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sk factors for intensive-care-unit-acquired weakness
1
作者 Ming Liu Yu-Tong Chen +1 位作者 Guang-Liang Wang Xue-Mei W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21期4853-4855,共3页
Wang et al reported 1063 cases from the initial 14 d of intensive care unit(ICU)stay,and analyzed relevant data such as age,comorbidities,recent dosages,vapor pressure dosages,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length... Wang et al reported 1063 cases from the initial 14 d of intensive care unit(ICU)stay,and analyzed relevant data such as age,comorbidities,recent dosages,vapor pressure dosages,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length of ICU stay,and rehabilitation therapy,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ICU-acquired weakness(ICUAW).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length of ICU stay and th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ICU-AW is the most common neuromuscular injury in the ICU,which affects clinical progression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This manuscript helps to improve the early recognition of ICU-AW,thereby reducing mortality and improving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k factors 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 Prognosis Neuromuscular injury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isk Factor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mong ICU Patients in Guizhou,China During 2019-2022
2
作者 Rong Liu Hui Zeng +7 位作者 Jing Zhou Lorna K.P.Suen Min-jiang Qian Jie Wan Sheng-shuang Long Lu-wen Luo Chuan-li Cheng Na-na Yang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4年第2期76-85,共10页
Objective: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prevalence,features,and risk factor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LRTIs)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ICU)of a newly established hospital in Zunyi City.The goal is to dev... Objective: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prevalence,features,and risk factor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LRTIs)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ICU)of a newly established hospital in Zunyi City.The goal is to devise strategies for preventing LRTIs in the ICU of new hospitals,thereby mitigating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LRTIs in ICU patients.Methods:A case-control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March 2019 to December 2022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rate of LRTIs in the ICU of a newly constructed hospital in Zunyi City.Patients with LRTIs constituted the case group,while those without LRTIs constituted the control group,where a 1:1 matching principle was adhered to.A single-factor chi-square(χ2)test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with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being explored using a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A total of 169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isolated,comprising 66.28%gram-negative bacteria,17.75%gram-positive bacteria,and 15.97%fungi.The most prevalent pathogens included Acinetobacter baumannii(43.20%),Candida albicans(10.65%),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8.88%).Of the 82 strains infected by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 patients with LRTIs,81.7%were 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9.8%were 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and 6.1%were 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Identified risk factors included smoking history,total hospitalization days,ICU stay length,hypoproteinemia,indwelling gastric tube,intubation type,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usage of antibacterial drugs,and administration of protein drugs(P<0.05).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factor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nosocomial LRTIs in ICU patients(P<0.05).Conclusion:ICU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mainly infected by 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To prevent LRTIs in patients,tailored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developed and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should be promo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isk factors New hospital intensive care unit
下载PDF
Predictors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severity in patients hospitalised in medical intensive care 被引量:2
3
作者 Nagham Khanafer Abdoulaye Touré +4 位作者 Cécile Chambrier Martin Cour Marie-Elisabeth Reverdy Laurent Argaud Philippe Vanhem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44期8034-8041,共8页
AIM:To describe and analys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severity in hospitalised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METHODS: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40 patients wi... AIM:To describe and analys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severity in hospitalised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METHODS: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40 patients with CDI in a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MICU)at a French university hospital.We include patients hospitalised between January 1,2007and December 31,2011.Data on demographics characteristics,past medical history,CDI description was collected.Exposure to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DI within 8 wk before CDI was recorded,including previous hospitalisation,nursing home residency,antibiotics,antisecretory drugs,and surgical procedures.RESULTS:All included cases had their first episode of CDI.The mean incidence rate was 12.94 cases/1000admitted patients,and 14.93,8.52,13.24,19.70,and8.31 respectively