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hepatitis C infected patients treated through an integrated care model 被引量:1
1
作者 James M Levin Shabnam Dabirshahsahebi +1 位作者 Mindy Bauer Eric Huckin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38期8558-8567,共10页
AIM To determine if our health system's integrated model reflects 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 outcomes similar to those in clinical trial data, maximizes adherence, and averts drug interactions.METHODS Subje... AIM To determine if our health system's integrated model reflects 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 outcomes similar to those in clinical trial data, maximizes adherence, and averts drug interactions.METHODS Subjec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had their medical records reviewed from November 1st, 2014 through March 1st, 2016. Patients eligible for treatment were entered into an integrated care model therapy algorithm.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SVR12 based on intention to treat(ITT) analysis. Inclusion criteria consisted of both treatment na?ve and experienced patients over the age of 18 who were at least twelve weeks post-therapy completion with any genotype(GT) or METAVIR score.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adherence, adverse events, and number of drug interaction interventions.RESULTS At the time of analysis, 133 patients had reached twelve weeks post therapy with ITT. In the ITT analysis 70 patients were GT 1a, 26 GT 1b, 23 could not be differentiated between GT 1a or 1b, 8 GT 2, 4 GT 3, and 2 patients with multiple genotypes. The ITT treatment regimens consisted of 97 sofosbuvir(SOF)/ledipasvir(LDV), 8 SOF/LDV and ribavirin(RBV), 7 SOFand Simeprevir(SMV), 6 3D and RBV, 1 3D, 11 SOF and RBV, and 1 SOF, peg interferon alpha, and RBV. The overall SVR12 rate was 93% in the ITT analysis with a total of 6 patients relapsing.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89% obtained SVR12. All 33 patients who were previous treatment failures achieved SVR12. Drug-drug interactions were identified in 56.4% of our patient population, 69 of which required interventions made by the pharmacist. The most common side effects were fatigue(41.4%), headache(28.6%), nausea(18.1%), and diarrhea(8.3%). No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were reported.CONCLUSION Dean Health System's integrated care model successfully managed patients being treated for hepatitis C virus(HCV). The integrated care model demonstrates high SVR rates amongst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fibrosis, genotypes, and HCV treatment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c MEDIcATION adherance Direct AcTING ANTIVIRAL Sustained VIRAL response integrated care model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量化研究——基于PMC指数模型
2
作者 杜宝贵 刘致良 《创新科技》 2024年第6期51-65,共15页
制造业发展水平是一国工业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打造新型工业化优势的必要条件。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进行评价有助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运用PMC指数模型对... 制造业发展水平是一国工业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打造新型工业化优势的必要条件。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进行评价有助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运用PMC指数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对2015—2023年京津冀区域以及我国部分省份和一些城市典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文本高频词进行提炼,构建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评价指标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进行综合性分析与协同性评价。研究发现,京津冀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存在政策文本内容不完善、政策工具运用不全面、政策执行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数字化转型 PMc指数模型 京津冀一体化
下载PDF
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模式研究:基于中国案例的fsQCA分析
3
作者 刘伟华 刘姝伶 +1 位作者 王思宇 白宇辰 《供应链管理》 2024年第11期5-20,共16页
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以及科技创新的推动下,物流业与制造业逐渐开展深度融合,但企业在实施中仍面临着融合路径不清晰、融合模式不明确、创新程度弱等问题,亟须开展两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实施模式研究。文章利用扎根理论,提炼出物流业... 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以及科技创新的推动下,物流业与制造业逐渐开展深度融合,但企业在实施中仍面临着融合路径不清晰、融合模式不明确、创新程度弱等问题,亟须开展两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实施模式研究。文章利用扎根理论,提炼出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关键影响因素。在选取五个组态条件后,针对49个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法,探索各维度影响因素作用于两业融合成效的组态路径。在找到两业融合创新发展组态路径的基础上,归纳出3种两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实施模式。文章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以拓展两业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还可以为企业实施两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提供模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制造业融合 扎根理论 组态视角 定性比较分析 模式研究
