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High-intensity Pulsed Electric Field on Amino Acid Content in Large-leaf Pu'er Tea Variety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白娟 崔博俊 +2 位作者 刘艺佳 赵艳 蒋明忠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5期835-837,842,共4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test the effects of high-intensity pulsed electric field on the amino acid content in Pu’er tea leaves. [Method] The amino acid contents of fermented and unfermented the leaves of larg...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test the effects of high-intensity pulsed electric field on the amino acid content in Pu’er tea leaves. [Method] The amino acid contents of fermented and unfermented the leaves of large-leaf Pu’er tea variety produced in Yunnan Mengku,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high-intensity pulsed electric field (HPEF). [Result] The difference of amino acid contents was notable between fermented and unfermented tea leaves produced in the same year. The amino acid content of unfermented tea leaves was larger than that in fermented tea leaves. The amino acid content in tea leaves decreased over time during storage. HPEF treatment under al the conditions improved the amino acid content in tea leaves. [Conclusion] This experiment provide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HPEF in processing of Pu’er tea le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er tea HPEF Amino acid content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u'er Tea
2
作者 SHAO Wan-fang JIANG Xin-feng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期123-126,143,共5页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er tea in Yunnan was analyzed.The analysis result showed that the production output of Yunnan tea and the tea plantation area increased greatly when compared with the whole country,but ...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er tea in Yunnan was analyzed.The analysis result showed that the production output of Yunnan tea and the tea plantation area increased greatly when compared with the whole country,but the increase of Pu'er tea inclined to be stable.The restraining factors of Pu'er tea development were explored,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It provided the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Yunnan Pu'er t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er te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下载PDF
基于普洱茶中重金属成分检测标准物质长期稳定性的研究
3
作者 杨春凤 李志娟 +2 位作者 段凤敏 孙力元 高林春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4年第3期39-41,44,共4页
本文对所研发的普洱茶中重金属成分检测标准物质的长期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该标准物质长期稳定性的研究理论及方法。该研究引用经典稳定性评估方案,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应用标准曲线分析规则(内标法),对普洱茶中Cr、Cu、C... 本文对所研发的普洱茶中重金属成分检测标准物质的长期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该标准物质长期稳定性的研究理论及方法。该研究引用经典稳定性评估方案,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应用标准曲线分析规则(内标法),对普洱茶中Cr、Cu、Cd等重金属元素成分检测标准物质的长期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普洱茶中重金属成分检测标准物质的性能与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重金属 标准物质 长期稳定性 检验
下载PDF
普洱熟茶-荷叶速溶茶浸提工艺优化及其活性成分分析
4
作者 王藤 赵明 +4 位作者 李瑞明 董爱玲 何娅飞 马燕 李成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8期49-56,共8页
