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the Model of Teachers’ Instructional Intervention in Trilingual Teaching Based on the Law of Mother Tongue Acquisition
1
作者 JI Lanfen LU Dianjun 《Psychology Research》 2022年第7期480-487,共8页
The research on Trilingual Teaching Model in ethnic areas has become a hot spot.By analyzing the data of the questionnair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ers’instructional intervention model,based on the law of mother... The research on Trilingual Teaching Model in ethnic areas has become a hot spot.By analyzing the data of the questionnair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ers’instructional intervention model,based on the law of mother tongue acquisition.Trilingual teachers should highlight the role of reading in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even in improving reading ability.The law of mother tongue acquisition can be one of the main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ibetan students’English lear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lingual Teaching the law of mother tongue acquisition teacher instructional intervention
下载PDF
显性直接教学的概念演进、核心内涵与实践启示
2
作者 赵国庆 孙兴艳 +2 位作者 盛海曦 樊蓓蓓 周歆然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37,共10页
显性直接教学是在大直接教学(大DI)、小直接教学(小di)、显性教学(EI)等直接类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方法,是“教师中心”教学取向中体现“教学效率”的一面与“学生中心”教学取向中体现“主动建构”一面的双向融合,较好地... 显性直接教学是在大直接教学(大DI)、小直接教学(小di)、显性教学(EI)等直接类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方法,是“教师中心”教学取向中体现“教学效率”的一面与“学生中心”教学取向中体现“主动建构”一面的双向融合,较好地体现了“双主”教学结构思想。由于学术界围绕直接类教学的争论较多,对大直接教学、小直接教学、显性教学和显性直接教学这组概念进行深入辨析,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显性直接教学的四大核心要素,有助于研究者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研究表明:认知建模将问题解决中隐藏的思维策略和思维过程显性化从而降低学生的外在认知负荷,支架渐隐通过逐步撤除非必要支架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向前推进,理解检查通过“提问-讨论-反馈”实现互动建构效果的及时确认,分层干预通过“直接教学-课内指导-课后指导”为大部分学生的学业成功提供保障。显性直接教学通过知识结构可视化帮助学困生达成知识的深度理解,通过还原问题解决中隐含的思维策略与方法促进拔尖生高阶思维发展,为平衡知识传授效率与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兼顾学困生“双基”习得和拔尖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解决方案,从而在国家“双减”战略和“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改革的双重背景下,在课堂教学层面实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显性直接教学还远不是教学法螺旋式优化的终点,未来发展需要积极吸纳学习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下,加速教师专业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直接教学 认知建模 支架渐隐 理解检查 分层干预 思维可视化 思维策略 精准教学
下载PDF
“直连路由与静态路由”教学设计研究
3
作者 赵婧如 《无线互联科技》 2023年第19期165-168,共4页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路由设计能力,文章探讨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直连路由与静态路由”教学设计思路。整套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工程思维和科学实践精神的培养,基于学情分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课前、课中...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路由设计能力,文章探讨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直连路由与静态路由”教学设计思路。整套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工程思维和科学实践精神的培养,基于学情分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入手,采用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实操演示、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深入路由基本过程,为后续学习动态路由夯实基础。教学设计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对应的课程目标达成度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连路由 间接交付 静态路由 教学设计
下载PDF
论教师指导的合理性基础 被引量:8
4
作者 郭建鹏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35,共5页
采取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论证了教师指导的合理性基础。理论上,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指导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主动;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教师指导能够帮助学生选择相关的输入信息;根据认知负荷理论,... 采取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论证了教师指导的合理性基础。理论上,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指导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主动;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教师指导能够帮助学生选择相关的输入信息;根据认知负荷理论,教师指导能够降低学习的认知负荷;根据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教师指导有助于在学习的早中期获取和理解知识。实证上,大量的样例学习研究证明,教师指导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研究者要进一步探讨教师指导的形式及比例在教学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指导 讲授法 建构主义 发现学习
