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背景下三级胸痛中心建设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沈英婕 王刚 +2 位作者 黄文韬 吕晓皑 孙华琴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98,共3页
目的:探索基于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双体贯通”模式下三级胸痛中心建设方法。方法:通过“资金-人才-技术”一体下沉,实现由浙江省中医院牵头,紧密型医联体单位安吉县中医医院连结,基层一级医疗机构医共体单位天荒坪镇卫生院布点,“... 目的:探索基于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双体贯通”模式下三级胸痛中心建设方法。方法:通过“资金-人才-技术”一体下沉,实现由浙江省中医院牵头,紧密型医联体单位安吉县中医医院连结,基层一级医疗机构医共体单位天荒坪镇卫生院布点,“双体贯通”模式下的三级胸痛中心。结果:浙江省中医院、安吉县中医医院、天荒坪镇卫生院陆续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后两者成为县域内首家基层版胸痛中心及胸痛救治单元,规范形成委员会、诊断鉴别制度、评估救治流程,大幅提升县域内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能力、救治例数、救治效率。结论:“双体贯通”模式下三级胸痛中心建设成效显著且方法具有较强实操性和可复制性,在服务连续性方面可推广延伸,在医疗专业性方面需夯实持续,在信息支持性方面可复制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联体 医共体 双体贯通 胸痛中心
下载PDF
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丽英 张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5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究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未实施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时间段内接诊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2月—2023年6月陆军第七十三集... 目的探究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未实施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时间段内接诊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2月—2023年6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开展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后接诊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抢救指标、临床效果、急诊工作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预检分诊时间[(2.03±0.21)minvs.(3.05±0.29)min]、首份心电图时间[(5.06±1.01)minvs.(6.23±1.51)min]、开放静脉通路时间[(9.11±2.01)minvs.(11.63±2.01)min]、床旁测试(point-of-care-testing,POCT)+检验报告时间[(18.98±2.65)min vs.(23.65±2.81)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first medical contact,FMC)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FMC-to-B)[(43.20±3.65)minvs.(56.96±5.18)min]、自送到医院至接受正规治疗总时间(total time from hospital to receiving formal treatment,D-to-B)[(72.36±6.23)min vs.(110.15±13.23)min]以及肌钙蛋白Ⅰ获得时间[(21.02±2.65)minvs.(31.05±3.11)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急诊处置时间[(10.23±2.09)min vs.(16.32±3.01)min]以及急诊候诊时间[(0.98±0.31)min vs.(3.55±0.59)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预检分诊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2/1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00%(9/100)(P<0.05)。结论对急性胸痛患者开展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预检分诊效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急诊 预检分诊模式 区域性胸痛中心 应用价值 分诊效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行急诊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疗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文柱 王仲 +3 位作者 朱春林 李娟 尹德录 李宝玉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3-147,156,共6页
目的 研究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2019年9月—2021年8月收治的534例AMI患者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和非ST段抬... 目的 研究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2019年9月—2021年8月收治的534例AMI患者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STEMI组中持续改进前和持续改进后患者分别为224例和249例,NSTEMI组中持续改进前和持续改进后患者分别为27例和34例。2020年9月医院胸痛中心开展持续改进工作,患者在实施提升远程心电图传输比例、开设24小时胸痛门诊、提高胸痛中心三会召开频次、强化胸痛知识宣传等措施后就诊。比较持续改进前后,STEMI组和NSTEMI组诊疗时间节点指标、经济学指标及临床预后指标。结果 STEMI组持续改进后,完成首份心电图至确诊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较持续改进前缩短,心电图远程传输比例、绕行急诊比例较持续改进前提升,住院天数、出院后一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持续改进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持续改进后,完成首份心电图至确诊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较持续改进前缩短,心电图远程传输比例较持续改进前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提升了AMI患者的救治效率,改善了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持续改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诊疗 预后
下载PDF
县级医院建设标准版胸痛中心的探索与启示
4
作者 王健 杨雨旺 +3 位作者 郭环宇 张开 于天明 杨亚丽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4年第3期82-87,共6页
胸痛中心(chest pain center,CPC)能够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改善救治效果,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基于对标准版CPC建设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的认识,郸城县人民医院根据《胸痛中心(标准版)建设与评估标准》,开展标准版CPC... 胸痛中心(chest pain center,CPC)能够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改善救治效果,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基于对标准版CPC建设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的认识,郸城县人民医院根据《胸痛中心(标准版)建设与评估标准》,开展标准版CPC建设实践,包括:创新组织架构及管理模式、提升核心技术能力、构建移动的“大急诊”并提升院内外协作能力、建立信息化绿色通道、强化培训教育以提升CPC知晓率,为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救治,同时提升了县域内急性心血管疾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水平。结合医院的探索和实践,为加强县域CPC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能力,推动县级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医院 心肌梗死 心血管疾病 胸痛中心 急救