per 1000 admitted patients annually from 2007 to 2011.Median age was 62.9[interquartile range(IQR)55.4-72.40]years,and 13(32.5%)were women.Median length of MICU stay was 14.0d(IQR 5.0-22.8).In addition to diarrhoea,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CDI were fever(>38℃)in 23 patients,abdominal pain in 15 patients,and ileus in 1 patient.The duration of diarrhoea was 13.0(8.0-19.5)d.In addition to diarrhoea,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CDI were fever(>38℃)in 23 patients,abdominal pain in 15 patients,and ileus in 1 patient.Prior to CDI,38patients(95.0%)were exposed to antibiotics,and 12(30%)received at least 4 antibiotics.Fluoroquinolones,3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coamoxiclav and tazocillin were prescribed most frequently(65%,55%,40%and 37.5%,respectively).The majority of cases were hospital-acquired(n=36,90%),with 5 cases(13.9%)being MICU-acquired.Fifteen patients had severe CDI.The crude mortality rate within 30 d after diagnosis was 40%(n=16),with 9 deaths(9 over 16;56.3%)related to CDI.Of our 40 patients,15(37.5%)had severe CDI.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male gender[odds ratio(OR):8.45;95%CI:1.06-67.16,P=0.044],rising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OR=1.11;95%CI:1.02-1.21,P=0.021),and previous exposure to fluoroquinolones(OR=9.29;95%CI:1.16-74.284,P=0.036)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DI.CONCLUSION:We report predictors of severe CDI not dependent on time of assessment.Such factors could help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quantitative score in ICU’s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STRIDIUM DIFFICILE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 intensive care unit NOSOCOMIAL infection Severe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下载PDF
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燕红 张勤 +1 位作者 钟庆 宋凤莲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3期267-275,共9页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2日期间在简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2日期间在简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发生中心静脉CRBSI分为CRBSI组与非CRBSI组。对CRBSI组患者行病原菌种类分析,同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信息,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构建重症患者发生CRBSI的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293例,其中CRBSI组38例、非CRBSI组255例。38例CRBSI患者共检出病原菌52珠,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比50.00%(26/5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23%(10/52)、表皮葡萄球菌7.69%(4/52)为主;革兰氏阴性菌占比44.23%(23/52),以大肠埃希菌17.31%(9/52)、肺炎克雷伯杆菌13.46%(7/52)为主;真菌占比5.77%(3/52),均为白色念珠菌。CRBSI组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置管部位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静脉营养液输液、置管前应用抗菌药物者占比显著高于非CRBSI组;CRBSI组BMI、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非CRBSI组,置管时间显著长于非CRBSI组,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高BMI、合并糖尿病、入院时高APACHEⅡ评分、置管部位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时间长、输液类型为静脉营养液、置管前应用抗菌药物为重症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ROC分析表明,BMI、入院时APACHEⅡ评分、置管时间均能用于重症患者发生CRBSI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919、0.975(P<0.05)。结论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后CRBSI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较为多见,同时CRBSI的发生与年龄、BMI、置管天数、置管部位等因素关系密切,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当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循环质控理念联合风险管理模式在ICU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肖伟霞 王翠彩 于月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5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患者中应用循环质控理念联合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5月寿光市人民医院ICU住院患者33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医院感染管理;选取2023年6—12月ICU住院患者340例作为干预...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患者中应用循环质控理念联合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5月寿光市人民医院ICU住院患者33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医院感染管理;选取2023年6—12月ICU住院患者340例作为干预组,实施循环质控理念联合风险管理模式。比较2组管理质量、风险事件、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管理质量(感染监测、组织管理、风险评估、制度建设)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47%)低于对照组(4.48%)(P<0.05);干预组医院感染发生率(3.82%)低于对照组(7.46%)(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98.24%)低于对照组(95.52%)(P<0.05)。结论循环质控理念联合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ICU住院患者中,可提高管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与医院感染发生,促进患者满意度提升,体现了《ICU十大安全目标》的执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管理 循环质控理念 风险管理模式 管理质量 风险事件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和列线图模型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黎琪 杨柔 +3 位作者 周小诗 张昌吉 李果霖 杨勇 《中国医药》 2024年第3期426-430,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评价模型预测拟合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905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是否发生MDRO感染,将患者分为MDR...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评价模型预测拟合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905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是否发生MDRO感染,将患者分为MDRO感染组(303例)和非MDRO感染组(602例)。对收集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R4.3.1软件构建MDRO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拟合效果。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混合感染、呼吸衰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胃管插管、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四环素类抗菌药物是ICU患者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49,95%置信区间:0.823~0.874,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2)=139.69,P=0.332,且校准曲线预测发生率与实测发生率之间偏差小,模型校准度好、预测拟合效果好。结论男性、APACHEⅡ评分、一些合并症、胃管插管、使用某些抗菌药物等因素是ICU患者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以为及时采取预防性感染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267株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
7
