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六经开阖枢理论探赜遗精治疗
1
作者 刘喆雯 朱文雄 陈其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73-877,共5页
六经开阖枢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阐述三阴三阳为天地之道、生杀之本的观点,强调通过调节枢机开阖以实现一气周流无碍,气血阴阳平衡。兹从六经阴阳开阖枢理论探赜遗精的治疗,认为肝、脾、肾枢机斡旋失司、开阖失调是遗精发生的关键,... 六经开阖枢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阐述三阴三阳为天地之道、生杀之本的观点,强调通过调节枢机开阖以实现一气周流无碍,气血阴阳平衡。兹从六经阴阳开阖枢理论探赜遗精的治疗,认为肝、脾、肾枢机斡旋失司、开阖失调是遗精发生的关键,分而论之为土湿阳衰、肝木不升、水火失交、肾虚水寒,从而出现气化不利,加重壅塞,最终导致遗精。因此,治疗应强调恢复枢机开阖之力,调控肝、心、脾、肾各脏气机升降出入的动态平衡,应用疏肝解郁、交通心肾、温肾助阳等治法,引导厥阴、少阴、少阳等经脉正气回归,达到气血循行通畅、脏腑功能恢复的目的,为遗精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六经 开阖枢 遗精 交通心肾 中医药
下载PDF
任、督、冲脉“一源三歧”“异名同体”探析
2
作者 李博灵 赵永烈 +1 位作者 王丹萍 周晓卿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23-627,共5页
任、督、冲脉理论为奇经八脉理论的重要内容。王冰提出任、督、冲脉“一源三歧”“异名同体”学说,体现三脉之间的密切联系。以《黄帝内经》《难经》《脉经》《针灸甲乙经》为基础,分析以上两种认识。认为“一源三歧”为任、督、冲脉同... 任、督、冲脉理论为奇经八脉理论的重要内容。王冰提出任、督、冲脉“一源三歧”“异名同体”学说,体现三脉之间的密切联系。以《黄帝内经》《难经》《脉经》《针灸甲乙经》为基础,分析以上两种认识。认为“一源三歧”为任、督、冲脉同起于小腹深处肾下胞中,三脉浅出体表位置不同,受《针灸甲乙经》影响,针灸学教材认为三脉同出于会阴。《黄帝内经》认为任脉上循脊里、督脉少腹直上,故王冰认为任脉、督脉命名实为区别腹背阴阳,但冲脉与任脉、督脉循行并未重合。任、督、冲脉“异名同体”包含任、督脉的循行重合与冲、督脉生理病理密切联系两层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脉 督脉 冲脉 一源三歧 异名同体 《黄帝内经》 《难经》 《脉经》 《针灸甲乙经》
下载PDF
《黄帝内经》胃气理论内涵及其对中医护理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贾璐 姜婧 +4 位作者 肖雅霖 叶飞 郭浩林 李雅璇 李卫红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902-1905,共4页
梳理《黄帝内经》中有关胃气的文献记载,总结凝练胃气理论的内涵。胃气是脾胃功能在脉象上的反映,是指胃受纳腐熟水谷化生的精微之气,是以降为顺的胃腑气机。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情志护理3个方面阐述《黄帝内经》胃气理论对中医护理... 梳理《黄帝内经》中有关胃气的文献记载,总结凝练胃气理论的内涵。胃气是脾胃功能在脉象上的反映,是指胃受纳腐熟水谷化生的精微之气,是以降为顺的胃腑气机。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情志护理3个方面阐述《黄帝内经》胃气理论对中医护理的指导作用,认为顾护胃气的原则体现于中医护理的各个方面,该理论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优势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中医护理 胃气 脉象 精微之气 胃主通降
下载PDF
《黄帝内经》之“火”辨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海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8-310,共3页
中医理论中具有诸多与“火”有关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在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仅从《黄帝内经》来看,全文中“火”出现约240余次,所述之火包括阴阳之火、五行之火、六气之火、君火相火、少火壮火等,为中医学“火”的理论形成奠... 中医理论中具有诸多与“火”有关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在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仅从《黄帝内经》来看,全文中“火”出现约240余次,所述之火包括阴阳之火、五行之火、六气之火、君火相火、少火壮火等,为中医学“火”的理论形成奠定了基础。但《黄帝内经》中极少直接将“火”比附于人体,因而无今人广泛讨论之心火、肝火、胃火等人体之火的概念,这些概念均为后世所创。今人称为人体两种生理之火的“君火”、“相火”,在《黄帝内经》中实为运气之术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涵义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内经》《难经》脉法拾萃 被引量:2
