶,并研究了硅油复配比例、各填料添加量对有机硅灌封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端乙烯基硅油与侧乙烯基硅油的复配比例为5∶5,乙烯基硅烷偶联剂质量分数为3%,气相白炭黑质量分数为4%,乙烯基MQ树脂质量分数为30%,复配阻燃剂质量分数为20%时,有机硅灌封胶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其混合黏度为1842 mPa·s,拉伸强度为2.83 MPa,断裂伸长率为51.3%,拉伸剪切强度为2.12MPa,阻燃性能(UL 94)达到V-0级,电气强度达到24.3 kV/mm,体积电阻率为3.8×10^(15)Ω·cm,制备的有机硅灌封胶可以满足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灌封胶 低黏度 阻燃 力学性能 电气绝缘性能
下载PDF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方法和路径 被引量:3
6
作者 潘富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7期54-58,共5页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职业教育日益凸显其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乡村振兴战略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此发展形势下,研究职业教育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梳理职...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职业教育日益凸显其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乡村振兴战略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此发展形势下,研究职业教育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梳理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探讨具体方法和路径,以期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教育信息化 方法 路径 美丽乡村
下载PDF
二氧化碳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柏明星 张志超 +3 位作者 陈巧珍 徐龙 杜思宇 刘业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3-564,共12页
应用CO_(2)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提高CH_(4)采收率和CO_(2)埋存率的技术。论述了CO_(2)及其混合气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机理,梳理了CO_(2)混N_(2)/H_(2)及地热辅助CO_(2)提高水合物中CH_(4)采收率的技术进... 应用CO_(2)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提高CH_(4)采收率和CO_(2)埋存率的技术。论述了CO_(2)及其混合气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机理,梳理了CO_(2)混N_(2)/H_(2)及地热辅助CO_(2)提高水合物中CH_(4)采收率的技术进展。研究表明:①应用纯CO_(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时,CH_(4)的采收率较低,而将CO_(2)与N_(2)、H_(2)以不同比例混合后注入天然气水合物藏中进行CH_(4)开采,能够有效提高CH_(4)的采收率。②CO_(2)与N_(2)或H_(2)混合注入水合物层时,多种气体分子在竞争吸附作用下降低了CH_(4)分子与水合物分子笼之间的范德华力,同时降低了混合气中CO_(2)的分压,导致水合物相平衡曲线上移,抑制了置换过程中CO_(2)水合物的生成速率,减轻了包裹作用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CH_(4)采收率。③CO_(2)混合N_(2)注入开采水合物时,N_(2)的混入虽然能够减轻包裹作用的影响,但新形成的N_(2)水合物会堵塞CO_(2)进入水合物分子笼的通道,因此提高CH_(4)采收率效果有限。④在水合物层条件下H_(2)并不会形成新的水合物,而且混入少量的H_(2)又会与N_(2)发生吸附竞争,从而抑制N_(2)水合物的形成,故将低浓度的H_(2)气混入CO_(2)与N_(2)的混合气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水合物中CH_(4)的置换率,从而提高CH_(4)的采收率。因此,混入H_(2)被认为是提高CO_(2)置换开发水合物效果的重要途径。⑤混合气周期注气方式可明显提高水合物中CH_(4)的采收率和CO_(2)水合物藏封存率。⑥应用地热辅助CO_(2)开采水合物的方法也能够降低新形成水合物的包裹作用,同时实现CO_(2)在地热层和水合物层的两次埋存,在提高CH_(4)采收率的同时,大大提高CO_(2)在地层中的埋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平衡 包裹作用 埋存率 采收率 CO_(2)混N2/H2置换 CO_(2)置换法 天然气水合物
下载PDF
利用溅射ITO层增强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稳定性研究
8
作者 蒋树刚 张晨轩 +3 位作者 刘红燕 刘晔 于威 路万兵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1,共7页
为增强以银为背电极的正置结构有机-无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电池(PSCs)的长期稳定性,研究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氧化钼层与银背电极之间沉积一层铟锡氧化物(ITO)来对PSCs进行内封装的技术。为防止ITO层溅射对下方已沉积的钙钛矿层和... 为增强以银为背电极的正置结构有机-无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电池(PSCs)的长期稳定性,研究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氧化钼层与银背电极之间沉积一层铟锡氧化物(ITO)来对PSCs进行内封装的技术。为防止ITO层溅射对下方已沉积的钙钛矿层和有机空穴传输层造成损伤,研究ITO层溅射功率和厚度对PSCs光伏性能的影响,获得优化的ITO层制备工艺,发现在ITO层溅射功率为30 W、厚度为40 nm时所制备的PSCs光伏性能最优。为进一步提升PSCs性能,对比溅射法和热蒸发法沉积银背电极对PSCs性能的影响,发现与蒸发法相比,采用溅射银背电极的PSCs光伏性能更佳,其光电转换效率可达到17.86%。PSCs光伏性能的长期稳定性测试和X射线衍射结果分析表明,溅射ITO阻隔层的插入可有效抑制钙钛矿层中的卤素离子与银背电极之间的扩散反应,在不降低PSCs效率的同时可显著改善PSCs稳定性,所制备的PSCs在干燥空气中存放4500h后仍能保持初始效率的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电池 稳定性 溅射 电极 封装
下载PDF
包封类胡萝卜素运载体系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敏 王锡昌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2-453,共12页
