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ve Intensity的命名探讨 被引量:67
1
作者 肖沪生 徐智章 +4 位作者 张爱宏 银浩强 彭欣 徐芳 冯玉红 《上海医学影像》 2008年第2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Wave Intensity的中文命名,期望加快该项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方法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应用体会,通过与传统波强概念对比、时相分析、与加、减速度的关系以及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命名。结果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得到不同的命名。结论... 目的探讨Wave Intensity的中文命名,期望加快该项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方法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应用体会,通过与传统波强概念对比、时相分析、与加、减速度的关系以及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命名。结果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得到不同的命名。结论建议将WI命名为"瞬时波强",简称WI;将W1命名为"瞬时加速度波强",简称W1;将W2命名为"瞬时减速度波强",简称W2,供研究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 瞬时加速度波强 瞬时减速度波强
下载PDF
早期高血压弦脉脉象特点及其瞬时波强技术参数特征分析
2
作者 任亚娟 肖沪生 +3 位作者 徐芳 刘萍 王艳春 马菲菲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应用瞬时波强(WI)技术探测早期高血压弦脉患者颈总动脉各参数,分析早期高血压弦脉的脉象特点;提取弦脉脉象判别的特征参数,探讨早期高血压弦脉患者颈总动脉WI参数的特点,以期为弦脉的精准分型及信息解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52... 目的:应用瞬时波强(WI)技术探测早期高血压弦脉患者颈总动脉各参数,分析早期高血压弦脉的脉象特点;提取弦脉脉象判别的特征参数,探讨早期高血压弦脉患者颈总动脉WI参数的特点,以期为弦脉的精准分型及信息解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52例早期原发性高血压弦脉、50例生理性弦脉、50例平脉受试者,分析其颈总动脉的WI参数,总结早期高血压弦脉的脉象特点,并运用SIMCA14.1统计软件提取脉象分型的主参数。结果:早期高血压弦脉组与平脉组及生理性弦脉组比较,瞬时加速度波强(W1)、负向波面积(NA)值增高,W1-W2间期降低(均P<0.01);而平脉组与生理性弦脉组W1、NA、W1-W2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脉组、生理性弦脉组、早期高血压弦脉组的血管压力应变弹性模量(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血管硬化参数(β)数值均逐渐增高(均P<0.01)。平脉组血管顺应性(AC)高于其他2组(均P<0.01),生理性弦脉组AC高于早期高血压弦脉组(P<0.05)。3组R-W1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生理性弦脉组与平脉组样本区分明显,表明2组WI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特征性的WI参数[投影重要性(VIP值)>1]为EP、PWV、β、AC,其中贡献率为EP>PWV>β>AC。基于PCA和OPLS-DA,生理性弦脉组与早期高血压弦脉组样本区分明显,表明2组WI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特征性的WI参数(VIP值>1)为EP、PWV、NA、W1、β,其中贡献率为EP>PWV>NA>W1>β。结论:区分早期高血压弦脉组与生理性弦脉组的WI特征性参数为EP、PWV、β、NA、W1。区分平脉组与生理性弦脉组特征性参数为EP、PWV、β、AC。WI技术可为脉象的精准分型和信息解读提供客观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 中医脉诊客观化
下载PDF
瞬时波强(WI)曲线的方法学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肖沪生 银浩强 +8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徐芳 彭欣 林钟香 梁知 邬云燕 任亚娟 钱孟超 《上海医学影像》 2009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重点研究WI的方法学问题,期望对WI的临床推广应用有所帮助。方法查阅文献,结合临床的应用体会,从ET与WI技术的关系、多普勒取样门大小、多普勒流速曲线的奈奎斯特现象、时间分辨力、呼吸、血压、心律不齐、心率等9个因素对WI的影响... 目的重点研究WI的方法学问题,期望对WI的临床推广应用有所帮助。方法查阅文献,结合临床的应用体会,从ET与WI技术的关系、多普勒取样门大小、多普勒流速曲线的奈奎斯特现象、时间分辨力、呼吸、血压、心律不齐、心率等9个因素对WI的影响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上述9种因素对WI均有影响。结论WI有两个主要变量,即动脉管壁的波动和管腔内血流流动,在为临床提供大量有用诊断信息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干扰因素,后者可以通过方法学研究加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 回声跟踪技术 方法学研究
下载PDF
瞬时波强(WI)技术中脉搏波传导时间检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肖沪生 银浩强 +9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徐芳 彭欣 靳炜 陆盈 邬云燕 朱蓓菁 高东雯 王奇 《上海医学影像》 2008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技术检测脉搏波传导时间及其用于临床评估动脉弹性的可行性。方法应用ALOKA 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66例健康人颈动脉和右肱动脉的脉搏波传导时间。结果脉搏波从主动脉起始部传... 目的探讨应用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技术检测脉搏波传导时间及其用于临床评估动脉弹性的可行性。方法应用ALOKA 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66例健康人颈动脉和右肱动脉的脉搏波传导时间。