下载PDF
Modelling the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C virus amongst blood donors in Libya:An investigation of providing a preventive strategy 被引量:1
4
作者 Mohamed A Daw Amira Shabash +3 位作者 Abdallah El-Bouzedi Aghnya A Dau Moktar Habas Libyan Study Group of Hepatitis and HIV 《World Journal of Virology》 2016年第1期14-22,共9页
AIM: To determine hepatitis C virus(HCV) seroprevalence among the Libyan population using blood donors and applying the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 model to predict future trends and formulate plan... AIM: To determine hepatitis C virus(HCV) seroprevalence among the Libyan population using blood donors and applying the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 model to predict future trends and formulate plans to minimize the burden of HCV infection.METHODS: HCV positive cases were collected from 1008214 healthy blood donors over a 6-year period from 2008 to 2013. Data we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ARIMA model to forecast HCV seroprevalence among blood donors.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was assessed using the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between the observed and fitted seroprevalence. The fitted ARIMA model was used to forecast the incidence of HCV beyond the observed period for the year 2014 and further to 2055.RESULTS: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HCV among blood donors was 1.8%, varying over the study period from 1.7% to 2.5%, though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was found within each calendar year. The ARIMA model showed a non-significant auto-correlation of the residuals, and the prevalence was steady within the last 3 years as expressed by the goodness-of-fit test. The forecast incidence showed an increase in HCV seropositivity in 2014, ranging from 500 to 700 per 10000 population, with an overall prevalence of 2.3%-2.7%. This may be extended to 2055 with minimal periodical variation within each 6-year period.CONCLUSION: The applied model was found to be valuable in evaluating the seroprevalence of HCV among blood donors, and highlighted the growing burden of such infection on the Libyan health care system. The model may help in formulating national policies to prevent increases in HCV infection and plan future strategies that target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Libya HEPATITIS c virus Blood DONORS
下载PDF
基于DMAIC改进模型的电气柜散热能力优化分析
5
作者 范佳伟 吴萍森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2期63-65,共3页
阐述半导体设备电气柜的散热能力决定设备电气性能,提出基于DMAIC改进模型的散热方案优化过程。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通过规范设计流程,量化试验指标,优化后的电气柜散热能力提升显著,从而提升机台的产能。
关键词 集成电路制造设备 电气柜 散热能力 DMAIc改进模型
下载PDF
Integrated Modeling of Process–Micro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 in Friction Sti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被引量:3
6
作者 Zhao Zhang Zhi-Jun Tan +2 位作者 Jian-Yu Li Yu-Fei Zu Jian-Jun Sha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75-87,共13页
Friction sti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s a newly developed solid-stat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The material in the stirring zone can be re-stirred and reheated,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can be changed along t... Friction sti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s a newly developed solid-stat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The material in the stirring zone can be re-stirred and reheated,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can be changed along the building direction.An integrated model i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nal relations of process,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Moving heat source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friction sti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o obtain the temperature histories,which are used in the following microstructural simulations.Monte Carlo method is used for simulation of recrystallization and grain growth.Precipitate evolution model is used for calculation of precipitate size distributions.Mechanical property is then predicted.Experiments are used for validation of the predicted grains and hardness.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verage grain sizes on diff erent layers depend on the temperature in stirring and re-stirring processes.With the increase in building height,average grain size is decreased and hardness is increased.The increase in layer thickness can lead to temperature decrease in reheating and re-stirring processes and then lead to the decrease in average grain size and increase of hardness in stir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RIcTION STIR welding integrated model PREcIPITATE Re-stirring REHEATING