下载PDF
宿迁地区影响基层胸痛中心StoD时间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5
作者 李红云 徐聪 +2 位作者 董得刚 戴生喜 赵园园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宿迁地区基层胸痛中心发病至送达胸痛中心大门(symptom onset to door,StoD)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宿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StoD时间分为≤... 目的探讨宿迁地区基层胸痛中心发病至送达胸痛中心大门(symptom onset to door,StoD)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宿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StoD时间分为≤6 h组50例与>6 h组31例。统计人口学资料以及相关影响因子,利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胸痛中心StoD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疼痛程度评分、通过120入院还是自行来院、社区医生是否通过网络将心电图结果传输至胸痛中心、发病症状是否典型、家属态度是否积极、有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是否夜间发病、发病地点与就诊医院的距离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行来院、发病症状不典型、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夜间发病、发病地点与就诊医院距离远均是胸痛中心StoD时间的危险因素,家属态度积极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基层胸痛中心StoD时间受患者来院途径、症状表现以及发病时间等影响,而家属积极态度有利于缩短StoD时间,需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发挥区域诊疗中心协同救治的作用,缩短StoD时间及提高救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基层医院 胸痛中心 影响因素 救治 对策
下载PDF
青浦区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疗效及预后研究
6
作者 孙晓臣 曾欣星 罗溶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4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青浦区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9年9月至2023年8月青浦区胸痛中心成立前、后收治的50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分为A组(本院胸痛中心成立前收治)与B组... 目的探讨青浦区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9年9月至2023年8月青浦区胸痛中心成立前、后收治的50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分为A组(本院胸痛中心成立前收治)与B组(本院胸痛中心成立后收治),每组各2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首份心电图(ECG)完成时间、患者从进入医院大门至导丝通过时间(D2WT)、首次医学接触至导丝通过时间(FMC2WT)、半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1周死亡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社区医务人员认知度、治疗总费用。结果B组患者首份ECG完成时间、D2WT时间、FMC2WT时间均短于A组,其达标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半年内MACE、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周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社区医务人员认知度高于A组,治疗总费用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浦区胸痛中心建设缩短STEMI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改善预后,降低治疗费用,提高社区医务人员认知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救治
下载PDF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侯义勇 谢春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7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10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10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我院胸痛中心刚成立后1年收治的53例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经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后收治的52例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胸痛中心关键认证指标及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首份心电图确诊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导丝通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网络医院转诊比例、院前心电图传输比例、绕行急诊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能缩短STEMI患者院内救治时间,降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持续改进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救治效率
下载PDF
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持续优化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李亚萍 赵双凤 叶沙沙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2期170-173,共4页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持续优化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39例采取常规胸痛中心救治流程护理的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持续优化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39例采取常规胸痛中心救治流程护理的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39例采取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持续优化护理的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治效率指标(首次接触医疗至心电图完成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首次接触医疗至球囊扩张时间)水平,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生命质量[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接触医疗至心电图完成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首次接触医疗至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FS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躯体功能、精神健康、精力、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等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指导、服务态度、安全管理、护理形式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持续优化护理可提高急性STEMI患者生命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改善心功能指标、救治效率指标水平的效果优于常规胸痛中心救治流程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持续优化护理 