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伤性大脑纵裂血肿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柯以铨 李钢 +1 位作者 张庆国 雷洪伊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9-360,共2页
目的探讨大脑间纵裂血肿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以来收治的31例外伤性大脑间纵裂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情况。结果本组治愈29例,2例患者分别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晚期脑疝。大脑纵裂血肿患者受伤初期... 目的探讨大脑间纵裂血肿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以来收治的31例外伤性大脑间纵裂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情况。结果本组治愈29例,2例患者分别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晚期脑疝。大脑纵裂血肿患者受伤初期意识障碍不严重,其典型表现为对侧下肢单瘫或偏瘫,下肢重于上肢,称之为大脑镰综合症。结论在大脑纵裂间积血达20 ml以上或出血厚度超过1 cm,可以作为大脑间纵裂血肿诊断的一个参考标准。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多以功能障碍或病情稳定与否来考虑选择手术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大脑纵裂血肿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颅脑损伤
下载PDF
外伤性大脑纵裂血肿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继业 马班友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25-1026,共2页
目的探讨大脑纵裂血肿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外伤性大脑纵裂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情况。结果治愈19例,死亡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或晚期脑疝)。结论大脑镰综合征是大脑纵裂血肿患者典型表现,纵裂间积血厚... 目的探讨大脑纵裂血肿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外伤性大脑纵裂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情况。结果治愈19例,死亡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或晚期脑疝)。结论大脑镰综合征是大脑纵裂血肿患者典型表现,纵裂间积血厚度>1 cm,可作为诊断参考标准,手术治疗以功能障碍或病情稳定与否来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大脑间纵裂血肿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附18例报告)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志坚 方宪清 《现代医用影像学》 1999年第4期151-155,共5页
目的:提出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分析18例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及CT表现,并从其发生的病因病理学角度加以解释。结果: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要点:(1)血肿位于半球间镰旁,呈一个或多个单凸形,薄形血... 目的:提出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分析18例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及CT表现,并从其发生的病因病理学角度加以解释。结果: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要点:(1)血肿位于半球间镰旁,呈一个或多个单凸形,薄形血肿呈粗线条形,左右发生机会相等,双侧少见。(2)血肿多数呈高密度,活动性出血时,血肿呈多种密度隔室,伴假膜出现,血肿吸收液化和/或脑脊液渗入,可表现低、等混杂密度。(3)占位征象,同侧中间脑沟回结构消失,蛛网膜下腔闭塞,灰白质界面移位,同侧侧脑室受压、移位、变形,中线结构移位。(4)并发同侧幕上及大脑凸面硬膜下降血肿。结论:CT是诊断半球间硬膜下血肿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特殊的发生部位、形态及密度是诊断的主要依据,CT表现可为确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主要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球间 硬膜下血肿 诊断 CT
下载PDF
29例外伤性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道法 万学焱 +6 位作者 李宇 雷晋 韩林 赵恺 牛洪泉 舒凯 雷霆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61-65,共5页
目的 探讨外伤性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TISH)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4年8月—2019年5月收治的29例TIS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后2周由Glasgow预后量表(GOS)评估短期疗效。GOS 1~3分... 目的 探讨外伤性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TISH)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4年8月—2019年5月收治的29例TIS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后2周由Glasgow预后量表(GOS)评估短期疗效。GOS 1~3分为疗效差,GOS 4~5分为疗效好。结果 疗效良好者20例,占69.0%,疗效差者9例,占31.0%。疗效好组治疗后2周Glasgow昏迷评分(GCS)平均为(14.6±0.7)分,疗效差组为(9.4±2.2)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TISH疗效的因素包括合并合并脑挫裂伤(P=0.032),入院时GCS评分(P<0.001),住院期间病变变化(P=0.049),住院期间GCS极低值(P<0.001),治疗方式(P=0.016)和手术方式(P<0.05)。重症TISH患者(GCS≤8分)中7例行手术治疗,3例非手术治疗。手术组预后良好者4例,预后差者3例;而非手术组3例患者短期预后均较差。结论 TISH临床少见,多数患者病情较轻经保守治疗效果较好。部分患者出现迟发性出血,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障碍等,需严密监护。重症TISH患者手术治疗能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 大脑镰综合征 手术治疗 短期和长期疗效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侧裂内血肿与脑内血肿临床分析
5
作者 陈宁军 杜战锋 李酉徳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8期2344-2346,共3页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破裂合并侧裂内血肿与脑内血肿的临床特点、预后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接受治疗的MCA主干分叉部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且伴有侧裂内血...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破裂合并侧裂内血肿与脑内血肿的临床特点、预后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接受治疗的MCA主干分叉部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且伴有侧裂内血肿(ISH)或脑实质内血肿(ICH)患者30例,其中ICH组17例,ISH组13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血肿体积、动脉瘤侧别、动脉瘤大小、MCA主干与动脉瘤起点和破裂口连线形成的α角,并采用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分级量表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价两组患者出院后的预后。