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 of a Beautiful Village under the Concept of “the Integration of Scenic Spots and Villages”:A Case Study of Nanmen Branch in Wanli District,Nanchang City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Yu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8年第3期116-119,共4页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the integration of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and rural tourism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build a sustainable village that is livable,suitable for industry a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the integration of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and rural tourism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build a sustainable village that is livable,suitable for industry and suitable for tourism.Nanmen branch in Wanli District,Nanchang City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the integration of scenic spots and villages",and carries out comprehensive regulation and develops complex tourism in six aspects:defining functional orientation,optimizing spatial distribution,deepening the theme image,innovating tourism products,creating advantageous industries,and improving service packages,so as to promote the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integration of scenic spots and VILLAGES BEAUTIFUL VILLAGE Rural tourism WANLI DISTRICT
下载PDF
Accessibility Comparison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Xi’an Scenic Spots with Different Modes Based on Baidu Real-time Travel 被引量:5
2
作者 WANG Li CAO Xiaoshu +1 位作者 LI Tao GAO Xingchua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5期848-860,共13页
A study of the accessibility of a city’s scenic spots via different travel modes can contribute to optimization of tourism-related transportation while improving tourists’ travel-related satisfaction levels and adva... A study of the accessibility of a city’s scenic spots via different travel modes can contribute to optimization of tourism-related transportation while improving tourists’ travel-related satisfaction levels and advancing tourism. W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accessibility of 56 scenic spots in Xi’an City, China, via car and public transport travel modes using the real-time travel function of the Baidu Maps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long with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and the modal accessibility gap index of scenic spots. We obtain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First, maximum and minimum travel times using public transport exceeded those using cars. Moreover, the accessibility of scenic spots via cars and public transport presented a circular spatial pattern of increasing travel time from the center to the periphery. Contrasting with travel by public transport, car travel showed a clear time-space compression effect. Second, accessibility of the scenic spots via cars and public transport showed some spatial heterogeneity, with no clear advantages of car accessibility in the central urban area. However, advantages of car accessibility were increasingly evident moving from the center to the periphery. Third, whereas the correlation of the modal accessibility gap index of scenic spots in Xi’an with global spac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local spatial interdependence was only evident in some inner city areas and in marginal areas. Moreover, spatial heterogeneity was evident in two regions but was insignificant in other areas, indicating that the spatial interdependence of the modal accessibility gap index in most scenic spots was not apparent in terms of the overall effect of public transport routes, road network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cenic spots.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transport coverage in marginal area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public transport routes in central urban areas are essential tasks for improving travel using public transport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IDU REAL-TIME TRAVEL car ACCESSIBILITY public transport ACCESSIBILITY modal ACCESSIBILITY gap scenic spots Xi’an city