结果脉搏波从主动脉起始部传导到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测量点的时间分别为(25.17±9.53)ms、(26.64±8.43)ms和(73.76±12.15)ms;左、右颈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肱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与左、右颈总动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脉起始部至左颈总动脉的脉搏波传导时间与身高呈正相关(r=0.360,P<0.01);主动脉起始部至右颈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与身高呈正相关(r=0.397,P<0.01);主动脉起始部至右肱动脉的脉搏波传导时间与身高呈正相关(r=0.417,P<0.01)。结论测量点距离心脏越远,脉搏波所需的传导时间越长;身材越高所需的传导时间越长;可以根据测量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和脉搏波传导时间计算出脉搏波传导速度,后者是评价动脉弹性的经典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 脉搏波传导时间 脉搏波传导速度
下载PDF
Wave Intensity技术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文鹤龄 唐红 +3 位作者 李海华 康彧 彭瑛 周文霞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8-582,共5页
Wave Intensity(WI)是新近提出的一种综合评价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应用WI技术测量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5例健康志愿者的颈动脉WI参数,包括W1、W2、NA、R-W1、W1-W2,探讨WI技术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血管总体功能... Wave Intensity(WI)是新近提出的一种综合评价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应用WI技术测量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5例健康志愿者的颈动脉WI参数,包括W1、W2、NA、R-W1、W1-W2,探讨WI技术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血管总体功能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心力衰竭组除W1、W2峰值明显减小外(分别为5.44±3.24比10.05±6.33,P<0.01;0.83±0.42比1.50±0.95,P<0.01),时间指标R-W1明显延长(141.06±41.14比109.77±22.50,P<0.05),W1-W2明显缩短(214.63±39.93比260.51±20.58,P<0.01),R-W1/W1-W2比值明显增大(0.69±0.26比0.43±0.10,P<0.01)。WI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心脏与血管相互作用的动态信息,可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 intensity 颈动脉 慢性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正常成人生理性弦脉的瞬时波强度三部脉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任亚娟 肖沪生 +3 位作者 徐芳 刘萍 马菲菲 王艳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44-1750,共7页
目的通过对60例平脉及60例弦脉的正常成人双侧颈总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各参数的探测及分析,探讨正常成人生理性弦脉的颈总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WI参数及脉图特点。分析生理性弦脉的WI脉图参数的特征性... 目的通过对60例平脉及60例弦脉的正常成人双侧颈总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各参数的探测及分析,探讨正常成人生理性弦脉的颈总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WI参数及脉图特点。分析生理性弦脉的WI脉图参数的特征性变化。方法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α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0例弦脉及60例平脉的正常成人双侧颈总动脉、桡动脉及足背动脉的瞬时波强WI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生理性弦脉组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血总胆固醇均较平脉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生理性弦脉组颈总动脉的NA、β、EP、AI、PWVβ均较平脉组增高,AC较平脉组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生理性弦脉组桡动脉及足背动脉的NA值均较平脉组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AI值均较平脉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生理性弦脉组受试者的年龄、血压、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体重指数均与颈总动脉、桡动脉及足背动脉WI技术的多项反映血管弹性及外周阻力的参数有显著相关性(P <0.01)。结论生理性弦脉组颈总动脉的血管弹性较平脉组降低,外周血管的血流阻力增高,生理性弦脉组桡动脉及足背动脉的外周血管血流阻力、血管弹性均较平脉组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看出,生理性弦脉是人体动脉血管弹性减退,外周中小动脉所造成的外周阻力增高的一种生理状态。而血压、血脂、年龄、BMI等的增高与生理性弦脉的形成密切相关。WI波形显示生理性弦脉组的NA波较平脉组加深。生理性弦脉可通过WI技术的各项参数及波形客观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度技术 脉象 生理性弦脉 三部脉诊
下载PDF
股总动脉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测定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34
7
