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ve Intensity的命名探讨 被引量:67
1
作者 肖沪生 徐智章 +4 位作者 张爱宏 银浩强 彭欣 徐芳 冯玉红 《上海医学影像》 2008年第2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Wave Intensity的中文命名,期望加快该项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方法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应用体会,通过与传统波强概念对比、时相分析、与加、减速度的关系以及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命名。结果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得到不同的命名。结论... 目的探讨Wave Intensity的中文命名,期望加快该项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方法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应用体会,通过与传统波强概念对比、时相分析、与加、减速度的关系以及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命名。结果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得到不同的命名。结论建议将WI命名为"瞬时波强",简称WI;将W1命名为"瞬时加速度波强",简称W1;将W2命名为"瞬时减速度波强",简称W2,供研究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 瞬时加速度波强 瞬时减速度波强
下载PDF
瞬时加速度波强(W_1)的时相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肖沪生 徐智章 +9 位作者 张爱宏 银浩强 彭欣 徐芳 陆盈 邬云燕 朱蓓菁 钱孟超 周靓妹 王奇 《上海医学影像》 2008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期望通过对瞬时加速度波强的时相分析,有助于WI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方法应用日本ALOKA公司ProSound α 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6例正常人瞬时加速度波强的时相进行检测。结果左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的W1起点至终点之间的时间... 目的期望通过对瞬时加速度波强的时相分析,有助于WI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方法应用日本ALOKA公司ProSound α 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6例正常人瞬时加速度波强的时相进行检测。结果左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的W1起点至终点之间的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肱动脉的W1起点至顶点时间与左右颈总动脉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左右颈总动脉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左、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的W1顶点至终点时间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颈总动脉、右肱动脉的W1上升支时间与下降支时间的比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W1的宽度(W1曲线终点减去W1曲线起点的时间)相当于血流加速时间(Δt)。对于判断心脏功能可能有一定帮助。②W1曲线的起点应为心脏射血期的开始,而非如以往文献报道的W1曲线的顶点为射血期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 瞬时加速度波强 血流加速时间
下载PDF
颈动脉W_1-W_2作为左室射血时间参数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徐芳 肖沪生 +8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银浩强 彭欣 梁知 任亚娟 钱孟超 许轶君 周靓妹 《上海医学影像》 2008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中的W1-W2(瞬时加速度波强顶点至瞬时减速度波强顶点的时间)作为左室射血时间参数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该参数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LOKA 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6例正常人主动脉口多普勒流速曲线的... 目的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中的W1-W2(瞬时加速度波强顶点至瞬时减速度波强顶点的时间)作为左室射血时间参数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该参数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LOKA 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6例正常人主动脉口多普勒流速曲线的射血时间(ET)及左右颈总动脉的W1-W2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W1-W2与W1起点-W2(瞬时加速度波强起点至瞬时减速度波强顶点的时间)比较。结果左右颈总动脉W1-W2之间相关系数为0.904(P<0.01);左室射血时间与左右颈总动脉W1-W2相关系数分别为0.789和0.783(P<0.01)。左侧颈总动脉W1-W2为268.68ms,W1起点-W2为295.52ms,两者之差为26.83ms;右侧颈总动脉W1-W2为268.63ms,W1起点-W2为296.63ms,两者之差为28ms。结论W1起点-W2为射血时间。因颈动脉W1-W2与ET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故可以通过测量颈动脉W1-W2间接获得左室射血时间。用左右侧颈总动脉W1-W2作为左室射血时间将分别低估9%和9.4%,在临床应用中必需注意其低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 瞬时加速度波强(w1) 瞬时减速度波强(w2) 射血时间
下载PDF
