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Mechanisms of Steam Breakthrough and Profile Control Design for Steam Soaking Well 被引量:5
1
作者 Liu Huiqing Zhang Hongling +2 位作者 Wang Shulin Wang Han Bao Shuche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1-55,共5页
Scaled physical model tests for steam breakthrough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echanism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steam breakthrough. Phys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t the initial steam breakthro... Scaled physical model tests for steam breakthrough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echanism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steam breakthrough. Phys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t the initial steam breakthrough, preferential flow channels were formed in narrow sand packs and most residual oil left in these channels was immobile. This shortened the steam breakthrough time of follow-up steam flooding and decreased the increment of oil recovery efficiency. Steam breakthrough occurred easily for a smaller producer-injector spacing, and a bigger difference in physical properties between fluids and rock. Steam breakthrough is more likely to occur at a larger formation permeability (k), greater steam displacement velocity (u) and smaller producer-injector spacing (L). Steam breakthrough time is a function of the parameter group (uk/L), i.e. tb=3.2151 (uk/L)^-0.5142. A non piston-like displacement model was built based on steam breakthrough observation for a steam stimulated well in the Jinglou Oilfield, Henan Oilfield Company. The steam volume swept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could be obtained from inter-well permeability capacity and breakthrough angle, and the steam swept pore volume (SSPV) was also determined.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ed that steam sweep efficiency reached its peak value when a slug of profile control agent (slug size 10%-15% SSPV) was set at one half of the inter-well spacing. Field test with 12.5% SSPV of profile control agents in the Jinglou Oilfield achieved success in sealing breakthrough channels and good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adjacent produc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oil steam breakthrough scaled physical model profile control optimization design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the Plugging Agent Dosage for High Temperature Salt Profile Control in Heavy Oil Reservoirs
2
作者 Jiayu Ruan Mingjing Lu +5 位作者 Wei Zhang Yuxi Zhang Yuhui Zhou Jie Gong Fan Wang Yuanxiao Guan 《Fluid Dynamics & Materials Processing》 EI 2023年第2期421-436,共16页
After steam discharge in heavy oil reservoirs,the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pressure,and permeability in different wells becomes irregular.Flow channels can easily be produced,which affect the sweep efficiency of th... After steam discharge in heavy oil reservoirs,the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pressure,and permeability in different wells becomes irregular.Flow channels can easily be produced,which affect the sweep efficiency of the oil displacement.