原文传递
Fabrication of polyetheretherketone(PEEK)-based 3D electronics with fine resolution by a hydrophobic treatment assisted hybri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ethod 被引量:3
7
作者 Liexin Wu Li Meng +4 位作者 Yueyue Wang Ming Lv Taoyuan Ouyang Yilin Wang Xiaoyan Z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519-532,共14页
Additive manufacturing(AM)is a free-form technology that shows great potential in the integrated cre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3D)electronics.However,the fabrication of 3D conformal circuits that fulfill the requireme... Additive manufacturing(AM)is a free-form technology that shows great potential in the integrated cre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3D)electronics.However,the fabrication of 3D conformal circuits that fulfill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 service temperature,high conductivity and high resolution remains a challenge.In this paper,a hybrid AM method combining the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and hydrophobic treatment assisted laser activation metallization(LAM)was proposed for manufacturing the polyetheretherketone(PEEK)-based 3D electronics,by which the conformal copper patterns were deposited on the 3D-printed PEEK parts,and the adhesion between them reached the 5B high level.Moreover,the 3D components could support the thermal cycling test from-55℃ to 125℃ for more than 100 cycles.Particularly,the application of a hydrophobic coating on the FDM-printed PEEK before LAM can promote an ideal catalytic selectivity on its surface,not affected by the inevitable printing borders and pores in the FDM-printed parts,then making the resolution of the electroless plated copper lines improved significantly.In consequence,Cu lines with width and spacing of only60μm and 100μm were obtained on both as-printed and after-polished PEEK substrates.Finally,the potential of this technique to fabricate 3D conformal electronics was demonst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EK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hydrophobic treatment laser activation metallization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of 3D electronics RESOLUTION
下载PDF
面向国家重大工程人才需求的五维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8
作者 齐振超 田威 王珉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0期5-8,共4页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航空企业对国家重大工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校与企业携手促进产学研多维深度有机融合,有利于实现企业端人才需求与教育端人才培养的高效衔接,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研究指出...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航空企业对国家重大工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校与企业携手促进产学研多维深度有机融合,有利于实现企业端人才需求与教育端人才培养的高效衔接,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研究指出,现有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仍以高校为主,企业参与度及融合深度不够,难以形成持续有效的教学育人模式。因此,该文从培养目标建设(专业理论知识与工程认知相融合)、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必修课和企业课程相融合)、教材体系建设(理论体系教材和工程案例教材相融合)、教学资源建设(线上线下开放教学模式相融合)和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教师与行业总师相融合)五个维度来实现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校企协同深度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人才 五维融合 校企融合 教学模式 航空制造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模型的泰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研究
9
作者 于小鸽 王舒钧 +1 位作者 李岩 钱丽丽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67,共5页
泰安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显现,迫切需要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为此,选取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构建以主观权重计算为主、客观权重修正为辅的G1-C-OWA-CPA组合赋权模型,使指标影响权重更具客观性,并基于获得的组合权重值,构建模糊... 泰安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显现,迫切需要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为此,选取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构建以主观权重计算为主、客观权重修正为辅的G1-C-OWA-CPA组合赋权模型,使指标影响权重更具客观性,并基于获得的组合权重值,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评价,最终确定泰山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等级为Ⅰ级;岱岳区、宁阳县、新泰市和肥城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等级为Ⅱ级;东平县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等级为Ⅲ级。研究结果为今后泰安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G1-c-OWA法 cPA法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链与资金链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10