瞬时加速度波强W_1与脉象时域分析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银浩强 肖沪生 +8 位作者 张爱宏 徐智章 徐芳 任亚娟 靳炜 钱孟超 许轶君 瞿岳 江凌 《上海医学影像》 2010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瞬时波强W_1与脉象时域分析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3例正常人,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瞬时波强W_1检测,应用DDMX-100脉象仪进行桡动脉脉象时域分析参数检测,并研究两者的相... 目的探讨颈动脉瞬时波强W_1与脉象时域分析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3例正常人,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瞬时波强W_1检测,应用DDMX-100脉象仪进行桡动脉脉象时域分析参数检测,并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W_1与h_1呈正相关r=0.401,P<0.01);W_1与h_1/t_1呈正相关(r=0.482,P<0.01);Wd_1与h_1呈正相关r=0.293,P<0.05);Wd_1与h_1/t_1呈正相关(r=0.305,P<0.05)。结论瞬时波强作为一项研究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的新技术,有望为脉象研究提供新技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加速度波强 脉象 脉搏波 时域分析 相关性
下载PDF
脉象波强与瞬时加速度波强(W_1)的相关性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肖沪生 银浩强 +4 位作者 徐智章 张爱宏 彭欣 徐芳 任亚娟 《上海医学影像》 2010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目的分析桡动脉脉象波强与颈动脉瞬时加速度波强(W1)的相关性,探讨其物理学定义及生理学上的意义。方法纳入53例正常人,应用ALOKA 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W1和桡动脉血流加速度测定,应用DDMX-100脉象仪进行桡动脉压力波... 目的分析桡动脉脉象波强与颈动脉瞬时加速度波强(W1)的相关性,探讨其物理学定义及生理学上的意义。方法纳入53例正常人,应用ALOKA 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W1和桡动脉血流加速度测定,应用DDMX-100脉象仪进行桡动脉压力波曲线测定,脉象波强为桡动脉压力上升平均速率与桡动脉血流平均加速度的乘积,研究桡动脉脉象波强与颈动脉瞬时加速度波强的相关性。结果 W1与h1、△P、△U和WI(P)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脉象波强具有明确的物理学定义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脉象研究的新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象 波强 瞬时加速度波强 脉搏波 相关性
下载PDF
抗震官兵瞬时加速度波强W1与颈动脉弹性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姜海艳 宋力 +6 位作者 陈伟 王玉恒 阴海霞 屈娟娟 姚胜银 周爱湘 刘爱玲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1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抗震官兵颈动脉瞬时加速度波强W1与颈动脉弹性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00例平原官兵及100例急进高原7d内的抗震官兵进行瞬时波强(WI)及相关超声指标的检测,应用软件包SPS... 目的探讨抗震官兵颈动脉瞬时加速度波强W1与颈动脉弹性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00例平原官兵及100例急进高原7d内的抗震官兵进行瞬时波强(WI)及相关超声指标的检测,应用软件包SPSS18.0对各检测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高原组瞬时加速度波强W1、动脉顺应性(AC)减低、脉搏波反射增强(AI)减低,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增高、硬化参数(B)增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wI)增高(P〈0.05)。②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W1与PWV—WI呈正相关,与AI呈负相关,与Ep、B、AC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反映颈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中,PWV—WI是急进高原缺氧反应的敏感指标,且通过血管参数可反映心脏的功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加速度波强 颈动脉弹性 抗震官兵 相关性
原文传递
瞬时加速度波强与Tel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徐芳 肖沪生 +8 位作者 银浩强 彭欣 徐智章 张爱宏 陆盈 任亚娟 高东雯 钱孟超 王奇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通过对瞬时加速度波强(W1)与Tei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探讨瞬时波强(W1)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rosound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6例正常人左右颈总动脉W1的强度(W1的最高点)与Tei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66例正常人... 目的通过对瞬时加速度波强(W1)与Tei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探讨瞬时波强(W1)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rosound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6例正常人左右颈总动脉W1的强度(W1的最高点)与Tei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66例正常人左右颈总动脉W1(压力)之间呈正相关(P〈0.01);左右颈总动脉W1(管径)之间呈正相关(P〈0.01)。左右颈总动脉W1(压力)与Tei指数呈负相关(P〈0.05);左右颈总动脉W1(管径)与Tei指数呈负相关(P〈0.01)。左右颈总动脉W1(压力)均值与Tei指数呈负相关(P〈0.05);左右颈总动脉W1(管径)均值与Tei指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W1与Tei指数负相关,可作为判断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颈总动脉 瞬时波强 瞬时加速度波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