以普洱熟茶和荷叶为原料,以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浸提工艺,以喷雾干燥加工速溶茶,并感官审评及分析活性成分含量。优化浸提工艺普洱熟茶-荷叶的质量比(m:m)为6∶4,20倍体积的40%食用乙醇浸提48 h,过滤,重复浸提2次,浓缩液喷雾干燥得到... 以普洱熟茶和荷叶为原料,以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浸提工艺,以喷雾干燥加工速溶茶,并感官审评及分析活性成分含量。优化浸提工艺普洱熟茶-荷叶的质量比(m:m)为6∶4,20倍体积的40%食用乙醇浸提48 h,过滤,重复浸提2次,浓缩液喷雾干燥得到速溶茶,收率为18.56%。该速溶茶呈棕黄色,具有滋味醇厚、清香回甘的感官特性。此外,速溶茶含有茶多酚(11.36%)、游离氨基酸(1.61%)、可溶性糖(4.87%)、茶红素(0.91%)、茶黄素(0.74%)、茶褐素(13.19%)、总黄酮(7.70%);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到18种游离氨基酸,主要为丝氨酸(8.37 mg/g)、精氨酸(3.07 mg/g),检测到没食子酸(14.67 mg/g)、儿茶素(4.77 mg/g)等11种多酚类物质。本文研究开发了一种风味良好、富含活性成分的普洱熟茶-荷叶速溶茶,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熟茶 荷叶 速溶茶 浸提工艺 活性成分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沙棘普洱茶粉水提工艺及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靖鹏 翟宇晴 张得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1-40,共10页
以沙棘普洱茶粉水提液中可溶性固形物为响应值,基于单因素及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实验研究不同料液比、时间、温度、pH的影响.对不同原料配比下的沙棘普洱茶粉进行有效成分检测及体外抗氧化实验,分析、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得到沙... 以沙棘普洱茶粉水提液中可溶性固形物为响应值,基于单因素及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实验研究不同料液比、时间、温度、pH的影响.对不同原料配比下的沙棘普洱茶粉进行有效成分检测及体外抗氧化实验,分析、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得到沙棘普洱茶粉(沙棘叶∶普洱茶末=4∶1)的最优水提工艺条件为料液比(原料∶水)为1∶8(g/mL)、提取温度为79℃、提取时间为3 h、pH为8.3.沙棘普洱茶粉的活性成分含量较单一茶粉有所提高,对DPPH(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ABTS(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 acid)、CuPRAC(Cup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及FRAP(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制备的沙棘普洱茶粉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为沙棘、普洱茶资源利用及功能性茶粉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茶粉 普洱茶粉 水提工艺 响应面法 体外抗氧化
下载PDF
La, Ce, Pr, Nd and Sm concentrations in Pu’er tea of Yunnan, China 被引量:12
6
作者 宁蓬勃 龚春梅 +1 位作者 张彦明 郭抗抗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636-640,共5页
The rare earth elements contents (La, Ce, Pr, Nd, Sm) in 150 Pu er tea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ICP-AE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Pu er tea. Among the i... The rare earth elements contents (La, Ce, Pr, Nd, Sm) in 150 Pu er tea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ICP-AE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Pu er tea. Among the investigated rare earth elements (REEs), Ce was the highest (35% of the total REEs content) whose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to be in the range of 0.11–1.39 mg/kg, whereas that of Sm in the range 0.01–0.21 mg/kg, showing minimum levels (5.2%). La was the second highest element (28%) found in Pu 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 CE PR ND SM pu er tea quality safety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速溶普洱茶制备过程中香气变化研究
7
作者 刘志达 王梦娇 +3 位作者 李祖云 李向波 何忠荣 杨长锋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4期107-109,119,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系统研究了速溶普洱茶制作过程中各个工序的香气物质变化。结果显示,将原料制备成速溶普洱茶,其关键香气物质杂氧化合物的损失率高达96%。其中,原料制成提取液时损失率为40%,提取液制成浓缩液时损失率为70%,...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系统研究了速溶普洱茶制作过程中各个工序的香气物质变化。结果显示,将原料制备成速溶普洱茶,其关键香气物质杂氧化合物的损失率高达96%。其中,原料制成提取液时损失率为40%,提取液制成浓缩液时损失率为70%,浓缩液制成离心液时损失率为8%,离心液干燥制备成速溶普洱茶时损失率高达80%。探索速溶普洱茶不同制作工序对其香气物质的影响,有助于针对性地进行工艺和设备改进,从而改善速溶普洱茶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普洱茶 香气物质 提取工艺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速溶普洱晒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8
作者 刘聪 钱磊 +3 位作者 龚婉莹 郑婷婷 林珊 张文杰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84-91,共8页
