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GC技术+动画对非遗文化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默尘 《特区经济》 2024年第1期145-148,共4页
动画创作作为非遗文化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一直追求提高非遗文化数字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的平衡。非遗文化动画创作领域,AIGC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应用AI技术来提升效率和... 动画创作作为非遗文化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一直追求提高非遗文化数字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的平衡。非遗文化动画创作领域,AIGC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应用AI技术来提升效率和创造力,动画创作作为一种复杂而耗时的艺术形式,也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本文将探讨AIGC技术+动画对非遗文化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动画创作 非遗文化 数字经济 影响
下载PDF
和而不同 异而相融:增能理论视域下“非遗新青年”的数字行动逻辑与价值共创体系
2
作者 权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非遗新青年”与生俱来的数字素养,使其成为数字化语境中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青年力量。非遗新生代传承人、非遗所属社区青年、非遗青年爱好者藉由数字化行动者、数字化实践者和数字化倡导者的实践路径而共同集结为... “非遗新青年”与生俱来的数字素养,使其成为数字化语境中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青年力量。非遗新生代传承人、非遗所属社区青年、非遗青年爱好者藉由数字化行动者、数字化实践者和数字化倡导者的实践路径而共同集结为“非遗新青年”,以数字增能的方式完成了自我效能、人际扩展和社会观照与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承及发展之间的同频共振。除此之外,大量非遗青年多元利益相关者得以涌现,并在非遗数字化价值共创过程中,从不感兴趣的“旁观者”到随波逐流的“追潮人”再到身体力行的“守护者”直至成长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人”。非遗新青年正在以“和而不同,异而相融”这一全新的路径指南及价值主张切实益助着非遗的适应性赓续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新青年 数字增能 协同行动 价值共创
下载PDF
设计硕士“产业引领+非遗传创”培养模式探索
3
作者 汪溟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基于高校设计硕士培养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结合传统产业转型背景以及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需求,对设计硕士“产业引领+非遗传创”培养模式作出探讨。该模式整合企业、高校、非遗项目各方资源,通过组建“三师型”教学团队... 基于高校设计硕士培养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结合传统产业转型背景以及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需求,对设计硕士“产业引领+非遗传创”培养模式作出探讨。该模式整合企业、高校、非遗项目各方资源,通过组建“三师型”教学团队、采用“交互型”教学组织、实现“变现型”教学目标等步骤得以实现。该模式中,高校充分发挥科研人员优势,企业提供信息与技术、非遗项目供给创意文化资源,将企业要求、非遗传承目标、科研要求耦合于设计硕士的培养过程中,是“产学研”协同创新,全面、系统、准确推进,深化高校设计硕士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硕士 产业引领 非遗传创 培养模式
下载PDF
研学旅行:非遗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路径研究——以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研学旅行开发为例
4
作者 王通武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5-100,共6页
具有“第三课堂”之称的研学旅行,为学校实践育人拓宽了新的空间,亦成为学校传承非遗的一种可能途径。基于对部分研学旅行典型案例的分析,面向非遗传承的研学旅行具有“课程性”“原真性”“重构性”“参与性”“协同性”特征,借鉴课程... 具有“第三课堂”之称的研学旅行,为学校实践育人拓宽了新的空间,亦成为学校传承非遗的一种可能途径。基于对部分研学旅行典型案例的分析,面向非遗传承的研学旅行具有“课程性”“原真性”“重构性”“参与性”“协同性”特征,借鉴课程开发理论和昂普分析理论,非遗研学旅行设计既要突出教育性的导向,又要体现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方法,还要具备关联学科知识的功能。以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为例,研学旅行可分为“前置”“体验”“反思”“拓展”4个流程环节,安排以任务单为载体的系列传承方案,才能达到深化价值认知、增加情感黏性、培育传承意识、创新传播形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 非遗传承 学校教育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
下载PDF
数字文创产品中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融合研究
5
作者 郭燕齐 许晓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3期96-98,共3页
步入数字化时代后,科技水平快速提升,数字文创产品应运而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各国文化交流愈发紧密的背景下,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重要性愈发凸显,各相关工作者必须对此有清晰的认知,并巧用数字化技术,将非遗文化融入到文创产品设计... 步入数字化时代后,科技水平快速提升,数字文创产品应运而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各国文化交流愈发紧密的背景下,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重要性愈发凸显,各相关工作者必须对此有清晰的认知,并巧用数字化技术,将非遗文化融入到文创产品设计中,促进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承与不断创新。基于此,本文数字文创产品和非遗文化设计融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指出数字文创产品中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需遵从的原则,提出数字文创产品中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融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创 数字技术 非遗文化
下载PDF
新媒体非遗跨文化传播效果分析——以YouTube平台为例
6
作者 李勇 杨思敏 +1 位作者 管慧 毛太田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2,共11页
