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3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发展理念下普通高校专创融合体系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爱华 张守波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期81-86,91,共7页
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办学宗旨,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历史使命。面对着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数量急剧攀升,人才因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遭到用人单位诟病的情况,该文以应用型高校渤海大学“双创”教育为例,分... 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办学宗旨,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历史使命。面对着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数量急剧攀升,人才因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遭到用人单位诟病的情况,该文以应用型高校渤海大学“双创”教育为例,分析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专创融合、思创融合虚化、产教融合泛化、专创融合协同育人弱化”等问题。构建新发展理念下的普通高校专创融合体系,经过8年探索与实践,形成四年一贯制的“三融合一协同五跨式”专创融合教育模式,打造了“3631”共生型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了“1+1+19+X”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升了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普通高校 专创融合 “双创”教育
下载PDF
基于业财会融合的管理控制系统重构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先治 李俊辉 贾兴飞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本文针对当前业财会融合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即业财会融合的内涵、种类、本质和系统构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笔者在界定“业”“财”“会”内涵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业财融合、业会融合、财会融合和业财会融合四类融合的特点;指出了业... 本文针对当前业财会融合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即业财会融合的内涵、种类、本质和系统构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笔者在界定“业”“财”“会”内涵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业财融合、业会融合、财会融合和业财会融合四类融合的特点;指出了业财会融合的目的是实现价值管理与非价值管理的统一,业财会融合的本质是保证企业整体目标实现的管理控制系统;重构了基于业财会融合的管理控制系统,包括组织结构系统、信息沟通要素系统、控制目标分解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评价激励系统。本文对创新和完善业财会融合理论和管理控制理论,指导企业建立业财会融合的管理控制系统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财会融合 业财融合 管理控制系统
下载PDF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双生论”理论框架与关键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孙九霞 张凌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当前,乡—城流动和城—乡流动并行发生,县域成为不确定性环境和流动性背景下人们的新型居留地和城乡连续体的关键集聚区。面对以往囿于城乡二元对立的固化思维,需要从“县域”与城、与乡的纵深关联理解城乡融合式发展。通过对“乡土中... 当前,乡—城流动和城—乡流动并行发生,县域成为不确定性环境和流动性背景下人们的新型居留地和城乡连续体的关键集聚区。面对以往囿于城乡二元对立的固化思维,需要从“县域”与城、与乡的纵深关联理解城乡融合式发展。通过对“乡土中国—城乡中国—县域中国”的理论演进以及中国城乡变迁中人民生产生活的已有研究加以梳理和研判,提出“县域城乡双生融合发展”的“双生论”理论框架,认为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置于生产视角和生活视角下予以阐释,能够形成适用于县域社会构建、统筹城乡融合和归纳城乡关系新形态的指导性理论。未来的研究议题可围绕“实证研究—典型经验—治理启示”的思路纵深展开,包括探讨县域城乡生产融合、县域城乡生活融合的形成机制,挖掘县域城乡“双生”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归纳总结中国县域城乡关系的发展规律和新形态,深化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城乡融合的治理启示和制度设计,以此拓展中国县域研究和中国城乡关系的本土化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城乡融合 双生论 城乡共同体
下载PDF
职业教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逻辑机理、现实困境与实践向度
4
作者 徐兰 苏楠 易熙琼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29,共6页
