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的动态与展望
1
作者 刘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26-37,共12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学界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科学体系、主要特征、重大命题、工作布局、世界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其中蕴含的哲学意蕴、概念范畴、世界观方法论等理路作出探讨,为深入研究...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学界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科学体系、主要特征、重大命题、工作布局、世界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其中蕴含的哲学意蕴、概念范畴、世界观方法论等理路作出探讨,为深入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担当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参考。同时,部分现有研究尚存在概念错位、内涵外延不符、判断推理欠妥等缺陷。拓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文献和个案、整体和部分、中国和外国等多维度系统深化和探讨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两个结合”、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命题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强国 “两个结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探生之本相与展变:三生诗学的生成及应用
2
作者 龙娟 张曦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60,共12页
“三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揭示宇宙万物诞生之本源、探寻宇宙万物演生之奥秘、揭示生命多重层次、总结生命间性关系的重要思想。近年来,三生多被纳入哲学及教育学领域,用以阐明万物相克相生的辩证法则以及推行生命整体主义下的... “三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揭示宇宙万物诞生之本源、探寻宇宙万物演生之奥秘、揭示生命多重层次、总结生命间性关系的重要思想。近年来,三生多被纳入哲学及教育学领域,用以阐明万物相克相生的辩证法则以及推行生命整体主义下的高校思想教育原则。但三生思想在诗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却被学界所忽视。基于对儒释道三家三生思想的融贯,对中西哲学思想、美学思想、环境社会学思想及西方现代科学理论的会通,“天地生化”“自生”“三生往复”“阴阳相生”“三生圆融”等概念范畴皆可被纳入三生诗学之中。这些范畴可澄明万事万物生之根本、更迭变换之本质,更蕴含着对人、事、物复杂间性关系的深刻揭示。三生诗学一方面为分析文本中不同生命体创生衍化的本质、宇宙万物间的联动与互生关系、文学的发展演化现象等提供了理论利器,另一方面对探讨生态诗学的圆融特质、开拓当代文艺理论新路也不乏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诗学 中西文化 思想资源 互鉴会通
下载PDF
中西面点差异与融合创新发展研究
3
作者 史守纪 林玉桓 《现代食品》 2024年第7期102-104,共3页
中西面点作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同为“面点”,但在制作方法、口感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却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中西面点制作过程和特点的比较,探讨中西方面点制作的差异性和背后的文化意义,提出中西面点融合创新发展的... 中西面点作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同为“面点”,但在制作方法、口感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却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中西面点制作过程和特点的比较,探讨中西方面点制作的差异性和背后的文化意义,提出中西面点融合创新发展的策略,旨在弘扬中西方面点饮食文化,促进中西面点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点 中西文化 差异 融合发展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辩证品格和重大意义
4
作者 荣开明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25,共11页
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其文化篇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的思想体系,内涵丰富深刻,通过实现“第二个结合”推进又一次思... 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其文化篇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的思想体系,内涵丰富深刻,通过实现“第二个结合”推进又一次思想解放,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文化,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并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以弘扬人类共同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这一思想具有辩证品格和鲜明特色,突出地体现在辩证地认识和处理魂脉和根脉、人民性和党性、传承性和创新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理论和实践、危和机等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这一思想具有深远历史意义、重大现实意义和持久未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两个结合” “第二个结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强国建设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蕴涵与实践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波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0-20,F0003,共12页
