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未实施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时间段内接诊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2月—2023年6月陆军第七十三集...目的探究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未实施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时间段内接诊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2月—2023年6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开展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后接诊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抢救指标、临床效果、急诊工作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预检分诊时间[(2.03±0.21)minvs.(3.05±0.29)min]、首份心电图时间[(5.06±1.01)minvs.(6.23±1.51)min]、开放静脉通路时间[(9.11±2.01)minvs.(11.63±2.01)min]、床旁测试(point-of-care-testing,POCT)+检验报告时间[(18.98±2.65)min vs.(23.65±2.81)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first medical contact,FMC)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FMC-to-B)[(43.20±3.65)minvs.(56.96±5.18)min]、自送到医院至接受正规治疗总时间(total time from hospital to receiving formal treatment,D-to-B)[(72.36±6.23)min vs.(110.15±13.23)min]以及肌钙蛋白Ⅰ获得时间[(21.02±2.65)minvs.(31.05±3.11)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急诊处置时间[(10.23±2.09)min vs.(16.32±3.01)min]以及急诊候诊时间[(0.98±0.31)min vs.(3.55±0.59)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预检分诊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2/1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00%(9/100)(P<0.05)。结论对急性胸痛患者开展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预检分诊效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宿迁地区基层胸痛中心发病至送达胸痛中心大门(symptom onset to door,StoD)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宿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StoD时间分为≤...目的探讨宿迁地区基层胸痛中心发病至送达胸痛中心大门(symptom onset to door,StoD)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宿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StoD时间分为≤6 h组50例与>6 h组31例。统计人口学资料以及相关影响因子,利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胸痛中心StoD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疼痛程度评分、通过120入院还是自行来院、社区医生是否通过网络将心电图结果传输至胸痛中心、发病症状是否典型、家属态度是否积极、有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是否夜间发病、发病地点与就诊医院的距离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行来院、发病症状不典型、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夜间发病、发病地点与就诊医院距离远均是胸痛中心StoD时间的危险因素,家属态度积极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基层胸痛中心StoD时间受患者来院途径、症状表现以及发病时间等影响,而家属积极态度有利于缩短StoD时间,需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发挥区域诊疗中心协同救治的作用,缩短StoD时间及提高救治效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未实施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时间段内接诊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2月—2023年6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开展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后接诊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抢救指标、临床效果、急诊工作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预检分诊时间[(2.03±0.21)minvs.(3.05±0.29)min]、首份心电图时间[(5.06±1.01)minvs.(6.23±1.51)min]、开放静脉通路时间[(9.11±2.01)minvs.(11.63±2.01)min]、床旁测试(point-of-care-testing,POCT)+检验报告时间[(18.98±2.65)min vs.(23.65±2.81)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first medical contact,FMC)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FMC-to-B)[(43.20±3.65)minvs.(56.96±5.18)min]、自送到医院至接受正规治疗总时间(total time from hospital to receiving formal treatment,D-to-B)[(72.36±6.23)min vs.(110.15±13.23)min]以及肌钙蛋白Ⅰ获得时间[(21.02±2.65)minvs.(31.05±3.11)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急诊处置时间[(10.23±2.09)min vs.(16.32±3.01)min]以及急诊候诊时间[(0.98±0.31)min vs.(3.55±0.59)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预检分诊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2/1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00%(9/100)(P<0.05)。结论对急性胸痛患者开展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预检分诊效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