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速溶普洱晒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嗅闻法(gas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 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速溶普洱晒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嗅闻法(gas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对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备的速溶普洱晒红茶及普洱晒红茶原料的香气物质进行鉴别、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GC-MS分别从冷冻干燥速溶普洱晒红茶(freeze-drying instant Pu-erh sun-dried black tea,FISBT)、喷雾干燥速溶普洱晒红茶(spray-drying instant Pu-erh sun-dried black tea, SISBT)和普洱晒红茶(Pu-erh sun-dried black tea, SBT)原料中鉴定出30、21和30种香气化合物。其中,FISBT中气味强度(odor intensity, OIs)大于5(代表GC-O评价中等气味强度)的化合物有11种,SISBT中OIs大于5的化合物有6种,SBT中OIs大于5的化合物有14种,即SBT原料经过萃取干燥处理后OIs大于5的化合物减少。比较FISBT、SISBT和SBT的香气化合物气味活力值(aroma activity values, OAVs),确定FISBT、SISBT和SBT中OAVs≥1的关键香气成分分别有20、15、23种。在FISBT、SISBT和SBT中OAVs值最大的化合物均为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和二氢-β-紫罗兰酮。相比于SBT,FISBT和SISBT中关键香气成分的个数分别减少约13%和35%;相比于FISBT,SISBT中关键香气成分含量损失67.84%。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对制备速溶滇红茶香气影响相对较小,该研究为高品质速溶普洱晒红茶的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普洱晒红茶 不同干燥方式 气相色谱-嗅闻法 气味活力值 香气成分
下载PDF
电子舌技术在普洱散茶等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9
作者 贺玮 胡小松 +3 位作者 赵镭 廖小军 张燕 吴继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5-127,131,共4页
为了探讨茶叶的感官审评结果与电子舌测定结果的相关性,3个等级的云南普洱散茶分别被用于感官审评以及电位型电子舌的检测。电子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的结果显示,在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得分图上,电子舌可以区分特征十分相近的不... 为了探讨茶叶的感官审评结果与电子舌测定结果的相关性,3个等级的云南普洱散茶分别被用于感官审评以及电位型电子舌的检测。电子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的结果显示,在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得分图上,电子舌可以区分特征十分相近的不同等级的普洱茶。同时对感官与仪器分析数据进行PCA分析后,找到了与不同等级茶叶感官品质相关性较高的传感器。因此,电子舌有望应用于茶叶生产的在线检测,以保证质量的一致性与分等分级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电子舌 主成分分析法(PCA) 感官审评
下载PDF
茶氨酸和没食子酸在普洱茶中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60
10
作者 折改梅 张香兰 +2 位作者 陈可可 张颖君 杨崇仁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2-576,共5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茶氨酸和没食子酸的方法,对由云南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var.assamica)生产的晒青毛茶及其加工的普洱茶中二者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显著增高,而茶氨酸的含量则明显降低。茶氨酸和没...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茶氨酸和没食子酸的方法,对由云南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var.assamica)生产的晒青毛茶及其加工的普洱茶中二者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显著增高,而茶氨酸的含量则明显降低。茶氨酸和没食子酸的含量与原料的来源和质量,以及普洱茶的后发酵生产过程均有关系。对二者含量变化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茶氨酸 没食子酸
下载PDF
普洱速溶茶粉的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转 郭桂义 +2 位作者 王乔健 周威 莫海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43-248,254,共7页
为了提高普洱茶有效成分的提取,提高冲泡便捷性,本文采用加压热浸提法研究普洱茶多酚的最佳浸提工艺,将浸提液进一步干燥处理得到速溶茶粉,并对其进行感官分析及氨基酸和香气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的最佳浸提条件为... 为了提高普洱茶有效成分的提取,提高冲泡便捷性,本文采用加压热浸提法研究普洱茶多酚的最佳浸提工艺,将浸提液进一步干燥处理得到速溶茶粉,并对其进行感官分析及氨基酸和香气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温度130℃,时间30 min,压强0.185 MPa,料液比1∶25(g/m L),此条件下,普洱茶提取液中茶多酚含量为7.6%,水浸出物含量可达到30.3%。在最佳浸提条件下经过冻干后的茶粉冲泡液的滋味、香气和汤色与普洱原茶无显著差异。冻干处理的普洱茶浸提样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比喷雾干燥样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且差异显著。不同干燥方式下的茶样香型特征差异较大,冻干对样品中的香气物质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本文在茶叶香气滋味组分最大保留的前提下,为开发高氨基酸速溶茶,促进我国茶产业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 速溶茶 茶多酚 加压浸提
下载PDF
普洱茶中茶褐素含量的紫外光谱法测定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妍 彭春秀 +2 位作者 刘华戎 盛军 龚加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50-1856,共7页
