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联合微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被引量:7
1
作者 文彬 杨桂林 胡毅文 《现代医药卫生》 2003年第6期670-671,共2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微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接诊断标准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扰素联合微卡为治疗组(40例)和干扰素为对照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HBeAg及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肝...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微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接诊断标准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扰素联合微卡为治疗组(40例)和干扰素为对照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HBeAg及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肝功复常率、HBeAg及HBV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微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协同作用,它能提高细胞免疫应答能力,促进HBeAg及HBVDNA的阴转,减少病毒的变异,延迟耐药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微卡 治疗 作用机制 疗效
下载PDF
Predictive factors for interferon and ribavirin combin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被引量:1
2
作者 Joonho Yoon Jong In Lee +8 位作者 Soon Koo Baik Kwang Ho Lee Joon Hyung Sohn Hyean-Woo Lee Jun Namkung Sei Jin Chang Jong-Whan Choi Hyun-Won Kim Byung-Il Ye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6期6236-6242,共7页
AIM: To confirm the predictive factors for interferon (IFN)-α and ribavirin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virus (HCV) genotype lb. METHODS: HCV RNA from 50 patients infecte... AIM: To confirm the predictive factors for interferon (IFN)-α and ribavirin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virus (HCV) genotype lb. METHODS: HCV RNA from 50 patients infected with HCV genotype lb was studied by cloning and sequencing of interferon sensitivity determining region (ISDR), PKR- eIF2α phosphorylation homology domain (PePHD).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IFN-α and ribavirin for 6 mo and grouped by effectiveness of the therapy. A variety of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Our data showed that age, HCV RNA titer, and ISDR type could be used as the predictive factors for combined IFN-α and ribavirin efficacy. Characteristically, mutations in PePHD appeared only when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was effective. Other factors, such as sex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level, were not related to its efficacy. Adjusting for age and HCV RNA titer indicated that the ISDR type was the most potent predictive factor. CONCLUSION: HCV RNA ISDR typ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predicting efficacy of IFN-α and ribavirin combination therapy in Korean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C virus -lb interferon-m RIBAVIRIN Interferon sensitivity determining region PKR-eIF2α phosphorylation homology domain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及干扰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谭琳 谢瑜 +1 位作者 杨坚 曾云 《中国医药导刊》 2008年第2期229-231,共3页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及干扰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8例MM患者,随机分为VAD方案对照组:长春新碱加吡喃阿霉素加地塞米松;治疗组:VAD方案加沙利度胺及干扰素,沙利度胺起始剂量200mg/d,每2周增加50~...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及干扰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8例MM患者,随机分为VAD方案对照组:长春新碱加吡喃阿霉素加地塞米松;治疗组:VAD方案加沙利度胺及干扰素,沙利度胺起始剂量200mg/d,每2周增加50~200mg/d,至患者不能耐受或最高剂量不超过每日800mg,α-2b干扰素300万U肌注,3次/周,维持该剂量半年。结果:治疗组部分缓解12例(42.86%),进步11例(39.29%),无效5例(17.85%),总有效率82.14%(23/28),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57.14%)(P<0.05);能有效降低M蛋白,使骨髓瘤细胞下降,提升血红蛋白;治疗后MM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副反应程度均可耐受。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及干扰素治疗MM具有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给药方便、疗效明显的优点,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VAD方案 沙利度胺 M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干扰素
下载PDF
PEDV M蛋白对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盼 李莎莎 +2 位作者 朱紫祥 郑海学 徐志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0-46,共7页
