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比较
1
作者 高峰 王秀会 +2 位作者 夏胜利 周小小 郭胜洋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 研究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治疗且获随访的85例胫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48例采用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固定(髌上组),37例采用髌... 目的 研究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治疗且获随访的85例胫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48例采用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固定(髌上组),37例采用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固定(髌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胫骨远端矢状面、冠状面骨折复位和踝关节AOFA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5±5.6)个月。髌上组的骨折矢状面成角(4.1°±0.89°)小于髌下组(5.6°±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冠状面成角(4.2°±0.82°)小于髌下组(5.8°±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骨折复位不良2例(4.17%),髌下组10例(2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AOFAS评分[(97.3±4.50)分]高于髌下组[(92.0±5.72)分],踝关节疼痛评分髌上组[(37.3±4.50)分]高于髌下组[(32.0±5.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髌下入路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骨折复位更简单,能获得更好的术后骨折对位和更好的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髓内钉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下载PDF
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对胫骨干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2
作者 余立钦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22-25,共4页
目的:对比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对胫骨干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收治的86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 目的:对比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对胫骨干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收治的86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观察组行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术,两组术后均抗感染处理,并持续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膝关节伸屈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伸屈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膝关节伸屈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GQOLI-74各维度评分较术前改善,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伸屈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GQOLI-74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髌下入路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在胫骨干骨折患者治疗中效果更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与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固定术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疼痛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效果及预后研究
3
作者 张举林 尹逸麟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分析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2月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收治的102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研究... 目的分析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2月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收治的102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采取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09.28±30.17)min、透视次数为(15.23±2.71)次、住院时间为(10.18±2.17)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0、9.156、7.686,P均<0.05);术后3、6、9个月,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指标较优,并且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助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髓内钉 胫骨骨折 手术时间 疼痛程度
下载PDF
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4
作者 熊先 董志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73-76,共4页
目的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因胫骨干骨折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骨外综合一科住院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髌上组和髌下组,各40例。髌上... 目的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因胫骨干骨折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骨外综合一科住院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髌上组和髌下组,各40例。髌上组采用髌上入路进行手术,髌下组采用髌下入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情况、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改良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髌上组的手术时间短于髌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情况少于髌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HSS、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且髌上组的Lysholm评分高于髌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髌下入路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发生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推荐临床决策者优先考虑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下载PDF
胫骨骨折患者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膝前疼痛情况对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耀华 张梦华 佘恒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胫骨骨折患者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的膝前疼痛程度。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拟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 目的对比观察胫骨骨折患者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的膝前疼痛程度。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拟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阿伯丁负重试验-膝关节(AWT-K)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30、45、60s时的AWT-K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47、4.754、7.000,P=0.043、P<0.001、P<0.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在15、30、45、60 s时的AWT-K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030、4.556、9.134、11.050,P均<0.001);术后6、12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567、12.600,P均<0.001)。结论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可明显减轻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前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承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髓内钉内固定 胫骨骨折 膝前疼痛