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化研究阐释及其实践运用,对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世界历史文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精准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通过建设文化强国为全... 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化研究阐释及其实践运用,对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世界历史文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精准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通过建设文化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文化支撑,并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文化建设。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滋养,致力于通过“结合”,创造既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又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性承诺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习近平文化思想蕴涵中华文化主体性、世界历史与共产主义三位一体的历史图式和理论结构,有助于牢牢把握文化领导权,勘破和超越资本主义文化霸权,终结所谓“历史的终结”并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性 两个结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中西美学融合下的新中式女装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可欣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91-93,共3页
新中式女装是对传统服饰文化的现代诠释,也是对西方设计理念的本土化实践,其设计元素、理念和技法的创新,反映了设计师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寻求平衡与突破的努力。对中西美学融合下的新中式女装设计展开探讨,旨在剖析新中式女... 新中式女装是对传统服饰文化的现代诠释,也是对西方设计理念的本土化实践,其设计元素、理念和技法的创新,反映了设计师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寻求平衡与突破的努力。对中西美学融合下的新中式女装设计展开探讨,旨在剖析新中式女装的美学特征、设计理念与应用实践,为推动中式女装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设计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美学 中西融合 新中式 服装设计
下载PDF
李泽厚“西体中用”原则下中西融汇之美学建构——以《美学四讲》为中心
7
作者 黎林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23-32,共10页
迄今为止,对李泽厚的美学思想的阐释存在两种偏差。一种观点以国内学者为主,过于强调李泽厚美学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对西方美学的借鉴,忽视了对中国美学传统思想的汲取。而另一种观点多见于国外,重视李泽厚美学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吸... 迄今为止,对李泽厚的美学思想的阐释存在两种偏差。一种观点以国内学者为主,过于强调李泽厚美学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对西方美学的借鉴,忽视了对中国美学传统思想的汲取。而另一种观点多见于国外,重视李泽厚美学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吸收,却忽略了其思想中蕴含的道家渊源。以《美学四讲》为中心,可以发现李泽厚美学理论中西方思想和儒道精神互补融汇的特征,其美学理论遵循甚至超越了“西体中用”的原则,在借鉴西方思想、研究路径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儒道文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构建之路。这种基于民族文化自信和开放包容的心态,以跨文化视域创造性地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创立自己学说的实践为今天国内的美学发展指明前行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泽厚 《美学四讲》 “西体中用” 中西融汇 儒道互补
下载PDF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观念”变革:严复的探究与推进
8
作者 沙邱怀 杨卫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4-19,F0003,共7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严复依托源于西方的社会进化论和经验科学方法论,立足中西文化宏观比较,揭橥“力、智、德”并重、提升全体国民素质;倡导“西学格致”、变化士民“心习”;突破“中体西用”、实现中西汇通等应...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严复依托源于西方的社会进化论和经验科学方法论,立足中西文化宏观比较,揭橥“力、智、德”并重、提升全体国民素质;倡导“西学格致”、变化士民“心习”;突破“中体西用”、实现中西汇通等应对思量,赋予“教育救国”理念深层蕴涵,彰显教育变迁的时代气息,助推中国教育近代化迈向“观念”变革的新阶段。尽管他的探究似有避重就轻之嫌,但瑕不掩瑜。其中,“三育”模式奠定的人的质量规格的近代化因子;注重科学方法训练与科学精神陶冶;不论新旧、不问中西,汲取精华冶为一炉等主张,对于当今教育改革仍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三育”救国 中西汇通 中国教育近代化 “观念”变革
下载PDF
从近代上海眉勒看中西文化交融
9
作者 冒绮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9,共9页
近代上海女性热衷佩戴珠花眉勒,这在中国其他地区女性服饰装扮中没有像如此集中的表现。文章运用图像、实物和文字史料等方法,探讨了近代上海眉勒造型艺术,梳理了近代上海眉勒时尚传播,由此管窥中西文化交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眉勒是... 近代上海女性热衷佩戴珠花眉勒,这在中国其他地区女性服饰装扮中没有像如此集中的表现。文章运用图像、实物和文字史料等方法,探讨了近代上海眉勒造型艺术,梳理了近代上海眉勒时尚传播,由此管窥中西文化交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眉勒是女性自我身份的象征和自我观念的表达,其中的珠花眉勒受到欧洲新艺术运动影响,是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新生事物,也是外来文化在上海引起的风气自信;由于近代上海社会性社交活动平台的产生,女性通过珠花眉勒与服饰相搭配参与社会活动;上海时尚领袖通过穿戴包括眉勤的服饰在十里洋场参加公共活动、在时尚空间里进行炫耀性表演,她们的审美影响其他阶层女性。这些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上海 眉勒 首饰 中西文化交融 现代性
下载PDF
张之洞兴文理念与近代湖北文教兴革
10
作者 梅伟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140,共9页
张之洞从学政到总督,前后近二十年致力于近代湖北的文教兴革。面对内忧外患的时代危局,如何实现救亡图存,张之洞明确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倡导“通经致用”致力于传统书院的改制,提炼“中体西用”开启新式学堂的践行,文教兴邦成为张之... 张之洞从学政到总督,前后近二十年致力于近代湖北的文教兴革。面对内忧外患的时代危局,如何实现救亡图存,张之洞明确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倡导“通经致用”致力于传统书院的改制,提炼“中体西用”开启新式学堂的践行,文教兴邦成为张之洞一生的烙印。张之洞以“广雅之度”凝聚士人以储才育林,以“会通中西”开设文化辅助部门以健全新式教育机制,以“匡济时艰”创建书院、学堂以达文教兴邦,尽显政治家型教育家的风范。张之洞湖北文教兴革的当代启示在于其坚守儒家传统诠释了文化自信,兼容西学体现了开放视野,对待西方文化呈现出肯定中有批评、批评中有吸收、吸收中有扬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文教兴革 通经致用 中体西用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境遇、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
