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桦褐孔菌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9
1
作者 梁清乐 王秋颖 +1 位作者 樊锦燕 薛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3-625,共3页
桦褐孔菌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应用前景广泛的药用真菌。尤其对各种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艾滋病有很好的疗效,引起各国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桦褐孔菌生长环境特殊,自然资源十分有限,人工栽培困难,应加大对桦褐孔菌的研究力度。综述... 桦褐孔菌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应用前景广泛的药用真菌。尤其对各种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艾滋病有很好的疗效,引起各国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桦褐孔菌生长环境特殊,自然资源十分有限,人工栽培困难,应加大对桦褐孔菌的研究力度。综述了桦褐孔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民间利用情况,并展望了桦褐孔菌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以期更加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桦褐孔菌资源,满足人们对桦褐孔菌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生物学特性 药用真菌
下载PDF
桦褐孔菌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及美容功效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蔡建秀 龚丽芬 +1 位作者 许丽璇 陈伟伟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5-119,共5页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桦褐孔菌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测定了总黄酮提取液的酪氨酸酶抑制率,并制备了桦褐孔菌总黄酮雪花膏。进行了该雪花膏的性能测试和大白鼠皮肤抗氧化试验:包括用丙二醛(MDA)试剂盒测定MDA含量;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大白...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桦褐孔菌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测定了总黄酮提取液的酪氨酸酶抑制率,并制备了桦褐孔菌总黄酮雪花膏。进行了该雪花膏的性能测试和大白鼠皮肤抗氧化试验:包括用丙二醛(MDA)试剂盒测定MDA含量;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大白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活性氧(ROS)试剂盒体外测定皮肤组织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得到了桦褐孔菌总黄酮的较优提取条件:乙醇体积分数为70%,料液比(g∶mL)为1∶40,微波辐射时间为120 s,功率为352 W,此条件下总黄酮的最高提取率为4.96%。质量浓度为0.024 g.L-1的桦褐孔菌总黄酮提取液加入量为7.5 mL时,酪氨酸酶抑制率最高,达25.0%。且其制成的雪花膏稳定性、光泽、颜色效果最好。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总黄酮雪花膏能减少大白鼠皮肤组织匀浆中MDA的生成,增强SOD活性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说明桦褐孔菌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能力,可以作为天然的抗衰老和美白化妆品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总黄酮 提取 抗衰老 美白
下载PDF
桦褐孔菌研究综述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建光 司俊娜 高愿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71-572,582,共3页
概述了国内外桦褐孔菌的生物学情况,介绍了桦褐孔菌的人工栽培及其在抗癌、预防艾滋病、治疗糖尿病、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对其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桦褐孔菌 生物学特性 功能特性 药用真菌
下载PDF
桦褐孔菌水提粉的抗氧化性及对人体经络电压的作用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饶平凡 陈琦 +6 位作者 周河美 许明明 林鹏辉 郭静科 柯李晶 周建武 刘树滔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94,共7页
桦褐孔菌,常称为白桦茸,又叫作西伯利亚灵芝,是一种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效的保健食品。为了研究桦褐孔菌的抗氧化性和归经作用,测定桦褐孔菌水提粉的SOD活力、总抗氧化力和氧化还原电位值。召集30名志愿者并分为两组,分别服用桦褐孔菌水... 桦褐孔菌,常称为白桦茸,又叫作西伯利亚灵芝,是一种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效的保健食品。为了研究桦褐孔菌的抗氧化性和归经作用,测定桦褐孔菌水提粉的SOD活力、总抗氧化力和氧化还原电位值。召集30名志愿者并分为两组,分别服用桦褐孔菌水提粉制备的菌汤和添加SOD蛋白的菌汤,志愿者每日服用100 mL,连续服用24 d,记录左、右两侧的24条经络电压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水提粉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当志愿者服用桦褐孔菌粉和SOD桦褐孔菌粉24 d后,能够显著提高心经、心包经和肺经电压,而且添加SOD蛋白的桦褐孔菌粉能够显著提高脾经、膀胱经、肝经的电压。以上结果与已报道的桦褐孔菌的功效描述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抗氧化 归经 经络电压 SOD
下载PDF
桦褐孔菌不同提取物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向辉 谢人明 +3 位作者 陈琳 李振志 孙文基 赵晔 《中国药物警戒》 2013年第7期390-392,395,共4页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不同提取物对小鼠急性毒性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桦褐孔菌水提物和70%乙醇提取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并观察其毒性反应。结果随着给药量的增大,桦褐孔菌水提物和醇提取物...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不同提取物对小鼠急性毒性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桦褐孔菌水提物和70%乙醇提取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并观察其毒性反应。结果随着给药量的增大,桦褐孔菌水提物和醇提取物对小鼠毒性作用逐渐增强,死亡率逐渐升高,空白组没有异常变化。按生药量计算水提物的LD50是17.49g·kg-1,95%可信区间为16.36~18.70g·kg-1;醇提取物LD50是61.97g·kg-1,95%可信区间为53.73~71.46g·kg-1。结论桦褐孔菌水提物和70%乙醇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毒性,且水提物毒性起效量比70%乙醇提取物的起效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水提物 醇提物 急性毒性