下载PDF
我国主要旅游城市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
3
作者 马丽君 唐盈 刘鑫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48-456,共9页
收集2021年有关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景区空间分布形态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我国主要旅游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和类型,并揭示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从景区分布形态、吸引力强度和集... 收集2021年有关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景区空间分布形态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我国主要旅游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和类型,并揭示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从景区分布形态、吸引力强度和集中程度三个维度综合分析60个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类型,可以将其分为5大类、32种,与基于平均最近邻判断的景区空间分布类型明显不同。②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发现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对其旅游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且对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总人次的影响存在差异。③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各维度特征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方向、强度也存在差异。城市的景区分布越集中,越不利于旅游发展;单位面积内景区吸引力越强,越有利于旅游发展;而景区分布形态的影响不显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城市主要是低品级景区集中,且同一片区旅游资源同质性较强,景区间易发生恶性竞争,以及疫情背景下游客的风险感知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市 景区 空间结构 旅游发展 ArcGIS空间分析法
下载PDF
黄山市旅游景区公共标识语译写现状调查及规范化建设路径
4
作者 冀倩 李恩文 石铃凤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4-57,共4页
采用田野调查法,收集了黄山市5A级景区公共标识语语料,总结归纳了景区公共标识语外语译写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外语标牌尤其是多语标牌覆盖率不高;公共标识语英文译写质量堪忧,主要存在译名不一致、拼写不规范、中式英语、胡乱翻译、欠... 采用田野调查法,收集了黄山市5A级景区公共标识语语料,总结归纳了景区公共标识语外语译写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外语标牌尤其是多语标牌覆盖率不高;公共标识语英文译写质量堪忧,主要存在译名不一致、拼写不规范、中式英语、胡乱翻译、欠额翻译和过度翻译等问题。建议从发挥政府的顶层推动作用、重视多部门和行业协作、倡导全员参与三方面进行建设和优化,从而提升外国游客的旅游体验,提高黄山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其打造成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市 旅游景区 公共标识语 规范化建设
下载PDF
共生视域下毗邻型景区与城市融合发展研究——以琅琊山景区与滁州市为例
5
作者 王钦安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8-34,65,共8页
景城融合发展是区域合理分工与共生协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文旅产业发展及目的地建设的基本趋势。基于共生理论框架,阐释了景区和城市融合共生的单元、条件和模式,分析了景城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机理,再以... 景城融合发展是区域合理分工与共生协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文旅产业发展及目的地建设的基本趋势。基于共生理论框架,阐释了景区和城市融合共生的单元、条件和模式,分析了景城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机理,再以琅琊山景区与滁州城为例,阐述了其在融合发展中的现状与问题,并以此提出了一体化构建大琅琊山旅游目的地、建设大琅琊山旅游功能区、打造大琅琊山文旅要素体系、塑造大琅琊山文旅品牌形象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更多区域的景城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城市毗邻型景区 融合发展 琅琊山景区与滁州市
下载PDF
西北地区城市旅游时空关联效应——基于高级别景区供给的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高燕 孙根年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9-318,共10页
以西北地区为例,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异质性空间自回归模型,对高级别景区溢出效应的时变特征和城市旅游时空关联效应及其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西北地区城市旅游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合作应成为旅游发展的核心策略;②短... 以西北地区为例,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异质性空间自回归模型,对高级别景区溢出效应的时变特征和城市旅游时空关联效应及其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西北地区城市旅游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合作应成为旅游发展的核心策略;②短期来看高级别景区增加有助于本地旅游人次上涨,但会对邻近城市产生“虹吸效应”,长期来看对本地和邻近城市旅游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本地旅游拉动更大;③高级别景区组合供给是提升西北地区城市旅游效应和对邻近城市产生“虹吸效应”的充分条件,仅依靠5A级景区的带动效用有限;④西北地区城市的旅游时空关联效应具有异质性,84.31%的城市与邻近城市为旅游空间合作关系,空间竞争型城市主要位于新疆北部和西北地区东部局地;(5)西北旅游发展稳态城市呈散点、随机分布,具有经济优势的城市更易从旅游合作中获益并成长为区域旅游增长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景区 时空关联 西北地区 城市 旅游