下载PDF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瑞仁 谢皇林 +1 位作者 刘忠国 林建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2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6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髌下组与髌上组,各30例。髌上组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髌下组采用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 目的观察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6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髌下组与髌上组,各30例。髌上组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髌下组采用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后1、3、6、10个月疼痛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髌上组患者手术时间(117.36±31.31)min及住院时间(11.31±2.30)d均短于髌下组的(134.69±35.22)min、(15.76±3.15)d,透视次数(16.33±2.87)次少于髌下组的(21.77±3.0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0个月,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后1个月,且髌上组疼痛评分分别为(2.41±0.67)、(1.77±0.41)、(0.69±0.18)分,均低于髌下组的(2.75±0.62)、(2.05±0.36)、(1.05±0.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0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后1个月,且髌上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3.75±4.72)、(87.97±4.61)、(92.69±3.18)分,均高于髌下组的(80.93±5.27)、(84.85±4.26)、(89.25±5.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骨折患者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时,应用髌上入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透视次数,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更高,减轻术后疼痛效果更明显,优于髌下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 内固定治疗 胫骨骨折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下载PDF
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
7
作者 于涛 马俊 李春洪 《系统医学》 2023年第5期68-72,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胫骨骨折采用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功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于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骨科就诊的胫骨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奇偶数划分为两组,常规组(35例)患者行髌下入路髓内钉... 目的研究分析胫骨骨折采用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功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于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骨科就诊的胫骨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奇偶数划分为两组,常规组(35例)患者行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观察组(35例)患者实施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屈曲畸形、稳定性项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功能、活动度及肌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5%(1/35)低于常规组25.7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2,P<0.05)。结论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较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手术安全性更高,更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术 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术 胫骨骨折 疗效
下载PDF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对比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启才 卢翠萍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7期159-161,共3页
目的:对比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为临床胫骨髓内钉固定术路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102例,均采取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 目的:对比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为临床胫骨髓内钉固定术路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102例,均采取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两组,将选取髌下入路的5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将选取髌上入路的52例患者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髌前痛发生率、术中二次位移发生率、膝关节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髌前痛发生率和术中二次位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VAS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6个月的Lysholm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髌下入路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患者,手术时间短,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固定 胫骨骨折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髌下入路“4”字体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闭合性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涛 张军 +1 位作者 丁文峰 毕守盈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83-289,共7页
目的探讨髌下入路“4”字体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行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的35例胫骨干闭合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体位分为“4”字体位组(n=18)和传... 目的探讨髌下入路“4”字体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行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的35例胫骨干闭合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体位分为“4”字体位组(n=18)和传统体位组(n=17)。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放射线透视次数、闭合复位成功率、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Johner-Wruhs功能评分。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组间比较,“4”字体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闭合复位成功率均优于传统体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月,平均(14.34±1.77)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4”字体位组明显短于传统体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字体位组术后并发症5例,其中术后髌骨下方手术切口浅表感染1例,膝关节疼痛4例;传统体位组并发症5例,其中髌骨下方手术切口浅表感染2例,膝关节疼痛4例。两组均未见手术切口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神经血管损伤、骨折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失效等其他并发症。两组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78%VS 29.41%,P>0.05)。末次随访Johner-Wruhs评分:“4”字体位组优9例,良6例,中2例,差1例;传统体位组优8例,良5例,中2例,差2例;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3%VS 76.47,P>0.05)。结论采用“4”字体位与传统体位行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闭合性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但“4”字体位下操作更便捷,术中透视方便,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提高了骨折闭合复位率,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钉 手术体位 髌下入路
下载PDF
不同入路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朔 李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31期137-140,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治疗效果来分析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的差异,为选择合适方式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因胫骨骨折行髓内针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按进针入路的不同分为髌上入... 目的:通过临床治疗效果来分析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的差异,为选择合适方式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因胫骨骨折行髓内针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按进针入路的不同分为髌上入路组(n=32)和髌下入路组(n=28)。对比两种不同入路方式术中辐射量、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膝关节疼痛率、术后10个月膝关节HSS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6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10~1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两组术中辐射量、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手术时间短于髌下入路组(P<0.05)。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膝关节疼痛率低于髌下入路组,术后10个月膝关节HSS评分高于髌下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上入路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较髌下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膝关节疼痛发生率低、术后膝关节HSS评分高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胫骨骨折 髓内针 膝关节