作者 肖沪生 徐芳 +9 位作者 银浩强 徐智章 张爱宏 彭欣 靳炜 陆盈 邬云燕 朱蓓菁 俞成杰 瞿岳 《上海医学影像》 2008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通过对股总动脉瞬时波强(WI)负向波面积测定,探讨负向波形成机理,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日本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32条股总动脉远心端加压的股总动脉瞬时波强的负向波面积进行测量。结果32条... 目的通过对股总动脉瞬时波强(WI)负向波面积测定,探讨负向波形成机理,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日本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32条股总动脉远心端加压的股总动脉瞬时波强的负向波面积进行测量。结果32条股总动脉加压前WI负向波面积24.19±15.95 mmHg m/s2(压力),加压时45.08±29.90 mmHg m/s2(压力),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2条股总动脉加压前负向波面积0.042±0.033m/s2(管径),加压时0.074±0.062 m/s2(管径),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负向波面积随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而增大,负向波面积与外周血管反向折返波大小有关,该指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总动脉 瞬时波强(wi) 负向波面积(NA) 测定方法
下载PDF
瞬时加速度波强(W_1)的时相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肖沪生 徐智章 +9 位作者 张爱宏 银浩强 彭欣 徐芳 陆盈 邬云燕 朱蓓菁 钱孟超 周靓妹 王奇 《上海医学影像》 2008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期望通过对瞬时加速度波强的时相分析,有助于WI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方法应用日本ALOKA公司ProSound α 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6例正常人瞬时加速度波强的时相进行检测。结果左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的W1起点至终点之间的时间... 目的期望通过对瞬时加速度波强的时相分析,有助于WI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方法应用日本ALOKA公司ProSound α 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6例正常人瞬时加速度波强的时相进行检测。结果左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的W1起点至终点之间的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肱动脉的W1起点至顶点时间与左右颈总动脉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左右颈总动脉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左、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的W1顶点至终点时间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的W1上升支时间与下降支时间的比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W1的宽度(W1曲线终点减去W1曲线起点的时间)相当于血流加速时间(Δt)。对于判断心脏功能可能有一定帮助。②W1曲线的起点应为心脏射血期的开始,而非如以往文献报道的W1曲线的顶点为射血期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 瞬时加速度波强 血流加速时间
下载PDF
从瞬时波强与脉象仪的技术对比探讨脉象研究的新方向 被引量:20
9
作者 肖沪生 彭欣 +8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雍丽 徐芳 银浩强 任亚娟 江玲 王奇 周靓妹 《上海医学影像》 2010年第1期2-7,共6页
目的探讨脉象研究的新方向。方法以53例健康受检者的颈动脉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与桡动脉脉象参数的相关性研究为基础,通过对比WI与脉象仪的各项参数及其意义、检测方法、研究部位、检测部位的解剖结构、所获得的信息量等技术特... 目的探讨脉象研究的新方向。方法以53例健康受检者的颈动脉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与桡动脉脉象参数的相关性研究为基础,通过对比WI与脉象仪的各项参数及其意义、检测方法、研究部位、检测部位的解剖结构、所获得的信息量等技术特点,分析两种方法在脉象研究中的价值。结果WI新技术与脉象仪参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但两者在检测部位、反映的信息量及分析方法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WI新技术与脉象仪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中医脉象具有科学依据,WI技术可有助于中医脉象的深入研究,对"人迎"脉进行脉象研究和在现有脉象仪的基础上增加血管内血流流动的信息可作为脉象研究的新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 脉象 颈动脉 桡动脉
下载PDF
颈动脉W_1-W_2作为左室射血时间参数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芳 肖沪生 +8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银浩强 彭欣 梁知 任亚娟 钱孟超 许轶君 周靓妹 《上海医学影像》 2008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中的W1-W2(瞬时加速度波强顶点至瞬时减速度波强顶点的时间)作为左室射血时间参数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该参数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LOKA 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6例正常人主动脉口多普勒流速曲线的... 目的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中的W1-W2(瞬时加速度波强顶点至瞬时减速度波强顶点的时间)作为左室射血时间参数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该参数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LOKA 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6例正常人主动脉口多普勒流速曲线的射血时间(ET)及左右颈总动脉的W1-W2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W1-W2与W1起点-W2(瞬时加速度波强起点至瞬时减速度波强顶点的时间)比较。结果左右颈总动脉W1-W2之间相关系数为0.904(P<0.01);左室射血时间与左右颈总动脉W1-W2相关系数分别为0.789和0.783(P<0.01)。左侧颈总动脉W1-W2为268.68ms,W1起点-W2为295.52ms,两者之差为26.83ms;右侧颈总动脉W1-W2为268.63ms,W1起点-W2为296.63ms,两者之差为28ms。结论W1起点-W2为射血时间。因颈动脉W1-W2与ET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故可以通过测量颈动脉W1-W2间接获得左室射血时间。用左右侧颈总动脉W1-W2作为左室射血时间将分别低估9%和9.4%,在临床应用中必需注意其低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 瞬时加速度波强(W1) 瞬时减速度波强(W2) 射血时间