下载PDF
东兴市农旅融合产业发展研究
7
作者 唐芳 叶明琴 唐庆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3期55-58,共4页
农旅融合发展能够有效整合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促使旅游业与农业良性互动与深度融合,激活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通过系统研究东兴市农旅融合发展滞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策略。强化农村旅游发展规划,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农旅融合... 农旅融合发展能够有效整合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促使旅游业与农业良性互动与深度融合,激活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通过系统研究东兴市农旅融合发展滞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策略。强化农村旅游发展规划,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农旅融合全产业链等举措,增强农旅融合发展动力,实现东兴市农旅深度融合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旅融合 产业链延伸 农村景点设计 东兴市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法的历史文化型景区游客体验研究——以山西省皇城相府为例
8
作者 张亚男 李金桓 袁箐 《对外经贸》 2024年第8期63-68,共6页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到来,游客对旅游体验要求也逐渐升高,历史文化型景区热度持续攀升,对历史文化型景区游客体验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省皇城相府景区为研究对象,使用百度指数大数据分析功能和ROST CM6词频分析软件,对皇城相府游...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到来,游客对旅游体验要求也逐渐升高,历史文化型景区热度持续攀升,对历史文化型景区游客体验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省皇城相府景区为研究对象,使用百度指数大数据分析功能和ROST CM6词频分析软件,对皇城相府游客网络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游客人群特点和行为偏好。研究发现:景区对山西及周边省市影响力较大,对景区最感兴趣且游客出游时间多受节假日影响,景区游客体验普遍良好。基于游客体验网络评价文本,对景区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体验 网络文本分析 历史文化型景区 百度指数 皇城相府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角下遗址类景区旅游吸引力的提升——以德化县屈斗宫古窑遗址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昳 《福建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60-466,共7页
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屈斗宫古窑遗址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屈斗宫古窑遗址景区旅游发展存在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管理不充分和景区联动性不强等问题。立足德化县旅游事业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机... 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屈斗宫古窑遗址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屈斗宫古窑遗址景区旅游发展存在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管理不充分和景区联动性不强等问题。立足德化县旅游事业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机遇,提出遗址类景区旅游吸引力的提升路径:在资源开发方面,充分挖掘陶瓷文化特色资源、打造体验式精品旅游项目、开发文创产品;在基础设施方面,优化旅游交通体系、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建立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景区管理方面,创新景区管理模式、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完善营销计划;在景区联动方面,打造全域旅游品牌、开展景区特色活动、建立考古遗址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旅游吸引力 遗址类景区 德化县屈斗宫古窑遗址
下载PDF
景区依托型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方法探索——以浙江丽水市仙都街道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军 王微 路天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1期110-118,共9页
当前全国各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景区依托型乡镇的概念及发展阶段,试图以当前面临的困扰与问题为前提,构建景区依托型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框架与重点工作体系,并结合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仙都... 当前全国各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景区依托型乡镇的概念及发展阶段,试图以当前面临的困扰与问题为前提,构建景区依托型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框架与重点工作体系,并结合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仙都街道的规划实践来探索该类型乡镇规划的实际工作方法,从生态安全、资源整合、产业赋能、落地管控等方面为景区依托型乡镇的国土空间探寻一套更坚守资源、更关注统筹、更注重融合、更强化管控的针对性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景区依托型乡镇 景镇融合 精细化管控 丽水市仙都街道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景区图书馆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11
