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FNA与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临床疗效的比较:一项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刘永伟 冯晓波 +4 位作者 谢卯 张波 刘国辉 苏佳灿 傅德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2-436,共5页
目的比较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102例老年(≥65岁)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A2.2、A2.3、A3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PFNA组[n=48,平均年龄(75.6... 目的比较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102例老年(≥65岁)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A2.2、A2.3、A3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PFNA组[n=48,平均年龄(75.6±6.7)岁]和InterTan组[n=54,平均年龄(75.3±6.6)岁]。后期随访中,门诊复查时记录Harris髋关节评分,通过电话、查访户籍获知患者死亡与否。结果两组间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InterTan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术中失血量高于PFNA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术后尖顶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有4例患者发生螺钉切出。两组共有3例患者院内死亡(2.9%)。后期随访中,两组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InterTan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3.9和27.4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预后相当,PFNA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上有一定优势,但有螺钉切出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骨折固定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 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 intertan钉
下载PDF
Gamma3钉与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田宏宇 韩毅 +3 位作者 蔡力 郑伟 冯枭 杨佳旺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6期727-729,共3页
目的比较Gamma3钉与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Gamma3钉组(52例)与InterTan钉组(4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 目的比较Gamma3钉与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Gamma3钉组(52例)与InterTan钉组(4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Gamma3钉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X线下透视时间均少于InterTan钉组(P<0.001),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Gamma3钉组为86.54%,InterTan钉组为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mma3钉与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均能获得较好效果,而Gamma3钉手术创伤更小,更适合手术耐受性差的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转子下骨折 Gamma3 intertan钉
下载PDF
国产Gamma钉与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高磊 高军辉 +1 位作者 鲁会亮 张普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5年第7期45-46,共2页
目的比较Gamma钉与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国产Gamma钉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接受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其所选内固定材料不同分为Gamma组和InterTan组,每组50例。Gamma组采用国产Ga... 目的比较Gamma钉与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国产Gamma钉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接受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其所选内固定材料不同分为Gamma组和InterTan组,每组50例。Gamma组采用国产Gamma钉治疗,InterTan组采用进口InterTan钉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Gamma组手术时间较InterTan组显著缩短(P=0.000),2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amma组治疗优良率与InterTa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比88%,P>0.05)。结论国产Gamma钉和InterTan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如无特殊治疗要求,宜采用Gamma钉治疗,以降低患者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材料 GAMMA intertan钉
下载PDF
DHS、PFNA和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华 尹云生 +1 位作者 陈越 樊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5期405-406,共2页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分别采用DHS、PFNA和Intertan钉治疗175例,随访后进行分析。结果 DHS组手术时长和术中出血量高于PFNA和In...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分别采用DHS、PFNA和Intertan钉治疗175例,随访后进行分析。结果 DHS组手术时长和术中出血量高于PFNA和Intertan组;术后引流量DHS最多;PFNA和Intertan钉组术后并发症较少;三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三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DHS(87.1%)、PFNA(89.7%)、Intertan钉(87.3%),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HS适用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但手术时间长,术中、术后各种并发症较多。PFNA和Intertan钉手术时间段、抗旋转能力强,术中和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低,适用于高龄伴有骨质疏松及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DHS PFNA intertan钉
下载PDF
InterTAN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5
作者 彭永岳 黄燕峰 孙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27-930,共4页
目的比较InterTAN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入InterTAN钉组和PFNA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 目的比较InterTAN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入InterTAN钉组和PFNA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1.6±13.1)min、(175.1±23.5)mL和(14.6±3.1)周,InterTAN钉组分别为(64.1±15.2)min、(260.4±47.2)mL和(12.3±2.7)周。PFNA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显著少于InterTAN钉组(P值均<0.05),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长于InterTAN钉组(P<0.05)。PFNA组术后3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为优7例、良5例、中7例、差1例,优良率为12/20;InterTAN钉组为优8例、良6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为14/20;两组间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均愈合,均无骨不连、髋内翻、内固定断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FNA和InterTAN钉都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PFNA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且术中出血少;InterTAN钉的稳定性更好,且术后早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intertan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 内固定
下载PDF
InterTAN钉结合3D打印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坤坤 牛国旗 +1 位作者 朱勋兵 袁伶俐 《安徽医学》 2021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观察InterTAN钉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40例确诊为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20例。... 目的观察InterTAN钉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40例确诊为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20例。A组采用InterTAN钉结合3D打印治疗,B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及术后第3天Harris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术后下地时间为(14.12±3.43)d, B组为(21.42±2.8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0%,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A组患者Harris评分为(89.08±5.37)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3天Harris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erTAN钉结合3D打印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提供更好的稳定性,术后下地早、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其治疗效果优于PFNA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an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 3D打印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Asian Imhs Intertan钉与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晓光 曹奇勇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4期676-677,共2页
目的比较亚洲型髋关节螺钉系统(Asian Imhs)、Intertan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的效果,同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4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组患者的... 目的比较亚洲型髋关节螺钉系统(Asian Imhs)、Intertan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的效果,同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4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组患者的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的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等无明显差异,Asian Imhs、Intertan钉内固定术中拧入拉力螺钉时感觉拉力螺钉与股骨头骨质有明显把持力,加压效果明显,Intertan钉双钉系统具有更强的抗旋转作用。PFNA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手术出血量少。结论Asian Imhs、Intertan钉对骨质情况比较好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能够使其近段拉力螺钉对股骨粗隆骨折加压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Intertan双钉系统具有抗旋转的优势,PFNA对治疗高龄骨质严重疏松且伴随疾病较多,全身情况较差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时,能够使其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操作简便,手术出血量少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ASIAN Imhs intertan钉 PFNA