下载PDF
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NA)与脉象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任亚娟 肖沪生 +8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彭欣 雍丽 江凌 陈晓玲 费双 郑蓉 邬云燕 《上海医学影像》 2010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颈动脉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NA)及桡动脉脉象各参数,分析WI技术用于脉象研究的可行性探讨脉象研究的新思路。方法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DDMX-100脉象仪对53例正常人颈动脉瞬时波强负向波面...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颈动脉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NA)及桡动脉脉象各参数,分析WI技术用于脉象研究的可行性探讨脉象研究的新思路。方法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DDMX-100脉象仪对53例正常人颈动脉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和桡动脉脉象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NA与h_3/h_1呈正相关(r=0.375,P<0.01),与h_4/h_1呈正相关(r=0.361,P<0.01),与t_4呈正相关(r=0.309,P<0.05),与h_5呈负相关(r=-0.349,P<0.05),与h_5/h_1呈负相关(r=-0.330,P<0.05),与h_1/t_1呈负相关(r=-0.294,P<0.05)。NA与h_1、h_3、h_4、t_1、t_5、t、t_5/t_4、As Ad无相关性。结论将WI技术应用于脉象研究,具有可行性,能为中医脉象的研究拓展新思路。应用脉图技术定量检测心血管功能具有科学性、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 负向波 脉象 相关性
下载PDF
管径增大指数(AI)与脉象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芳 肖沪生 +8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彭欣 银浩强 陆盈 高东雯 朱蓓菁 俞成杰 雍丽 《上海医学影像》 2010年第1期11-12,15,共3页
目的探讨增大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及脉象有关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53例正常人,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AI检测,应用DDMX-100脉象仪进行桡动脉脉象时域分析参数检测,并研究两者... 目的探讨增大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及脉象有关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53例正常人,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AI检测,应用DDMX-100脉象仪进行桡动脉脉象时域分析参数检测,并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AI与h_3/h_1呈正相关(r=0.670,P<0.01),与h_4/h_1呈正相关(r=0.579,P<0.01),与t_4呈正相关(r=0.634,P<0.01),与h_3呈正相关(r=0.443,P<0.01),与h_4呈正相关(r=0.364,P<0.01),与t呈正相关(r=0.351,P<0.05),与h_5呈负相关(r=-0.592,P<0.01),与h_5/h_1呈负相关(r=-0.596,P<0.01),与h_1/t_1呈负相关(r=-0.350,P<0.05)。AI与h_1、t_1、t_5、t_5/t_4、As、Ad无相关性。结论AI作为预测动脉硬化程度的经典指标之一,有助于在脉象众多参数中筛选出反映动脉弹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 增大指数 脉象 相关性
下载PDF
瞬时加速度波强W_1与脉象时域分析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银浩强 肖沪生 +8 位作者 张爱宏 徐智章 徐芳 任亚娟 靳炜 钱孟超 许轶君 瞿岳 江凌 《上海医学影像》 2010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瞬时波强W_1与脉象时域分析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3例正常人,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瞬时波强W_1检测,应用DDMX-100脉象仪进行桡动脉脉象时域分析参数检测,并研究两者的相... 目的探讨颈动脉瞬时波强W_1与脉象时域分析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3例正常人,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瞬时波强W_1检测,应用DDMX-100脉象仪进行桡动脉脉象时域分析参数检测,并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W_1与h_1呈正相关r=0.401,P<0.01);W_1与h_1/t_1呈正相关(r=0.482,P<0.01);Wd_1与h_1呈正相关r=0.293,P<0.05);Wd_1与h_1/t_1呈正相关(r=0.305,P<0.05)。结论瞬时波强作为一项研究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的新技术,有望为脉象研究提供新技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加速度波强 脉象 脉搏波 时域分析 相关性