作者 寇志敏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第6期70-76,共7页
建设景区图书馆是实现文化和旅游发展双赢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通过文献和网络调查,对我国景区图书馆建设案例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四种类型景区图书馆的建设特色,并发现当前景区图书馆面临文旅资源未能有效融合、活动内容简单、品牌意识... 建设景区图书馆是实现文化和旅游发展双赢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通过文献和网络调查,对我国景区图书馆建设案例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四种类型景区图书馆的建设特色,并发现当前景区图书馆面临文旅资源未能有效融合、活动内容简单、品牌意识不强、管理制度有待规范等问题,从而提出从立足地方特色、加强文旅融合,精心策划活动、加强互动交流,打造品牌形象、提升文化内核,规范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发挥各主体优势、加强合作共赢五方面来建设景区图书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景区图书馆 建设特点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景区故事化特征对旅游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罗成一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8-84,共7页
一个好的故事可以激发游客好奇心,延长游客在景区的逗留时间,刺激游客购买欲,增加景区各项创收。文章重点探究景区故事化特征如何对游客旅游行为意向产生影响。以江苏盐城地方景区为调研对象,获得284份有效问卷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 一个好的故事可以激发游客好奇心,延长游客在景区的逗留时间,刺激游客购买欲,增加景区各项创收。文章重点探究景区故事化特征如何对游客旅游行为意向产生影响。以江苏盐城地方景区为调研对象,获得284份有效问卷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景区故事化特征对游客旅游行为意向有正向相关关系;景区故事化主要通过其教育性、真实性、情感性和主题性4个特征影响游客旅游行为意图;游客对于景区故事化的教育性与真实性更为看重,大部分游客会选择具有文化内涵的景区。最后,研究结论表明景区讲好故事能够提升景区文化内涵,丰富文旅融合发展方式,提高融合度,释放新的融合魅力,为景区开发者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区故事化 故事化特征 行为意向 文旅融合
下载PDF
休闲食品产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机制研究-以大理市银桥镇为例
13
作者 杨砚池 王桂荣 +1 位作者 杨丰旺 杨树婷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2期80-82,共3页
农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依托农业延伸产业链开发休闲食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银桥镇实践探索表明,推动休闲食品产业与乡村旅游协同高质量协同发展应坚持生态为本、品牌为魂、规划引领,在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中推动休闲食品产业链式... 农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依托农业延伸产业链开发休闲食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银桥镇实践探索表明,推动休闲食品产业与乡村旅游协同高质量协同发展应坚持生态为本、品牌为魂、规划引领,在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中推动休闲食品产业链式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风景名胜区 现代农业示范区 休闲食品
下载PDF
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景区文创IP设计研究——以肇庆星湖景区为例
14
作者 郑雪娇 张思芳 梁苑美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7期198-200,共3页
随着文旅融合深度发展,景区转型刻不容缓。本研究以肇庆星湖景区为例,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景区文创设计方法。通过对星湖景区用户的研究,IP形象设计、VIS视觉系统完善、线上智慧导览的创作实践,展现文旅融合背景下景区文创的设计研究... 随着文旅融合深度发展,景区转型刻不容缓。本研究以肇庆星湖景区为例,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景区文创设计方法。通过对星湖景区用户的研究,IP形象设计、VIS视觉系统完善、线上智慧导览的创作实践,展现文旅融合背景下景区文创的设计研究路径。提出了景区用户定位不清、内容同质、系统性缺失、营销手段单一等问题,得到融入地域文化的景区IP、系统性视觉系统、智慧导览APP设计,最终构建“互联网+景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景区+旅游+文化”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旅游景区 文创设计 设计路径 星湖景区
下载PDF
跨界民族文化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共生整合机制——以泸沽湖景区为例 被引量:62
15
作者 王维艳 林锦屏 沈琼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3-684,共12页
文章运用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理论并协同共生(symbiosis)理论的分析方法,对跨界民族文化景区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作了界定,并就其共生关系、共生模式进行了模型建构;结合泸沽湖景区典型案例,构建了该类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共生博弈框架... 文章运用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理论并协同共生(symbiosis)理论的分析方法,对跨界民族文化景区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作了界定,并就其共生关系、共生模式进行了模型建构;结合泸沽湖景区典型案例,构建了该类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共生博弈框架。研究表明:“S-S”理论的协同应用,对于跨界民族文化景区业已显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问题的剖析与诊断具有较强的分析力和解释力,可为整合冲突与建立协作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对滇、川两省告别“一湖两治”,共同申报泸沽湖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利益相关者 共生冲突 共生整合机制 跨界民族文化景区 泸沽湖
下载PDF