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深色的水果蔬菜中,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功能,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帮助抵御各种病毒,包括SARS-CoV2和其它病毒。类胡萝卜素也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和着色剂,在保护人体健康和工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 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深色的水果蔬菜中,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功能,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帮助抵御各种病毒,包括SARS-CoV2和其它病毒。类胡萝卜素也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和着色剂,在保护人体健康和工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类胡萝卜素稳定性差和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使其不能充分发挥生物活性,这限制了类胡萝卜素在食品领域的应用。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利用食品级包封材料对类胡萝卜素进行包封处理来解决。本文简述类胡萝卜素的代谢过程和影响其生物利用度的因素,重点介绍包封类胡萝卜素递送系统的研究现状,旨在为类胡萝卜素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 生物利用度 包封 递送系统
下载PDF
谷物多酚提取及影响和改善其生物活性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林林 张海鹏 +4 位作者 李伟 李昕彤 郝熙 张铭 吴松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5-212,共8页
谷物中的多酚以游离态和结合态形式存在,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是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的主要来源,可采用酸法、碱法、酶解法、超声辅助水解等方式提取。但谷物多酚在提取及加工过程中会发生降解、释放或与其他物质结合法,进而影响谷物多酚的... 谷物中的多酚以游离态和结合态形式存在,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是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的主要来源,可采用酸法、碱法、酶解法、超声辅助水解等方式提取。但谷物多酚在提取及加工过程中会发生降解、释放或与其他物质结合法,进而影响谷物多酚的生物活性利用,故可采用包封等技术避免谷物多酚的分解和氧化。文章综述了谷物中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加工方式对其含量、结构、稳定性、抗氧化性及抗菌性的影响,同时总结了几种改善谷物多酚活性释放和递送的途径,为多酚的有效利用和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多酚 提取 加工 包封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过瘤胃氨基酸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刘玉 郑爱华 +1 位作者 林萌萌 麻小凤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8-162,共5页
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消化具有特殊性,在饲粮中直接添加未经处理的氨基酸,大部分会被瘤胃微生物降解,这不仅会造成氨基酸浪费,还会增加氮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因此需要对氨基酸进行过瘤胃保护。目前过瘤胃保护技术主要包括包被技术、化... 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消化具有特殊性,在饲粮中直接添加未经处理的氨基酸,大部分会被瘤胃微生物降解,这不仅会造成氨基酸浪费,还会增加氮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因此需要对氨基酸进行过瘤胃保护。目前过瘤胃保护技术主要包括包被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蛋氨酸和赖氨酸是反刍动物的主要限制性氨基酸,在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PL)和过瘤胃蛋氨酸(RPM)能够提高反刍动物生长性能,促进饲料养分消化吸收,改善反刍动物产品品质。文章就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过瘤胃氨基酸加工技术以及过瘤胃氨基酸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反刍动物的氨基酸营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瘤胃氨基酸 反刍动物 包被技术 蛋白质
下载PDF
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美惠 杨薇 赵芮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5期37-40,共4页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是数字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新时代,高校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研究成为教育信息化2.0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分析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高校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是数字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新时代,高校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研究成为教育信息化2.0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分析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高校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理念、目标和构成要素,同时介绍高校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和实施策略。研究表明,高校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可以促进教育教学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2.0 高校体育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平台