下载PDF
国产γ钉与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志彩 李健 +2 位作者 王剑 王东亮 石金柱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6期720-723,共4页
目的比较国产γ钉与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γ钉组(38例)采用国产γ钉内固定,InterTan钉组(40例)采用InterTan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 目的比较国产γ钉与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γ钉组(38例)采用国产γ钉内固定,InterTan钉组(40例)采用InterTan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γ钉组32例和InterTan钉组34例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手术时间γ钉组短于InterTan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γ钉与InterTan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国产γ钉操作简单,适用于内科合并症多、需要缩短手术时间的患者;InterTan钉更适用于骨质较年轻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γ固定 intertan髓内固定
下载PDF
InterTan钉与Gamma3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9
作者 樊文良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6期143-145,共3页
目的:比较InterTan钉与Gamma3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amma3组与InterTan组各60例。Gamma3组采用Gam... 目的:比较InterTan钉与Gamma3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amma3组与InterTan组各60例。Gamma3组采用Gamma3钉内固定术治疗,InterTan组采用InterTan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临床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Gamma3组术中出血量少于InterTan组,手术时间短于InterTa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InterTan组Harris评分高于Gamma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透视次数、临床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BBS评分、MBI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Tan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提高Harris评分的效果优于Gamma3钉内固定术,但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和延长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mma3内固定术 intertan钉内固定术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颈伴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琪琪 向运旭 +2 位作者 陈国邹 李萧朋 刘洋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45-345,共1页
2020年4月~2022年6月,巫山县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采用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12例股骨颈伴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42~76岁。均为新鲜闭合股骨颈伴转子间骨折。左侧5例... 2020年4月~2022年6月,巫山县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采用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12例股骨颈伴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42~76岁。均为新鲜闭合股骨颈伴转子间骨折。左侧5例,右侧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intertan髓内 内固定
下载PDF
钢板辅助外侧壁重建结合加长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11
作者 谢金辉 赵保辉 +1 位作者 刘清磊 郑根存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5期1618-1622,共5页
目的观察钢板辅助外侧壁重建结合加长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45例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性别、AO/OTA分... 目的观察钢板辅助外侧壁重建结合加长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45例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性别、AO/OTA分型、骨折侧别与其相匹配的45例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加长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钢板辅助外侧壁重建结合加长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尖顶距、术后1周、6个月、1年的Harris评分、整体复位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97.63±15.33)min,较对照组[(78.96±14.41)min]长,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开始负重时间、愈合时间分别为(6.25±1.17)d、(6.52±1.27)周、(12.17±2.22)周,均较对照组[(7.89±1.45)d、(8.44±1.45)周、(14.96±2.87)周]短,术中出血量为(187.74±30.29)mL,较对照组[(142.23±25.56)mL]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放射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6个月、1年的尖顶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6个月、1年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术后1周、6个月、1年的Harris评分分别为(83.11±6.07)、(88.97±4.27)、(89.45±4.82)分,均高于对照组[(80.14±5.69)、(86.52±4.96)、(86.86±5.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整体复位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辅助外侧壁重建结合加长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下地和开始负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 外侧壁重建 intertan髓内 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InterTan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髓钉断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青 牛宇飞 +2 位作者 苏静亮 侯学宁 秦海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58-63,共6页
目的分析采用InterTan髓内钉结合外侧重建钢板的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髓钉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2年5月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因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出现髓... 目的分析采用InterTan髓内钉结合外侧重建钢板的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髓钉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2年5月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因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出现髓钉断裂的患者10例,断裂的位置均是螺旋刀片与主钉结合处,采用InterTan髓内钉结合股骨近端外侧重建钢板的方法进行翻修手术。通过临床资料分析髓钉断裂的原因,记录翻修手术的相关指标及并发症,记录翻修手术前及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SF-12评分。结果10例患者初次均为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髓钉断裂发生于PFNA术后5~13个月,平均(9.7±2.9)个月。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翻修手术,平均住院(28.8±3.3)d。出院后平均随访(13.4±2.3)个月。至随访末期,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1.2±1.7)个月。末次Harris评分[(80.67±2.50)分]与术前Harris评分[(23.33±3.56)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SF-12评分[身体总得分(44.00±10.18)分,精神总得分(49.50±1.87)分]相比较术前[身体总得分(24.83±1.72)分,精神总得分(26.33±2.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类型的不稳定、骨折复位质量差、骨折不愈合是髓钉断裂的三大主要因素;采用InterTan髓内钉结合外侧重建钢板的方法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出现髓钉断裂的患者进行翻修,翻修术后短期内随访结果满意,为临床上遇到类似病例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an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 转子间骨折 断裂
下载PDF
InterTan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13