在研究茶褐素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建立了普洱茶中茶褐素的紫外光谱测定方法。结果显示,普洱茶中的茶褐素在270nm下有特征性吸收,可采用270nm作为茶褐素的紫外测定波长。试验建立了茶褐素标准品的制样方法和标准曲线,测定结果表明,所建... 在研究茶褐素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建立了普洱茶中茶褐素的紫外光谱测定方法。结果显示,普洱茶中的茶褐素在270nm下有特征性吸收,可采用270nm作为茶褐素的紫外测定波长。试验建立了茶褐素标准品的制样方法和标准曲线,测定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结果有一定的可信度,可用于普洱茶及其制品中茶褐素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普洱茶速溶茶粉 茶褐素 定量分析
下载PDF
速溶普洱茶制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耿丽晶 周围 +1 位作者 郭雪 王美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96-201,205,共7页
利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分别确定水提取法、乙醇提取法、酶解法制备速溶普洱茶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水浸提法制备速溶普洱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m/v)为1∶8、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60min,产品得率为12.16%;乙醇浸... 利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分别确定水提取法、乙醇提取法、酶解法制备速溶普洱茶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水浸提法制备速溶普洱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m/v)为1∶8、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60min,产品得率为12.16%;乙醇浸提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m/v)为1∶12、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60min,产品得率为17.14%;酶解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1∶1∶1,酶添加量为0.75%,酶解温度为45℃,酶解60min,茶水比(m/v)为1∶12,浸提2次,产品平均得率为26.23%。将三种工艺进行比较分析可知,酶解法生产速溶普洱茶产品得率最高,且普洱茶中茶可溶性多糖、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水浸提法与乙醇浸提法。乙醇浸提法生产速溶普洱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产品得率次之。综合考虑选择酶解法生产速溶普洱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普洱茶 酶解 得率
下载PDF
普洱茶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陈朝银 叶燕 +1 位作者 熊向峰 赵声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15,共3页
用单因素实验研究茶多糖(TSP)提取工艺条件,并进一步通过连苯三酚自氧化测定所得普洱茶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多糖的适宜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40min,提取次数4次,所得普洱茶多糖具有一定的... 用单因素实验研究茶多糖(TSP)提取工艺条件,并进一步通过连苯三酚自氧化测定所得普洱茶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多糖的适宜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40min,提取次数4次,所得普洱茶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与VC的抗氧化活性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茶多糖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普洱茶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5
作者 东方 何普明 林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3-365,共3页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普洱茶抗氧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并与其他茶类进行比较分析,全面评价普洱茶作为特殊后发酵茶类的抗氧化活性,揭示不同发酵工艺所产生活性成分功效的差异性,为我国后发酵茶的保健作用机理研...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普洱茶抗氧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并与其他茶类进行比较分析,全面评价普洱茶作为特殊后发酵茶类的抗氧化活性,揭示不同发酵工艺所产生活性成分功效的差异性,为我国后发酵茶的保健作用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绿茶 红茶 抗氧化
下载PDF
基于稀土元素含量的普洱茶产地识别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刘宏程 林昕 +4 位作者 和丽忠 兰珊珊 林涛 严红梅 黎其万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1-457,共7页
为了研究普洱茶产地识别技术,收集普洱茶三大主产区(西双版纳、普洱市、临沧市)的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代表性样本共85个,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法(ICP/MS)测定了样本的16种稀土元素含量,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普洱茶产地识别技术,收集普洱茶三大主产区(西双版纳、普洱市、临沧市)的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代表性样本共85个,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法(ICP/MS)测定了样本的16种稀土元素含量,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3个地区的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样本,分别进行线性判别分析的回判成功率和验证成功率都为100%。对3个地区的混合样本进行判别分析的回判成功率分别为93.3%、87.9%、90.9%,交叉验证的正确率分别为90%、87.9%、90.9%,18个外部验证样本的正确判别率为84.6%、81.4%、82.9%。本研究表明,通过稀土元素含量的线性判别分析,能够较好地区分三大主产区的普洱茶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普洱茶 产地识别 ICP/MS