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salting-out plugg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block these channels in high-temperature reservoirs,improve the suction profile,and increase oil production.In the present study,the optimal dosage of the plugging agent is determined taking into account connection transmissibility and inter-well volumes.Together with the connectivity model,a water flooding simulation model is introduced.Moreover,a non-gradient stochastic disturbance algorithm is us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plugging agent dosage,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high-temperature salting-out plugging agent adjustment in th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oil salting out profile control high temperature plugging agent dosage optimiz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connectivity model
下载PDF
蒸汽吞吐汽窜调剖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张红玲 刘慧卿 +2 位作者 王晗 王书林 包术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的汽窜动态和汽窜方式进行了分析,根据汽窜通道内的蒸汽凝析特征,建立了窜流通道内的蒸汽驱非活塞驱替模型。并根据窜通井对应射孔段的油层物性差异,建立了井间平均连通程度和窜通角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出井间... 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的汽窜动态和汽窜方式进行了分析,根据汽窜通道内的蒸汽凝析特征,建立了窜流通道内的蒸汽驱非活塞驱替模型。并根据窜通井对应射孔段的油层物性差异,建立了井间平均连通程度和窜通角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出井间窜汽量,然后由非活塞式驱替模型、注汽动态资料和窜通时间确定了井间窜通孔隙体积。注蒸汽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调剖段塞处于井间中部时,调剖效果较好;初次调剖段塞比率为10%-15%时,蒸汽波及系数达到最大。对L1833井进行了调剖参数设计,按照深部调剖原则选取堵剂颗粒粒径,调剖剂用量为32m3。实施调剖后注汽,邻井的汽窜通道得到了封堵,堵调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 汽窜通道 调剖参数 优化设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我国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新进展 被引量:49
4
作者 白宝君 刘翔鹗 李宇乡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4-68,共5页
堵水调剖技术是高含水油田控水稳油的重要措施。从堵水调剖的物理模拟研究、优化设计和决策技术、堵水调剖剂的研制、深部调剖技术、堵水技术和堵水调剖施工配套设备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八五”以来我国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的新进展,并... 堵水调剖技术是高含水油田控水稳油的重要措施。从堵水调剖的物理模拟研究、优化设计和决策技术、堵水调剖剂的研制、深部调剖技术、堵水技术和堵水调剖施工配套设备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八五”以来我国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的新进展,并对堵水调剖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了加强堵剂系列化、调剖剂放置技术、效果预测方法、施工动态监测技术和水平井堵水技术的研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化学堵水 堵水调剖 堵水剂
下载PDF
大庆油区三元复合驱耐碱性调剖剂的研制与段塞组合优化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亚洲 殷代印 张承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76,115-116,共4页
针对大庆油区三元复合驱区块中后期含水上升快,不同渗透率油层动用差异大,注入液无效循环的问题,开展了三元复合驱耐碱性调剖剂的研制。通过对交联剂种类及质量分数、聚合物质量浓度及相对分子质量和聚合物溶液熟化时间等的筛选,并结合... 针对大庆油区三元复合驱区块中后期含水上升快,不同渗透率油层动用差异大,注入液无效循环的问题,开展了三元复合驱耐碱性调剖剂的研制。通过对交联剂种类及质量分数、聚合物质量浓度及相对分子质量和聚合物溶液熟化时间等的筛选,并结合正交试验,研制出了适用于三元复合驱深部调剖的调剖剂配方,该配方由相对分子质量为2 500×104且质量浓度为2 000 mg/L的聚合物、质量分数为0.15%的离子型交联剂YH-1、质量分数分别为0.1%和0.08%的有机交联剂THM-1和THM-2以及质量分数为0.2%的稳定剂、质量分数为0.1%的除氧剂组成,形成的调剖剂成胶时间为102 h,成胶粘度为3 510 m Pa·s,稳定时间大于60 d,抗盐性好,对三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影响不大。该调剖剂应用于三元复合驱调剖时,能够更好地发挥注入液驱替中、低渗透层的作用,比不应用调剖剂的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4%左右。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注入调剖剂前,加入0.01倍孔隙体积的前置聚合物段塞,能够使调剖剂保持更好的成胶性能,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剂 三元复合驱 凝胶 段塞优化 深部调剖 大庆油区
下载PDF