作者 孟宪辉 张超 刘林军 《当代医学》 2024年第9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InterTan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阳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 目的探讨InterTan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阳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行InterTan髓内钉治疗,对照组行PFN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手术安全性。结果两组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Tan髓内钉与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效果均较好,PFNA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时间短,出血量少,但InterTan髓内钉治疗术后并发症更少,能较好的恢复解剖学结构,加快骨折愈合,恢复髋关节功能,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intertan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 安全性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InterTan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李文广 骆彬 +1 位作者 王传洲 李国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5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InterTan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人工...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InterTan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观察组行InterTan髓内钉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髋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并发症、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手术干预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InterTan髓内钉治疗与THR治疗,均可改善其关节功能、减轻疼痛,但前者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intertan髓内 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万玉波 彭大胜 何永洋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关岭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手术... 目的探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关岭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手术,观察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骨代谢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0.36±1.27)d、(13.98±3.59)d,均短于对照组的(29.78±5.64)d、(21.58±6.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53、7.095,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两组患者的骨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与骨γ-羧基谷氨酸蛋白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手术相比,髋部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更好,有利于改善骨代谢相关指标,可缩短患者术后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intertan髓内内固定 并发症
下载PDF
股骨近端InterTan髓内钉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Ⅱ在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Ⅴ型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郑义海 万文辉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0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InterTan髓内钉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Ⅱ(PFNA-Ⅱ)在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Ⅴ型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景德镇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SeinsheimerⅤ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InterTan髓内钉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Ⅱ(PFNA-Ⅱ)在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Ⅴ型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景德镇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SeinsheimerⅤ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PFNA-Ⅱ治疗,观察组采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恢复情况、血清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I)、骨钙素(OC)、25-羟基维生素D_(3)[25-(OH)_(2)D_(3)]、甲状腺旁激素(PTH)}、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PINP、CTX-I、OC、25-(OH)_(2)D_(3)、PTH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TT、APTT、PT均短于术前,FIB、D-D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TT、APTT、PT均短于对照组,FIB、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刚性指数均低于术前,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刚性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Ⅱ、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Ⅴ型骨折效果相当,各具优势,前者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后者理论上具有更佳的稳定性及平衡骨代谢指标优势,可改善机体血液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intertan髓内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Ⅱ 骨折固定术 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Ⅴ型骨折
下载PDF
InterTAN髓内钉与PFNA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17
作者 方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22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InterTAN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IF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P... 目的探讨InterTAN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IF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PFNA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失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IFF采用PFNA固定或InterTAN髓内钉治疗均有一定效果,均可促进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但前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后者术后可负重时间更短,生活质量更高,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intertan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 髋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intertan髓内钉与PFNA髓内钉在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18
作者 罗燎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30-033,共4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InterTan髓内钉与PFNA髓内钉在治疗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对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30例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 本研究旨在比较InterTan髓内钉与PFNA髓内钉在治疗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对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30例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人。观察组接受InterTan髓内钉手术,对照组接受PFNA髓内钉手术。评估指标包括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PFNA髓内钉相比,InterTan髓内钉在治疗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表现出更优的术后康复速度、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更佳的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intertan髓内 PFNA髓内 康复效果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InterTAN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秋波 曹光华 《系统医学》 2021年第5期55-57,共3页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InterTAN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9月—2020年4月收治的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PFNA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InterTAN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9月—2020年4月收治的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不同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0.12±2.52)min,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68.52±2.28)mL,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19、205.630,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2.89±3.96)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9,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3,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而InterTAN钉内固定术则能改善患者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 intertan钉 疗效
下载PDF
InterTAN钉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20
作者 魏小刚 杨彩虹 陆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57-60,共4页
对InterTAN髓内钉在不稳定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并行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42例纳入研究,按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71例)采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 对InterTAN髓内钉在不稳定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并行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42例纳入研究,按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71例)采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n=71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对比术中观察指标(切口长度、手术用时及手术失血量),随访术后各项预后指标(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早期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Sander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和术后失血量较对照组减少,术后骨折愈合及早期负重锻炼时间较对照组提前,术后住院时间亦缩短(P<0.05或0.01)。两组术后均获完整随访,术后12个月时Harris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提升明显,术后12个月时Sanders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两组近似(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InterTAN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安全性提升,手术创伤及髋关节功能修复快,并发症发生风险低,治疗价值优于DHS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 intertan钉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