下载PDF
普洱茶热脱附—裂解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铭光 袁敏 +2 位作者 袁鹏 朱洁民 陈超嫦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96-101,共6页
采用热脱附/裂解色谱法测定不同制作工艺,不同存储时间,不同存放地点的普洱茶色谱指纹图谱,并选用模糊聚类数据处理手段对图谱进行综合分析,色谱图经过软件处理显得更直观精确;同时采用热脱附/裂解色谱-质谱对其裂解产物进行定性测定.... 采用热脱附/裂解色谱法测定不同制作工艺,不同存储时间,不同存放地点的普洱茶色谱指纹图谱,并选用模糊聚类数据处理手段对图谱进行综合分析,色谱图经过软件处理显得更直观精确;同时采用热脱附/裂解色谱-质谱对其裂解产物进行定性测定.各色谱峰调整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2.73%,T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1.54%.该工作为普洱茶的品质鉴定建立了一个快速、简便、科学的测试手段.使茶叶质量控制又迈进了新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热脱附/裂解色谱 质谱 指纹图谱 模糊聚类
下载PDF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酶活性与主要品质成分关系初探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郝瑞雪 杜丽平 +2 位作者 徐瑞雪 肖冬光 王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9-62,共4页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研究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主要酶类和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在二翻时达到活性高峰,而且在产生微生物之前,纤维素酶和...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研究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主要酶类和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在二翻时达到活性高峰,而且在产生微生物之前,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已作为内源酶存在于茶叶中,而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是来源于微生物的外源酶;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茶多酚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茶褐素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其中以多酚类物质变化最为明显。另外,研究表明: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为茶叶中酚类物质的氧化、纤维素和果胶的分解、蛋白质的降解提供了有效的生化动力,使与茶叶品质形成相关的理化成分发生了复杂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渥堆发酵 酶类 品质成分 相互关系
下载PDF
滇青、青饼和普洱茶(熟饼)近红外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32
19
作者 周健 成浩 +4 位作者 叶阳 王丽鸳 贺巍 刘本英 陆文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3,共4页
为深入了解滇青(晒青毛茶)、青饼和普洱茶(熟饼)在化学组成方面的异同,为茶类的区分与界别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对滇青、青饼和普洱茶(熟饼)的近红外化学指纹图谱采用欧氏距离、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等方法进行了定性判别分析。结果发... 为深入了解滇青(晒青毛茶)、青饼和普洱茶(熟饼)在化学组成方面的异同,为茶类的区分与界别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对滇青、青饼和普洱茶(熟饼)的近红外化学指纹图谱采用欧氏距离、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等方法进行了定性判别分析。结果发现,普洱茶(熟饼)近红外指纹图谱与滇青、青饼图谱间的欧氏距离均大于各自组内最大偏差的绝对阈值,而滇青和青饼的组间差异小于各自的组内阈值;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得分值散点图上,熟饼样品与青饼和滇青样品间界限分明,而滇青和青饼样品间无明显界限;所有的熟饼样品在系统聚类分析中聚为一类,而青饼与滇青样品聚为一类。因此,青饼的近红外光谱在各方面都与普洱茶(熟饼)样品差异显著,而与其原料滇青(晒青毛茶)十分接近。从化学本质上来说,青饼更接近于绿茶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指纹图谱 普洱茶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曲霉属真菌在普洱茶后发酵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可可 张香兰 +2 位作者 朱宏涛 杨崇仁 张颖君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4-628,共5页
为阐明微生物在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本文进行了普洱茶温湿度试验,并利用从普洱茶后发酵堆中分离鉴定的优势曲霉属真菌,进行接种试验和专用菌剂的发酵生产试验。结果提示,只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普洱茶才具特有的感官特性,... 为阐明微生物在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本文进行了普洱茶温湿度试验,并利用从普洱茶后发酵堆中分离鉴定的优势曲霉属真菌,进行接种试验和专用菌剂的发酵生产试验。结果提示,只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普洱茶才具特有的感官特性,曲霉属真菌能控制后发酵的过程,改变茶叶的感官特性。曲霉属真菌的种类及组合对普洱熟茶的茶多酚组成与含量,以及没食子酸、茶氨酸、咖啡因等特征成分的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应用专用菌剂进行后发酵生产,能加快普洱茶的熟化速度,提高发酵成功率,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使普洱熟茶的规范化生产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属 普洱茶 后发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