油田区块整体调剖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佩华 姜英泽 +3 位作者 王德智 李岩 靳文龙 张玉 《断块油气田》 CAS 2001年第4期58-60,共3页
提出一套对油田区块整体调剖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 ,该方法可进行选井选层决策、调剖剂决策、施工参数设计、效果预测及效果评价。在调剖剂用量方面考虑了砂岩均质地层和具有天然裂缝或人工裂缝的地层。该优化方法在新立Ⅴ区块进行验证 。
关键词 油田区块 调剖剂 用量 优化设计 整体调剖优化 效果预测
下载PDF
区块整体调剖调剖剂用量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白宝君 李宇乡 高玉军 《断块油气田》 CAS 1999年第6期33-35,39,共4页
为满足油田现场对区块整体调剖优化设计的需要,研究了一套简单、快速的调剖剂用量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并组数值模拟为基础建立调剖剂用量优选模型,调剖剂用量的多少主要考虑了调剖目的、渗透率变异系数、油井含水、采出程度、油层... 为满足油田现场对区块整体调剖优化设计的需要,研究了一套简单、快速的调剖剂用量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并组数值模拟为基础建立调剖剂用量优选模型,调剖剂用量的多少主要考虑了调剖目的、渗透率变异系数、油井含水、采出程度、油层厚度、注水井日注水量、区块相对渗透率曲线、原油粘度、Kv/Kh和调剖剂的残余阻力系数等影响调剖效果的主要因素。采用该技术对辽河油田锦16块第三层系进行了整体调剖优化设计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调剖 调剖剂用量 优化设计 油田 注水井
下载PDF
红岗油田二元复合驱增油效果及注入参数优选 被引量:8
8
作者 胡建波 卢祥国 +2 位作者 何先华 韩广志 徐典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4-139,共6页
红岗油藏具有油层数量较多、渗透率较低、非均质性较严重和原油黏度较高等特点,水驱开发效果较差。依据油藏开发实际需求,利用仪器检测、物理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开展“复配聚合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N-1”二元复合驱增油效果实验研... 红岗油藏具有油层数量较多、渗透率较低、非均质性较严重和原油黏度较高等特点,水驱开发效果较差。依据油藏开发实际需求,利用仪器检测、物理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开展“复配聚合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N-1”二元复合驱增油效果实验研究,并对二元复合驱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与相同黏度“高分聚合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N-1”二元复合体系相比较,“复配聚合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N-1”二元复合体系的扩大波及体积能力较强,采收率增幅较大,采取“调剖剂+二元复合体系”段塞组合要比单独使用二元复合体系的增油效果好,并且油田开发中前期的调剖要比中后期的增油效果好。推荐矿场驱油剂药剂和段塞组成实施方案为“前置段塞注入孔隙体积倍数0.05(2.4g/L复配聚合物)+主段塞注入孔隙体积倍数0.50(1.6g/L复配聚合物,3.0g/L表面活性剂JN.1)+保护段塞注入孔隙体积倍数0.02(1.8g/L复配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岗油田 二元复合体系 调剖剂 调驱效果 参数优选 机理分析
下载PDF
井楼油田注汽井调剖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慧卿 张红玲 +2 位作者 王书林 王晗 包术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58,共4页
通过分析蒸汽吞吐的汽窜动态和汽窜方式,考虑汽窜通道内为蒸汽凝析特征,建立了窜流通道内蒸汽驱的非活塞驱替模型,依据窜通井射孔段的油层物性差异,给出了井间平均连通程度和窜通角的计算方法,并计算出窜汽量,然后由非活塞式驱替... 通过分析蒸汽吞吐的汽窜动态和汽窜方式,考虑汽窜通道内为蒸汽凝析特征,建立了窜流通道内蒸汽驱的非活塞驱替模型,依据窜通井射孔段的油层物性差异,给出了井间平均连通程度和窜通角的计算方法,并计算出窜汽量,然后由非活塞式驱替模型和汽窜动态资料确定井间窜通孔隙体积。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调剖段塞位置处于井间之半时,调剖效果较好,调剖段塞尺寸为10%~15%汽窜孔隙体积时蒸汽波及效率基本达到最大。对L1833井进行调剖参数设计,按照深部调剖原则选取颗粒堵剂粒径,调剖剂用量为32m^3,实施调剖后注汽,对应邻井的井口温度和含水率变化趋势正常,未出现汽窜现象,堵调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楼油田 蒸汽吞吐 汽窜 调剖 优化设计
下载PDF
注水井化学调剖定量化及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玉琢 刘性全 李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7-49,共3页
根据近几年化学调剖技术在现场实际应用情况 ,从实际统计分析结果和理论研究两个途径 ,对确定调剖前层间吸水差异的最低界限、调剖后主要吸水层相对吸水量下降幅度的最低界限、合理调剖半径、调剖剂用量的定量化及化学调剖优化设计方法... 根据近几年化学调剖技术在现场实际应用情况 ,从实际统计分析结果和理论研究两个途径 ,对确定调剖前层间吸水差异的最低界限、调剖后主要吸水层相对吸水量下降幅度的最低界限、合理调剖半径、调剖剂用量的定量化及化学调剖优化设计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得到 5条认识 :调剖前吸水剖面上两类油层相对吸水量比值大于 0 7时 ,调剖有效 ;化学调剖使主要吸水层相对吸水量下降幅度在50 %时 ,能改善吸水剖面 ;调剖后主要吸水层与差油层相对吸水量比值小于 0 4时 ,能明显改善吸水剖面 ;当调剖半径在 3~ 4m时 ,调剖效果持续时间可达 4 0 0d以上 ;当调剖剂用量达到 50m3 之后 ,目的层吸水量下降幅度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调剖定量化 方法研究 优化设计 注水井 吸水量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整体调剖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6
11