职业教育作为链接技能型人才成长、推动应用型技术积累和涵育技能型社会形成的教育类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人才基础、技术基础和教育基础等重要功能。然而,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尚未构建起系统的产教融合一体化育人框架,尚未形... 职业教育作为链接技能型人才成长、推动应用型技术积累和涵育技能型社会形成的教育类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人才基础、技术基础和教育基础等重要功能。然而,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尚未构建起系统的产教融合一体化育人框架,尚未形成顺畅的科教融汇技术创新与转化体系,尚未搭建起科学适用的职普融通衔接体系,制约着职业教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职业院校应与多方主体逐步构建协同育人框架,不断巩固和夯实技能型人才培养链条;与区域各类科学技术服务中心和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引导应用型技术积累与创新转化,不断激活以职业院校为节点的创新链条;凝聚政府、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等多方力量,培育涵盖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优质职业教育供给体系,不断增强职业教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效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 职普融通 技能型社会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精细积分方法的发展与扩展应用
5
作者 姚伟岸 高强 +1 位作者 谭述君 吴锋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共24页
钟万勰院士于1991年首先提出计算矩阵指数的精细积分方法,其要点是2N类算法和增量存储。精细积分方法可给出矩阵指数在计算机意义上的精确解,为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提供了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算法,现已成功应用于结构动力响应、随机振... 钟万勰院士于1991年首先提出计算矩阵指数的精细积分方法,其要点是2N类算法和增量存储。精细积分方法可给出矩阵指数在计算机意义上的精确解,为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提供了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算法,现已成功应用于结构动力响应、随机振动、热传导以及最优控制等众多领域。本文首先介绍矩阵指数精细积分方法的提出、基本思想和发展;然后依次介绍在时不变/时变线性微分方程、非线性微分方程以及大规模问题求解中发展起来的各种精细积分方法,分析了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最后介绍了精细积分方法的基本思想在两点边值问题、椭圆函数和病态代数方程等问题的扩展应用,进一步展示了该思想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积分方法 矩阵指数 常微分方程 时程积分
下载PDF
基于“学科-科教-产教”多维融合的能源动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陈昊 李钰 +2 位作者 耿莉敏 张鹏 杨阳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1期58-61,共4页
在我国“双碳”战略和能源战略的指导下,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培养尤为重要。而目前我国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培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要求不匹配,主要问题包括学科背景单一,课程体系陈旧;教... 在我国“双碳”战略和能源战略的指导下,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培养尤为重要。而目前我国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培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要求不匹配,主要问题包括学科背景单一,课程体系陈旧;教学内容陈旧,知识体系不新;实践能力不强,实践环节薄弱。该文针对上述三方面问题开展研究,提出“学科-科教-产教”融合的多维融合思想,构建创新型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培养模式,该模式有助于将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培养成为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满足新时代的迫切需要。该文所提出的思想和培养模式对于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融合 科教融合 产教融合 能源动力类别 研究生培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创造力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卫平 张阳 +1 位作者 吕元婧 徐晶晶 《现代教育技术》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目前,国内外大语言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加速了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在科学、艺术等领域展现出的卓越创造力,大大推动了人类科技进步,但也给人类传统创造力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对人工智能创造力的本质特征进行审视,并预测... 目前,国内外大语言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加速了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在科学、艺术等领域展现出的卓越创造力,大大推动了人类科技进步,但也给人类传统创造力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对人工智能创造力的本质特征进行审视,并预测其未来应用方向。基于此,文章聚焦于人工智能创造力,首先阐释了人工智能创造力的基本内涵;接着,文章从通用领域创造力表现和专业领域创造力表现两个维度,介绍了人工智能创造力的外在表现;然后,文章从产生机制和调控机制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创造力的内在机制,并结合人类创造力评价经验提出了人工智能创造力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最后,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创造力未来的应用模式、应用前景并给出应用建议。文章的研究既可促进人工智能创造力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也能为人类创造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造力 人机融合 创造性成果
下载PDF