【目的】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M蛋白对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克隆PEDV M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PEDV-M,并转染HEK-293T细胞。采用Western bloting试验检测M蛋白的表达。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检测M... 【目的】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M蛋白对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克隆PEDV M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PEDV-M,并转染HEK-293T细胞。采用Western bloting试验检测M蛋白的表达。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检测M蛋白对SeV诱导的干扰素通路活化的影响;通过Real-time PCR分析M蛋白对SeV诱导的IFN-β及干扰素刺激基因ISG54、ISG56、RIG-I 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过表达试验验证上调表达M蛋白对PEDV复制的影响。【结果】克隆了676 bp的PEDV M基因,成功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PEDV-M,且其可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PEDV M蛋白可抑制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激活,且M蛋白对SeV诱导的Ⅰ型干扰素通路活化的抑制具有剂量依赖效应;M蛋白能够抑制IFN-β与干扰素诱导基因ISG52、ISG56、RIG-I mRNA的表达,并具有剂量依赖效应。过表达试验表明,M蛋白在抑制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激活的同时促进PEDV复制。【结论】PEDVM蛋白能够抑制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激活,并促进PEDV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 M蛋白 干扰素信号通路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联合微卡治疗临床分析
5
作者 施于兴 杨君 罗斯广 《医学信息》 2011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联合微卡治疗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按诊断标准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干扰素联合微卡为治疗组(80例)和干扰素为对照组(8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HBeAg及HBVDNA的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联合微卡治疗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按诊断标准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干扰素联合微卡为治疗组(80例)和干扰素为对照组(8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HBeAg及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肝功能复常率、HBeAg及HBV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微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协同作用.它能提高细胞免疫应答能力,促进HBeAg及HBVDNA的阴转、减少病毒的变异,延迟耐药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微卡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威 李小莉 +1 位作者 童开 薛飞肖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2期22-26,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手足口病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号交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手足口病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号交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炎琥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血浆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2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IL-6及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浆IgM、IgG、Ig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除对照组血浆IgM及Ig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β、IL-6及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浆IgM、IgG及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效果显著,可降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其免疫力,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重组人干扰素Α-2B 炎琥宁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A
下载PDF
白蚀丸联合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对白癜风模型豚鼠血清补体及自身抗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胡彩霞 张国强 +2 位作者 冯佳 田菲 江绍乾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1537-1541,共5页
目的:观察白蚀丸联合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对白癜风模型豚鼠血清补体及自身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白蚀丸组、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组和白蚀丸联合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组,每组豚鼠12只。正常对照组正... 目的:观察白蚀丸联合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对白癜风模型豚鼠血清补体及自身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白蚀丸组、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组和白蚀丸联合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组,每组豚鼠12只。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其余各组采用化学脱色法以建立白癜风的动物模型,于豚鼠皮肤涂抹体积分数5%H_2O_21m L,每次2~3 min,每日2次,至豚鼠毛色变白,皮肤苍白为造模成功。造模完成后,白蚀丸组以及白蚀丸联合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组给予白蚀丸2.0 g·kg^(-1),每日给药1次,连续用药30 d;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组和白蚀丸联合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组采用UVB治疗仪灯给予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比较各组皮肤色素恢复情况、豚鼠血清补体及自身抗体水平。结果:实验结束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色素恢复情况评分较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色素恢复情况评分较高(P<0.05);与白蚀丸组以及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组相比,白蚀丸联合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组评分较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补体C3、IgG以及IgM较高(P<0.05),干扰素-γ较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补体C3、IgG以及IgM较低(P<0.05),干扰素-γ较高(P<0.05);与白蚀丸组以及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组相比,白蚀丸联合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组补体C3、IgG以及IgM较低(P<0.05),干扰素-γ较高(P<0.05)。