5
作者 宋晓宾 齐向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通过阐述《内经》《难经》两部经典中的脉学思想,同时汇集当今脉学界新成果,形成一套切合临床实际,用之有效的脉诊思路。[方法]本文追本溯源,提取两部经典中的脉学思想通过三部分来阐述,一是列举《内经》中两种不同脉学体系——... [目的]通过阐述《内经》《难经》两部经典中的脉学思想,同时汇集当今脉学界新成果,形成一套切合临床实际,用之有效的脉诊思路。[方法]本文追本溯源,提取两部经典中的脉学思想通过三部分来阐述,一是列举《内经》中两种不同脉学体系——三部九候脉法和独脉法并详细分析二者的具体适用范围和联系;二是分析经典中脉诊医生的分类等级及详细列举上工、中工、下工三者从脉象中提取的信息维度;三是拓展脉诊研究,并且与现代微观脉诊结合,综合定位。[结果]梳理了经典中的脉诊思想;概述了脉诊水平的层次;拓展了脉诊的现代研究。[结论]在传统脉诊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分别从躯体、心理、体质、个性及既往心理经历等多个维度分析患者,真正做到从"形""神"层面分析、判断一个人的整体面貌,以期彰显脉诊在四诊中的重要作用,以期能为脉学爱好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部九候 独脉 脉法衍化 《内经》 《难经》
下载PDF
宋代社会背景对《黄帝内经》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倪世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9-261,共3页
《黄帝内经》问世后流传不广泛,至宋代朝廷重视医学,令校正医书局校勘出版《素问》,并作为太医局教材,加之印刷技术进步大量出版《黄帝内经》,才促使其广泛流行与传播,学习研究者日众。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宋代 社会背景
下载PDF
俞樾《内经辨言》的训诂特色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心平 潘珍珍 +1 位作者 杨美霞 郑红斌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34-436,共3页
[目的]探讨晚清经学家、教育家俞樾所著《内经辨言》的校勘训诂特色,为后世研究《内经》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运用史料考证、文献分析的方法,从文字演变、词句异义、音韵、衍文、传抄错误等多个角度研究《内经辨言》的训诂特色,并总结... [目的]探讨晚清经学家、教育家俞樾所著《内经辨言》的校勘训诂特色,为后世研究《内经》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运用史料考证、文献分析的方法,从文字演变、词句异义、音韵、衍文、传抄错误等多个角度研究《内经辨言》的训诂特色,并总结归纳其对《内经》研究的影响。[结果]从清儒研治《内经》的过程看,俞樾的研究有承前启后之功,清以后治《内经》的方法多是参阅俞氏训诂。《内经辨言》善采词法文义、行文句式等多种途径,校勘训释《素问》四十八条。《内经辨言》广泛运用了文字考证、训诂学等方法,利用古本典籍,旁引百家之说,校勘训释《素问》。[结论]《内经辨言》是训诂《内经》之专书,研究此书的训诂特色,对后世研究《内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内经辨言 内经 训诂 特点 影响
下载PDF
时逸人《黄帝内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灵芝 农汉才 王致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9-452,共4页
时逸人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医教育家,也是现代中医史上积极主张中医科学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与研究,除了在当时的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也编写教材应用于讲学,现对其内经相关研... 时逸人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医教育家,也是现代中医史上积极主张中医科学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与研究,除了在当时的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也编写教材应用于讲学,现对其内经相关研究进行整理总结。其《时氏内经学》一册作为教材使用,对《内经》原文采取原文、经义、讲解的形式予以详析,并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中西汇通中的西医学理论注释相关条文,阐释条文中所蕴含的科学新义和原理,这种既兼有传统以经证经阐释条文的形式,又有结合西方医学知识揭示《内经》理论内涵的许多内容,呈现了对《内经》研究思路的多元化,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时氏内经学 时逸人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中的医德教育思想 被引量:6
