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4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FoxP3、IL-10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及应用
1
作者 王艳萍 徐倩倩 +5 位作者 孟卫芹 王金良 魏凤 董林 刘吉山 谢金文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3,共8页
旨在建立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对叉头框蛋白P3(FoxP3)、白细胞介素10(IL-10)的RNA转录进行定量检测。设计并合成FoxP3、IL-10的扩增引物和荧光探针,优化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建立RT-q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 旨在建立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对叉头框蛋白P3(FoxP3)、白细胞介素10(IL-10)的RNA转录进行定量检测。设计并合成FoxP3、IL-10的扩增引物和荧光探针,优化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建立RT-q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免疫器官中FoxP3和IL-10的mRNA含量;根据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验证方法的可靠性。结果:建立的RT-qPCR方法呈现“S”型扩增曲线,相关系数R^(2)≥0.9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等基因的核酸模板和阴性对照均无扩增曲线,最低检测浓度10 copies/μ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87%、1.84%;PCV2攻毒组外周血Treg细胞中FoxP3和IL-10的mRNA含量均出现明显升高,FoxP3的mRNA含量在攻毒第14天到达峰值,IL-10的mRNA含量在攻毒第10天到达峰值,PCV2感染后导致胸腺、淋巴结和脾脏中FoxP3和IL-10转录水平升高;Western blot检测表明,FoxP3蛋白表达量在攻毒第14天、第28天,IL-10在攻毒第10天和第1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与RT-qPCR结果一致。综上,本研究建立的猪FoxP3、IL-10双重RT-q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检测稳定可靠的特点,对于评价猪体的免疫应答水平和机体免疫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P3 il-10 实时荧光定量PCR Treg活化 免疫负调控
下载PDF
隆德概念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IL-6、继发性脑水肿及预后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张磊 覃月佳 +1 位作者 黄典 江淇 《医药前沿》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运用隆德概念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运用隆德概念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隆德概念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ICU时及入ICU后24 h、3 d、7 d、14 d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脑水肿CT评估量、颅内压(ICP)以及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ICU停留时间及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与入ICU时相比,入ICU后24 h、3 d、7 d、14 d两组患者脑脊液IL-6水平、脑水肿CT评估量及ICP均不同程度升高;入ICU后24 h、3 d,观察组脑脊液IL-6水平、CT评估量低于对照组;入ICU后7 d,观察组脑脊液IL-6水平、脑水肿CT评估量及ICP低于对照组;入ICU后14 d,观察组IC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GOS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隆德概念可以有效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IL-6,控制伤后炎症反应,减轻继发性脑水肿,降低ICP,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德概念 重型颅脑损伤 脑脊液 白细胞介素-6 预后
下载PDF
Interleukin 1βreceptor and synaptic dysfunction in recurrent brain infection with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
3
作者 Roberto Piacentini Claudio Grass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2期416-423,共8页
Several experimental evidence suggests a link between brain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 infec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Alzheimer’s disease.However,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is association are not complet... Several experimental evidence suggests a link between brain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 infec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Alzheimer’s disease.However,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is association are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Among the molecular mediators of synaptic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 occurring after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 infection and reactivation in the brain neu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seem to occupy a central role.Here,we specifically reviewed literature reports dealing with the impact of neuroinflammation on synaptic dysfunction observed after recurrent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 reactivation in the brain,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interleukins and,in particular,interleukin 1βas a possible target against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induced neuronal dysfun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interleukin MICROGLIA NEUROINFLAMMATION synaptic dysfunction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L-37联合PNI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效果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武少雄 党惠兵 林晓媛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37(IL-37)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效果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01月~2023年01月入院治疗的103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治疗前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37(IL-37)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效果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01月~2023年01月入院治疗的103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治疗前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L-37、PNI,探讨接受化疗的M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L-37、PNI对短期疗效、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CD3^(+)、CD4^(+)、CD8^(+)、CD4^(+)/CD8^(+)、IL-37、PNI均为MM患者化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D3^(+)、CD4^(+)、CD8^(+)、CD4^(+)/CD8^(+)、IL-37、PNI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9(95%CI:0.619~0.820)、0.764(95%CI:0.670~0.858)、0.732(95%CI:0.625~0.840)、0.700(95%CI:0.598~0.802)、0.779(95%CI:0.689~0.869)、0.750(95%CI:0.654~0.845),联合预测AUC为0.852(95%CI:0.777~0.926)。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L-37、PNI水平为MM患者化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且对MM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il-37 预后营养指数 多发性骨髓瘤 化疗 预后
下载PDF
血清IL-6R和IL-22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及临床结局的关系
5
