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向综合地理学的知识生产及未来本土实践——基于地理哲学视角的阐释
1
作者 郭文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7-1359,共13页
依据地理哲学分析框架,对不同阶段地理学知识生产过程、整体规律、思想启发以及未来中国地理学知识生产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哲学是支撑地理学知识生产的重要底色,地理学的知识生产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内容分合续替,在融... 依据地理哲学分析框架,对不同阶段地理学知识生产过程、整体规律、思想启发以及未来中国地理学知识生产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哲学是支撑地理学知识生产的重要底色,地理学的知识生产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内容分合续替,在融贯中逐步积累新知且朝向整体性的显现过程。2)在地理学知识生产过程中,地理学以显现的特征体现知识的实有,以未显现的特征体现知识的实在;地理学的知识生产总是在实践中动态存在,探索实践中的动力和过程,更能理解地理学的存在和本质。通过对地理学阶段性差异的协调达到普遍性意识,才能体现地理哲学的有效功用和终极诉求。3)未来中国必将进入复杂发展和实践阶段,“叠写的中国”必然更需要“叠写的地理学知识”。地理学的知识生产与实践,需要具有融合不同时空维度智慧的综合性眼光,并根据时代变化与诉求,建立明确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积极推动地理哲学体系建设的本土化,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发展历史 地理哲学 综合地理学
下载PDF
中国哲学体系建构的史学与哲学和合路径
2
作者 李长泰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15,共6页
学术界对中国哲学的主流研究基本是以中国哲学史为视角的研究,偏重于哲学史的考据和诠释。中国哲学的研究是以创新为动力的研究,不是纯粹哲学史的视角和视野的研究。哲学的研究不同于哲学史的研究,应以创新的视角和视野推动哲学新思维... 学术界对中国哲学的主流研究基本是以中国哲学史为视角的研究,偏重于哲学史的考据和诠释。中国哲学的研究是以创新为动力的研究,不是纯粹哲学史的视角和视野的研究。哲学的研究不同于哲学史的研究,应以创新的视角和视野推动哲学新思维和新哲学精神的显现。中国哲学的研究显然更需要哲学视角上的研究而不是纯粹哲学史的研究。中国哲学具有创新的传统,纯粹哲学史的研究偏离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创新的传统。中国哲学体现哲学的时代精华、引领思潮、经世致用的作用。中国哲学体系创新是道统与革新并存的哲学和合创新、传统与现代文化并进的和合发展、史学返本为次与哲学开新为主的研究,以多元和合的思想体系、中国特色文化体系、新时代话语体系和中、西、马的文本体系推动中国哲学体系的构建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哲学史研究 哲学研究 和合路径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文史哲融合的国学经典类课程改革——以兰州城市学院“国学经典导读”课程为例
3
作者 冯玉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4期78-83,共6页
新文科建设不仅是学科融合的理念,也是金课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契机与动力。在新文科背景下,国学经典导读类的课程更易于打破专业壁垒,将文学、史学、哲学、文献学等学科知识相融合,来夯实学生的国学功底。该课程改革聚焦新时代文科人才的... 新文科建设不仅是学科融合的理念,也是金课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契机与动力。在新文科背景下,国学经典导读类的课程更易于打破专业壁垒,将文学、史学、哲学、文献学等学科知识相融合,来夯实学生的国学功底。该课程改革聚焦新时代文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的融入点,探讨了在课程内容方面如何讲解文本的文学元素、发掘其史学价值、解读其哲学内核,提出了更具体、更细化的教学内容模块,推进了传统文科课程在新时代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并初步实现了跨专业的成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国学经典导读 文史哲融合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哲学史和科学史对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一些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梁灿兴 《高校图书馆工作》 CSSCI 2018年第1期3-7,共5页
通过梳理成为"科学之母"的哲学的特征、自然哲学到自然科学的转变、科学史上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试图获取一些启迪,回答哲学观点和方法对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影响,以及图书馆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问题。
关键词 图书馆学 哲学史 科学史 理论联系实际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文化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俊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44-148,共5页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表现为"分立"与"融合",二者的分立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直接表现为科技的异化和人类价值观的扭曲,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和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表现为"分立"与"融合",二者的分立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直接表现为科技的异化和人类价值观的扭曲,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和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科学与人文分立的历史追溯,发现既有科学对人文的压制,又有人文对科学的反抗。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日益凸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必然选择,这既是理论发展的趋势又是现实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文化融合了科学与人文的内涵,体现了人文关怀,营造了"科技人性化"发展的氛围。科学与人文必将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文化的发展而不断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人文 可持续发展文化 融合 科技史 科技哲学 前沿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丛冰梅 《科教文汇》 2023年第6期67-70,共4页
该文分析了当前应用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阐述了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及人才培养的思路与举措。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型文史哲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新文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 文史哲融合
下载PDF
自家眼光与文史哲的融贯——张晶学术文选《美学与诗学》之启示
7