下载PDF
瞬时加速度波强与传统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振双 周冬翠 李俊彦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4期2283-2285,共3页
目的通过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ESV)、瞬时加速度波强(W1)、6 min步行距离(6MWD)的比较,探索W1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EDV、ESV... 目的通过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ESV)、瞬时加速度波强(W1)、6 min步行距离(6MWD)的比较,探索W1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EDV、ESV、LVEF、W1,随即测量患者6MWD,之后2 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1支血管一处狭窄>50%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者按6MWD分为2组(6 min运动距离正常组,6MWD>350 m;6 min运动距离减退组,6MWD<350 m),比较两组间EDV、ESV、LVEF、W1。结果两组EDV、ESV、W1、LVEF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1、LVEF与6MWD呈明显正相关(P<0.01);EDV、ESV与6MWD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 W1有望成为一项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超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加速度波强 6MIN步行距离 收缩功能
下载PDF
桩底溶洞探测中瞬时相位差强度计算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振明 沈健 +4 位作者 刘鎏 彭铭 王登一 杨沛权 何枭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45-1554,共10页
双通道桩底溶洞声呐探测方法是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特殊泥浆施工环境下一种有效的溶洞探测方法,其中所运用的瞬时相位差强度(IPDI)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提取溶洞顶底板的微弱反射信号并揭示溶洞位置。但该溶洞探测方法中一些关键参数的取值... 双通道桩底溶洞声呐探测方法是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特殊泥浆施工环境下一种有效的溶洞探测方法,其中所运用的瞬时相位差强度(IPDI)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提取溶洞顶底板的微弱反射信号并揭示溶洞位置。但该溶洞探测方法中一些关键参数的取值对溶洞探测效果的影响规律不明确,可能导致计算所得溶洞顶底板位置及溶洞大小的精度发生损失。本文旨在得到IPDI计算中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从而达到优化效果,并将其运用于模拟工况以及实测信号的IPDI分析验证其有效性。首先,采用二维黏弹性波方程和交叉网格时域有限差分建立了溶洞探测仿真数值模型。接着将其用于探索IPDI计算过程中采样率、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EEMD)中总体平均次数、标准差等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优化,尝试运用灰色预测模型抑制探测结果的端点效应。最后,将优化方法运用于工程实测信号IPDI分析过程。结果表明,当采用0.5~1 MHz的采样率,并在EEMD过程中选取0.1作为标准差以及300~600作为总体平均次数能够使溶洞顶底板位置和溶洞大小的探测精度得到提升。当采用灰色预测模型抑制IPDI图像端点效应时,能够有效减缓其两端的异常"飞逸"现象。在进行实测信号优化分析时,发现针对实测信号的零漂现象采用将重构信号减去EEMD过程所得到的趋势项的优化方法,能够得到原先被掩盖的溶洞底板反射信号并计算出溶洞底板位置,并且经与钻孔柱状图对比,其计算结果准确可靠。相较任意选取参数时的探测结果,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的确能够帮助提升双通道溶洞声呐探测方法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溶洞探测 声呐反射波 瞬时相位差强度 优化方法
下载PDF
脉象波强与瞬时加速度波强(W_1)的相关性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沪生 银浩强 +4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彭欣 徐芳 任亚娟 《上海医学影像》 2010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目的分析桡动脉脉象波强与颈动脉瞬时加速度波强(W1)的相关性,探讨其物理学定义及生理学上的意义。方法纳入53例正常人,应用ALOKA 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W1和桡动脉血流加速度测定,应用DDMX-100脉象仪进行桡动脉压力波... 目的分析桡动脉脉象波强与颈动脉瞬时加速度波强(W1)的相关性,探讨其物理学定义及生理学上的意义。方法纳入53例正常人,应用ALOKA 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W1和桡动脉血流加速度测定,应用DDMX-100脉象仪进行桡动脉压力波曲线测定,脉象波强为桡动脉压力上升平均速率与桡动脉血流平均加速度的乘积,研究桡动脉脉象波强与颈动脉瞬时加速度波强的相关性。结果 W1与h1、△P、△U和WI(P)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脉象波强具有明确的物理学定义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脉象研究的新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象 波强 瞬时加速度波强 脉搏波 相关性
下载PDF