下载PDF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邢小婷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7-89,96,共4页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应用越来越普及,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作为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可从深入理解“双高”建设及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一体化核心理念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实施全面预算管...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应用越来越普及,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作为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可从深入理解“双高”建设及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一体化核心理念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对提高高校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成效和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高计划 全面预算 信息化建设
下载PDF
共封装硒肽和VE微胶囊制备及其理化特性
14
作者 蔡杰 方媛 +3 位作者 贾继来 张碟 丛欣 程水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190,共10页
通过乳化-冷冻干燥联合技术构建微胶囊体系,以实现对具有不同极性的物质(亲水性硒肽和亲脂性VE)的稳态化共封装。以包埋率作为参考,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壁材浓度、硒肽和VE含量等工艺参数对包埋效果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 通过乳化-冷冻干燥联合技术构建微胶囊体系,以实现对具有不同极性的物质(亲水性硒肽和亲脂性VE)的稳态化共封装。以包埋率作为参考,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壁材浓度、硒肽和VE含量等工艺参数对包埋效果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表明微胶囊能够有效封装硒肽和VE,并且具有较好的水分散性,复溶后仍保持双重乳液结构。热稳定性分析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证实,相比于硒肽粉末,微胶囊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电子鼻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微胶囊体系对硒肽自身异味具有较好的遮掩效果。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微胶囊封装提高了硒肽在模拟胃液中的稳定性,并且硒肽在模拟肠液具有更低的保留率,能够被有效释放。相关研究结论将为富硒功能性食品营养补充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肽 VE 共封装 乳液 微胶囊
下载PDF
信息化药物警戒系统用药风险防范研究20年
15
作者 蔡乐 汤智慧 +2 位作者 伏安 郭代红 朱曼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4期315-317,共3页
目的 为临床药师围绕用药安全风险防范开展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临床药师基于药学实践的特点和需求,依托信息化监测研究技术开展系列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自发报告和药品不良事件(ADE)主动监测研究。结果 临床药师依托ADR自发报... 目的 为临床药师围绕用药安全风险防范开展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临床药师基于药学实践的特点和需求,依托信息化监测研究技术开展系列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自发报告和药品不良事件(ADE)主动监测研究。结果 临床药师依托ADR自发报告平台,深入参与诊疗工作,提高了临床ADR监测水平。依托自发报告信息库海量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抗感染药物ADR发生特点,为临床提供抗感染药物安全信息。依托ADE主动监测平台,从初期的万古霉素、替加环素等单药ADE主动监测基于全部用药的条件下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药源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风险预测模型建立,开展系列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ADE主动监测。结论 信息化药物警戒系统为专科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实践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撑,提升了临床药学服务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监测 用药风险防范 临床药学服务 药物警戒 信息化
下载PDF
双层包埋维生素A微胶囊的压片性能和稳定性研究
16
作者 周迪 姚可欣 +3 位作者 于清华 吕博威 王永奇 于建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9期188-196,共9页
本文采用双层包埋技术,以维生素A醋酸酯和dl-α生育酚为芯材,以阿拉伯胶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第一层壁材、以食用玉米淀粉为第二层壁材,制备双层包埋维生素A醋酸酯微胶囊。研究了双层包埋维生素A醋酸酯微胶囊的压片性能和VA保留率。... 本文采用双层包埋技术,以维生素A醋酸酯和dl-α生育酚为芯材,以阿拉伯胶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第一层壁材、以食用玉米淀粉为第二层壁材,制备双层包埋维生素A醋酸酯微胶囊。研究了双层包埋维生素A醋酸酯微胶囊的压片性能和VA保留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确定了双层包埋维生素A醋酸酯微胶囊的最佳工艺配方为:芯壁比为1∶5、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与阿拉伯胶的比值为3.5∶1、剪切乳化时间为2 min、喷雾干燥温度为125℃,玉米淀粉吸附量为20%。在此配方和工艺下生产的双层包埋维生素A醋酸酯微胶囊颗粒均匀,并且包埋效率、压片性能和片剂稳定性均优于非包埋和单层包埋微胶囊产品。双层包埋维生素A醋酸酯微胶囊在加速稳定性试验条件下储存三个月,片剂的维生素A保留率为9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双层包埋技术 微胶囊化 加速稳定性
下载PDF