文章以代表性中华文化非遗为研究对象,运用关键词分析、情感分析与共现网络分析等文本挖掘方法分析YouTube平台中非遗短视频用户文本数据,应用“认知-情感-行为”框架模型研究非遗在该平台的传播效果。研究发现:非遗的认知形象多为正面... 文章以代表性中华文化非遗为研究对象,运用关键词分析、情感分析与共现网络分析等文本挖掘方法分析YouTube平台中非遗短视频用户文本数据,应用“认知-情感-行为”框架模型研究非遗在该平台的传播效果。研究发现:非遗的认知形象多为正面形象,传统技艺、民间文学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认知度较高;情感感知以中性和积极情绪为主,对象涉及中华美食、家庭生活文化与原生态自然环境等;行为效果具体呈现为分享意向、购买意向、学习意向与旅游意向。文章立足于该平台非遗的传播效果,从传播语境、传播手段与传播主体等方面阐释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跨文化传播 新媒体 文本挖掘
下载PDF
乡村非遗旅游活态传承的空间生产与地方认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江敏 张佳泋 郝婧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2,共11页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对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大的精神引领作用,发展乡村非遗旅...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对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大的精神引领作用,发展乡村非遗旅游是实现传统文化活态性保护、乡村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与地方认同理论,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构建了乡村非遗旅游活态传承空间生产中主体地方认同“六维循环”生成机制,同时明确了乡村非遗旅游活态传承空间生产中主体地方认同生成的基础条件和生成表现,为乡村非遗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提供了参考.研究发现地方认同是基于空间内部形成的人地关系的特殊表达,贯穿了整个乡村非遗旅游空间生产全过程.乡村非遗旅游活态传承空间生产涵盖了物理空间、文化空间、社会空间,是乡村非遗旅游活态传承主体地方认同生成的基础条件,而认知内容、情感倾向、行为意向是乡村非遗主体地方认同的生成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非遗 旅游活态传承 空间生产 地方认同
下载PDF
天津市非遗“双创”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理路
8
作者 蒲娇 张航 谷鑫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35-240,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等一系列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思想与举措。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资源丰厚,但其中蕴涵的资本优势、产能优势、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等一系列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思想与举措。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资源丰厚,但其中蕴涵的资本优势、产能优势、内生动能与精神引导作用并未得到完全发挥。因此,基于非遗的原真性、地域性、传播性、综合性、学术性等深入阐释其内在发展逻辑,将有助于推动“双创”理念融入当下非遗项目科学保护、传承人能力提升以及管理人群全面发展的现实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双创” 乡村振兴 传承人 发展理路
下载PDF
新昌调腔戏曲服饰研究
9
作者 王硕 卢益婧 刘丽娴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75-78,共4页
新昌调腔戏曲服饰作为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新昌调腔的重要象征符号。基于现有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新昌调腔的起源、曲目以及风格,分析新昌调腔服饰的形制、色彩、纹样、面料与品类。在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 新昌调腔戏曲服饰作为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新昌调腔的重要象征符号。基于现有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新昌调腔的起源、曲目以及风格,分析新昌调腔服饰的形制、色彩、纹样、面料与品类。在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有关新昌调腔及其服饰的研究具有历史与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昌调腔 戏曲服饰 非遗传承
下载PDF
非遗音乐在舞剧中的呈现特征研究
10
作者 阳秀红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0-116,共7页
随着当代舞台艺术的发展,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非遗音乐,不断被纳入舞剧创作的题材选择范围,成为舞剧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音乐样态,为舞剧中舞蹈与戏剧的特色性表达提供有力支撑。从历史线性角度,阐述非遗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舞剧创作中所具... 随着当代舞台艺术的发展,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非遗音乐,不断被纳入舞剧创作的题材选择范围,成为舞剧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音乐样态,为舞剧中舞蹈与戏剧的特色性表达提供有力支撑。从历史线性角度,阐述非遗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舞剧创作中所具体呈现的鲜明文化自觉特征;从背景空间角度,分析非遗音乐舞剧创作的理念与原则;以期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非遗音乐在舞剧创作中的历史表现及其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音乐 舞剧 呈现 创作
下载PDF
新时代非遗文创的叙事设计方法与实践——以《字愈·廿四节气历》为例
11
作者 王书瑜 王潇娴 《设计》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研究叙事理论在新时代非遗文创中的设计方法与应用。使非遗文创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追求。从叙事学的角度切入非遗文创设计,明确叙事流程的四大步骤;并从中提取四大叙事层级;以此归纳新时代非遗文创的叙事设计方法。最后... 研究叙事理论在新时代非遗文创中的设计方法与应用。使非遗文创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追求。从叙事学的角度切入非遗文创设计,明确叙事流程的四大步骤;并从中提取四大叙事层级;以此归纳新时代非遗文创的叙事设计方法。最后以二十四节气历验证叙事设计的可行性。总结新时代非遗文创叙事设计方法,同时,以设计实践为叙事设计,在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借鉴方向。叙事设计方法在新时代非遗文创设计的深层文化价值体现及提升用户精神体验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设计 叙事流程 新时代 非遗文创 二十四节气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武夷山非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