作者 谢其洋 王逸 +2 位作者 楼彦明 楼翰健 何俊洪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5期848-854,共7页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267株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1月义乌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80例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送检的180份标本,统计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感染部位、标本来源。分析患者:病原菌的...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267株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1月义乌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80例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送检的180份标本,统计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感染部位、标本来源。分析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结合药敏评估结果对主要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180例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占比较高,送检标本中痰液、尿液标本占比较高。180份标本经病原菌培养后共检出26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比29.59%,革兰氏阴性菌占比67.04%,真菌占比3.37%。2021—2023年间革兰氏阳性菌、真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呈降低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表皮葡萄球菌对莫西沙星和利奈唑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均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肺炎克雷伯菌对复方新诺明、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中病原菌分布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且对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后续在临床用药选择中应当慎重,应优先考虑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获得性感染 病原菌分布 抗菌药物 耐药性 药敏试验
下载PDF
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8
作者 左蝶 赵佳 李萍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471-1482,共12页
目的系统评价医院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CBM、ScienceDirect、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国内外ICU患者发生CRAB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及队列研究的... 目的系统评价医院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CBM、ScienceDirect、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国内外ICU患者发生CRAB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及队列研究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7月1日。完成文献筛选后应用Stata1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文献,最终纳入33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9篇,英文文献4篇,观察组3538例,对照组97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共有23个危险因素,其中年龄、性别、侵入性操作5个、基础疾病5个,抗生素治疗药物3个,使用抗生素时间、联合使用抗生素、其他药物使用、ICU住院天数、入院评分、意识状态、机械通气时间超过1周及白蛋白含量低。结论通过现有结果分析表明,以上诸多危险因素会引起ICU患者发生CRAB感染。因此,临床科室应结合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治措施,以期减少ICU患者发生CRAB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监护室 感染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普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病原学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王遨宇 罗茜 +1 位作者 李用国 袁喆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0期1491-1496,共6页
目的探讨普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SICU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病例122例,双纸片协同试验确认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改良H... 目的探讨普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SICU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病例122例,双纸片协同试验确认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改良Hodge试验确认碳青霉烯类耐药;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PSS 22.0统计软件统计数据。结果SICU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多重耐药(MDR)发生率、感染性休克患病率及患者死亡率均较高。腹部及肺部是继发性血流感染的主要来源。纳入患者几乎均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感染性休克发生率为81.8%,肝胆外科及胃肠外科转入患者是SICU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主要来源。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的临床分离菌及多重耐药菌(MDRO)。其中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替加环素、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碳青霉烯类药物以外的抗菌药物均表现较高耐药率;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表现较高耐药率,仅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敏感。感染性休克、凝血酶原活动度和高血压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ICU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人群易患MDRO感染及感染性休克且死亡率高,应充分认识其严重性。积极控制感染源、识别危险因素、重点监测和应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其耐药形式并合理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革兰阴性菌 血流感染 病原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ICU患者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特点、新型诊断及治疗方案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秋宇 刘享田 +1 位作者 叶莉萍 田行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4期581-585,共5页
肺炎克雷伯菌(Kp)在重症监护室(ICU)中引起的血流感染(BSI)近年来因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惊人上升而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患者的增加以及大量研究的开展,目前临床上对ICU内Kp-BSI的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探究,而且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微滴... 肺炎克雷伯菌(Kp)在重症监护室(ICU)中引起的血流感染(BSI)近年来因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惊人上升而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患者的增加以及大量研究的开展,目前临床上对ICU内Kp-BSI的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探究,而且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微滴式数字PCR以及机器学习等新型病原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为ICU内Kp-BSI病原学诊断开辟了新的视野。同时,新型抗生素的研发以及多种治疗措施的改进和实施有望降低ICU内Kp-BSI患者的病死率。故本文就ICU-Kp-BSI的发生特点、新型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临床诊治ICU-Kp-BSI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医院获得性 重症监护室 进展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病人并发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1