下载PDF
影响桦褐孔菌培养菌丝体水解鞣质积累的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士钊 郑维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74-1878,共5页
目的探索影响人工培养条件下桦褐孔菌菌丝体水解鞣质积累的因素。方法以菌丝体干质量和水解鞣质的量为指标,对不同碳源、氮源、pH以及不同金属离子作用下的菌丝体干质量和水解鞣质的量进行测定。结果最适合桦褐孔菌积累水解鞣质的碳、... 目的探索影响人工培养条件下桦褐孔菌菌丝体水解鞣质积累的因素。方法以菌丝体干质量和水解鞣质的量为指标,对不同碳源、氮源、pH以及不同金属离子作用下的菌丝体干质量和水解鞣质的量进行测定。结果最适合桦褐孔菌积累水解鞣质的碳、氮源是葡萄糖和蛋白胨,最佳pH是5.5。Cu2+在0.8mmol/L,Co2+在1.6mmol/L,Zn2+在1.6mmol/L,Mn2+在1mmol/L,NH4+在4mmol/L时都能明显地促进水解鞣质的合成。结论以葡萄糖和蛋白胨为碳、氮源,pH为5.5的培养基有利于桦褐孔菌水解鞣质的积累。Cu2+,Co2+,Zn2+,Mn2+添加到上述培养基中是进一步提高培养产物水解鞣质积累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水解鞣质 深层发酵
下载PDF
玉米粒、木屑培养基制作桦褐孔菌原种的对比试验 被引量:6
7
作者 郭晓帆 陈艳秋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5年第4期265-266,288,共3页
采用玉米粒、木屑制作桦褐孔菌原种,比较结果表明,玉米粒培养基制作桦褐孔菌菌丝的生长势强,日均生长速度为0.38 cm,显著高于木屑培养基.
关键词 桦褐孔菌 培养基 生长速度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桦褐孔菌中三种主要化合物的含量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士彦 卢秋霞 +5 位作者 贺丽波 孙意冉 罗朝梅 李玉 黄磊 唐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19年第4期543-546,共4页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桦褐孔菌中三种主要化合物原儿茶醛、丁香酸和(E)-4-(3,4-二羟基苯基)丁-3-烯-2-酮含量。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CORTECS UPLC T3(2. 1mm×100mm,1. 6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 1%甲酸),柱温为40℃,...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桦褐孔菌中三种主要化合物原儿茶醛、丁香酸和(E)-4-(3,4-二羟基苯基)丁-3-烯-2-酮含量。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CORTECS UPLC T3(2. 1mm×100mm,1. 6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 1%甲酸),柱温为40℃,流速为0. 4mL/min,进样量为1μL,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表明:原儿茶醛、丁香酸和(E)-4-(3,4-二羟基苯基)丁-3-烯-2-酮分别在0. 1953125—6. 25μg/m L(R2=1. 0000)、0. 1953125—6. 25μg/m L (R2=0.9998)、0. 1953125—6. 25μg/m L(R2=1. 00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8. 150%(RSD=1. 924%)、95. 787%(RSD=2. 487%)、100. 324%(RSD=1. 541%)。不同产地间的桦褐孔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含量的差异较大,吉林长白山最高,俄罗斯西伯利亚次之,黑龙江大兴安岭最低。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为桦褐孔菌的定量分析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超高效液相色谱 原儿茶醛 丁香酸 (E)-4-(3 4-二羟基苯基)丁-3-烯-2-酮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桦褐孔菌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郑雷舒 翟锐锐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16期67-68,共2页
目的:建立桦褐孔菌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对从不同产地收集的12批桦褐孔菌的进行定性鉴别;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测定桦褐孔菌粉样品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和水溶性... 目的:建立桦褐孔菌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对从不同产地收集的12批桦褐孔菌的进行定性鉴别;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测定桦褐孔菌粉样品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和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法对桦褐孔菌中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从不同产地收集的12批桦褐孔菌的鉴别结果与《山东省中药材标准》中的桦褐孔菌一致;无水葡萄糖线性范围为24~144μg,r=0.997,平均回收率为92.7%,RSD=0.7%(n=6);12批样品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的平均值分别为10.5%、13.8%、0.65%、30.2%;多糖平均含量为4.3%。结论:该试验所建标准可用于桦褐孔菌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质量标准 多糖
下载PDF
桦褐孔菌醇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李俊 杨琴 +1 位作者 王飞 朱盼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0-973,共4页
