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between Discipline and Interdiscipline
1
作者 Diao Na 《Review of Global Academics》 2014年第4期341-342,共2页
The word "interdiscipline" is exotic. Since was imported,it has caused wide attention from Chinese scholars.However,due to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regional and individual way of thinking,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 The word "interdiscipline" is exotic. Since was imported,it has caused wide attention from Chinese scholars.However,due to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regional and individual way of thinking,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primitive meaning of "interdiscipline" is complex and questionabl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efine "interdiscipline". It is no doubt that the interdiscipline is after disciplines. What are exactly the common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nd what are their own features are meaningful and worth to discus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IPLINE interdiscipline interdiscip linary research FEATURES
下载PDF
公立医院中西医结合基础跨学科科研团队建设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官宝礼 季宏志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0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公立医院中西医结合基础跨学科科研团队建设与发展策略。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潍坊市人民医院、潍坊市中医院等单位就职的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200名。实施本研究跨学科科研团队建设... 目的探讨公立医院中西医结合基础跨学科科研团队建设与发展策略。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潍坊市人民医院、潍坊市中医院等单位就职的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200名。实施本研究跨学科科研团队建设与发展策略,统计干预前后中西医结合基础跨学科科研团队科研成果,比较干预前后中西医结合基础跨学科科研团队主观科研意识得分。结果干预后,中西医结合基础跨学科科研团队科研能力中期刊论文发表数量、立项课题数量以及专利申报数量均多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后,中西医结合基础跨学科科研团队主观科研意识得分中的科研动机、科研重要性认知及对信息政策认知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结论实施中西医结合基础跨学科科研团队的综合建设,可显著提高主观科研意识,确保科研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基础学科 跨学科 科研意识
下载PDF
中医标准学科教融合研究
3
作者 袁东超 杨茗茜 +2 位作者 倪菲 陈彦君 李可大 《科技风》 2024年第2期164-166,共3页
随着中医药的蓬勃发展,中医标准学应运而生,中医标准学相关课程在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相继开展。科教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剖析中医标准学科教融合意义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教学,从中医药标准化前沿知识拓展与技术... 随着中医药的蓬勃发展,中医标准学应运而生,中医标准学相关课程在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相继开展。科教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剖析中医标准学科教融合意义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教学,从中医药标准化前沿知识拓展与技术应用、中医药标准制修订实例详解与项目参研等方面深入探讨中医标准学相关课程科教融合的思路与方法,助力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标准学 科教融合 中医药标准化
下载PDF
“多学科教-研-赛融合”体系建设促进基础医学拔尖学生个性化培养初探
4
作者 万莉红 朱玲 +2 位作者 江舟 李典典 成姝婷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927-928,共2页
在新时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自2009年教育部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十年后,“拔尖计划”2.0应运而生,并对拔尖人才的选拔机制、培养模式提... 在新时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自2009年教育部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十年后,“拔尖计划”2.0应运而生,并对拔尖人才的选拔机制、培养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我校基础医学拔尖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开展“多学科教-研-赛融合”的体系建设,取得不错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教-研-赛融合 基础医学拔尖学生 个性化培养
下载PDF
中医药学的跨学科研究历程
5
作者 王续琨 李选 白长川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5期414-423,共10页
回溯20世纪中期以来中医药学学科体系的演进发展历程,可以梳理出其跨学科研究的3条主线、4条副线和众多散点状态的支线。其中,3条跨学科研究主线分别形成于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间的3个边缘交汇区,4条跨学科研究副... 回溯20世纪中期以来中医药学学科体系的演进发展历程,可以梳理出其跨学科研究的3条主线、4条副线和众多散点状态的支线。其中,3条跨学科研究主线分别形成于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间的3个边缘交汇区,4条跨学科研究副线依次形成于中医药学与哲学科学、系统科学、数学科学、思维科学4个科学部类之间的边缘交汇区,散点状态的跨学科研究支线主要分布于中医药学与交叉科学若干学科门类之间的边缘交汇区、中医药学内部的学科交汇区。双向开掘3条跨学科研究主线、持续开拓4条跨学科研究副线、积极开发众多散态跨学科研究支线,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医药学跨学科研究的3项基本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学 跨学科 跨学科研究 边缘学科 交叉学科
下载PDF
学科融合视域下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以数学D类课程“美术中的数学”为对象
6
作者 李亚琼 陈波 徐文彬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3,共6页
跨界与融合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设置了“美术中的数学”选修课程,这是数学与美术两门学科跨界融合的体现.数学和美术融合下的数学学习,应基于数学学科特点,在学科交叠的范围内设计活动,关... 跨界与融合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设置了“美术中的数学”选修课程,这是数学与美术两门学科跨界融合的体现.数学和美术融合下的数学学习,应基于数学学科特点,在学科交叠的范围内设计活动,关注知识结构的联结和迁移,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借助真实情境为背景,削弱学科间的刚性边界,实现数学和美术间的相互统整,旨向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数学学科知识主导美术知识为辅下,形成教育合力,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基于此,研究聚焦“美术中的数学”课程理念与目标,分析课程内容的安排,进而对其进行教学思考:基于数学与美术的知识关联,设计真实情境;收集美术作品案例,系统设计评价任务;以增值评价为导向,关注作业设计;以学科融合育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融合 “美术中的数学” 课程与教学研究 跨学科思维