作者 余蕾 徐萍 朱丽 《循证护理》 2024年第20期3781-3785,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ICU-AW)病人并发谵妄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295例ICU-AW病人为研究对象,评估其谵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ICU-AW)病人并发谵妄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295例ICU-AW病人为研究对象,评估其谵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ICU-AW病人并发谵妄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其预测效能。结果:295例ICU-AW中,145例发生谵妄,发生率为49.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脓毒血症、呼吸衰竭、连续肾脏替代治疗、高应激性高血糖率(SHR)、高龄、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是ICU-AW病人并发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ICU-AW病人并发谵妄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0.816,0.898)],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结论:脓毒血症、呼吸衰竭、连续肾脏替代治疗、高SHR、高龄、高APACHEⅡ评分是ICU-AW病人并发谵妄的危险因素,该模型对ICU-AW病人并发谵妄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获得性衰弱 谵妄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小红 王韶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本地区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发生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分布情况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依据肺炎克雷伯菌药敏情况... 目的分析本地区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发生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分布情况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依据肺炎克雷伯菌药敏情况将患儿分组,分为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儿(38例)记为耐药组、三代头孢菌素敏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儿(100例)记为敏感组。收集所有纳入分组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占比、出生日龄(<3/≥3 d)、分娩方式(顺产/剖宫产)、是否早产、住院时间(<7 d/≥7 d)、机械通气时间(<5 d/≥5d)、是否有置管史、是否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用药史。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情况,将有差异项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耐药组与敏感组患儿性别、出生日龄、分娩方式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早产、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置管史、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用药史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相关有差异的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早产、住院时间≥7 d、机械通气时间≥5 d、有置管史、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用药史均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发生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发生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早产、住院时间≥7 d、机械通气时间≥5 d、有置管史、有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史,孕产妇在住院期间临床需予以更多关注,积极预防,保证新生儿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危险因素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3
作者 王灵 龙登炎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86-489,共4页
目的构建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ICU-AW)的风险预测模型,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方法纳入并分析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63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是否输注白蛋白、心力衰竭、是否行康复治疗、咪达唑仑用量、... 目的构建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ICU-AW)的风险预测模型,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方法纳入并分析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63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是否输注白蛋白、心力衰竭、是否行康复治疗、咪达唑仑用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与ICU-AW的相关性,筛查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分析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1063例患者中发生ICU-AW 370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aCCI、长机械通气时间、高咪达唑仑用量、高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心力衰竭为ICU-AW的独立危险因素,康复治疗及输注白蛋白为独立保护性因素;预测模型的回归方程为:Logit(P)=0.017×年龄+0.008×机械通气时间+0.006×去甲肾上腺素用量-0.832×康复治疗-0.648×输注白蛋白+1.224×aCCI+0.017×咪达唑仑用量+1.834×心力衰竭-6.806。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08(0.890~0.925),敏感度为82.20%,特异度为82.40%。结论利用上述变量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 临床预防及治疗 独立危险因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ICU获得性衰弱发生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14
作者 徐倩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6期42-47,共6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ICU-AW)发生的高危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261例2023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ICU就诊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并发ICU-AW可分为ICU-AW组(115例)和非ICU-AW组(146例)。根据患者...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ICU-AW)发生的高危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261例2023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ICU就诊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并发ICU-AW可分为ICU-AW组(115例)和非ICU-AW组(146例)。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进一步分析危重症患者ICU-AW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61例危重症患者中有115例发生ICU-AW,ICU-AW发生率为44.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血乳酸水平高、ICU入住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长、诊断为多器官功能障碍、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应用激素类药物均为危重症患者ICU-AW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86、4.297、1.958、3.180、3.736、3.658、4.031,P<0.05)。结论ICU患者ICU-AW发生率较高,且其危险因素包括入院时APACHE II评分、血乳酸水平高,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长,多器官功能障碍、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应用激素类药物等,临床可据此予以ICU患者针对性干预以降低ICU-AW发生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重症监护室 获得性衰弱 高危因素 护理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更年期女性患者入住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15
作者 孙婷婷 陈美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2期72-75,共4页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更年期女性患者入住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ICU住院的更年期女性2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ICU住院时间将其分为延长组(≥5d,156例...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更年期女性患者入住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ICU住院的更年期女性2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ICU住院时间将其分为延长组(≥5d,156例)和未延长组(<5d,10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U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延长组患者的昏迷、进行侵袭操作及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延长组(P<0.05);延长组患者的血压异常、肌肉/骨关节疼痛、心率异常、呼吸功能异常及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未延长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昏迷、侵袭操作、使用广谱抗生素、血压异常、心率异常、呼吸功能异常、感染均是导致更年期女性ICU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拟合度良好(χ^(2)=5.072,P=0.285);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ICU住院时间延长的AUC为0.857(95%CI:0.778~0.937),敏感度为78.16%,特异性为83.67%。结论意识状态不稳定、侵袭操作、使用广谱抗生素、血压异常、心率异常、呼吸功能异常、感染均是导致更年期女性ICU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密切关注并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更年期 住院时间延长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ICU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16