溶菌酶纳米颗粒递送白藜芦醇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
17
作者 李星 刘兰君 +3 位作者 侯国华 张继鹏 肖杰 李媛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7,共11页
白藜芦醇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植物多酚类化合物,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和脂质沉积可预防和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然而,白藜芦醇难溶于水,口服生物利用率低,降低了其健康功效。本研究采用谷氨酰胺转氨酶交联的溶菌酶纳米颗粒包埋... 白藜芦醇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植物多酚类化合物,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和脂质沉积可预防和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然而,白藜芦醇难溶于水,口服生物利用率低,降低了其健康功效。本研究采用谷氨酰胺转氨酶交联的溶菌酶纳米颗粒包埋白藜芦醇,其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为1.1μg/mL,粒径为58 nm,白藜芦醇的载药率为21.2%。体外消化模型中载体耐胃酸和蛋白酶水解,经体外肠消化120 min后白藜芦醇释放率为61%。采用SD大鼠模型测定生物利用率,包埋后白藜芦醇的血药浓度峰值(C_(max))提升3.2倍,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48 h))提升3.6倍,绝对生物利用度(Fabs)提高3.8倍。构建NAFLD小鼠模型,灌胃荷载白藜芦醇的溶菌酶纳米颗粒,验证其对NAFLD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白藜芦醇经纳米载体包埋后NAFLD小鼠的体脂率较游离态的白藜芦醇降低1.1倍,血清中血脂指标、肝脏中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NEFA)、肝脏组织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显著降低,说明经溶菌酶纳米颗粒包埋后的白藜芦醇吸收率更好,对NAFLD小鼠的干预效果更佳。说明谷氨酰胺转氨酶交联之后的溶菌酶纳米载体,在口服递送功能活性物质方面具有极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白藜芦醇 包埋 溶菌酶纳米颗粒 谷氨酰胺转氨酶
下载PDF
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内涵与使命:引领教育适应新常态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书生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4,共7页
以2020年春季为分水岭,教育领域正在从线下教学常态向混合教学新常态转型,为了探索转型后的教学样态,我国加强了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网络名师工作室就是在网络学习空间与实体学习空间共同存在的背景下,为适应教学变革的现实需求,由具... 以2020年春季为分水岭,教育领域正在从线下教学常态向混合教学新常态转型,为了探索转型后的教学样态,我国加强了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网络名师工作室就是在网络学习空间与实体学习空间共同存在的背景下,为适应教学变革的现实需求,由具有独特的空间思维与空间应用专长的教学名师领衔所建立的、率先开展新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通过梳理当前的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窘境,并结合对江苏地区已经建立的网络名师工作室的调研分析,研究提出,网络名师工作室应当率先思考如何顺应混合教学的现实存在,如何形成基于数据的教学决策,如何组织适应个性的教学活动,并将信息化教学变革作为关键任务。工作室不同于一般的基层教学组织,需要更加强调事务的“实”、问题的“真”、过程的“活”,文章还就如何发挥工作室的三大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名师工作室 信息化教学变革 混合教学 基层教学组织 新质教育
下载PDF
基于智慧药学服务的药品供应质量管理信息平台构建与应用
19
作者 刘慧 刘小鹈 +2 位作者 黄莉莉 王羽 李俐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279-282,共4页
本院在文献研究和运用信息技术挖掘现有药品质量数据基础上,提出基于智慧药学服务的药品质量管理策略并搭建质量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运用数字可视化技术实现了药品供应质量全程、实时监管,有助于提高药品供应质量监管的准确性、真实性... 本院在文献研究和运用信息技术挖掘现有药品质量数据基础上,提出基于智慧药学服务的药品质量管理策略并搭建质量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运用数字可视化技术实现了药品供应质量全程、实时监管,有助于提高药品供应质量监管的准确性、真实性、实时性,为进一步探索信息化药品供应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质量 信息化 药品供应质量信息平台
下载PDF
近40 a中国畜禽养殖信息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20
作者 李全胜 曹姗姗 +1 位作者 张志勇 孙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1期148-158,共11页
近40 a来,中国畜禽养殖信息技术研究取得了诸多阶段性成果,定量分析该领域的研究脉络、现状、热点与趋势,可为畜禽养殖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学科布局和未来规划等提供有益借鉴。以中国知网1980年1月—2022年2月收录的畜禽养殖信息技术... 近40 a来,中国畜禽养殖信息技术研究取得了诸多阶段性成果,定量分析该领域的研究脉络、现状、热点与趋势,可为畜禽养殖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学科布局和未来规划等提供有益借鉴。以中国知网1980年1月—2022年2月收录的畜禽养殖信息技术领域科研文献为数据源,构建多条件组合专业检索式,获取有效文献1908篇,建立文献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 5.8.R3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文献分布时间和演化趋势分析显示中国畜禽养殖信息化研究大致经历了1980—2004年、2005—2013年以及2014年至今3个发展阶段。该领域发文最多的机构是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大部分机构和研究者还有很大的交流合作空间。热点分析表明出现频次最多的3个关键词为物联网、畜牧业、信息化,关键词聚类揭示畜禽养殖信息化研究主要围绕信息技术、饲养标准、畜牧生产等16个主题6大方向开展。未来的研究中还要加强作者和各单位之间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信息化 CITESPACE 知识图谱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