9
作者 曹变玲 李亚军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第4期510-513,共4页
《黄帝内经》,缘起于德,在传道授业方面,其倡导医者应匪人勿教,择人而授,高风亮节,开放不狭隘;在职业追求方面,其倡导医者应博采勤求,深得医道,志于上工,为天下师;在职业操守方面,其倡导医者应珍视生命,以不病调病,一丝不苟,大医风范;... 《黄帝内经》,缘起于德,在传道授业方面,其倡导医者应匪人勿教,择人而授,高风亮节,开放不狭隘;在职业追求方面,其倡导医者应博采勤求,深得医道,志于上工,为天下师;在职业操守方面,其倡导医者应珍视生命,以不病调病,一丝不苟,大医风范;在职业信仰方面,其倡导医者应法于往古,验于来今,坚信科学,反对迷信;《黄帝内经》倡导医术要精湛、医德要高尚的职业理念,影响深远,成为后世医德思想生发的渊源,对当今高素质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灵枢经》 医德教育 医学伦理
下载PDF
得气与肩周炎取穴关系探讨 被引量:11
10
作者 边涛 王朝阳 +4 位作者 彭志杰 王妍妍 李京忠 田贵华 刘书坤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806-1810,共5页
得气是针刺补泻的基础,分为得正气和得邪气,得气通过医者手下感知,而不包括患者的感觉。得正气的感觉是和而缓,得邪气的感觉是紧而急。根据得气理论可确定肩周炎针灸取穴以手三阳经为主,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为辅,常用穴位有肩髃、肩... 得气是针刺补泻的基础,分为得正气和得邪气,得气通过医者手下感知,而不包括患者的感觉。得正气的感觉是和而缓,得邪气的感觉是紧而急。根据得气理论可确定肩周炎针灸取穴以手三阳经为主,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为辅,常用穴位有肩髃、肩贞、肩髎、曲池、合谷、外关、支沟、中渚、肩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气 肩周炎 黄帝内经 中医理论
下载PDF
浅析“五精所并”理论与中风证治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国为 夏洁楠 +2 位作者 侯江淇 丁毅 徐世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436-2439,共4页
目的:辨析《黄帝内经》"五精所并"理论的原义,探究其对中风的理论指导作用。方法:通过研读相关文献,归纳整理历代医家对"五精所并"理论原义的解读,分析两则"五精所并"中风医案,探讨"五精所并"... 目的:辨析《黄帝内经》"五精所并"理论的原义,探究其对中风的理论指导作用。方法:通过研读相关文献,归纳整理历代医家对"五精所并"理论原义的解读,分析两则"五精所并"中风医案,探讨"五精所并"理论与中风证治的相关性。结果:把历代医家对"五精所并"理论原义的解读分为相生相克说、余脏皆并说、相乘说、精气相侮说、相乘相侮说和行文错简说等6种;发现两则"五精所并"中风医案均出现情志异常改变,在病因病机、病情病势上都具有相似性,通过"五精所并"理论的指导,收到了满意效果。结论:"五精所并"理论对中风证治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精所并 虚而相并 中风 医案
原文传递
论《黄帝内经》“有故无殒,亦无殒”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蔡佳宇 常文静 蔡辉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60-63,共4页
"有故无殒,亦无殒"原指妇人妊娠罹患大积大聚之病,当详加辨察,如确属必需,可施以峻烈之药,攻其实邪,只要药证相符,便可病去母健胎安。然治疗时需审时度势,中病即止,遵循有病医病、无拘成见,施治遣方、有胆有识,辨证精确、遣... "有故无殒,亦无殒"原指妇人妊娠罹患大积大聚之病,当详加辨察,如确属必需,可施以峻烈之药,攻其实邪,只要药证相符,便可病去母健胎安。然治疗时需审时度势,中病即止,遵循有病医病、无拘成见,施治遣方、有胆有识,辨证精确、遣方谨慎的原则。同时,在当今临床实践中,"有故无殒,亦无殒"亦可作为其他各科疾病的治疗原则之一,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故无殒 亦无殒” 黄帝内经 妊娠病 中医理论