生命质量 救治效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胸痛中心认证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邓群琳 龙达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目的研究胸痛中心认证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救治效率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 目的研究胸痛中心认证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救治效率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于邵阳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行急诊PCI治疗的192例急性STEMI患者,将胸痛中心认证前(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8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胸痛中心认证后(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的10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救治关键时间节点、临床预后相关指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进门-球囊扩张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双联抗血小板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肌钙蛋白报告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均显著缩短,住院费用及院内心力衰竭发生率均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痛中心认证显著缩短了经PCI治疗STEMI患者的血管复通时间,提高了救治效率,降低了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与经济负担,改善了患者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认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救治效率 临床预后
下载PDF
急诊一体化模式在创伤救治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礼鹏 江甜甜 王婧斐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在以严重胸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08例以严重胸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救治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既往的专科救治模式,观... 目的探讨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在以严重胸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08例以严重胸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救治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既往的专科救治模式,观察组(n=58)采用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比两组的院内急诊时间、入院-确定性治疗启动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入院2周损伤严重程度、出院后3个月预后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早期病死率及休克、MOD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内急诊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入院-确定性治疗启动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入院2周的损伤严重程度均较抢救前明显减轻,并且观察组入院2周的轻伤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严重伤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显示,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重残率、植物生存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以严重胸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实施急诊一体化救治,能够提高多发伤救治的系统性、连续性及整体性,可尽快启动确定性治疗,控制损伤,提高救治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一体化救治模式 多发伤 胸部损伤 专科救治模式
下载PDF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文柱 王仲 +3 位作者 李宝玉 朱春林 李娟 尹德录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第4期494-498,共5页
目的:研究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医院于2020年9月开展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活动,实施搭建心电网络平台、增设胸痛专科门诊、召开联席会议、丰富胸痛知识宣教方式等措施,将2020年1月至6... 目的:研究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医院于2020年9月开展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活动,实施搭建心电网络平台、增设胸痛专科门诊、召开联席会议、丰富胸痛知识宣教方式等措施,将2020年1月至6月我院收治的113例STEMI患者设为持续改进前的对照组,将2021年同期收治的128例STEMI患者设为持续改进后的观察组,对比两组STEMI患者救治的质控指标和经济学指标。结果:持续改进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远程心电图传输比例和绕行急诊比例有所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首份心电图至确诊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进一步缩短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为患者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诊断,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持续改进 急性心肌梗死 救治
下载PDF
医联体模式下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杰林 梁艺 +3 位作者 张景昌 黄学成 韦炜 潘波 《内科》 2023年第6期513-517,共5页