作者 梁树广 臧文嘉 +1 位作者 冯倩倩 谢冉冉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8期100-110,共11页
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是提升中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支撑,但中国创新体系仍存在着创新链和资金链(以下简称“‘两链’”)耦合程度不高而导致资金注入不及时、资金错配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然而,目前缺乏关于多因素对“两链”... 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是提升中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支撑,但中国创新体系仍存在着创新链和资金链(以下简称“‘两链’”)耦合程度不高而导致资金注入不及时、资金错配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然而,目前缺乏关于多因素对“两链”耦合协调的影响分析,尤其是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宏观因素以及企业内部治理情况对“两链”及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机制有待深入分析。为促进中国“两链”耦合协调度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为破解发展困境提供路径参考,基于2015—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将内部微观因素和外部宏观因素等多重因素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测算“两链”耦合协调的整体特征,探讨内外部因素对“两链”链耦合协调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两链”耦合协调度一直属于勉强协调发展型;“两链”发展水平的提升会加速推进“两链”耦合协调度的提升,而营商环境、创新环境以及公司治理的优化对“两链”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直接促进作用,其中营商环境的作用效应最大、创新环境次之、公司治理较低,且前两者主要通过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的路径影响“两链”耦合协调度,后者则主要通过提升资金链整体效能的路径影响“两链”耦合协调度。基于此,从促进创新链与资金链协同发展以及充分利用地区宏观环境优势等方面提出推动中国制造业“两链”深度耦合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链 资金链 创新链资金链融合 耦合协调度 结构方程模型 制造业 创新效能
下载PDF
数字孪生车间制造运营管理平台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永平 左颖 +15 位作者 刘博 胡天亮 刘庭煜 刘晓军 吕海洋 朱毅明 施一明 吴恒 何宏宏 孙翰林 张奕帆 胡鹏飞 邹孝付 李瑞琪 王子同 陶飞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数字孪生使能的制造信息物理融合是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数字孪生车间作为制造基础单元,能够基于可信数据和模型的融合决策实现面向多场景适配的制造运营管理能力提升。针对制造运营管理精益化、柔性化、智能化发展需求,... 数字孪生使能的制造信息物理融合是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数字孪生车间作为制造基础单元,能够基于可信数据和模型的融合决策实现面向多场景适配的制造运营管理能力提升。针对制造运营管理精益化、柔性化、智能化发展需求,以及制造运营管理能力与物理需求难适配、制造运营管理模式与物理状态难适用、制造运营管理策略与物理场景难适应的问题,提出了数字孪生车间制造运营管理平台,阐述了其系统组成、特点和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随着制造运营管理向着包含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的跨组织、跨企业智能化协同运营延伸,提出了跨组织/跨企业的“组织管理规范洞察决策改善”协同运营管理策略,为支撑车间内、企业内、跨企业等制造运营管理理论研究和应用落地提供系列理论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车间 制造运营管理 数模融合 协同运营
下载PDF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12
作者 宾厚 李烨 吴冕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在技术研发、产业结构、要素流动等方面密切关联,具有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基于2010—2021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水平进行测...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在技术研发、产业结构、要素流动等方面密切关联,具有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基于2010—2021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多元回归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耦合协调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整体从勉强协调阶段进入初步协调阶段,但不同阶段及各省(市)的发展速度存在差异;科技水平、交通便利程度、环境治理水平、人力资源投入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据此,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两业”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推进区域联动发展,强化科技支撑,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和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 产业融合 耦合协调度模型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两化融合”贯标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鑫和 岳书敬 赖晓冰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114,共14页
数字创新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要核,研究如何提升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创新水平对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借助“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 数字创新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要核,研究如何提升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创新水平对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借助“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两化融合”贯标政策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两化融合”贯标显著提升了企业数字经济专利的申请数量。该结论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倾向匹配得分、Heckman检验、安慰剂检验和替换变量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其中,替换变量的结果显示,贯标政策促进了企业的“实质性”数字创新,优化了企业的数字专利结构,提升了企业数字创新质量。机制分析显示,“两化融合”贯标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数字化补贴和提升研发强度三条路径促进企业数字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两化融合”贯标对处于成长期企业的数字经济专利申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的作用并不显著;“两化融合”贯标显著促进了非数字经济企业的数字创新,对数字经济企业的作用并不显著;“两化融合”贯标显著促进了发达金融市场企业的数字创新,对处于不发达金融市场企业的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论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数字创新发展,实现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 两化融合 准自然实验 双重差分模型 制造业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14