作者 李冲 张富祥 +3 位作者 张玉可 赵倩楠 吕振平 姜志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9期66-70,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通过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2023年5月ICU收治的74例肺炎克雷伯...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通过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2023年5月ICU收治的74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Klebsiella pneumoniae bloodstream infection,KP BSI)患者临床资料,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和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susceptible Klebsiella pneumoniae,CSKP)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ICU中CSKP血流感染主要是原发性感染(26/48,54.17%),CRKP血流感染主要由肺部感染导致(13/26,50.00%)。CSKP血流感染组的28 d死亡率为35.42%(17/48),而CRKP血流感染组的28 d死亡率更高,为61.54%(1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KP BSI 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303、4.697,P<0.05)。结论CRKP血流感染主要由肺部感染导致,其28 d死亡率更高,机械通气和CRRT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17
作者 朱岩 刘肖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7期189-193,共5页
目的分析风险评估联合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multiple 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菏泽市中医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 目的分析风险评估联合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multiple 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菏泽市中医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患者360例,按照干预时间将2021年7月—2022年6月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7月—2023年6月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措施防控MDRO,研究组在其基础上采用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进行MDRO防控。比较2组MDRO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与MDRO的检出率。结果研究组的危急值报告、规范隔离、开具隔离医嘱、诊疗用品专用、诊疗时个人防护、手卫生、终末消毒的执行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DRO检出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12.22%(P<0.05)。结论风险评估与PDCA循环法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MDRO防控工作的执行情况,降低MDRO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法 多重耐药菌感染 防控 医院感染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18
作者 王素娟 海云婷 +2 位作者 陆雪耕 王雪 曲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2期1982-1987,共6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ICU住院期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EPV法建立建模组(...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ICU住院期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EPV法建立建模组(660例)和验证组(179例)。建模组男408例,女252例,年龄66.5(54.0,76.0)岁,导管留置天数10(5,17)d,住ICU天数12(6,22)d;验证组男114例,女65例,年龄66.0(55.0,75.0)岁,导管留置天数10(5,16)d,住ICU天数10(5,22)d。对建模组ICU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采用R4.3.0软件绘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Calibration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拟合程度。采用非参数Wilcoxon检验、χ^(2)检验。结果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插管次数≥2次、导管留置天数与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均是ICU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建模组(χ^(2)=3.466,P=0.902)和验证组(χ^(2)=1.723,P=0.988)中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组与验证组的CRBSI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基本吻合;ROC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组与验证组发生CRBS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2[95%CI(0.824~0.920)]、0.937[95%CI(0.890~0.984)]。结论建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和应用价值,可有效识别ICU患者中发生CRBSI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
下载PDF
ICU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19
作者 姚雨菲 孙海超 胡艺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5期2673-2680,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重症监护室(ICU)病人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HANL公开发表的ICU病... 目的:系统评价重症监护室(ICU)病人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HANL公开发表的ICU病人MDRO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提取纳入文献的资料,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篇文献,涉及18 302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抗生素治疗、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中心静脉置管等均为ICU病人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ICU病人感染MDRO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MDRO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 感染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危险因素筛查的干预策略结合体感音乐疗法对重症脑卒中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神经肌肉障碍的预防价值
20
作者 郭明 阴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危险因素筛查的干预策略结合体感音乐疗法对重症脑卒中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神经肌肉障碍(ICU-AW)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 目的探究基于危险因素筛查的干预策略结合体感音乐疗法对重症脑卒中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神经肌肉障碍(ICU-AW)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危险因素筛查的干预策略结合体感音乐疗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出ICU时,观察组的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量表(MRCs)评分、肌肉总含量、骨骼肌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ICU时,观察组的多巴胺(DA)、五羟色胺(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出ICU时,观察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危险因素筛查的干预策略结合体感音乐疗法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中不仅可以改善肌肉功能,降低ICU-AW发生率,还能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危险因素筛查的干预策略 体感音乐疗法 重症脑卒中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神经肌肉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