下载PDF
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术后疼痛和功能评估 被引量:2
11
作者 蓝锦福 高曦 黄朱宋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8期50-52,共3页
目的研究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对患者术后的疼痛和膝关节功能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7月—2018年12月5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男37例,女17例),术中采用半屈曲位髌上入路置入髓内钉复位、固定胫骨,术后影像学评估胫骨复位以及... 目的研究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对患者术后的疼痛和膝关节功能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7月—2018年12月5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男37例,女17例),术中采用半屈曲位髌上入路置入髓内钉复位、固定胫骨,术后影像学评估胫骨复位以及愈合的情况,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评估膝关节活动度ROM,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使用SF-36和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矢状位和冠状位对位良好,无旋转对位不良;术后3个月、6个月返院随访进行评估,膝关节VAS评分分别是(3.15±0.54)分vs.(2.96±0.48)分,SF-36评分分别是(79.59±7.32)分vs.(80.75±8.67)分,Lysholm评分分别为(89.92±6.43)分vs.(91.36±5.81)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32,P=0.055;t=0.764,P=0.446;t=1.221,P=0.224);膝关节ROM患侧与健侧相比,术后3、6、12个月分别是(131.7±7.8)°vs.(134.6±8.7)°、(133.8±6.9)°vs.(136.2±7.1)°、(134.9±6.6)°vs.(135.7±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23,P=0.071;t=1.781,P=0.077;t=0.669,P=0.504),所有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良好。结论髌上入路半屈曲位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低,膝关节功能良好,髌上入路髓内钉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的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髌上入路 髓内钉 并发症 髌下入路 手术
下载PDF
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临床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邵树宏 江起庭 冯明生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8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经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行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手术路径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万方、维普、中...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经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行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手术路径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万方、维普、中国知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的相关中英文文献,并严格按照标准筛选及提取相关资料进行Meta分析,对比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骨折愈合时间、Lysholm膝关节评分、HSS膝关节评分、术后膝关节疼痛方面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按照检索策略共检索出307篇文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符合各项标准的文献8篇,其中英文文献4篇,中文文献4篇;共纳入患者604例,其中髌上入路治疗组305例,髌下入路治疗组29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髌上入路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髌下入路治疗组[WMD=-2.08,95%CI(-3.45,-7.0),P<0.05],Lysholm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髌下入路治疗组[WMD=8.25,95%CI(6.73,9.78),P<0.05],HSS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髌下入路治疗组[WMD=6.80,95%CI(4.78,8.22),P<0.05],术后膝关节疼痛例数明显少于髌下入路治疗组[OR=0.35,95%CI(0.21,0.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髌上入路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与髌下入路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基本相同[WMD=-0.79,95%CI(-2.80,-1.23),P>0.05],术中透视时间与髌下入路治疗组患者的术中透视时间基本相同[WMD=-24.28,95%CI(-56.49,7.93),P>0.05],骨折愈合时间与髌下入路治疗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基本相同[WMD=3.22,95%CI(-3.46,9.9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相比,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减少术后膝关节疼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临床疗效 META分析
下载PDF
髌上及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鑫渊 白合体叶尔·吐尔干 赵国斌 《新疆医学》 2022年第9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骨科收治的46例胫骨干骨折患者,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23岁-69岁,平均50.1岁。以上病例均实施髓内钉内固定术,按照手术入... 目的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骨科收治的46例胫骨干骨折患者,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23岁-69岁,平均50.1岁。以上病例均实施髓内钉内固定术,按照手术入路分为髌上入路(SPN)与髌下入路(IPN)两组,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膝前区疼痛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门诊随访12个月-24个月,平均16.5个月。SPN组手术时间(96.45±5.25)分钟少于IPN组(106.73±7.69)分钟。两组相比,SPN组膝前疼痛较轻(VAS评分1.02±1.1 vs 1.58±2.26.),膝关节功能评分较高(Lysholm评分97.13±2.45 vs 92.16±2.66),P<0.05,但两组在出血量(ml)(82.26±5.23 vs 85.12±5.68)、骨折愈合方面(RUST评分28.12±5.46 vs 29.48±6.3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相比较,应用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操作更简单,术程短,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髓内钉
下载PDF
经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黎明明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9期118-120,共3页
目的:研究经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9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5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上入路组和下入路组,各26例.上入路组经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下入路组经髌... 目的:研究经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9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5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上入路组和下入路组,各26例.上入路组经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下入路组经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情况、膝关节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上入路组的膝关节屈曲和伸展度数均优于下入路组(P<0.05);上入路组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HSS评分高于下入路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下入路组(P>0.05);上入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低于下入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髌上入路髓内钉固治疗胫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显著,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较好,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Lysholm评分 HSS评分 胫骨骨折
下载PDF
