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在时间中的呼喊与细语——关于影片《呼喊与细语》的再读 被引量:2
1
作者 潘汝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36,共9页
在伯格曼的影片《呼喊与细语》中,身体及对身体的触摸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凸现出来,身体在时间中彰显其意义。正是在时间中,身体成了人与人纠结的场所,人与神沟通的桥梁,发出了它不可遏制的呼喊与细语。由此,玛丽亚与卡琳扑朔迷离的关系... 在伯格曼的影片《呼喊与细语》中,身体及对身体的触摸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凸现出来,身体在时间中彰显其意义。正是在时间中,身体成了人与人纠结的场所,人与神沟通的桥梁,发出了它不可遏制的呼喊与细语。由此,玛丽亚与卡琳扑朔迷离的关系得到了解读:古老的红色背景中玛丽亚的美丽身体彰显了它在时间中的意义;安娜与艾格尼丝"此在"的身体,把过去和未来交织和融为一体,完成了人与神沟通的重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许可以说,伯格曼的影片《呼喊与细语》就成了世俗版《圣经》关于身体的神性的"呼喊与细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格玛·伯格曼 《呼喊与细语》 身体 人神沟通
下载PDF
论英格玛·伯格曼电影的“两希”文明底蕴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汝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7,共11页
在对"两希"文明和谐平衡这一西方文化理想的呼唤中,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用精彩的镜像语言,对一系列具有浓重宗教色彩和终极意义的主题展开了富有里程碑意义的阐释。这种阐释,只有放在"两希"文明的... 在对"两希"文明和谐平衡这一西方文化理想的呼唤中,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用精彩的镜像语言,对一系列具有浓重宗教色彩和终极意义的主题展开了富有里程碑意义的阐释。这种阐释,只有放在"两希"文明的背景中,才能获得较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更为深刻的理解。温暖的童年经验,使得将"全部创作建立在童年印象基础上"的伯格曼,获得了汲取各种文化给养的能力和兼容并蓄的潜质;伯格曼从基督教的"罪与罚"中超拔出来,在"意识"与"良知"、"知"与"行"统一融合的人生和艺术道路上,推进着理性与信仰殊途同归的进程;在个体精神的层面上,伯格曼与存在主义达成一致,将审美境界与宗教境界、艺术与神圣存在相互交融,以"在静穆中激荡"的影像风格,传达着"两希"文明相互包容的哲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电影 英格玛·伯格曼 “两希”文明 基督教 存在主义
下载PDF
生命的伪饰与存在的真相——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主题探究
3
作者 潘汝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4-202,共9页
人类存在的真相是现代艺术孜孜探求的主题。作为现代电影艺术的代表人物,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深入绝望之境、危险地带,以影像的方式揭开语言的一切伪装,暴露出人类真实的生存状况,展示了"由白痴讲述,熙攘而疯狂"的生... 人类存在的真相是现代艺术孜孜探求的主题。作为现代电影艺术的代表人物,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深入绝望之境、危险地带,以影像的方式揭开语言的一切伪装,暴露出人类真实的生存状况,展示了"由白痴讲述,熙攘而疯狂"的生存篇章。《假面》、《秋天奏鸣曲》、《傀儡生命》等作为伯格曼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以"恶之花"的形式绽放,表明了这位电影导演这样的艺术诉求:揭开语言伪饰的生命假面,穿越"性"在权力要挟下言说的疯狂幻象,让汹涌在那貌似欢快的奏鸣曲下的骨肉相残的惊涛骇浪直抵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格玛·伯格曼 《假面》 《秋天奏鸣曲》 《傀儡生命》 存在的真相
下载PDF
在沉默中倾听身体——重释伯格曼影片《沉默》
4
作者 潘汝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71,共11页
在《沉默》中,瑞典导演伯格曼通过演绎伊斯特和安娜这对具有符号意义的人物,将"身体"作为终极关切的对象,赋予"身体"以超乎寻常的力量,阐释了"身体"作为寂静之音和大道之言的内涵。姐姐伊斯特病入膏肓,... 在《沉默》中,瑞典导演伯格曼通过演绎伊斯特和安娜这对具有符号意义的人物,将"身体"作为终极关切的对象,赋予"身体"以超乎寻常的力量,阐释了"身体"作为寂静之音和大道之言的内涵。姐姐伊斯特病入膏肓,满怀仇恨;妹妹安娜健康强壮,勇敢自信,她们分别是奴隶道德和主人道德的典型代表。在这里,虚伪而衰败的理性和真实而强悍的身体,在相互对抗的舞台上表达着这样的意旨:真实的永恒生命、爱和思想的力量之源就在欢腾的身体之中,真正的上帝之城与凡俗的生活、欲望之爱、充满热血的身体没有距离,身体是信仰实存的另一种形态。由此,颠覆了被创造、被祭献、被书写的身体,彰显了不再缺席、至关重要的身体在神圣的沉默中的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格玛·伯格曼 《沉默》 身体 主人道德 奴隶道德
下载PDF
生存的悖论:言语与沉默
5
作者 刘华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3-167,共5页
通过对瑞典导演伯格曼的电影《假面》所进行的电影美学方面的文本分析,探讨存在于人类的言语与沉默之间的哲学与美学关系,并进而探讨电影作为一种语言的形式的本体论意义。
关键词 伯格曼 《假面》 言语 沉默
下载PDF
英格玛·伯格曼导演艺术浅析
6
作者 陈凝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20-122,共3页
通过分析和探讨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导演艺术风格的形成演变,细致论述了他的导演风格、影片风格、表演风格、镜语风格,并分析其成因。
关键词 英格玛·伯格曼 导演风格 表演风格 美学风格 镜语风格
下载PDF
英格玛·伯格曼作品的叙事风格与主题研究
7
作者 郎滨 宋海燕 《宿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4-47,共4页
利用文本分析和叙事分析的方法,对英格玛·伯格曼导演的作品进行了研究,发现伯格曼的电影在叙事上、风格上受室内心理剧影响很大,其中淡化戏剧冲突、简化人物关系、对白冗长都是伯格曼擅用的叙事技巧。伯格曼常利用梦境把现实世界... 利用文本分析和叙事分析的方法,对英格玛·伯格曼导演的作品进行了研究,发现伯格曼的电影在叙事上、风格上受室内心理剧影响很大,其中淡化戏剧冲突、简化人物关系、对白冗长都是伯格曼擅用的叙事技巧。伯格曼常利用梦境把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连接起来,采用梦境-现实-幻觉交叉叙事的方式来探索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主题内涵。研究表明无处不在的孤独、充满背叛的爱情是伯格曼电影一贯的主题。阐释了伯格曼电影的社会意义和现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格玛·伯格曼 叙事风格 主题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