12
作者 魏攀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9-38,共10页
武夷山市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世遗地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拥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将武夷山非遗文化融入现代旅游,有助于实现非遗的再现、再造与再生。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 武夷山市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世遗地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拥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将武夷山非遗文化融入现代旅游,有助于实现非遗的再现、再造与再生。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非遗传承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必要性,立足武夷山旅游文化、非遗资源及现有非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开发现状,分析国内外优秀非遗旅游文创设计案例,提出武夷山非遗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以期促进当地非遗活化传承,助力旅游经济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非遗资源 旅游文化 文创产品设计 融合与发展
下载PDF
“三构建一打造三融合”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与实施路径
13
作者 李巍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6-28,共3页
创新实施“三构建一打造三融合”劳动教育改革工程,让非遗项目进入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让学生充分体验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非遗兴趣和劳动热情。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成立非遗社团与工作坊,创新实施德劳同频课程... 创新实施“三构建一打造三融合”劳动教育改革工程,让非遗项目进入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让学生充分体验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非遗兴趣和劳动热情。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成立非遗社团与工作坊,创新实施德劳同频课程评价模式,实现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有益于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三构建一打造三融合 非遗
下载PDF
中国各民族纺染织绣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法和传播路径研究
14
作者 覃代伦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1-41,共11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精神基础,也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中国纺染织绣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民族学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精神基础,也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中国纺染织绣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民族学的角度切入,梳理了中国各民族纺染织绣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型,以及国家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纺染织绣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法规和行动举措。从博物馆学的角度切入,研讨了博物馆在中华各民族纺染织绣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品征集、学术研究和专题展览中的推动作用与社会影响力。从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和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角度切入,分析了中国各民族纺染织绣类国家级非遗进校园、进目录、进课堂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及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实施“学非遗、传非遗、展非遗”的社会教育意义和经济增殖价值,从而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纺染织绣 保护与传播 方法与路径 传播力与影响力
下载PDF
山西民俗食品的包装设计——以万荣面塑为例
15
作者 张博鸿 《绿色包装》 2024年第2期85-87,共3页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以山西运城万荣面塑为引,结合文创产品的实用性进行研究分析。文创产品作为文旅项目中符合文化主题+创意转化+市场价值特点的物质化产品,其包装设计应符合市场化的趋势,才能更广泛地获得消费者青睐。设计...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以山西运城万荣面塑为引,结合文创产品的实用性进行研究分析。文创产品作为文旅项目中符合文化主题+创意转化+市场价值特点的物质化产品,其包装设计应符合市场化的趋势,才能更广泛地获得消费者青睐。设计可深耕以下几方面:增加趣味性,广泛应用数字印刷技术;资源再利用,使用绿色环保生态化包装等,以期将单一的视觉、味觉的非遗艺术,转化为可视化、创新性的运城非遗文创包装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万荣面塑 非遗文创 包装设计
下载PDF
文化视域下非遗类影片设计实践与研究——以“辽河渔雁”纪录片为例
16
作者 薄屿萌 杜岩 +2 位作者 赵佳褀 罗子焱 王晓静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8期13-15,共3页
“辽河渔雁”是指分布在辽河入海口的一个生计群体,其口承叙事已经被纳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渔雁在辽河的出现,开拓了一个文化和文明交融的通道,在这一区域中包含多个生计文化的文明层。“辽河渔雁”文化具有实践理性和资源... “辽河渔雁”是指分布在辽河入海口的一个生计群体,其口承叙事已经被纳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渔雁在辽河的出现,开拓了一个文化和文明交融的通道,在这一区域中包含多个生计文化的文明层。“辽河渔雁”文化具有实践理性和资源潜能的特点,随着非遗的出现逐渐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挖掘出来,其在推动社会文化和文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本文主要浅谈文化视域下的非遗类影视创作的实践与研究,以“辽河渔雁”群体为拍摄对象,从现代文化角度重新审视这一古老传统文化,激发其传承动力,深入分析其遗产到资源的实践过程,可以为新时代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奠定基础,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杠杆功能,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其不断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视域 非遗类影视创作 实践与研究 “辽河渔雁”