下载PDF
温阳法治疗便秘源流述要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本升 颜帅 +2 位作者 文科 王晓鹏 陈映辉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672-1675,共4页
温阳法是中医辨证治疗便秘的重要方法之一。《黄帝内经》为温阳法治疗便秘的理论渊源;汉代《伤寒杂病论》首创温阳法治疗便秘的理法方药;隋唐时期,温阳法治疗便秘不断推陈出新;宋金元时期,多位医家对温阳法治疗便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而... 温阳法是中医辨证治疗便秘的重要方法之一。《黄帝内经》为温阳法治疗便秘的理论渊源;汉代《伤寒杂病论》首创温阳法治疗便秘的理法方药;隋唐时期,温阳法治疗便秘不断推陈出新;宋金元时期,多位医家对温阳法治疗便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而到了明清时期,温阳法治疗便秘有了较大的创新及完善。因此,追溯温阳法治疗便秘的历史源流,有助于更加了解及重视温阳法在便秘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温阳法 历史源流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中医理论
下载PDF
《素问·脉解》篇“阳明者午也”渊源考释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建宇 刘冰 +2 位作者 刘飞飞 蔡昱 朱云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9-54,共6页
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仰韶文化遗物,人面的嘴部由两条交吻的鱼组成,呈"×"形空间,寓意"阴阳在天地间交午"及原始社会以"蜃"为"交换媒介"的"日中为市"的商品交易。"地中"为... 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仰韶文化遗物,人面的嘴部由两条交吻的鱼组成,呈"×"形空间,寓意"阴阳在天地间交午"及原始社会以"蜃"为"交换媒介"的"日中为市"的商品交易。"地中"为"阴阳交午"即午月夏至日午时立表测影求得的,脾胃属土,土居中宫,"阳明者午也"的表述说明足阳明胃经具有夏至日午时立杆测影以求"地中"一样的功能,而这个功能也正是胃与"地中"相参的生理基础。其中梁门穴、梁丘穴、伏兔穴与"地中"之一"大梁"相参,天枢穴与测量"地中"的时间"夏至"所在的"气交"时段相参。同时,"阴阳交午"寓意之引申—原始社会"互市"贸易及"日中为市"的商品交换为"脾为之使,胃为之市"之说的来源,其中厉兑穴之命名体现了"日中为市"与五月天地"阴阳交午"的渊源关系。而彩陶盆"×"形空间所在的"唇",与交换媒介作用的"蜃"及表示时间的"辰"本义同源,都有"×"所寓意的"交互"含义。因此可以认为,中医学对于胃及足阳明经生理功能的认识与仰韶文化彩陶盆两条鱼交吻于人头口周彩绘之寓意之间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文化 人面鱼纹彩陶盆 “阴阳交午” “地中” “阳明者午也” “胃为之市” “日中为市” 黄帝内经
下载PDF
《太平经》中五脏分证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兆杰 王洪琦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81-1183,共3页
《太平经》乃汉末太平道之经典,其内容繁杂,包罗万象。重视"修身养性,保精爱神,内则治身长生,外则治国太平,消灾治疾"。同时代的《黄帝内经》中五脏分证思想对中医影响深远,这一思想对《太平经》认识、治疗疾病产生了重要影... 《太平经》乃汉末太平道之经典,其内容繁杂,包罗万象。重视"修身养性,保精爱神,内则治身长生,外则治国太平,消灾治疾"。同时代的《黄帝内经》中五脏分证思想对中医影响深远,这一思想对《太平经》认识、治疗疾病产生了重要影响。《太平经》在辨七窍病、辨气色病及不同脏腑病的治疗中都运用了五脏分证的思想。对这一思想进行梳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医学中五脏与神志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经 黄帝内经 五脏分证 五行
原文传递
论宋徽宗《圣济经》《圣济总录》之言道与载具 被引量:4
16
作者 谷建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789-3792,共4页
