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膈下逐瘀汤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的表达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形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鹏 苗玉荣 +1 位作者 曾锦荣 吴正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45-1449,共5页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110只,分成4组:正常组、模型组、膈下逐瘀汤低、高剂量组。通过大鼠皮下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12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ALB、TP及T-bil,肝...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110只,分成4组:正常组、模型组、膈下逐瘀汤低、高剂量组。通过大鼠皮下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12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ALB、TP及T-bil,肝纤维化Ishak评分,肝组织TIMP-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Bil水平降低,血清TP、ALB水平升高;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水平明显降低,血清TP、ALB水平明显升高;低、高剂量组肝纤维化Ishak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膈下逐瘀汤低、高剂量组TIMP-1表达程度较模型组减轻。结论膈下逐瘀汤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肝脏纤维化组织中TIMP-1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逐瘀汤 肝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大鼠
下载PDF
膈下逐瘀汤联合吉西他滨对胰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血清CEA、CA199、NKT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冯晓飞 周禄荣 +1 位作者 金迎 宋文杰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6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联合吉西他滨对胰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自然杀伤T细胞(NK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饮食、运动等基...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联合吉西他滨对胰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自然杀伤T细胞(NK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饮食、运动等基础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膈下逐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检测血清CEA、CA199、NKT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D3^+、CD4^+、CD4^+/CD8^+较治疗前降低,CD8^+较治疗前升高,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68.63%)明显高于对照组(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A、CA199水平较治疗前降低,NK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EA、CA199水平低于对照组,NK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异常、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联合吉西他滨可有效提高胰腺癌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血清CEA、CA199、NKT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膈下逐瘀汤 吉西他滨 免疫功能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膈下逐瘀汤对子宫不规律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HMBG1水平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石吟 黄祎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33-2936,共4页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对子宫不规律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HMBG1水平影响。方法:收集医院妇科收治的子宫不规律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达那唑胶囊400~800mg,每日1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膈下...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对子宫不规律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HMBG1水平影响。方法:收集医院妇科收治的子宫不规律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达那唑胶囊400~800mg,每日1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膈下逐瘀汤1剂/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患者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血清炎症因子、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高迁移率族蛋白1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3%较高(P<0.05)。治疗后两两组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血清孕酮以及泌乳素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血清孕酮以及泌乳素水平较低(P<0.05)。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较低(P<0.05)。两组白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白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对子宫不规律出血的疗效显著,能够抑制炎症反应,下调HMBG1水平,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逐瘀汤 子宫不规律出血 炎症因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1
下载PDF
针刺鬼眼穴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活动期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厚 刘耀武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5期75-79,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活动期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脑肠肽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活动期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脑肠肽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膈下逐瘀汤治疗,研究组接受针刺鬼眼穴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肠黏膜病变及愈合情况、血清炎性因子、脑肠肽神经递质水平、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工作,对比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on评分、Geboes指数及病变活动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肠肽神经递质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P物质(S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长抑素(SS)与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IBDQ)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6个月内疾病复发率为17.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78%(P<0.05)。结论:针刺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可显著提高活动期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调节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脑肠肽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患者肠道黏膜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膈下逐瘀汤 活动期 湿热型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探析膈下逐瘀汤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5
作者 赵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2期45-46,共2页
目的探析膈下逐瘀汤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160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实验组采用膈下逐瘀汤治疗,分别于月经期前5~... 目的探析膈下逐瘀汤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160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实验组采用膈下逐瘀汤治疗,分别于月经期前5~7 d,月经期1~5 d及月经后6~14 d服用,早晚饭后1 h服用,共治疗6个月经期;对照组皮下注射长效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效达菲林进行治疗,分别于月经期2 d以后、第28、56天注射一次;两组患者均于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随访2年,每3个月经周期随访1次,详细记录患者妊娠情况。结果实验组治愈22例(27.5%),显效41例(51.25%),有效14例(17.5%),无效3例(3.75%),总有效率96.25%;对照组治愈16例(20%),显效30例(37.5%),有效19例(23.75%),无效15例(18.75%),总有效率81.25%,实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膈下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中取得可靠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逐瘀汤 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膈下逐瘀汤+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马雪茹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2期122-124,共3页
目的 探讨膈下逐瘀汤+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7例,口服拉米夫定,治疗52周;研究组112例,口服拉米夫定52周,联合膈下逐瘀... 目的 探讨膈下逐瘀汤+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7例,口服拉米夫定,治疗52周;研究组112例,口服拉米夫定52周,联合膈下逐瘀汤口服,治疗8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并于治疗8周后比较其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Child-Pugh评分及肝纤维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指标均明显改善,患者在治疗中并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此外,研究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Child-Pugh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膈下逐瘀汤+拉米夫定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肝功能状态,缓解肝纤维化,效果强于单独使用拉米夫定,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逐瘀汤 拉米夫定 乙型肝炎 肝硬化
下载PDF
膈下逐瘀汤在皮肤科中的应用举隅
7
作者 刘凯 《河南中医》 2014年第B11期51-51,共1页
膈下逐瘀汤临床多应用于内外妇科等领域,而在皮肤科的应用比较少,通过本方在皮肤科的应用举例来说明中医的整体思维及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关键词 膈下逐瘀汤 掌跖部湿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玫瑰痤疮
下载PDF
膈下逐瘀汤联合头孢西丁钠治疗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中医证候的影响
8
作者 刘艳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3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联合头孢西丁钠治疗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66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联合头孢西丁钠治疗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66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头孢西丁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膈下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主症(4.31±0.84)分、次症(3.66±0.57)分、全血高切黏度(3.49±0.45)mPa·s、血浆黏度(1.21±0.27)mPa·s、纤维蛋白原(2.29±0.54)g/L、D二聚体(299.46±31.09)μg/L、白细胞介素-8(20.31±5.06)μg/L、肿瘤坏死因子-α(1.22±0.21)μg/L、C反应蛋白(6.66±0.58)mg/L均低于对照组的(9.41±1.55)分、(6.52±0.94)分、(4.03±0.73)mPa·s、(1.83±0.33)mPa·s、(3.18±0.73)g/L、(352.11±40.93)μg/L、(29.01±6.44)μg/L、(1.89±0.35)μg/L、(7.95±0.97)m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膈下逐瘀汤联合头孢西丁钠治疗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气滞血瘀型 膈下逐瘀汤 中医证候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膈下逐瘀汤联合奥曲肽、凝血酶对肝硬化合并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肝功能及血清NO、ACE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景景 夏军龙 +4 位作者 郭倩 田妍 张洋 王毅刚 王璐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915-919,共5页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联合奥曲肽、凝血酶对肝硬化合并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肝功能及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96例肝硬化并发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联合奥曲肽、凝血酶对肝硬化合并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肝功能及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96例肝硬化并发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奥曲肽、凝血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膈下逐瘀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氨酸氨基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胆碱酯酶(ChE)比值、Child-pugh分级及血清NO、ACE水平的变化,统计2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及半年内再次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血清AST/ALT与ALB/ChE比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hild-pugh A级患者明显升高、Child-pugh C级明显降低(P<0.05),Child-pugh B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血清NO、ACE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半年内无再出血现象,复发率为0。[结论]膈下逐瘀汤联合奥曲肽、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逐瘀汤 奥曲肽 凝血酶 肝硬化合并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肝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