下载PDF
乡村非遗旅游活态传承的价值共创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江敏 王青 魏雨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0,共9页
基于“屈原昭君故里”乡村非遗旅游实践,运用扎根理论对乡村非遗旅游活态传承价值共创过程进行分析,构建出多元主体下的乡村非遗旅游活态传承的价值共创概念模型,明确政策支持、参与平台、资源整合、文化共识、技术涉入、共同目标六大... 基于“屈原昭君故里”乡村非遗旅游实践,运用扎根理论对乡村非遗旅游活态传承价值共创过程进行分析,构建出多元主体下的乡村非遗旅游活态传承的价值共创概念模型,明确政策支持、参与平台、资源整合、文化共识、技术涉入、共同目标六大驱动因素,凝练出价值主张提出、氛围营造共创、资源平衡共创、社会价值共识、文化价值创造、社会价值输出六个循环持续的行为过程。其中,价值主张提出、氛围营造共创、资源平衡共创、社会价值共识是非遗旅游价值共创形成的前提与条件,文化价值创造是非遗旅游价值共创的行动策略,社会价值输出是非遗旅游价值共创的最终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非遗旅游活态传承 价值共创机制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下中国传统体育非遗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高柱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21期152-155,共4页
中国传统体育非遗文化传播路径的创新发展是融媒体时代的必然要求,结合中国传统体育非遗文化的历史背景及传播现状,发现其传播场域和传播路径受限、受众层次单一。而融媒体的出现使得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内容可视化、传播内容大众化。... 中国传统体育非遗文化传播路径的创新发展是融媒体时代的必然要求,结合中国传统体育非遗文化的历史背景及传播现状,发现其传播场域和传播路径受限、受众层次单一。而融媒体的出现使得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内容可视化、传播内容大众化。综合考量融媒体发挥的作用,提出以下5条中国传统体育非遗文化传播路径:重视传播媒介,搭建文化传播平台;划分不同阶段,营造文化传播空间;区分群众差异,培育文化受众群体;统筹资金,健全公共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广泛开展民间体育比赛,营造全新的文化传播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中国传统文化 体育非遗文化 文化传播 传播创新
下载PDF
基于图像叙事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数字文创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方潇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1-419,共9页
目的基于图像叙事理论,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家埠木版年画数字文创为研究内容,探索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创新路径,旨在助力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与数字传播。方法通过挖掘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图像叙事特征,梳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图像素材与叙... 目的基于图像叙事理论,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家埠木版年画数字文创为研究内容,探索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创新路径,旨在助力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与数字传播。方法通过挖掘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图像叙事特征,梳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图像素材与叙事主题,制定提炼叙事主题、设立表述层次、创设叙事场景、产品设计实践4个阶段的设计流程。根据用户移动社交行为与消费偏好,进行年画图像和角色IP的提取、转化及衍生品设计,建议利用数字文创打破非遗文化的传统圈层,拉近年画与年轻消费群体之间的距离。结论研究杨家埠木版年画在数字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文创设计,提出应用场景个性化图像、角色IP延展等创作方式,有利于用户在网络社交过程中自觉融入非遗传播,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叙事 杨家埠木版年画 数字文创 非遗活化
下载PDF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路径探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雅燊 林敏丹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115-124,共10页
在考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实践历程及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从政策、资源和社会3个方面探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的发展契机,同时梳理其现实意义。据此提出如下建议:构建全景式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考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实践历程及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从政策、资源和社会3个方面探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的发展契机,同时梳理其现实意义。据此提出如下建议:构建全景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场景以实现资源共享,建设体验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场景以提升传播效果,构筑消费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场景以推动融入生活,打造立体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场景以实现活态传承,进而实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重构和生动再现,促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序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数字化战略 音乐文化 数字化传承 文化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数字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