结论:白蚀丸联合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对白癜风模型豚鼠皮肤色素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下调血清IgG、IgM抗体以及补体C3水平,上调干扰素-γ,改善白癜风对黑素细胞的破坏作用,抑制机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蚀丸 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 白癜风 补体C3 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M 干扰素-γ 豚鼠 中药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微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被引量:3
8
作者 尹华 陈启红 +1 位作者 沈莉华 林帆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98-799,共2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微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按诊断标准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扰素联合微卡治疗组(40例)和干扰素对照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HBeAg及HBV 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肝功能复...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微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按诊断标准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扰素联合微卡治疗组(40例)和干扰素对照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HBeAg及HBV 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肝功能复常率、HBeAg及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微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协同作用,促进HBeAg及HBV DNA的阴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干扰素 微卡 治疗
原文传递
新型结核抗原肽的鉴定及在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群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周霞 周琼 《中华传染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51-556,共6页
目的筛选并验证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MHC-Ⅰ)限制性结核抗原肽作为结核感染7干扰素释放测定(IGRA)试剂在HIV感染人群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RD区编码蛋白为候选抗原,利用计算机软件预测与HIV感染人群MHC—I高频分子... 目的筛选并验证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MHC-Ⅰ)限制性结核抗原肽作为结核感染7干扰素释放测定(IGRA)试剂在HIV感染人群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RD区编码蛋白为候选抗原,利用计算机软件预测与HIV感染人群MHC—I高频分子高度亲和的CD8’T淋巴细胞表位,人工合成含有CD8’T淋巴细胞表位的多肽进行体外筛选试验,用筛选所得混合多肽池为IGRA试剂,与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的早期分泌抗原靶(ESAT-6)和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的培养滤液蛋白(CFP—lO)比较,在HIV感染人群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最终获得8个重叠多肽池,Rv0222 176—191、Rv1980c122—138、Rv1985 c105—120、Rv3425 141-165、Rv3873 133—15l、Rv3873 158-166、Rv387 878—86和Rv3879C673-690可刺激结核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产生7干扰素,但对健康对照PBMC无刺激效应。在检测25例结核分枝杆菌合并HIV感染者血样时,由这8个重叠多肽池混合而成的IGRA刺激剂(CP)的灵敏度与rESAT6/CFP10(CE)的灵敏度均较低(68%比48%,Х^2=2.052,P=0.152),但二者共同作为IGRA刺激剂(CP+CE)时灵敏度达92%,显著高于rESAT6/CFP10(Х^2=11.523,P〈0.01),且不影响特异度。结论筛选出来的含CD8表位的RD区合成肽可提高IGRA试剂盒检测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灵敏度,进而提高该人群的结核病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TB双重感染 CD8^+T淋巴细胞 I类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表位预测 结核分枝 杆菌复合物RD区 7干扰素释放试验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中间甲酚含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瑞欣 王江林 +5 位作者 刘涵 刘云南 刘琳琳 张波 朱秋媚 李利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建立重组人干扰素α2b(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2b,rhIFNα2b)注射液中间甲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采用RP-HPLC法,选用ZORBAX 300SB-C18(4. 6 mm... 目的建立重组人干扰素α2b(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2b,rhIFNα2b)注射液中间甲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采用RP-HPLC法,选用ZORBAX 300SB-C18(4. 6 mm×250 mm 5-Micron)色谱柱,流动相为水∶甲醇(50∶50),柱温45℃,上样量20μL,流速0. 5 mL/min,检测波长270 nm。对方法进行线性、专属性、准确性、精密性、定量限及耐用性验证。分别采用建立的方法及《中国药典》四部(2015版)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3批rhIFNα2b注射液中的间甲酚含量,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该方法在间甲酚含量为1 000~0. 1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为0. 999 3;药用辅料与IFN蛋白对间甲酚含量检测无干扰;该方法检测高、中、低3种浓度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 10%、99. 00%和103. 94%,总的平均回收率为100. 01%;重复性验证中RSD为0. 105%,中间精密性验证中RSD为0. 26%;该方法的定量限为0. 1μg/mL;同一色谱柱条件下,不同设备与不同时间配制的流动相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而使用不同程度色谱柱理论塔板数有明显差异。结论建立的HPLC检测方法专属性、精密性、耐用性良好,准确性高,可用于检测rhIFNα2b注射液中的间甲酚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甲酚 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