目的观察医联体模式下胸痛中心(CPC)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81例接受PPCI治疗的A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非120急救中心转运的患者为... 目的观察医联体模式下胸痛中心(CPC)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81例接受PPCI治疗的A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非120急救中心转运的患者为对照组(n=139),医联体单位和120急救中心转运的患者为观察组(n=42)。比较两组患者CPC质控指标和近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发病至首份心电图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发病至(本院)医院大门时间、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D2B)时间和治疗后3个月内心力衰竭发生率均短/低于对照组,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D2B达标率均长/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住院死亡率、院内心力衰竭发生率、治疗后3个月内死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联体模式下CPC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立,可强化院前急救,缩短D2B时间,提升D2B达标率,提高对ASTEMI患者的救治能力和救治效率,降低治疗后3个月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区域协同救治 医联体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救治和预后的年龄差异性分析
13
作者 谭振华 吴国新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9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救治和预后的年龄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ACS患者1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为≤60岁组(n=51)、61~74岁组(n=84例)及≥75岁组(n=47例)。均...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救治和预后的年龄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ACS患者1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为≤60岁组(n=51)、61~74岁组(n=84例)及≥75岁组(n=47例)。均给予常规方法抢救,统计三组临床特征、抢救情况、院内全因死亡率、出院1年后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75岁组血脂异常、胸闷、血红蛋白(Hb)、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岁组和61~74岁组(P<0.05);收缩压高于≤60岁组和61~74岁组(P<0.05)。61~74岁组血脂异常、胸闷、Hb、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岁组(P<0.05);收缩压高于≤60岁组(P<0.05)。≥75岁组保守治疗人数、院内全因死亡率及MACCE发生率高于≤60岁组和61~74岁组(P<0.05);CAG和PCI率低于≤60岁组和61~74岁组(P<0.05)。结论胸痛模式下加强ACS患者救治,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预后,但是不同年龄差异下患者预后不同,早期PCI干预期间应充分考虑患者年龄,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MAC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模式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年龄差异 主要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胸痛中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区域协同救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铀 艾丽菲热.买买提 +5 位作者 赵倩 周欣荣 杨毅宁 张雨晨 马翔 马依彤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459-1464,共6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的综合医院辐射基层医院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区域协同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入选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0月-2017年9月在胸痛中心成立前后48个月收治的明确诊断急性STEMI并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的综合医院辐射基层医院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区域协同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入选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0月-2017年9月在胸痛中心成立前后48个月收治的明确诊断急性STEMI并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患者共654例,按照来院方式的不同分为首诊PCI医院患者415例和首诊非PCI医院患者239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胸痛中心成立前后首诊PCI医院患者分为常规救治组165例和胸痛中心组250例;首诊非PCI医院患者分为常规转诊组82例和胸痛中心转诊组157例。比较各组患者总缺血时间、发病-首次医疗接触(FMC)时间、FMC-球囊扩张(FMC2B)时间、院内临床事件(包括院内病死率、术后心衰发生率、靶血管重建率)的差异情况。分析各组患者总缺血时间影响因素。结果 (1)首诊PCI医院的患者中,与常规救治组比较,胸痛中心救治组总缺血时间、发病至FMC时间、FMC2B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首诊非PCI医院患者中,与常规转诊组比较,胸痛中心转诊组总缺血时间、发病至FMC时间、FMC2B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胸痛中心转诊组比较,首诊PCI医院胸痛中心救治组在总缺血时间、发病至FMC时间和FMC2B时间上缩短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胸痛中心救治组患者院内病死率、PPCI术后心衰率显著低于常规救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胸痛中心转诊组患者PPCI术后心衰率显著低于常规转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首诊PCI医院、受高中以上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6万与总缺血时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胸痛中心能显著提高急性STEMI患者救治效果,改善患者短期预后,但综合医院对基层医院的辐射尚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区域协同救治 急性STEMI 救治效果
下载PDF
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STEMI患者救治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志荣 张霞 +4 位作者 袁耀峰 马志仁 常永茂 席银娟 马彩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1475-1478,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组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酒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STEMI患者542例,按入组时间接受治疗不同,相应分为三组:导入期148例、干预期149例及胸痛中心运行期...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组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酒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STEMI患者542例,按入组时间接受治疗不同,相应分为三组:导入期148例、干预期149例及胸痛中心运行期245例。比较三组患者来源,急救处置情况(首份心电图时间、首次心电-签署知情时间、签署知情-穿剌时间,是否绕行急诊、CCU,门-球时间、发病-球囊扩张时间、D2B达标率、使用药物);及治疗后情况(并发症、住院时间、院内及出院半年死亡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来源有统计学差异,胸痛中心运行期外院转入患者明显较多(P<0.05)。三组首份心电图时间、首次心电-签署知情时间、签署知情-穿剌时间,绕行CCU例数、绕行急诊和CCU例数,D2B时间、D2B达标率、发病-球囊扩张时间,入院24 h内阿司匹林、波立维和肝素使用占比,院内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和ACEI/ARB占比、出院半年死亡例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其中,胸痛中心运行期首份心电图时间、首次心电-签署知情时间、签署知情-穿剌时间,绕行CCU例数、绕行急诊和CCU例数,D2B时间、D2B达标率、发病-球囊扩张时间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均<0.05)。其余指标组间相近(P均>0.05)。结论胸痛中心建设可有效提高急性STEMI患者救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心肌梗死 STEMI 救治效果