宋徽宗《圣济经》遵循《素问》之义而阐释其要,是北宋时期较为纯粹的医学理论性著作,为金元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圣济经》言道,关注《黄帝内经》之意、旨、理;《圣济总录》载具,主要收载诸病方治,其相关法则皆源于《圣济经》。如注重... 宋徽宗《圣济经》遵循《素问》之义而阐释其要,是北宋时期较为纯粹的医学理论性著作,为金元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圣济经》言道,关注《黄帝内经》之意、旨、理;《圣济总录》载具,主要收载诸病方治,其相关法则皆源于《圣济经》。如注重情志内伤,以治神为先;以肾为本,啬肾藏精;心肾之间关系上注重交媾坎离、兼济水火;治疗上主张先以食养,后以药治,以谷气为先;并提出对药物定名辨实。宋徽宗于岐黄家言深造自得,其人其著具有较高医学地位与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徽宗 圣济经 圣济总录 素问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杨上善与《太素》类编的关系考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春波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3-16,共4页
《太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全文类编注释《内经》之作 ,为杨上善奉敕编撰。近年来 ,有学者对《太素》一书是否为杨上善所类分编撰 ,提出了异议。但是 ,从注文中的有本、一本非指《太素》的别本 ;注文援引《素问》、《九卷》并非用于... 《太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全文类编注释《内经》之作 ,为杨上善奉敕编撰。近年来 ,有学者对《太素》一书是否为杨上善所类分编撰 ,提出了异议。但是 ,从注文中的有本、一本非指《太素》的别本 ;注文援引《素问》、《九卷》并非用于校勘《太素》 ;对杨上善撰与注的分析 ;对《太素·水论》注文“太素经论”的分析等 4个方面 ,对《太素》的经文与注文进行研究 ,可以得出结论 :《太素》的类编 ,确系出自杨上善之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上善 黄帝内经太素 类编 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辨《伤寒杂病论》序文真伪及其与《黄帝内经》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雷 明子荐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83-385,共3页
《伤寒杂病论》是对《黄帝内经》的医经思维和《汤液经法》的经方思维继承与融合,其中"伤寒"之名及时间医学的观点均源于《黄帝内经》。但近代部分中医名家否定《伤寒杂病论》序文的真实性,继而否定《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 《伤寒杂病论》是对《黄帝内经》的医经思维和《汤液经法》的经方思维继承与融合,其中"伤寒"之名及时间医学的观点均源于《黄帝内经》。但近代部分中医名家否定《伤寒杂病论》序文的真实性,继而否定《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的密切关系。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句仗、语法之争;(2)声韵、引文之辨;(3)浑说、详说之论;(4)余、我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序文 黄帝内经 中医理论
下载PDF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反淫》与《黄帝内经》的魂魄观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锋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59-261,共3页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反淫》,是一篇以魂和魄对话形式写成的“七体”赋,以魂为客,以魄为主,体现了二元论的魂魄观.与《反淫》成书时间相近的《黄帝内经》中,五脏藏神说以及从精神情志层面对魂魄的定义,认为形魄俱生而无先后,魄内阳气之...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反淫》,是一篇以魂和魄对话形式写成的“七体”赋,以魂为客,以魄为主,体现了二元论的魂魄观.与《反淫》成书时间相近的《黄帝内经》中,五脏藏神说以及从精神情志层面对魂魄的定义,认为形魄俱生而无先后,魄内阳气之神者为魂,与《反淫》篇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竹书 北大竹书 《黄帝内经》 魂魄观 魂魄二元论
原文传递
立德、立功、立言——漫谈做一个好的内经教师
20
作者 王庆其 《中医教育》 2010年第6期1-4,共4页
《左传》:"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德就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立功就是奉献社会;立言就是在学术方面有所建树。要做一个合格的内经教师,也应以"三立"为准绳。
关键词 内经 教师 三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