作者 陶能如 陈诺言 +2 位作者 蔡颂 张洹语 白斌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3期153-155,共3页
“新工科”作为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智能制造专业人才需求剧增,且逐渐向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等方向发展。因此,亟需一种新的产教融合模式为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提供... “新工科”作为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智能制造专业人才需求剧增,且逐渐向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等方向发展。因此,亟需一种新的产教融合模式为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全面对接国家“新工科”对立德树人的新要求。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实践教学校企结合、产业需求促教”的产教融合方式,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解决理论学习与企业人才需求不对称的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智能制造 产教融合 育人模式
下载PDF
实现CAPP/PPS集成的动态CAPP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田文生 张玉云 王先逵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共3页
根据并行工程的思想,对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和生产计划与调度(PPS)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提出基于资源模型实现CAPP/PPS功能集成的动态CAPP系统,研究资源模型在实现这一集成中的作用和相应的分布式... 根据并行工程的思想,对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和生产计划与调度(PPS)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提出基于资源模型实现CAPP/PPS功能集成的动态CAPP系统,研究资源模型在实现这一集成中的作用和相应的分布式工艺设计方法。此外,还对建立CIMS—ERC制造系统资源模型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P PPS 集成 制造资源模型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三维模型的CAD/CAPP/CNC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洲洋 田锡天 +1 位作者 耿俊浩 田富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3-508,共6页
针对CAD、CAPP、CAM及CNC系统间共享和交换三维模型信息瓶颈问题,在综合分析各系统的不同功能及对三维模型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依据轻量化三维模型标准,建立了基于轻量化三维模型的系统集成信息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轻量化三维模型... 针对CAD、CAPP、CAM及CNC系统间共享和交换三维模型信息瓶颈问题,在综合分析各系统的不同功能及对三维模型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依据轻量化三维模型标准,建立了基于轻量化三维模型的系统集成信息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轻量化三维模型的CAD/CAPP/CNC集成系统,实现了各系统间共享和交换三维模型信息的目的。对系统集成信息模型、基于轻量化三维模型的制造特征转换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输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制造 计算机集成制造 特征提取 计算机数字控制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模型 轻量化三维模型
下载PDF
基于COM技术的C#与Matlab混合编程 被引量:35
17
作者 姚光强 陈立平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87-89,94,共4页
提出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技术实现VisualC#与Matlab混合编程的2种方法,一种是通过C#使用Matlab提供的自动化服务,另一种是使用Matlab COM Builder将M语言文件编译成COM组件供C#调用。以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空间插值分析为例给出了这... 提出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技术实现VisualC#与Matlab混合编程的2种方法,一种是通过C#使用Matlab提供的自动化服务,另一种是使用Matlab COM Builder将M语言文件编译成COM组件供C#调用。以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空间插值分析为例给出了这2种方法的具体实现。对两者进行比较,提出了各自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使用COM技术实现混合编程能充分发挥VisualC#与Matlab各自的特点,提高程序开发和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c#语言 MATLAB软件 混合编程 组件对象模型
下载PDF
CIM及并行工程中的设备环境建模 被引量:13
18
作者 邵新宇 李培根 +1 位作者 马卫东 段正澄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17,共4页
详细分析了CIM及并行工程对设备环境信息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设备环境建模的思想。从集成、并行的角度就建模的策略和信息的表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cIM 并行工程 设备环境建模 计算机应用
下载PDF
CIMS中的信息集成技术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国仁 于戈 +2 位作者 张斌 单吉弟 郑怀远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35,共5页
一、引言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将涉及产品的设计、加工造到产品的销售等一系列活动,各个设计与制造环节既独立工作又相互协作,而且有大量的信需要进行共享与交换.
关键词 cIMS 信息集成 数据库
下载PDF
基于OCTPN的生产物流系统集成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华炳 唐自玉 +1 位作者 刘光复 陈无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1-147,共7页
以生产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Petri网为主要工具,提出了面向对象着色赋时Petri网(OCTPN)的建模方法。在以基本Petri网对生产物流各子系统建模的基础上,对制造加工与生产物流系统进行集成建模,建立了包括制造工艺模型和生产物流系统模型... 以生产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Petri网为主要工具,提出了面向对象着色赋时Petri网(OCTPN)的建模方法。在以基本Petri网对生产物流各子系统建模的基础上,对制造加工与生产物流系统进行集成建模,建立了包括制造工艺模型和生产物流系统模型的层次化模型。最后,以汽车后桥车间的制造加工与生产物流系统为实例,建立了OCTPN模型,利用Petri网的活性、可达性等属性来分析该物流系统的现状,并用WITNESS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是活性的,不存在自锁,提高了机器利用率,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物流系统 面向对象着色赋时Petri网 集成建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