11
作者 朱丽萍 《理论建设》 2024年第4期54-64,共11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人类文明一般规律、现代文明普遍规律以及中华文明特殊规律的有机融合。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力图破解近代以来的“古今中西之争”。...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人类文明一般规律、现代文明普遍规律以及中华文明特殊规律的有机融合。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力图破解近代以来的“古今中西之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包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个方面,是以人民为中心、“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文明,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引正确的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精神伟力;秉持开放包容,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影响力传播力;坚持守正创新,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古今中西之争” “两个结合”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中西式烹饪技法的对比与融合创新
12
作者 汪强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8期128-131,共4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饮食文化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中西方烹饪技法的融合正成为当代餐饮业发展的关键趋势之一。这种融合不仅反映了文化交流的深度,也体现了人们对多元化饮食体验的追求。研究中西方烹饪技法的差异与创新融合,对于推动烹饪艺... 在全球化背景下,饮食文化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中西方烹饪技法的融合正成为当代餐饮业发展的关键趋势之一。这种融合不仅反映了文化交流的深度,也体现了人们对多元化饮食体验的追求。研究中西方烹饪技法的差异与创新融合,对于推动烹饪艺术的进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动餐饮产业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烹饪技法的特点和差异,探讨它们融合创新的可能性和未来方向。以期为厨师、餐饮企业和美食爱好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跨文化的交流和创新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烹饪 烹饪技法 文化融合 创新 饮食文化
下载PDF
基于中西文化融合的视角下探究澳门地区郑家大屋
13
作者 袁颖晴 《建筑与装饰》 2024年第9期43-45,共3页
由于澳门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葡萄牙殖民时期西式风格地融入,使得澳门地区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建筑风格。而郑家大屋作为澳门地区唯一的“荣禄大夫第”,是最大的一组群居中式民居建筑,是澳门地区中西文化冲撞下的产物。本次研究目的... 由于澳门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葡萄牙殖民时期西式风格地融入,使得澳门地区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建筑风格。而郑家大屋作为澳门地区唯一的“荣禄大夫第”,是最大的一组群居中式民居建筑,是澳门地区中西文化冲撞下的产物。本次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考察澳门地区郑家大屋的历史发展、空间布局、建筑样式,分析在中西文化交融下在郑家大屋的传承状况,最后归纳总结得出郑家大屋中西文化表现的具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家大屋 中西文化交融 建筑样式 中国澳门
下载PDF
冲突与融合:中国武术发展的再认识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泽 蔡传喜 龙行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5-49,共5页
从中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视角来看,中国武术横跨文化传播领域,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具有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战略思想;从历史融合的进程来看,突出了中西方文化的相融,共同拥抱世界和谐发展的理念,彰显了中流砥柱的少林文化和道法自然的... 从中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视角来看,中国武术横跨文化传播领域,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具有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战略思想;从历史融合的进程来看,突出了中西方文化的相融,共同拥抱世界和谐发展的理念,彰显了中流砥柱的少林文化和道法自然的武当武术文化内涵;从剖析当代发展理念来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是当代武术面向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冲突 融合 武术发展 中西文化
下载PDF
中西方身体训练哲学的差异与身体训练方法的融合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昊 吕韶钧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49,163,共5页
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研究背景,采用文献资料法、推理、归纳、演绎及逻辑分析法,从中西方的自然观和身体观的视角切入,探讨东方"身心一元论"与西方"身心二元论"的特征,从身体哲学视角比较中西方身体训练指导思想的差... 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研究背景,采用文献资料法、推理、归纳、演绎及逻辑分析法,从中西方的自然观和身体观的视角切入,探讨东方"身心一元论"与西方"身心二元论"的特征,从身体哲学视角比较中西方身体训练指导思想的差异。对比近年来国内新引进的训练理论,阐析中国传统的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的优势,说明依托西方的现代体育科学理论下的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正在不自觉地向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训练方法和手段靠拢、转化、融合。结论: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中西方对身体的认识与训练理念的差别,在西方强势文化主导下竞技体育抑制了中国传统体育训练优势的发挥。近年来,西方所谓的先进训练理念,在中国传统武术和养生中早有运用。发掘和整理中国武术和养生等项目中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已经成为现代竞技体育训练的突破点。在国际语境下,构建中国传统身体训练的理论框架,为现代体育的身体训练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 身体训练哲学 武术训练 对比研究 中西融合