下载PDF
何种教学策略更有效——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
5
作者 范勇 刘亚芳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CSSCI 2022年第3期151-165,共15页
教师教学策略是影响学生学业表现的关键因素,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数据探讨不同类型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效果,对于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多层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以教师讲授与师生互动讨论为核心的教师... 教师教学策略是影响学生学业表现的关键因素,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数据探讨不同类型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效果,对于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多层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以教师讲授与师生互动讨论为核心的教师主导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业表现具有显著正影响,以分组讨论为核心的学生主导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业表现没有显著性影响。为此,应当深入理解不同类型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效果,探索使用更优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学业表现,科学看待分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同时更要理性对待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策略,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主导教学策略 学生主导教学策略 讲授法 学生学业表现 CEPS
下载PDF
略论杜威关于"学校道德"的见解——《教育中的道德原理》平议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桂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1-85,共5页
杜威《教育中的道德原理》这部著作对作为学校工作专门领域的"直接道德教学"有效性的质疑,着眼整个传统教育的弊端揭示传统的"道德教育"失效的缘由,颇有见识;至于其中提出的"道德教育"的新思路,即"... 杜威《教育中的道德原理》这部著作对作为学校工作专门领域的"直接道德教学"有效性的质疑,着眼整个传统教育的弊端揭示传统的"道德教育"失效的缘由,颇有见识;至于其中提出的"道德教育"的新思路,即"间接道德教育"或全方位的"道德教育",无论在其积极意义还是消极意义上,都对20世纪道德教育发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关于杜威"学校道德"见解的考察,将有助于理解"德育"成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中的道德原理 直接道德教学 间接道德教育 学校道德 德育原理 教育伦理学
下载PDF
认知的自我指导技术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林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7,共4页
采用认知的自我指导技术,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进行干预训练。结果表明:干预训练不仅提高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而且提高了体育教师对教学的认知水平,改善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师 干预训练 认知的自我指导技术 体育教学监控能力
下载PDF
自主性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支架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光陆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96-99,共4页
自主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将是今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但是自主是相对于完全依赖教师指导而言的一定程度上的独立,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绝对的学习者自主并不现实。教师合理有效地介入,是促使学习者自主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 自主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将是今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但是自主是相对于完全依赖教师指导而言的一定程度上的独立,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绝对的学习者自主并不现实。教师合理有效地介入,是促使学习者自主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重要且必要的条件,是真正保障学习者自主学习并提高自主能力的重要前提。“支架式”教学可以很好地解释在自主性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承担的职责。本文阐释了“支架式”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适切性和支架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性 支架式教学 教师介入
下载PDF
智力落后学生对不同指令理解的研究
9
作者 孙圣涛 魏芳 葛莉莉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第1期96-101,共6页
文章对39名中度智力落后学生进行了直接指令和间接指令理解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落后学生对各种指令的理解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提高,他们对直接指令的理解显著好于对两种间接指令的理解。其中,11~12岁年... 文章对39名中度智力落后学生进行了直接指令和间接指令理解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落后学生对各种指令的理解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提高,他们对直接指令的理解显著好于对两种间接指令的理解。其中,11~12岁年龄组大部分学生虽然能很好地对直接指令正确理解,但反应能力还显不足;13—14岁年龄组学生对两种间接指令的理解水平和反应能力均有很大发展;15~16岁年龄组学生能正确理解三种指令形式,也能够对这三种指令形式作出比较好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落后学生 直接指令 间接指令 理解
下载PDF
“直导教学”研究的三大贡献——罗森海因论知识结构、教学步骤与学习支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作芬 盛群力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0年第5期59-64,共6页
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直导教学",一直被看成是同建构主义教学相对立的教学方式。新的研究认为"直导教学"的效果优于少教不教。更重要的是,"直导教学"已经不是与"发现教学"相对立的两极,... 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直导教学",一直被看成是同建构主义教学相对立的教学方式。新的研究认为"直导教学"的效果优于少教不教。更重要的是,"直导教学"已经不是与"发现教学"相对立的两极,而是带上了某种"建构"的烙印——理解意义,把握结构和提供支架等。"直导教学"研究在建立良好知识结构、排序课堂教学步骤和勾勒认知策略支架等方面,有值得重视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导教学:课堂结构 教学效能 学习支架