深化高校巡视巡察成果运用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蒲沿洲 葛红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6-134,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巡视发现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不解决,比不巡视的效果还坏[1]。巡视巡察成果运用是深化推动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只有不断强化成果运用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方能实现监督、整改、治理有机贯通。本文在把握巡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巡视发现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不解决,比不巡视的效果还坏[1]。巡视巡察成果运用是深化推动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只有不断强化成果运用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方能实现监督、整改、治理有机贯通。本文在把握巡视巡察成果运用趋势的基础上,基于对北京高校的实证分析,以“四个融入”为核心设计了高校巡视巡察成果运用路径,系统构建了责任落实机制、约谈通报机制、公开考评机制和追责问责机制,为推进高校巡视巡察成果的综合运用、深化运用提供了参考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巡视巡察 四个融入
下载PDF
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课程转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林克松 杨欣怡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0,共8页
科教融汇是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命题和新挑战,其本真价值在于培养拔尖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本质内涵在于实现职业教育与科技元素的融合交汇。课程是推动职业教育科教融汇落地实施的关键,遵循服务国家战略驱动与融合的顶层逻辑、职业教... 科教融汇是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命题和新挑战,其本真价值在于培养拔尖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本质内涵在于实现职业教育与科技元素的融合交汇。课程是推动职业教育科教融汇落地实施的关键,遵循服务国家战略驱动与融合的顶层逻辑、职业教育提档升级的中层逻辑以及技术知识生成的底层逻辑,职业教育科教融汇课程体系形成三重导向、三元视域、三层进阶、三维一体的实践框架。在此基础上,职业教育科教融汇课程体系要真正落地实践,一要构建从壁垒到统合的主体协同机制,二要完善从单一到多元的资源供给机制,三要形成从祛魅到超越的运行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科教融汇 课程转化
下载PDF
“四链”深度融合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10
作者 王海南 王礼恒 +5 位作者 周志成 王国庆 王崑声 王红 朱钰婷 姜彬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及内涵特征,研判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变...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及内涵特征,研判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变化及趋势,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挑战,提出“创新驱动、企业主体、开放融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和“体系融合、协同发展,自主可控、开放创新,企业主体、市场机制,前瞻布局、高端引领”的发展原则,研究提出各领域重点发展方向及“系统性提升、融合式创新、市场化推动、引领性发展”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链”融合 融合集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融合多重分解和差值修正的海浪波高预测研究
11
作者 卢鹏 姜星竹 +1 位作者 王振华 郑宗生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0,共5页
为了提升海浪波高预测精度,提出了融合多重分解和差值修正的海浪波高预测模型(J-DE-LSTM)。该模型采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对波高数据进行一重分解,以及对分解后的残差分量进行二重分解;采用亲和力传播算法进行聚类降维并... 为了提升海浪波高预测精度,提出了融合多重分解和差值修正的海浪波高预测模型(J-DE-LSTM)。该模型采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对波高数据进行一重分解,以及对分解后的残差分量进行二重分解;采用亲和力传播算法进行聚类降维并输人到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预测获取初步预测值。建立波高观测值与初步预测值形成的差值序列进行三重分解,采用样本熵重构为趋势项和周期项并进行权重计算,构建粒子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和LSTM的组合预测模型进行双轨并行预测;最后将预测结果与权重加权融合进行差值修正未来点位波高预测值。实验结果表明J-DE-LSTM模型较LSTM、TCN模型平均绝对误差提升约4.1%~11.5%,均方误差提升6.5%~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波高预测 差值修正 样本熵 模态分解 加权融合
下载PDF
FPLNG预处理及液化一体化工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作者 朱建鲁 刘金华 +6 位作者 李子禾 李玉星 王武昌 刘淼儿 李恩道 李焱 王云飞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22,共11页
海上天然气处理系统的紧凑性对其适应海上环境尤为重要。为解决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LNG)面临的甲板空间和承重受限的问题,提出了新型FLNG天然气带压液化工艺(FPLNG)的概念。阐述了FLNG关键技术和应用现状,并对FPLNG关键技术和... 海上天然气处理系统的紧凑性对其适应海上环境尤为重要。为解决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LNG)面临的甲板空间和承重受限的问题,提出了新型FLNG天然气带压液化工艺(FPLNG)的概念。阐述了FLNG关键技术和应用现状,并对FPLNG关键技术和储存方案进行了分析。FPLNG关键技术提高了CO_(2)和重烃的溶解度,可以简化预处理和液化工艺,而低温脱碳技术与液化工艺的协同可以实现海上天然气预处理和液化的一体化过程。带压液化天然气(PLNG)可以储存在高强度低温钢构成的高压储舱和罐式集装箱中,在压力约为0.5 MPa,且运输距离小于400 km时,高压储舱方案成本低于常压输送。FPLNG在我国深远天然气资源的高效开发中具有较大潜力,有望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流体相平衡等问题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LNG 脱碳 液化 一体化 储存