下载PDF
浅谈中国工程地质学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87~2021)立项数据
7
作者 梁昌玉 吕大炜 +1 位作者 初航 任建国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9-357,共9页
中国工程地质学始终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尤其是工程建设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经历了初期缓慢发展到逐步成熟的过程。本文根据中国工程地质领域自1987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至2021年期间获资助项目,系统分析了35 a来我国工程地质学研究方... 中国工程地质学始终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尤其是工程建设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经历了初期缓慢发展到逐步成熟的过程。本文根据中国工程地质领域自1987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至2021年期间获资助项目,系统分析了35 a来我国工程地质学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的演进。研究发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地质现象表征到地质规律总结,再到机制探索等阶段,呈现出国家战略的主导性、灾难性事件的驱动性、研究趋精细化和复杂化、学科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受资助单位的集中性等特点。未来中国工程地质学发展,应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理念,推动工程地质学研究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的改变;打破学科间壁垒,加强工程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通,丰富并深化工程地质学的发展,使得工程地质学向着更科学、更具有多学科融合特点的方向发展,并催生新的科学生长点;抓住数据革命契机,开辟工程地质学研究新途径;始终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推出新理论,解决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地质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学科发展特点 研究范式 学科交叉融通 数据驱动
下载PDF
基于教研思融合的纳米光电材料新工科课程创新探索
8
作者 张倩倩 王如志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2期78-81,共4页
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近年北京工业大学开设纳米光电材料本科专业课程,为培养国家战略急需的纳米科技和半导体相关领域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该文基于作者2021—2023年承担纳米光电材料课程积累的一些教学实践... 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近年北京工业大学开设纳米光电材料本科专业课程,为培养国家战略急需的纳米科技和半导体相关领域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该文基于作者2021—2023年承担纳米光电材料课程积累的一些教学实践经验,通过教学、科研与思政三者相互渗透与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围绕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探讨进行阐述,旨在为新工科课程教学创新模式建设及复合型高素质新工科高级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光电材料 教研思融合 新工科课程 教学创新 复合型人才
下载PDF
作物育种学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9
作者 杨东升 郝水源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1期156-159,共4页
作物育种学作为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涉及多领域的交叉学科,与当前新农科建设相契合。该文以河套学院开设的作物育种学为例,将课程思政元素深度融入到作物育种学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作物育种学作为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涉及多领域的交叉学科,与当前新农科建设相契合。该文以河套学院开设的作物育种学为例,将课程思政元素深度融入到作物育种学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培育新时代高质量的农学类专业人才,以期为下一步作物育种学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育种学 课程思政 教学研究 教学探索 学科融合
下载PDF
医工结合视域下牙周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
10
作者 刘旭丹 白新娜 +2 位作者 彭倩 刘斌杰 潘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4期157-162,共6页
医学与工程学科各自拥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教学体系,但二者的交叉融合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应用。牙周疾病治疗需要多学科交叉融通,而牙周科研究生培养面临挑战。为此,本研究探索医工结合时代下牙周科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发展。重点... 医学与工程学科各自拥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教学体系,但二者的交叉融合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应用。牙周疾病治疗需要多学科交叉融通,而牙周科研究生培养面临挑战。为此,本研究探索医工结合时代下牙周科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发展。重点强调牙周科研究生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包括医学、工程技术、材料学等。提出通过跨学科交叉教学、设计工程化项目、鼓励创新和创业、增加交流机会来提升牙周科研究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此外,牙周科研究生需要关注“医工渗透”理念,注重凝练医工结合的知识体系,充分应用智能医学等新技术推动牙周学科的发展。总体而言,医工结合教育将为未来牙周科研究生培养提供重要支持,促进医学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疾病 医工结合 新医科 教育改革 医学教育 学术研究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农机专业科教融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11
作者 雷小龙 许丽佳 +5 位作者 张黎骅 吴维雄 吕小荣 伍志军 韩丹丹 李举 《农业工程》 2024年第7期140-145,共6页