下载PDF
直接教学法在孤独症儿童语言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金花 谈苏欣 于素红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第12期76-80,共5页
直接教学法在孤独症儿童语言干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直接教学法能提高孤独症儿童词汇、阅读理解及其他内容学习的有效性;能有效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口语表达及社交互动能力。综述现有研究成果后,文章建议:尝试应用直接教学法对语言的... 直接教学法在孤独症儿童语言干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直接教学法能提高孤独症儿童词汇、阅读理解及其他内容学习的有效性;能有效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口语表达及社交互动能力。综述现有研究成果后,文章建议:尝试应用直接教学法对语言的其他领域进行干预;以直接教学法为主,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提高学术敏感性,从实践升华为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教学法 孤独症儿童 语言干预
下载PDF
英语阅读中的直接与间接教学法研究(英文)
12
作者 钱红英 周志远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16-119,共4页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有关直、间接阅读教学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从研究的现状来看,如何施展这两种教学手段需要重新认识和思考。本文试图从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策略运用的问题着手,对造成阅读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有关直、间接阅读教学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从研究的现状来看,如何施展这两种教学手段需要重新认识和思考。本文试图从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策略运用的问题着手,对造成阅读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他们的阅读水平以及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了分别采用直接的与间接的两种阅读教学手段,在实际课堂情景中融合这两种教学法。对学生而言,培养一定的阅读技巧是极其重要的,但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贯彻有效的教学手段。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这两种教学方法,并探讨了这两种方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 阅读 直接教学法 间接教学法 教学手段 教师
下载PDF
基于教师指导性干预的藏族学生三语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纪兰芬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6-21,共6页
为了提高藏族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构建了基于教师指导性干预的三语教学模式,并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该模式的各要素及步骤。该模式通过研究有效的教学实践步骤以促进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研究结果对设计有效的教学干预、... 为了提高藏族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构建了基于教师指导性干预的三语教学模式,并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该模式的各要素及步骤。该模式通过研究有效的教学实践步骤以促进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研究结果对设计有效的教学干预、教室语言环境、日常教学及促进学生参与三语课堂教学具有理论及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指导性干预 藏族学生 英语课堂 三语教学模式
下载PDF
教师导向教学法与同侪协助学习法之比较:并行处理设计之应用
14
作者 杜正治(Jeng-Jyh Duh) 辛怡葳(Yi-Wei Hsin) 《特殊教育學報》
本研究旨在探讨并比较教师导向教学模式和同侪协助学习策略,应用在智能障碍学童学习单字成效之差异。采用单一受试研究法中的并行处理架构,结合跨受试多探试和交替处理设计。研究样本共三名,分别为轻度、中度及重度智能障碍学童。资... 本研究旨在探讨并比较教师导向教学模式和同侪协助学习策略,应用在智能障碍学童学习单字成效之差异。采用单一受试研究法中的并行处理架构,结合跨受试多探试和交替处理设计。研究样本共三名,分别为轻度、中度及重度智能障碍学童。资料蒐集後透过视觉分析与C统计处理,所获结果陈述如下:第一,教师导向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情境的控制及教学方法的应用,其适用范围较广。若应用於轻度智能障碍学生的语文课程,单字学习效果颇佳,且能在短时间之内教会学生记得所有单字,然而其保留效果不理想。对重度学生而言,教师导向教学策略的效果略差,且保留效果也不如预期。第二,同侪导向学习策略强调教学者和学习者之间关系的建立及学习内容和日常生活的连结。研究发现当应用在轻度智能障碍语文课程时,其学习单字的成效不如教师导向教学模式。然而,若实施於重度智能障碍课程,则其单字学习效果优於教师导向教学,同时保留效果也略胜一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師導向教學模式 同儕協助學習策略 並行處理設計
全文增补中
论软件作品修改权——兼评“彩虹显案”等近期案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迁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5-147,179-180,共13页
"修改权"并非指作者有权修改自己的作品,而是指作者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修改作品。《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的"修改权"在性质上有别于《著作权法》中的"修改权",后者是人身权利,而前者属于"演绎权... "修改权"并非指作者有权修改自己的作品,而是指作者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修改作品。《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的"修改权"在性质上有别于《著作权法》中的"修改权",后者是人身权利,而前者属于"演绎权"这一经济权利。只有"代码化指令序列"才构成受保护的计算机程序,因此不修改"代码化指令序列",仅修改被"代码化指令"所调用的数据,并不构成对"修改权"的侵权。用户为改进软件性能和功能而利用"修改工具"在软件"运行过程中"对软件运行结果进行改动,不构成侵权行为。制作并提供"修改工具"者只要未提供修改后的软件,也未教唆或帮助直接侵权,其行为并不直接或间接侵犯"修改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改权代码化指令序列 直接侵权 间接侵权技术措施
原文传递
言证的限度:教育哲学对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若干争议的处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道勇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4-54,共11页