作者 尹相文 汪庐山 +2 位作者 靳彦欣 衣哲 付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85-1288,共4页
为了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整体调剖的实施效果,需要对影响效果的各种因素,特别是调剖时机、调剖深度以及调剖轮次等工艺参数进行分析,优选出合理的参数值。运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技术手段,对调剖深度、调剖时机以及调剖轮次工艺参数设计进行... 为了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整体调剖的实施效果,需要对影响效果的各种因素,特别是调剖时机、调剖深度以及调剖轮次等工艺参数进行分析,优选出合理的参数值。运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技术手段,对调剖深度、调剖时机以及调剖轮次工艺参数设计进行了概念模型分析。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调剖深度为1倍强水淹半径,调剖时机在含水漏斗谷底时,效果最好;而且一轮次的整体调剖结束之后,在适当的时机开展第二轮、第三轮整体调剖,仍然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 整体调剖 调剖深度 调剖时机 调剖轮次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层间调剖注入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9
12
作者 冯其红 张安刚 +1 位作者 蔡荣蔚 陶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84,116-117,共4页
针对目前层间调剖注入参数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调剖作用机理,采用包含调剖层和非调剖层的多油层理想地质模型简化实际油层,利用最小吸水指数变异系数建立了调剖剂选择性注入量的最优化模型,可实现各小层吸水量差异程度达到最低,最大限... 针对目前层间调剖注入参数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调剖作用机理,采用包含调剖层和非调剖层的多油层理想地质模型简化实际油层,利用最小吸水指数变异系数建立了调剖剂选择性注入量的最优化模型,可实现各小层吸水量差异程度达到最低,最大限度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从注采系统的压力平衡出发,考虑低渗透层即非调剖层的启动压力梯度,建立了调剖剂选择性注入压力的最优化模型,可实现调剖过程中对低渗透层的零污染,从而更好地动用低渗透层可采储量,提高油藏波及体积。在此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数学求解,并对一个实际井组进行了调剖注入参数的优化设计,评价期1a后,水井吸水剖面得到较大程度改善,吸水指数变异系数由0.873降低至0.561,注水压力上升并且维持在8.2 MPa左右,评价期内累积增油量达326.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调剖 注入量 注入压力 调剖剂 优化设计
下载PDF
KD-4型可动凝胶调驱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凤清 南庆义 +2 位作者 游靖 潘翠萍 吴应湘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6-110,共5页
针对中高温油藏调驱中使用的含醇类酚醛树脂类交联剂在现场应用中存在结块、醇的挥发性等问题,开展了可动凝胶合成技术、配方组成、成胶时间、热稳定性考察等试验研究,形成了以全水溶、高羟甲基化的预聚树脂交联剂为主体的KD-4型调驱体... 针对中高温油藏调驱中使用的含醇类酚醛树脂类交联剂在现场应用中存在结块、醇的挥发性等问题,开展了可动凝胶合成技术、配方组成、成胶时间、热稳定性考察等试验研究,形成了以全水溶、高羟甲基化的预聚树脂交联剂为主体的KD-4型调驱体系配方。对KD-4型调驱体系成胶时间、热稳定性等进行了室内实验,并开展了前置段塞物模试验和可动性物模试验研究。依据试验结果,将总体段塞设计为"前置段塞+主段塞+保护段塞+驱油段塞(视井况而定)",成胶黏度由低到高。自2006年7月以来,该技术进行了6口井的现场应用,井组有效率100%,截至2007年10月底,按驻点法统计,累计阶段增产原油16 158.7 t,目前继续有效,措施效果显著,说明调驱性能稳定,方案设计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调驱剂 全水溶性预聚树脂交联剂 段塞设计 可动性
下载PDF
分区可控挠度辊的个性化设计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晓彬 王锡元 《轻工机械》 CAS 2005年第2期7-12,共6页
论述了分区可控挠度辊压区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消除的方法,提出了分区可控挠度辊的个性化设计思想及其结构改进,并进一步论述了全幅可控挠度辊的结构优化条件,最后叙述了如何通过AutoLISP程序设计来实现对全幅可控挠度辊结构的计算机优化。
关键词 分区可控挠度辊 全幅可控挠度辊 压区误差 个性化设计 结构优化AutoLISP 程序设计
下载PDF
PT21可动凝胶调驱剂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巨登峰 张玮 +1 位作者 张克永 谭哲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5期73-75,共3页
研制了由 0 .0 6 %~ 0 .2 %的增粘悬浮剂、0 .0 8%~ 0 .14%的有机复合交联剂和 0 .0 2 %~ 0 .0 4%的结构调节剂等组成的PT2 1可动凝胶调驱剂。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表明 ,该调驱剂不仅能够封堵注水井的高渗透层段 ,起到剖面调整、改善... 研制了由 0 .0 6 %~ 0 .2 %的增粘悬浮剂、0 .0 8%~ 0 .14%的有机复合交联剂和 0 .0 2 %~ 0 .0 4%的结构调节剂等组成的PT2 1可动凝胶调驱剂。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表明 ,该调驱剂不仅能够封堵注水井的高渗透层段 ,起到剖面调整、改善注入流体的渗流作用 ,而且在后续水驱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运移行为 ,并可对层内剖面实现动态调整 ,达到提高波及面积的目的。该调驱剂使用方便 ,效益高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凝胶调驱剂 配方 优选 驱油实验 矿场试验 非均质砂岩油藏 华北油田
下载PDF