下载PDF
语言、思维与中西文化比较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洪刚 唐功志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94-96,共3页
系统探究语言、思维与中西文化比较这一主题,其理论基础是萨皮尔-沃尔夫假设。以英、汉两种语言的形式和表达习惯为切入点,详尽分析两种语言对各自使用者思维的制约与影响,进一步印证了萨皮尔-沃尔夫假设有关语言决定思维并影响思维的... 系统探究语言、思维与中西文化比较这一主题,其理论基础是萨皮尔-沃尔夫假设。以英、汉两种语言的形式和表达习惯为切入点,详尽分析两种语言对各自使用者思维的制约与影响,进一步印证了萨皮尔-沃尔夫假设有关语言决定思维并影响思维的基本结论。在深入探讨语言、思维及文化密切关系的基础上,认为语言差异是文化差别的归因点,因此,深入的语言比较应是各类文化比较的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思维 文化 中西比较 萨皮尔-沃尔夫假设 汉语 英语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论中国道路蕴含的“马中西”三大资源及其交互贯通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学明 陈祥勤 姜国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30,共14页
中国道路的开辟是建立在吸收各种思想资源基础上的,中国道路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三大思想资源。中国道路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主要体现在:现代化定向与现代国家建构、利益原则与市场经济、个人权利与社会建制。中... 中国道路的开辟是建立在吸收各种思想资源基础上的,中国道路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三大思想资源。中国道路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主要体现在:现代化定向与现代国家建构、利益原则与市场经济、个人权利与社会建制。中国道路的马克思主义导引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社会主义的理念取向、人民性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中国道路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主要有:精神追求与理想信念、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渐进态度与中道精神。这三大思想资源在中国道路的前进方向与具体途径上得以交互贯通。而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在这三大思想资源的交互贯通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 西方文化 交互贯通 思想资源 核心地位
下载PDF
“法治中国”如何吸收和融通西方制度文化资源 被引量:6
18
作者 魏治勋 汪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68,共10页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也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的法治建设必须充分汲取包括西方制度文化在内的一切优秀资源。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对西方制度文化秉持清醒的反思批判意识,吸收和融通其中优秀的、符合时代要求且与现代意识相...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也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的法治建设必须充分汲取包括西方制度文化在内的一切优秀资源。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对西方制度文化秉持清醒的反思批判意识,吸收和融通其中优秀的、符合时代要求且与现代意识相适应的制度文化资源,在中国建立起以基本法律价值为基础、贯彻规则主义、体现公民精神的现代政治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西方制度文化资源 吸收和融通 现代性 中国性
下载PDF
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的现代茶馆 被引量:7
19
作者 向正祥 陈冲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7年第1期15-17,共3页
茶馆已沦为时尚都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及其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不但透析着中华茶文化的悠远历史,也涌动着中国人的脉脉温情,连接着跨时空与跨地域的文化习俗,展显出多资多彩的新艺术特征。本文就中西方各国的茶饮... 茶馆已沦为时尚都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及其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不但透析着中华茶文化的悠远历史,也涌动着中国人的脉脉温情,连接着跨时空与跨地域的文化习俗,展显出多资多彩的新艺术特征。本文就中西方各国的茶饮文化与茶室艺术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异质文化与艺术形式的对比,揭示出现象背后的本质差异,借此探讨基于文化交融时代背景下的现代茶馆装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方 文化 交融 茶文化 茶室艺术
下载PDF
解读近代天津中西文化交融的建筑语汇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苗 师宽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5-40,共6页
近代天津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本土与西方风格相结合的独特建筑风格特征,也因此成就了今日的天津建筑风貌。文章对天津近代所产生的丰富建筑案例资源进行归纳、整合,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特征的元素符号,即建筑语汇,并与当代设... 近代天津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本土与西方风格相结合的独特建筑风格特征,也因此成就了今日的天津建筑风貌。文章对天津近代所产生的丰富建筑案例资源进行归纳、整合,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特征的元素符号,即建筑语汇,并与当代设计中的元素进行对比,总结近代天津的建筑语汇在经过近一个世纪时间的锤炼后,是如何与当代设计实现转译和相互融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天津 中西文化交融 建筑文化 建筑语汇 解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