在教育哲学领域,决定教育陈述效力的主要是其中包含的论证,而不是作者使用的言证。言证有一些合理的应用方式,但是其限度也极其明显。耐心追踪作品包含的论证,决心接受优质论证的结论、拒绝低劣的论证,对于言证所提供的结论保持谨慎,这... 在教育哲学领域,决定教育陈述效力的主要是其中包含的论证,而不是作者使用的言证。言证有一些合理的应用方式,但是其限度也极其明显。耐心追踪作品包含的论证,决心接受优质论证的结论、拒绝低劣的论证,对于言证所提供的结论保持谨慎,这是教育哲学在面对各种争议时可能采取的一个处理方案。论证是甄别意见洪流中各种胡言乱语的一个标尺,也是对教育讨论中各种非学理因素的抵抗。在呈现了杜威哲学的核心论证以后,他在直接道德教学上的立场开始变得清晰起来。国内德育学者近两年来的相关争议自然消弭于无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教育哲学 直接道德教学 间接道德教育 言证 论证
原文传递
学校道德三位一体导向的间接德育论——兼析西方直接道德教学的兴衰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向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137,共16页
我国学术界对于杜威是否反对直接道德教学争议不休,系统梳理杜威的思想发展脉络有助于澄清这一问题。直接道德教学在美国学校兴起之际,杜威曾经是它热情的支持者,但数年之后出于教育伦理考量,杜威转变成为直接道德教学的尖锐批判者,最... 我国学术界对于杜威是否反对直接道德教学争议不休,系统梳理杜威的思想发展脉络有助于澄清这一问题。直接道德教学在美国学校兴起之际,杜威曾经是它热情的支持者,但数年之后出于教育伦理考量,杜威转变成为直接道德教学的尖锐批判者,最终他基于其民主立场而成为它坚定的反对者。杜威以社会学与心理学平行论述构成教育基础的伦理原则。首先用社会学术语阐明学校生活伦理、教法伦理和教材伦理,从中识别出社会力量、社会理智、社会兴趣三位一体,进而用心理学术语将其转译为品格力量、良好判断力、精细敏感性三位一体,最后以这种学校道德三位一体为标准检验学校生活、教法和教材。杜威采取教育目的与手段相互建构的理论框架探讨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在论述学校的道德目的中考察其实现所依赖的资源,提出间接道德教育的主张;在论述间接道德教育时,聚焦学校共同体给予的道德训练、来自教法的道德训练以及学程的社会性,阐明学校的道德目的在于学校道德三位一体。这种以学校道德三位一体为导向的间接德育论,引导了跨科德育课程的尝试、全方位德育的探索以及直接道德教学的衰落。世界各地各具特色的全方位德育,以及在此框架下多种多样的跨科课程或综合课程的实践,宣告了间接道德教育理论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伦理学 学校道德三位一体 间接道德教育 直接道德教学 跨科课程
原文传递
Appraisal of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An Introduction 被引量:4
18
作者 濮实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SCIE 2017年第4期452-453,共2页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 has been developed over a decade. It is driven by the need to improve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Wen, 2016). It is also motivated by the ...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 has been developed over a decade. It is driven by the need to improve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Wen, 2016). It is also motivated by the aspiration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other similar pedagogical contexts outside China. A volume of research has been done by Wen Qiufang and her research team, to formulate the theory of POA and to test its effectiveness in classroom pedagogy (e.g. Wen, 2016, 2015; Yang, 2015; Zhang, 2015). At the moment, the POA is still at an early stage of theory building and almost all empirical research is done in the Chinese contex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is theory and to make it intelligible to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ty, a one-day symposium was held in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on May 15, 2017. The symposium was entitled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forum on innovativ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Appraisal of the POA'. In the forum, leading exper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were invited to discus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POA and the direction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he symposium was the first attempt for the POA research team to discuss its latest work with international scholars. This Viewpoint section collects the responses of four exper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symposium, listed in alphabetical order. The collection of articles covers three topics related to the POA: its pedagogical application, its use for teacher training, and its research. Alister Cumming is Professor Emeritus and the former Head of the Centr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on Languages and Literacies,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 His article focuses primarily on POA research as an exemplary case of design-based research. Rod Ellis is Research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at Curtin University, Australia. He discusses POA in terms of pedagogy, teacher training and research, with both critiques an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Paul Kei Matsuda is Professor of English and Director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a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he