针对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新工科发展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分析了制约创新型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因素主要体现为学科融合度、实践教学特色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教学科研融合协同育人促进创新能力培养的改... 针对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新工科发展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分析了制约创新型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因素主要体现为学科融合度、实践教学特色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教学科研融合协同育人促进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实践方法。通过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引入课堂打造“金课”、多层次多维度搭建科研实践平台培育交叉型学科成果、以竞赛促学科融合等措施,形成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的理论教学+课程实践+项目提升科教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该研究为新工科和新农科背景下农林高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创新能力 科教融合 学科交叉
下载PDF
建设一流本科重在四个融合 被引量:27
12
作者 白逸仙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26,80,共5页
一流本科教育实质是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人才培养意味着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跨界整合能力、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的拔尖创新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破解高等教育的"四个断裂"问题: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的断裂、通识教... 一流本科教育实质是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人才培养意味着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跨界整合能力、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的拔尖创新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破解高等教育的"四个断裂"问题: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的断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断裂、学科分化与学科综合的断裂、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的断裂。整合"四个断裂"需要实现四个融合:产教融合、通专融合、学科融合、科教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本科教育 产教融合 通专融合 学科融合 科教融合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的三重突破:体制、管理与技术 被引量:126
13
作者 周光礼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共11页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突破三重障碍。一是体制障碍,即宏观层面的'体制与结构'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关键是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二是管理障碍,即中观层面的'组织与管理'问题。其核心是如...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突破三重障碍。一是体制障碍,即宏观层面的'体制与结构'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关键是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二是管理障碍,即中观层面的'组织与管理'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处理学术与行政的关系,关键是落实基层学术组织(院、系、研究所)自治权。三是技术障碍,即微观层面的'知识与课程'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关键是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我们认为,技术突破和管理突破以体制突破为前提。在外部体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单方面进行大学改革,很难取得应有成效,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同时,必须充分发挥组织的能动性。即使在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大学组织依然可以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大学办学自主权 基层学 术组织自治 科教融合
下载PDF
项目驱动和专业整合——基于科研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杜安平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0-143,共4页
基于科研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是在融合项目驱动与课程整合教育两种模式优点的基础上构建的,它是在高校文检课的教学中,以引导学生探究与自身学科课程或专业相关的科研课题的方式组织教学,通过完整的科研体验,有效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 基于科研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是在融合项目驱动与课程整合教育两种模式优点的基础上构建的,它是在高校文检课的教学中,以引导学生探究与自身学科课程或专业相关的科研课题的方式组织教学,通过完整的科研体验,有效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信息素养和科学研究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驱动 课程整合 信息素养 科研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中国国际法学的繁荣之路:一种引入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路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志云 《武大国际法评论》 CSSCI 2011年第2期254-275,共22页
若从改革开放时算起,国内的国际法研究已经走过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国内国际法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并初步建立起一个体系健全的学科。不过,由于在研究方法上的单一与贫乏,尤其是对实证主义分析方法的过度依赖,使得国内的国际法... 若从改革开放时算起,国内的国际法研究已经走过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国内国际法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并初步建立起一个体系健全的学科。不过,由于在研究方法上的单一与贫乏,尤其是对实证主义分析方法的过度依赖,使得国内的国际法研究总体上呈现出"注释法学"的特征,在理论研究上更是处于一种"贫乏"状态。无疑,中国国际法学的繁荣,必须摆脱对实证主义分析方法的过度倚重,从相关学科,包括国际关系学、国际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汲取知识与方法上的必要养分,走跨学科的"学科整合"之路径。其中,通过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的跨学科合作,是国内的国际法研究走出当前困境,实现理论繁荣的一条必经之路。从效果上来看,国际关系理论可以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次给予国际法的发展现象提供各种解释,以及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学 国际关系理论 跨学科研究 学科整合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建设:解释模型与逻辑解构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海生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50,75,共10页