下载PDF
社区联动下胸痛患者院前救治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超红 陶雨婷 +1 位作者 曲新凯 潘常青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1,共3页
对危重胸痛病人的救治,时间就是生命。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与长宁区、市急救中心紧密合作,从急救120、社区医生、胸痛中心、居民等维度,通过流程标准化、工作信息化、救治协同化、宣教社区化建设,建立了"社区—胸科"一... 对危重胸痛病人的救治,时间就是生命。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与长宁区、市急救中心紧密合作,从急救120、社区医生、胸痛中心、居民等维度,通过流程标准化、工作信息化、救治协同化、宣教社区化建设,建立了"社区—胸科"一体化的社区联动救治模式,缩短了从病人发生胸痛或前兆到首次医疗接触的时间,提升了救治效果。建议要进一步优化胸痛中心布局,减少基层转诊延误时间,优化信息化快速反应力,提升自我保健判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联动模式 胸痛中心 院前救治体系
下载PDF
胸痛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17
作者 叶磊 贾峥 +6 位作者 陈兰 徐浩 王秋莉 笃铭丽 陈蔚 张颖 方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STEMI患者76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STEMI患者85例设为观察组;对...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STEMI患者76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STEMI患者85例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首次接触患者时间、心电图确认时间、导管室启动时间、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使用改进后的胸痛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首次接触患者时间、心电图确认时间、导管室启动时间、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比例由23.68%降至11.76%(P=0.027)。结论改进后的胸痛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迅速实施首诊救治、尽快转运或就地实施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缩短患者急救耽误时间,最大限度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一体化管理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胸痛中心多学科协作诊疗管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14
18
作者 汪刚 侯旭敏 +1 位作者 张晓丽 范小红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9年第7期669-670,677,共3页
借鉴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的管理经验,探索及总结有专科特色的胸痛中心建设模式。胸痛中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医学学科,而是具有不同资源及优势的学科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的非实体性组织。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资源,形成一套相... 借鉴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的管理经验,探索及总结有专科特色的胸痛中心建设模式。胸痛中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医学学科,而是具有不同资源及优势的学科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的非实体性组织。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资源,形成一套相应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首先,胸痛中心在组织体系上形成技术团队上的两层同心圆结构及管理团队上的双总监负责制度。其次,采用"三固定"的整合门诊,急诊"一键启动"等具体形式落实和实施多学科密切协作,促进学科交互的常态化。再次,通过定期例会、指南流程化和培训学习,实现学习型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和交流,落实指南的本地化,带动多学科协作的标准化。总之,MDT实现多学科的优势互补,资源内聚,知识共享,从而打造专科品牌和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多学科协作诊疗 管理模式
下载PDF
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30
19
作者 邵红 解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CPC)再灌注救治流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42例均行静脉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2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CPC)再灌注救治流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42例均行静脉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2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按胸痛中心再灌注流程进行护理,分析比较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率、院内死亡率、PCI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PCI成功率及院内死亡率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度远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可有效降低住院费用,节省住院时间和医疗资源,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愈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 再灌注救治流程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护理
下载PDF
运用整合医学理论构建标准化胸痛中心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民伟 向仕平 +1 位作者 向定成 秦伟毅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3年第11期1043-1044,共2页
本文介绍整合医学的基本理论,论述胸痛中心的整合医学特点,分析胸痛中心应用整合医学的基本经验,为整合医学理论的应用提供一种示范方案。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整合医学 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