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疗效观察
15
作者 兰魁兵 殷振宇 +1 位作者 郭健行 程峰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9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9月收治胫骨干骨折患者1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2017年1月-12月收治胫骨干骨折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经髌下入路置入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9月收治胫骨干骨折患者1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2017年1月-12月收治胫骨干骨折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经髌下入路置入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膝关节(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 胫骨干骨折 髌下入路
下载PDF
髌下与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曹鑫 孟险峰 +2 位作者 崔华安 武琳 杨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比较髌下入路和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截止2021年8月发表的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髓内固定胫骨骨折的相关文献,采用... [目的]比较髌下入路和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截止2021年8月发表的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髓内固定胫骨骨折的相关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文献中二分类变量(骨折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术后感染)和连续性变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针点位置、放射剂量、VAS评分以及Lysholm评分)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3篇文献纳入研究,共包括1112例胫骨骨折病例。在骨折畸形愈合(OR=5.43,95%CI:2.16~13.65)、精确置钉(正位MD=1.74,95%CI:1.22~2.27)(侧位MD=2.25,95%CI:1.35~3.16)、术后疼痛评分(MD=0.81,95%CI:0.64~0.98)以及Lysholm评分(MD=-5.26,95%CI:-6.52~4.00)髌上组均显著优于髌下组。而两组在骨折不愈合(OR=0.95,95%CI:0.55~1.65)、术后感染(OR=0.62,95%CI:0.25~1.57)、术中出血量(MD=0.18,95%CI:-1.71~2.07)和术中射线曝露剂量(MD=8.72,95%CI:-6.24~23.6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髌上组在降低骨折畸形愈合、提高精确置钉、减少术后疼痛以及术后膝关节恢复功能方面要优于髌下组,特别是在治疗胫骨近端以及远端骨折时优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髓内钉 髌下入路 髌上入路
原文传递
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培文 姚学东 +3 位作者 庄华烽 许昊 李毅中 林金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231-2235,共5页
[目的]比较髌上与髌下两种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17~2018年本院收治的胫骨骨折行髓内钉治疗的患者资料,髌上入路30例,髌下入路33例,比较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 [目的]比较髌上与髌下两种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17~2018年本院收治的胫骨骨折行髓内钉治疗的患者资料,髌上入路30例,髌下入路33例,比较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髌上组的手术时间短于髌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NRS评分、Lysholm评分和ROM均较术后3个月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和12个月,髌上组在NRS评分、Lysholm评分均显著优于髌下组(P<0.05);但是,两组在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率以及骨折畸形愈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减轻术后膝前痛,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髓内钉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原文传递
经髌上入路与经髌韧带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磊 张杰 +3 位作者 马改平 呼芳 王凤凤 曹华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8期804-807,共4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对经髌上入路与经髌韧带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检索自1966-01-2018-01国内外数据库有关经髌上入路与经髌韧带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对照研究文献。观察指标:术中X线... 目的采用Meta分析对经髌上入路与经髌韧带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检索自1966-01-2018-01国内外数据库有关经髌上入路与经髌韧带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对照研究文献。观察指标:术中X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纳入7个研究,共440例,其中经髌上入路组221例,经髌韧带入路组219例。纳入文献质量:A级2个,B级2个,C级3个。与经髌韧带入路组比较,经髌上入路组术中X线暴露时间与手术时间更短,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时,相对于经髌韧带入路,经髌上入路可以降低术后膝前疼痛的发生率,减少术中X线暴露时间并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交锁髓内钉 经髌韧带入路 经髌上入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髌上与髌下旁入路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钰军 吴振焕 +1 位作者 朱英 潘月帆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比较髌上旁入路和髌下旁入路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 2012年6月—2019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62例。其中30例取髌上旁入路(髌上组),32例取髌下旁入路(髌下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资... [目的]比较髌上旁入路和髌下旁入路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 2012年6月—2019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62例。其中30例取髌上旁入路(髌上组),32例取髌下旁入路(髌下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资料。[结果]髌上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切口长度均显著优于髌下组(P<0.05),但两组间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30±2.50)个月。两组恢复负重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活动时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膝关节ROM和Lysholm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6个月髌上组的VAS评分显著小于髌下组(P<0.05),术后6、12个月髌上组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髌下组(P<0.05)但相应术后时间点两组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髌上组术后残留矢状面侧方移位和成角移位均显著小于髌下组(P<0.05),但是两组间术后残留冠状面侧方移位和成角移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影像显示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结论]两种入路均可完成胫骨干骨折髓内固定,相比之下髌上旁入路的临床结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 髌上旁入路 髌下旁入路
原文传递
术前影像学测量在胫骨髓内钉治疗中的应用
20
作者 陶日东 蔡东高 《现代医学》 2022年第6期717-721,共5页
目的:探究术前影像学测量在胫骨髓内钉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接受髓内钉治疗的胫骨干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为X线组、CT组,两组术前分别通过X线、CT测量健侧胫骨的髓腔长度及狭窄部直径以预测髓内钉型号,... 目的:探究术前影像学测量在胫骨髓内钉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接受髓内钉治疗的胫骨干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为X线组、CT组,两组术前分别通过X线、CT测量健侧胫骨的髓腔长度及狭窄部直径以预测髓内钉型号,比较两组间术前髓内钉预测值及术中所用的髓内钉实际值;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以及扩髓次数;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胫骨骨折愈合评分(RUST评分)。结果:X线组术前髓内钉长度及直径预测值大于术中所用的髓内钉长度及直径实际值,且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大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组术中出血透视次数、扩髓次数多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大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髓内钉术前CT测量较X线测量更加精确,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扩髓次数以及透视次数,减轻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对胫骨干骨折的髓内钉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 影像学测量 髌下入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