根据托尼·比彻和保罗·特罗勒尔关于学科分类方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现阶段特征,本研究构建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建设的解释框架,并借助此分析框架深度解构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建设的多重发展逻辑。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建设的逻辑有... 根据托尼·比彻和保罗·特罗勒尔关于学科分类方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现阶段特征,本研究构建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建设的解释框架,并借助此分析框架深度解构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建设的多重发展逻辑。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建设的逻辑有分类发展逻辑、双重价值逻辑和技术正当逻辑。其中,分类发展逻辑强调在人工智能赋能下学科建设将衍生更多的新文科和新工科类型,推动学科建设方向变革和研究范式革新,总的趋势是推动学科建设转向智能化、应用性和交叉融合,学科研究范式转向科学主义。双重价值逻辑强调人工智能能够为学科建设提供新动能,赋予学科建设以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更加突出新工科建设和研究的战略效应和经济效益以及新文科建设和研究的文化效应和社会效益。技术正当逻辑强调在人工智能赋能下学科建设必须融通技术逻辑和学科逻辑,实现技术发展与学科建设的双向赋能和深度融合。为此,学科建设必须主动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实现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和特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科建设 新工科 新文科 学科交叉融合 学科特色发展 研究范式转型
下载PDF
学科的三维视界及新学科建设进路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俊芳 许高蕊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37,共7页
在现代大学发展史上,学科作为知识生产的载体,经历了从原初的混沌到具体分化再到交叉、渗透、融合应用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作为“知识”的学科、作为“组织”的学科和作为“规训”的学科等多重形态。从20世纪晚期到进入新世纪,无论是发达... 在现代大学发展史上,学科作为知识生产的载体,经历了从原初的混沌到具体分化再到交叉、渗透、融合应用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作为“知识”的学科、作为“组织”的学科和作为“规训”的学科等多重形态。从20世纪晚期到进入新世纪,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陆续将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开启了大学学科建设的新阶段。但在现实推进过程中,由于学科的过度分化和简单交叉,导致学科内部、理论知识间、学术组织间、学科制度间的诸多壁垒和简单跨学科等学科建设俗化现象。故在新时期的新学科建设中,我们应借鉴后专业主义的学科观及发展路径,在承认学科固有边界的前提下寻求学科创新,回应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构建学科融通、教研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学科建设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 三维视界 新学科建设 教研社会一体化
下载PDF
工业设计学科及其研究杂谈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志军 李亮之 +1 位作者 陈雨 蔡彦 《创意与设计》 2010年第6期47-52,共6页
在学科和交叉学科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明确了工业设计的学科属性:是以问题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学科:进一步分析了工业设计与科学的三种关系:科学的设计、设计科学与设计学;明确了工业设计依赖于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使科学视觉化,工业... 在学科和交叉学科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明确了工业设计的学科属性:是以问题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学科:进一步分析了工业设计与科学的三种关系:科学的设计、设计科学与设计学;明确了工业设计依赖于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使科学视觉化,工业设计本身不是科学活动,但对设计活动的研究可能是一种科学活动。结合工业设计的定义,提出了面向设计师、设计活动和设计对象等设计知识的设计研究内容:设计认识论、设计行为学和设计现象学,并分析了工业设计研究中的几个关键概念的内涵和特征。指出了作为独立学科的工业设计当前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设计师出身的研究人员缺乏,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式模糊。提出了工业设计作为区别于艺术与科学的第三种文化,应向着独立学科的方向发展的观点和从对象学科系统向问题学科系统转换的设计研究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学科 交叉学科 设计研究 设计过程 设计问题 设计方法
下载PDF
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与成效 被引量:3
19
作者 霍冀川 雷永林 +7 位作者 叶旭 雷洪 李鸿波 钟国清 张亚萍 张廷红 彭汝芳 林晓艳 《大学化学》 CAS 2021年第11期99-103,共5页
针对地方高校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各自为政,难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现象,挖掘区域特色优势,在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背景下,对标"双一流"和"新工科"及"双万计划",开展学科、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构... 针对地方高校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各自为政,难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现象,挖掘区域特色优势,在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背景下,对标"双一流"和"新工科"及"双万计划",开展学科、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构建基于导师加团队、平台、培养方案的科研教学协同三全育人生态体系,建设应用化学国家一流专业,培养复合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三全育人 学科、专业与课程一体化 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
下载PDF
聚焦“科教融合”:“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评估的应有之策 被引量:24
20
作者 张红霞 施悦琪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4,共10页
“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评估策略应该不同于普通高校。文章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概括出中国一流大学本科教育问题的根源:师资质量和科教冲突的管理制度等软件因素比经费投入和生师比等硬件因素影响更大。其次,通过对英、美、日高等教育认证... “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评估策略应该不同于普通高校。文章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概括出中国一流大学本科教育问题的根源:师资质量和科教冲突的管理制度等软件因素比经费投入和生师比等硬件因素影响更大。其次,通过对英、美、日高等教育认证和评估模式特点进行分析,其中重点剖析了美国大学排名的“双轨制”——世界大学排名和国内大学排名分别聚焦科研指标和教学指标的评价逻辑,揭示了发达国家在保证质量底线的认证评估基础上,实行分类评价与一流大学坚持科研导向的内在逻辑。最后,结合中国目前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的外部环境,以及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秩序重建”方兴未艾的状况,提出目前中国一流大学本科评估的基本策略应聚焦“科教融合”等过程性指标,并且以“单规制”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大学 本科教学评估 世界大学排行榜 专业与学科共存度 科教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