作者 侯文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44-151,共8页
从"新启蒙"到"国学复兴"、从"学术反思"到"学术自觉",近四十年文化学术之繁盛与成就堪值总结。立足于学术史的角度,将宏观观照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以张晶先生的学术建树为个案进行了深入梳理。... 从"新启蒙"到"国学复兴"、从"学术反思"到"学术自觉",近四十年文化学术之繁盛与成就堪值总结。立足于学术史的角度,将宏观观照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以张晶先生的学术建树为个案进行了深入梳理。当今学术之进阶,一方面有赖于时代、社会、文化生态,另一方面也与众多学者的推动分不开。正是在这点上,张晶先生的美学与诗学研究及其方法探索凸显自家意义,其"文史哲"融贯的学术理路尤给我们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家眼光 方法探索 文史哲融贯
下载PDF
要素说的“体用合一”观 被引量:6
8
作者 吴稌年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66,共7页
对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杨昭?从"人"的角度,提出了"主客体"理论,马宗荣则提出了"体用说","要素说"是一个群体研究的成果。文中运用"体用不二"哲学观,提出了"以图书馆为体,以要... 对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杨昭?从"人"的角度,提出了"主客体"理论,马宗荣则提出了"体用说","要素说"是一个群体研究的成果。文中运用"体用不二"哲学观,提出了"以图书馆为体,以要素为用"的观点,并认为图书馆与要素完全是一个整体,是"体用合一"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说 体用合一 研究对象 哲学观 图书馆学史
下载PDF
张夏硕科史哲思想评析
9
作者 王巍 乔宇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108,共7页
张夏硕的科史哲思想主要有三大观点:“补充科学”,科史哲可以起到补充专家科学的功能;整合科史哲,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应该实现互动,共同提高;多元主义,早期是“积极规范认知多元主义”,后期是更激进的“本体论多元主义”。张夏硕的“补充... 张夏硕的科史哲思想主要有三大观点:“补充科学”,科史哲可以起到补充专家科学的功能;整合科史哲,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应该实现互动,共同提高;多元主义,早期是“积极规范认知多元主义”,后期是更激进的“本体论多元主义”。张夏硕的“补充科学”概念最值得欣赏,这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此外,整合科史哲的做法也很值得鼓励,只是应该扩大视野,把科学史、科学哲学以及科技社会学都整合在一起,进而成为广义的关于科技的“史哲社”;最后,“积极规范认知多元主义”有待商榷,“互动描述认知多元主义”似乎更加合理,他的“本体论多元主义”太过激进,在现阶段“本体论一元主义但认识论多元主义”可能是更符合科学实践的哲学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夏硕 补充科学 整合科史哲 多元主义
原文传递
论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哲学基础
10
作者 商志晓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5,共11页
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的推进发展,将自身“哲学基础”问题凸显出来。作为新晋一级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需要厚植基础理论,强化学科研究的学理性、学术性,以自信自强的姿态立于一级学科之林。为此,要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体系和理论... 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的推进发展,将自身“哲学基础”问题凸显出来。作为新晋一级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需要厚植基础理论,强化学科研究的学理性、学术性,以自信自强的姿态立于一级学科之林。为此,要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建设,提升哲学思维,拓宽哲学视域,夯实哲学基础。中共党史党建学要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在“联通”与“转化”上下功夫,把视线聚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共党史党建学紧密联结的内容上,把心力集中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向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内容的转化上;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致力于哲学思维的“生发”与“创建”,在学科概念的梳理与构造、研究内容的查究与探析、逻辑体系的搭建与呈现等方面锤炼出具有学科特点的哲学内涵与哲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党建学 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有机结合
原文传递
以“道器合一”“道在器中”的理念重塑工程教育——工程教育哲学笔记之一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伯聪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29,共8页
工程教育哲学是工程哲学和教育哲学的交叉学科,工程教育的使命、目前形势和困境要求开拓和深化工程教育哲学研究,特别是要求研究工程教育理念问题。在教育史上,学校形态工程教育的开端晚于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两千多年。在工程教育缺席... 工程教育哲学是工程哲学和教育哲学的交叉学科,工程教育的使命、目前形势和困境要求开拓和深化工程教育哲学研究,特别是要求研究工程教育理念问题。在教育史上,学校形态工程教育的开端晚于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两千多年。在工程教育缺席的情况下,一般性教育理念不可避免地是"排斥工程教育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史上,纽曼和洪堡的教育理念都有"轻视工程教育"的特征。本文认为,工程教育理念的核心问题是道器关系问题。根据工程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上对道器关系的认识以及对黑格尔主奴观和马克思工程观的分析,工程教育理念应该是道器合一和道在器中。这种理念既反对重道轻器又反对重器轻道,对工程教育的自立、自觉、自信和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哲学 工程教育史 教育理念 道器合一 重道轻器
原文传递
再现、反思与多元融合——经济史学方法论刍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曙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40,共10页
经济史学是经济学理论的基础。通过历史学的再现和反思功能的融合、历史学的科学和艺术功能的融合、历史哲学建构的可能性、经济史料与经济史实关系、经济史学量化分析方法利弊之辨析,试图为经济史学方法论构建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经... 经济史学是经济学理论的基础。通过历史学的再现和反思功能的融合、历史学的科学和艺术功能的融合、历史哲学建构的可能性、经济史料与经济史实关系、经济史学量化分析方法利弊之辨析,试图为经济史学方法论构建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经济史学的研究方法,应强调史论结合、古今融合、宏观史学与微观史学融合、多学科交叉和比较经济史方法在经济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史学 方法论 历史哲学 学科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