加压位置对股动脉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靳炜 肖沪生 +5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任亚娟 银浩强 徐芳 陈琼 《上海医学影像》 2010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通过对腘动脉不同位置加压时股总动脉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负向波面积的测定,探讨加压位置对负向波面积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ALOKA Prosound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3例正常健康受试者左右腘动脉近心端和远心端分... 目的通过对腘动脉不同位置加压时股总动脉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负向波面积的测定,探讨加压位置对负向波面积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ALOKA Prosound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3例正常健康受试者左右腘动脉近心端和远心端分别加压,测其股总动脉瞬时波强的负向波面积。结果 53例受试者左右腘动脉,近心端加压:5~10s测定,左股总动脉负向波面积加压前(13.31±11.19)mmHg m/s2,加压时(40.04±27.84)mmHg m/s2;右股总动脉负向波面积加压前(12.87±10.94)mmHg m/s2,加压时(33.40±18.87)mmHg m/s2,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远心端加压:5~10s测定,左股总动脉负向波面积加压前(13.31±11.19)mmHg m/s2,加压时(16.32±15.08)mmHg m/s2;右股总动脉负向波面积加压前(12.87±10.94)mmHg m/s2,加压时(15.51±13.08)mmHg m/s2,加压前与加压时对比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位置对负向波面积的测量结果有影响,加压位置与测量点间的距离越大测量所需的间隔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wi) 负向波面积(NA)
下载PDF
瞬时波强技术在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璇芝 王楚彬 +2 位作者 许映斌 郑宝群 林腾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探析应用瞬时波强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行血压测量、超声心动图检查及WI测量。结果:高血压组W1为(13.... 目的:探析应用瞬时波强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行血压测量、超声心动图检查及WI测量。结果:高血压组W1为(13.1±6.5)×10~3mm Hg·m/s^3,高于对照组(8.5±2.4)×10~3mmHg·m/s^3;W2为(3.9±0.6)×10~3mm Hg·m/s^3,高于对照组(2.3±0.5)×10~3mm Hg·m/s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W1与年龄呈正相关,对照组W1与各因素无显著相关性;高血压组W2与脉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呈正相关,对照组W2与颈总动脉收缩期峰速度(PSV)呈负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W1、W2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可评价患者颈动脉弹性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而预测患者疾病进展及转归、预防脑血管意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技术 原发性高血压 颈动脉弹性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血管重构的超声诊断技术进展
19
作者 赵岚 高晓军 《中国民康医学》 2016年第15期45-47,共3页
血管重构是指血管为适应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功能、形态和结构的一系列适应性变化。超声新诊断技术可发现在未出现形态学变化前的血管弹性功能的变化,亦能识别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本文即综述血管重构的形成机制和临床意义,以及血管回声... 血管重构是指血管为适应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功能、形态和结构的一系列适应性变化。超声新诊断技术可发现在未出现形态学变化前的血管弹性功能的变化,亦能识别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本文即综述血管重构的形成机制和临床意义,以及血管回声跟踪技术、瞬时波强技术、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血管内超声、实时三维超声技术和超声造影等血管重构的超声诊断技术进展,为评估血管功能和结构、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 瞬时波强技术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 血管内超声 实时三维超声技术 超声造影
下载PDF
瞬时波强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20
作者 靳璟 聂宏娟 芦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2期118-119,121,共3页
目的运用瞬时波强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进行测量,探讨其中的减速度波强W2对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反映。方法对20例健康志愿者、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口血流流速曲线图)测量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 目的运用瞬时波强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进行测量,探讨其中的减速度波强W2对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反映。方法对20例健康志愿者、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口血流流速曲线图)测量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及其二者比值(E/A)并运用WI分别测量志愿者及患者左侧颈总动脉,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DM2组与对照组比较,E/A小于对照组,W2大于对照组(P<0.05),DM2组与DM1组比较,E/A小于DM1组,W2大于DM1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瞬时波强技术中的瞬时减速度波强(W2)可以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左室舒张功能 超声心动图 瞬时波强技术 瞬时减速度波强(W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