下载PDF
数字赋能文旅深度融合的理论逻辑与研究框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震方 张子昂 +3 位作者 李涛 侯国林 靳诚 张郴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数字赋能文旅深度融合既是数字经济时代文旅发展的重要方式,又是文旅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在阐述文旅深度融合内涵的基础上,探究了数字赋能文旅深度融合的基本逻辑,认为数字技术嵌入支撑文旅数字化,促进文旅信息融合化,带来文旅产业新变... 数字赋能文旅深度融合既是数字经济时代文旅发展的重要方式,又是文旅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在阐述文旅深度融合内涵的基础上,探究了数字赋能文旅深度融合的基本逻辑,认为数字技术嵌入支撑文旅数字化,促进文旅信息融合化,带来文旅产业新变革,形成文旅共生体和数字文旅新形态。从理论研究、数字赋能和融合实践3个维度,初步构建了数字赋能文旅深度融合的研究框架,强调要创新性地运用文旅IP理论、融合共生理论、文旅场景理论、产业演化理论、系统动力学等理论,阐释文旅融合学理及其内在逻辑、演化过程和动力机制,深化文旅深度融合主要科学问题研究。文章提出要把握数字赋能文旅融合的关键技术、文旅资源普查与评价、文旅融合场景建构、文旅产业融合创新生态体系、国家文化公园与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科技创新与数字文旅人才培养等关键问题,推动文旅融合应用实践和学术研究持续创新,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文旅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文旅融合 理论逻辑 研究框架 科学问题
下载PDF
极端灾害下基于综合需求响应的电-水-气综合能源系统负荷恢复策略
14
作者 李春燕 唐瞻文 +2 位作者 汤佶元 姚一鸣 刘杨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3-1415,I0005-I0007,共16页
在地震等极端自然灾害下,电-水-气综合能源系统的元件故障概率会大幅提升,进而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目前忽略用户在提升系统弹性上的潜力,基于综合需求响应对电-水-气综合能源系统负荷恢复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基于多能源之间的... 在地震等极端自然灾害下,电-水-气综合能源系统的元件故障概率会大幅提升,进而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目前忽略用户在提升系统弹性上的潜力,基于综合需求响应对电-水-气综合能源系统负荷恢复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基于多能源之间的耦合特性与用户的动态响应特性建立综合需求响应模型。其次设计系统与用户协同的需求响应参与机制,将用户的综合需求响应作为灵活性资源融入极端灾害下的负荷恢复策略中,有效、合理地提升系统弹性。最后建立电-水-气综合能源系统负荷恢复优化模型,通过改造的电-水-气综合能源系统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模拟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负荷恢复策略能够提高灾后系统负荷的恢复比例,有效增强系统的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灾害 弹性 综合能源系统 负荷恢复 综合需求响应
下载PDF
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下仪器分析“教研赛”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雪岩 张蕾 +3 位作者 姜晓庆 许旭 邢志强 张鹏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依照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传统仪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以竞赛为依托,将科研前沿引入课堂,以线上教学为纽带,开展“教研赛”融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该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 依照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传统仪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以竞赛为依托,将科研前沿引入课堂,以线上教学为纽带,开展“教研赛”融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该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该教学模式也促进理论与实验教学的衔接,形成“虚实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分析 教学改革 “教研赛”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
下载PDF
我国金属矿山智能化现状与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乃联 李国清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9,共13页
我国金属矿山智能化在经历了前期的探索性研究后,已进入了规模化、常态化应用的新阶段。为了系统评价已形成的研究成果、保证前期积累得以顺利移植和推广,以智能生产和集成平台两类代表性应用为主要内容,总结了金属矿山智能化发展现状... 我国金属矿山智能化在经历了前期的探索性研究后,已进入了规模化、常态化应用的新阶段。为了系统评价已形成的研究成果、保证前期积累得以顺利移植和推广,以智能生产和集成平台两类代表性应用为主要内容,总结了金属矿山智能化发展现状和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我国金属矿山在智能开采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露天矿山的遥控铲装运输、地下矿山的电机车自动化、固定设施的无人值守等项目已开始常态化应用;在集成平台建设上具有鲜明的特色,技术平台、安全平台、集控平台和决策平台已在多个矿山的生产管控中发挥作用。最后,结合现状分析着重探讨了矿山在建设内容选择、关键技术确定、数字化转型路径、管理模式转变、运维与应用效果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指出了容易产生的误区,为矿山企业扩大建设成果、保证建设实效、规避建设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智能矿山 智能生产 集成平台 自动化采矿