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肿侧别、动脉瘤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H组患者的血肿体积为(33.3±17.6)mL,明显大于ISH组的(11.5±1.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组动脉瘤中线偏移>5 mm者占64.71%,明显高于ISH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组患者的动脉瘤角度分布范围大于I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H组9例预后良好,占69.23%,ICH组6例预后良好,占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WFNS分级量表和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破裂合并侧裂内血肿与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及影像学的差异较大,诊疗过程中应依据具体情况合理选取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侧裂内血肿 脑内血肿 预后
下载PDF
6例外伤性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法医学分析
6
作者 刘夏 雷启凯 +3 位作者 赵开放 霍德民 郑吉龙 韦存瑞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究外伤性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Traumatic Interhemispheric Subdural Haematoma,TISH)的损伤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法医学鉴定要点,为法医学检验鉴定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6例TISH,对伤者基本信息、致伤方式、临... 目的探究外伤性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Traumatic Interhemispheric Subdural Haematoma,TISH)的损伤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法医学鉴定要点,为法医学检验鉴定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6例TISH,对伤者基本信息、致伤方式、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6例TISH伤者年龄最大75岁,最小27岁,平均年龄58岁;男性4例,女性2例;致伤方式为跌倒2例,交通事故3例,打击伤1例;外力作用部位为枕部3例,前额2例,额顶1例;伤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例出现大脑镰综合征;CT影像片均可见大脑镰旁特征性高密度出血影;风险因素包括凝血功能障碍、抗凝治疗、酗酒、脑血管瘤、血管畸形等自发出血原因。结论对TISH伤者进行鉴识时,应结合临床资料、致伤方式、外力作用部位、影像学资料等结果综合分析成伤机制,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在损伤鉴定中的参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临床学 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 损伤 鉴定
原文传递
外伤致大脑间纵裂血肿临床特点及救治(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柯以铨 李钢 徐如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大脑间纵裂血肿(interhemispheric subdural hematoma,ISH)的临床特征、发生机理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以来收治的大脑间纵裂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情况。结果本组治愈29例,死亡2例,分别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脑疝,治... 目的探讨大脑间纵裂血肿(interhemispheric subdural hematoma,ISH)的临床特征、发生机理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以来收治的大脑间纵裂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情况。结果本组治愈29例,死亡2例,分别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脑疝,治疗后复查有6例出现纵裂硬膜下积液。结论在大脑纵裂间积血达20 mL以上,或出血厚度超过1 cm,有明显的占位效应的,可以作为大脑间纵裂血肿诊断的一个参考标准。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多以功能障碍或病情稳定与否来考虑选择手术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大脑 救治 临床特点 外伤 诊断 治疗 ish
原文传递
外伤性纵裂区血肿的显微外科治疗
8
作者 王玉海 蔡桑 +5 位作者 蔡学见 董吉荣 朱军 杨理坤 王春莉 张建东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2-725,共4页
目的 提高外伤性纵裂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外伤性纵裂区血肿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和手术疗效.结果 按GOS治疗结果评定,术后随访1-9年,恢复良好16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21例均有明确出... 目的 提高外伤性纵裂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外伤性纵裂区血肿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和手术疗效.结果 按GOS治疗结果评定,术后随访1-9年,恢复良好16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21例均有明确出血来源,大脑前动脉远段分支破裂出血和纵裂区静脉破裂出血者以全纵裂血肿多见且手术效果较好,纵裂区脑组织挫伤出血者以局部纵裂血肿和挫伤水肿为主,部分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正确掌握外伤性纵裂区血肿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技巧,及时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外伤性纵裂血肿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纵裂血肿 显微外科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外伤性大脑镰旁血肿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9
作者 夏为民 龚德生 王穗暖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07-1008,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大脑镰旁血肿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以来收治的19例外伤性大脑镰旁血肿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治愈18例,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伤性大脑镰旁血肿患者早期意识障碍不严重,其典... 目的探讨外伤性大脑镰旁血肿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以来收治的19例外伤性大脑镰旁血肿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治愈18例,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伤性大脑镰旁血肿患者早期意识障碍不严重,其典型表现为对侧下肢单瘫或对侧偏瘫,下肢重于上肢,称为大脑镰综合征。结论头颅CT显示大脑纵裂池增粗的高密度影≥1cm及pseudodelta征,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标准。治疗以神经功能障碍或病情稳定与否来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大脑镰旁血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