宝鸡市重点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万红莲 张咪 宋海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9-102,共4页
重点景区在目的地城市的旅游资源功能发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构建宝鸡市重点景区期望差异理论模型,通过李克特五级量表调查游客的游前期望和游后的实际感知,对宝鸡市八大不同级别的重点旅游景区进行分析,得到游客满意度的优势和劣势因... 重点景区在目的地城市的旅游资源功能发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构建宝鸡市重点景区期望差异理论模型,通过李克特五级量表调查游客的游前期望和游后的实际感知,对宝鸡市八大不同级别的重点旅游景区进行分析,得到游客满意度的优势和劣势因子。结果表明:游客对宝鸡旅游总体感到较为满意,旅游资源禀赋好但分布较散,难以满足多元化旅游者的需求;餐饮卫生、住宿便捷度、购物环境和种类、历史文化特色四大类因子的游客期望和实际感知差异值均为负,在景区发展中处于弱势;与法门寺相比,太白山更具有资源和观赏优势,其余景区的观赏价值虽较高,但整体满意度不均衡。针对弱势因子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为宝鸡市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满意度 期望差异模型 重点景区 宝鸡市
下载PDF
中国资源型景区与城市空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谢志华 党宁 张歆梅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9-33,共5页
本文以资源型景区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与分类。然后,本文选取国家旅游局评定的4A级景区中的资源型景区为景区样本,市区非农业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中城市为城市样本,利用地理数学方法的空间分析手段和GIS空... 本文以资源型景区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与分类。然后,本文选取国家旅游局评定的4A级景区中的资源型景区为景区样本,市区非农业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中城市为城市样本,利用地理数学方法的空间分析手段和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资源型景区与城市的空间分布关系。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资源型景区分布于距市中心300公里以内,并且集中分布于距市中心50公里以内的市区和距市中心50-100公里的市郊地带;并且规模越大的城市,其周边分布的资源型景区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景区 城市 空间关系 4A级景区 中国
下载PDF
基于聚集分形维数的旅游区空间结构测评与优化——以云南丽江市古城区为例 被引量:19
18
作者 苏章全 明庆忠 陈英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3-107,共5页
旅游区空间结构演化关系到旅游地的产业效应发挥,分形理论可以对景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科学的测评,从而为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相应的策略。以云南丽江古城区为实证,应用随机聚集分形理论对旅游景区(点)系统进行测算,研究发现:... 旅游区空间结构演化关系到旅游地的产业效应发挥,分形理论可以对景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科学的测评,从而为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相应的策略。以云南丽江古城区为实证,应用随机聚集分形理论对旅游景区(点)系统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以鱼米河商业步行街为中心的丽江古城区9 km2范围内旅游产业聚集效应呈现递减状况,9 km2以外的景区(点)呈现出离散状况;(2)丽江古城区旅游空间结构呈现出区域二元分异结构;(3)丽江古城区景区(点)总体布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区域"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区空间结构 聚集分形理论 旅游景区(点)系统 丽江市古城区
下载PDF
自然旅游区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以贵州黄果树景区为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白平 彭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3-205,211,共4页
为给自然旅游区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条件的改善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措施,以贵州黄果树景区为例,对景区农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思路进行的研究认为:黄果树区域通过"政府+农户+景区"的组织发展模式实施旅游... 为给自然旅游区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条件的改善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措施,以贵州黄果树景区为例,对景区农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思路进行的研究认为:黄果树区域通过"政府+农户+景区"的组织发展模式实施旅游产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扩大景区农业和旅游产业的边界,使景区农业与旅游产业融为一体,进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和谐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旅游业 产业融合 黄果树景区
下载PDF
南京城市内部景区的公交优势度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靳诚 陈星竹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63,共4页
以南京市为例,选取12个高级别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南京市现有公交线路,从周边站点、公交线路、通达站点3个方面出发,综合评价了南京市城市内部景区的公交优势度。研究结果表明:景区公交优势度与景区区位、景区大小存在较强的关系... 以南京市为例,选取12个高级别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南京市现有公交线路,从周边站点、公交线路、通达站点3个方面出发,综合评价了南京市城市内部景区的公交优势度。研究结果表明:景区公交优势度与景区区位、景区大小存在较强的关系,位于城市中心且面积较大的景区公交优势度较高,其中公交优势度最高的是玄武湖景区,其次是钟山风景区和雨花台景区;城市边缘景区的公交优势度较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京市旅游公交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区 公交优势度 评价 南京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