writed states. He responds to PO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expert researcher and teacher of L2 writing. Charlene Polio is Professor and Associate Chair in the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 Germanic, Slavic, Asian & African Languages at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the writed states. She conceptualises POA as a useful method to address some issues in pre-service teacher development. Overall, the articles in this section are insightful and reader-friendly. They are not only use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A in particular, but may also be valuable to a broad range of researchers as they touch upon pertaining issues, as well as emerging topics, in the field of applied linguistics. We therefore find it necessary to make them accessible to a wide reader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 has been developed over a decade. It is driven by the need to improve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Wen 2016). It is also motivated by the aspiration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other similar pedagogical contexts outside China. A volume of research has been done by Wen Qiufang and her research team to formulate the theory of POA and to test its effectiveness in classroom pedagogy (e.g. Wen 2016 2015 Yang 2015 Zhang 2015). At the moment the POA is still at an early stage of theory building and almost all empirical research is done in the Chinese contex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is theory and to make it intelligible to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ty a one-day symposium was held in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on May 15 2017. The symposium was entitled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forum on innovativ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Appraisal of the POA'. In the forum leading exper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were invited to discus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POA and the direction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he symposium was the first attempt for the POA research team to discuss its latest work with international scholars. This Viewpoint section collects the responses of four exper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symposium listed in alphabetical order. The collection of articles covers three topics related to the POA: its pedagogical application its use for teacher training and its research. Alister Cumming is Professor Emeritus and the former Head of the Centr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on Languages and Literacies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 His article focuses primarily on POA research as an exemplary case of design-based research. Rod Ellis is Research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at Curtin University Australia. He discusses POA in terms of pedagogy teacher training and research with both critiques an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Paul Kei Matsuda is Professor of English and director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a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he writed states. He responds to PO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expert researcher and teacher of L2 writing. Charlene Polio is Professor and Associate Chair in the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Germanic Slavic Asian African Languages at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the writed states. She conceptualises POA as a useful method to address some issues in pre-service teacher development. Overall the articles in this section are insightful and reader-friendly. They are not only use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A in particular but may also be valuable to a broad range of researchers as they touch upon pertaining issues as well as emerging topics in the field of applied linguistics. We therefore find it necessary to make them accessible to a wide readershi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