目的研究真菌桦褐孔菌中的代表化合物桦褐孔菌醇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为桦褐孔菌及桦褐孔菌醇在抗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桦褐孔菌醇由传统植物化学方法从桦褐孔菌中提取分离得到。乳腺癌细胞系MCF-7与不同浓度的... 目的研究真菌桦褐孔菌中的代表化合物桦褐孔菌醇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为桦褐孔菌及桦褐孔菌醇在抗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桦褐孔菌醇由传统植物化学方法从桦褐孔菌中提取分离得到。乳腺癌细胞系MCF-7与不同浓度的桦褐孔菌醇共孵育,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 ribose polymerase,PAR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桦褐孔菌醇能够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并可诱导MCF-7细胞产生凋亡。浓度为25、50、100μmol/L的桦褐孔菌醇作用MCF-7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至28.62%、39.45%、53.18%,明显高于对照组凋亡率(3.21%);经过50μmol/L桦褐孔菌醇分别处理12、24、48 h后,MCF-7细胞Caspase-3的活性形式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显著增加;凋亡蛋白标志物PARP裂解量升高,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桦褐孔菌醇能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推测与激活细胞Casepase-3和PAR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醇 桦褐孔菌 乳腺癌 凋亡 半胱氨酸蛋白酶3
原文传递
桦褐孔菌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仕瑾 谢运飞 +4 位作者 谭玉柱 陈胡兰 梅任强 董小萍 吴滨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355-2360,共6页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凝胶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桦褐孔菌子实体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三萜化合物和...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凝胶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桦褐孔菌子实体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三萜化合物和2个甾醇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羊毛甾-8,24-二烯-21-醛(1)、羊毛甾醇(2)、3β-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醛(3)、白桦脂醇(4)、桦褐孔菌醇(5)、栓菌酸(6)、3β,21-二羟基-羊毛甾-8,24-二烯(7)、齐墩果酸(8)、乌苏酸(9)、白桦脂酸(10)、桦褐孔菌素A(11)、桦褐孔菌萜D(12)、3β-乙酰氧基-11α,12α-环氧-齐墩果烷-28,13β-内酯(13)、麦角甾醇(14)、麦角甾烷-4,6,8,22-四烯-3-酮(15)。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三萜化合物,命名为桦褐孔菌素D;化合物9、13、15为首次从桦褐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三萜 桦褐孔菌素D 乌苏酸 麦角甾烷-4 6 8 22-四烯-3-酮
原文传递
两种基质桦褐孔菌菌丝多糖免疫功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建秀 葛清秀 黄淑琼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40,共6页
培养桦褐孔菌菌丝体和药质菌丝体,采用超声波方式提取两种粗多糖,再将粗多糖分别作用于小白鼠,研究小白鼠的碳廓清实验和对小白鼠免疫器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丝体粗多糖和桦褐孔菌药质菌丝体粗多糖都可以提高小白鼠的非特... 培养桦褐孔菌菌丝体和药质菌丝体,采用超声波方式提取两种粗多糖,再将粗多糖分别作用于小白鼠,研究小白鼠的碳廓清实验和对小白鼠免疫器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丝体粗多糖和桦褐孔菌药质菌丝体粗多糖都可以提高小白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多糖种类和灌胃剂量对小白鼠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不同,药质粗多糖比粗多糖对小白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大,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菌丝体多糖 桦褐孔菌药质菌丝体多糖 小白鼠 非特异性免疫
原文传递
复方桦树茸降糖片的制备及其对2型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鑫 朱明微 +1 位作者 李瑞楚 王柳婷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2年第11期2239-2246,共8页
目的确定复方桦树茸降糖片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桦树茸-苦荞(1∶1)、桦树茸、苦荞的粗多糖,采用大孔树脂对粗多糖进行纯化,获得精多糖。以累积溶出率为指标,单因素试验确定复方桦树... 目的确定复方桦树茸降糖片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桦树茸-苦荞(1∶1)、桦树茸、苦荞的粗多糖,采用大孔树脂对粗多糖进行纯化,获得精多糖。以累积溶出率为指标,单因素试验确定复方桦树茸降糖片的制粒方法、甘露醇占填充剂的比例、填充剂比例、湿法制粒的烘干时间,采用BoxBehnken星点设计试验进一步优化其制备工艺。采用高糖高脂喂养联合ip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考察二甲双胍(5 mg·kg^(-1),阳性药)和桦树茸多糖、苦荞多糖、复方桦树茸降糖片(400 mg·kg^(-1),以多糖含量计)对2型糖尿病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的影响。结果优化处方为:桦树茸-苦荞多糖占37%、淀粉占51%、甘露醇占12%,湿法制粒,于60℃下干燥22 min后加1%硬脂酸镁,压片,所得片剂多糖含量为每片58.27 mg。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5),空腹血糖显著降低(P<0.01),GSP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与桦树茸多糖组及苦荞多糖组比较,复方桦树茸降糖片组小鼠的空腹血糖显著降低(P<0.05),GS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桦树茸降糖片制备工艺简单,且具有良好降血糖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树茸 苦荞 复方桦树茸降糖片 制备工艺 降血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