整体调驱优化设计在东区沙二上1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永慧 刘长松 +3 位作者 刘文梅 秦涛 宋新华 周芮莹 《断块油气田》 CAS 2004年第2期58-60,共3页
应用区块整体调驱优化决策系统 ,对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 1油藏的整体调驱进行优化设计 ,其内容包括调驱井优选、调驱剂筛选、用量及段塞设计、施工压力及排量优化等方面。其中 ,选井采用了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技术 ,用量优化采用了油藏数... 应用区块整体调驱优化决策系统 ,对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 1油藏的整体调驱进行优化设计 ,其内容包括调驱井优选、调驱剂筛选、用量及段塞设计、施工压力及排量优化等方面。其中 ,选井采用了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技术 ,用量优化采用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通过优化决策系统 ,优选了 1 2口调驱井 ,现场实施 1 0口井 ,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油藏开发指标得到相应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城油田 调驱系统 数值模拟技术 油藏开发 调驱剂
下载PDF
五段制定向井轨迹控制技术实践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惠峰 唐兴智 胡丰金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1-24,共4页
通过对华北油田岔河集地区近几年来几十口定向井五段制开眼轨迹控制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套如何打好打快五段制定向井的经验,并且分井段指出了控制要点。本文可供从事定向井工作的现场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 定向井 钻井 井眼轨迹控制
下载PDF
优化控水技术在马寨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普春 周玉超 +1 位作者 孟建华 王家华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7-20,共4页
应用注水井、生产井的现有资料和优化控水技术基本程序 ,分析了产油井产水量高的原因 ,建立了调剖井的定量的筛选标准 ,对马寨油田生产井和注水井的调剖处理进行了排序和程序设计 ,对调剖技术和马寨油田近三年优化控水措施的结果进行了... 应用注水井、生产井的现有资料和优化控水技术基本程序 ,分析了产油井产水量高的原因 ,建立了调剖井的定量的筛选标准 ,对马寨油田生产井和注水井的调剖处理进行了排序和程序设计 ,对调剖技术和马寨油田近三年优化控水措施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最优化控水技术的关键是评价注水井和油井的连通程度 .评价结果表明生产井和注水井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系数时 ,调剖后 ,生产井一般均受到好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寨油田 优化设计 油田开发 注水 调剖 含水率
下载PDF
高含水油藏深部调驱技术现场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丽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4年第5期93-96,6,共4页
孤南油田131块已进入高含水采油期,为了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调剖堵水是一项有效的工艺技术措施。针对该区块的油藏特征及开发现状,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中低渗高含水期油藏的调剖工艺技术及方案,并在堵剂优化组合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孤南油田131块已进入高含水采油期,为了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调剖堵水是一项有效的工艺技术措施。针对该区块的油藏特征及开发现状,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中低渗高含水期油藏的调剖工艺技术及方案,并在堵剂优化组合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确定了"调+堵+调"、"由远及近"的深部调剖思路,制定了"多轮次、多段塞"的施工方案。经过对该区块中131-2井组的2轮次调剖,井组累增油1600t,投入产出比1∶6,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区块的水驱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为孤南油田后期整体深部调剖提拱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调剖工艺技术 堵剂优选 开发效果
下载PDF
东河油田深部调驱技术实验研究
20
作者 袁泽波 安志杰 +3 位作者 魏静 陈小凯 徐海霞 吕孝明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12期2763-2765,2768,共4页
针对东河油田油藏地层压力高、温度高和地层水矿化度高的特点,选用耐温耐盐聚合物SD7000研究并优化了适合该油藏的凝胶调驱体系,该体系配方为聚合物0.6%+高温交联剂0.3%+稳定剂0.08%+性能改进剂0.04%。评价了温度、矿化度、p H值三... 针对东河油田油藏地层压力高、温度高和地层水矿化度高的特点,选用耐温耐盐聚合物SD7000研究并优化了适合该油藏的凝胶调驱体系,该体系配方为聚合物0.6%+高温交联剂0.3%+稳定剂0.08%+性能改进剂0.04%。评价了温度、矿化度、p H值三个因素对凝胶体系成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成胶时间变短,凝胶粘度先变大后变小;对p H值适用范围广,p H值在8~10时,成胶时间较短,凝胶粘度较大;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成胶时间变短,凝胶粘度基本不变;室内封堵实验表明,该凝胶体系封堵率达98%以上,具有一定的堵水作用。该研究对东河油田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河油田 调驱体系 优化 凝胶粘度 封堵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