下载PDF
数字新农匠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困境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涛 黄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化时代发展智慧农业,培养“数字新农匠”是其核心力量,亦是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和强农兴农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梳理了“数字新农匠”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发展智慧农业培养“数字新农匠”所面临的乡村数字...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化时代发展智慧农业,培养“数字新农匠”是其核心力量,亦是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和强农兴农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梳理了“数字新农匠”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发展智慧农业培养“数字新农匠”所面临的乡村数字人才匮乏、培育路径不畅等困境问题。基于此,探索与构建了涉农职业院校“一平台、双融合”的“数字新农匠”育人策略:产教融合培养本土化智慧园艺新农匠;实施“产学研用”创新驱动“数字新农匠”的培养路径;依托项目、校地协同打造“数字新农匠”培育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农匠 智慧农业 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
下载PDF
文化符号的传播与共享——以夏鲁寺、贡嘎曲德寺日月图像为例
18
作者 吕岩 岳燕 张会庆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5,共10页
西藏地区的夏鲁寺与贡嘎曲德寺壁画中均出现了以金乌、玉兔代表日与月的图像。金乌与玉兔图像是中原文化用来表示日与月的固定图式。自汉朝时期由西王母神话与民间信仰不断糅合产生,唐代时被吸收进佛教图像体系中,后期随着藏传佛教的兴... 西藏地区的夏鲁寺与贡嘎曲德寺壁画中均出现了以金乌、玉兔代表日与月的图像。金乌与玉兔图像是中原文化用来表示日与月的固定图式。自汉朝时期由西王母神话与民间信仰不断糅合产生,唐代时被吸收进佛教图像体系中,后期随着藏传佛教的兴盛与文化交流的频繁,藏传佛教绘画吸收了这种日月图像母题。西藏壁画艺术中的日月图像,不仅更新了藏传佛教艺术的表达范式,而且图像意义也突破了单纯宗教艺术的阐释,凸显了中央皇权的在场。夏鲁寺与贡嘎曲德寺壁画中的日月图像是汉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彰显了元明时期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互动,以及多元文化交流下文化符号互融互生的整体性社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月图像 文化符号 互融互生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从竞生走向共生:六堡茶传承中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互嵌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实践系列之四 被引量:1
19
作者 郝国强 李星莹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5,共13页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结晶。六堡茶是岭南地区的特色茶,体现了瑶族与汉族饮食文化的共生之美。在六堡茶文化的变迁过程中,通过“舜帝南巡”“茶箩娘”等民间叙事,岭南先民对中华文化的...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结晶。六堡茶是岭南地区的特色茶,体现了瑶族与汉族饮食文化的共生之美。在六堡茶文化的变迁过程中,通过“舜帝南巡”“茶箩娘”等民间叙事,岭南先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得到延承;通过制茶技艺从瑶族内部家族传承到各民族间师徒传承方式的转变,区域社会中的族际关系从竞生最终走向共生。同时,当前六堡茶从“侨销茶”向“畅销茶”的发展转向有助于多民族互嵌式的产业共同体建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六堡茶已成为一种富有情感共鸣和精神认同的文化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竞生 共生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互嵌式发展
下载PDF
共同体视域下两岸融合发展话语体系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琳琳 文常莹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6,共12页
两岸融合发展话语不仅是表现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政治话语实践,而且是在意义方面说明、组成和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共词分析的方法,共同体视域下两岸融合发展话语体系呈现出从抽象到具体的话语发展逻辑,以及从中央到地方的话语演... 两岸融合发展话语不仅是表现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政治话语实践,而且是在意义方面说明、组成和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共词分析的方法,共同体视域下两岸融合发展话语体系呈现出从抽象到具体的话语发展逻辑,以及从中央到地方的话语演进路径。整体来看,两岸融合发展话语的建构以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指引,结合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两个话语层次,进而立体、全面地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两岸融合发展话语作为共同体理论在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方面的话语应用与实践,不仅进一步延伸与发展了两岸融合发展实践,同时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两岸融合发展 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