作者 费良 刘红霞 +2 位作者 赵敬贤 颜悦蓉 聂琳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和白细胞介素-22(IL-22)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及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监利市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22年6月治疗的212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与重症...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和白细胞介素-22(IL-22)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及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监利市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22年6月治疗的212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与重症组,根据治疗2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IL-6R、IL-22水平并收集病人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预测IL-6R和IL-22对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临床诊断及预测价值。结果与轻症组[(11.10±1.21)ng/L、(50.24±6.35)ng/L]相比,重症组在入院时的血清IL-6R[(15.32±2.62)ng/L]、IL-22水平[(63.61±6.95)ng/L]显著增加(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IL-6R、IL-22以及两者联合诊断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85、0.92,并且二者联合诊断显著优于IL-6R、IL-22单独诊断(Z=3.58,3.42;P=0.003,0.006);通过分析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预后与病人是否有肠外表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粪便钙卫蛋白(FC)、粪便乳铁蛋白(FL)、IL-6R以及IL-22水平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CRP、PCT、ESR、FC、FL、IL-6R以及IL-22均为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IL-6R、IL-22以及两者联合预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预后的AUC分别为0.81、0.83、0.90,并且二者联合预测显著优于IL-6R、IL-22单独预测(Z=3.70,3.18;P<0.001,P=0.002)。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血清IL-6R、IL-22水平随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均为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并且对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结局预测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白细胞介素-6受体 白细胞介素-22 病情严重程度 临床结局
下载PDF
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TNFSF14、sIL-2R水平及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潘美民 李文娟 +3 位作者 张雪红 杨丽晖 何娟 谭永卫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4(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 14,TNFSF14)、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2 receptor,sIL-2R)水平变化及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7...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4(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 14,TNFSF14)、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2 receptor,sIL-2R)水平变化及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7月于长沙市第一医院接收的8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8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按照患者短期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65例)和预后不良组(1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TNFSF14、sIL-2R与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TNFSF14水平为(12.55±1.20)ng/L,sIL-2R水平为(255.80±25.15)pmol/L,均高于对照组[(3.80±0.53)ng/L和(100.96±10.10)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34,P<0.001;t=8.166,P<0.001)。化疗后随访3个月发现,观察组痊愈10例(12.50%),有效55例(68.75%),无效15例(18.75%);预后良好合计65例(81.25%),预后不良合计15例(18.75%)。预后不良组血清TNFSF14水平为(14.35±1.51)ng/L,sIL-2R水平为(275.64±27.10)pmol/L,均高于预后良好组[(12.09±1.18)ng/L和(253.33±25.13)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34,P<0.001;t=3.055,P=0.003)。预后不良组的痰菌阳性比例为93.33%(14/15),高于预后良好组的58.46%(3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5,P=0.01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TNFSF14水平升高(OR=8.913,95%CI:1.993~48.002)和sIL-2R水平升高(OR=7.132,95%CI:1.054~35.172)、痰菌阳性(OR=9.947,95%CI:1.233~80.253)均是导致老年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血清TNFSF14、sIL-2R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肺结核患者短期预后的AUC分别为0.703(95%CI:0.549~0.857)、0.726(95%CI:0.579~0.873)和0.901(95%CI:0.818~0.999)。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TNFSF14、sIL-2R均呈高表达,TNFSF14、sIL-2R表达升高会增加患者短期不良预后发生的风险,临床应密切监测二者表达,以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老年人 肿瘤坏死因子类 受体 白细胞介素2 预后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病人血清中IL-38的表达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7
作者 闫利莎 黄小雨 +3 位作者 徐铭铭 王莹莹 肖成华 张勇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8(IL-38)在重症肌无力(MG)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MG病人78例及同时期的健康对照者(HC)51例,该研究为基础研究,通过酶联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8(IL-38)在重症肌无力(MG)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MG病人78例及同时期的健康对照者(HC)51例,该研究为基础研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其外周血清中IL-38的表达水平,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IL-38与疾病严重程度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QMG)、重症肌无力综合量表(MGC)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G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IL-38对MG复发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中IL-38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病人血清中IL-38的表达水平(103.07±39.63)ng/L高于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病人(87.39±46.8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38与MG病人的QMG评分、MGC评分呈正相关(rs=0.60,P<0.001)、(rs=0.50,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L-38、QMG评分是影响MG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IL-38(AUC=0.89)、QMG评分(AUC=0.86)对MG复发有良好的诊断价值。结论IL-38在MG病人中表达上调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是影响MG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动态监测IL-38对临床评估MG病人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及预测MG复发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白细胞介素-38 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 重症肌无力综合量表评分 危险因素 复发
下载PDF
山柰酚调节IL-6/STAT3信号通路对妊娠糖尿病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8
作者 郭艳苓 杨颖 蒋天从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山柰酚(kaempferol,Kpf)调节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对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大鼠炎症反应的... 目的探讨山柰酚(kaempferol,Kpf)调节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对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雌雄同笼与高脂高糖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构建GDM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达分为Model组、Kpf低、中、高剂量组、激活剂组(IL-6/STAT3通路激活剂rIL-6),每组12只,同批12只妊娠大鼠作为control组,各组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每天1次,直到妊娠19 d。罗氏血糖仪测量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分析各组大鼠妊娠结局;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及胎盘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大鼠胎盘组织中病理损伤;TUNEL染色检测胎盘组织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测定胎盘中IL-6/STAT3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大鼠FBG、FINS、HOMA-IR、胎鼠质量、IL-6、IL-1β、TNF-α水平、胎盘组织IL-6、p-STAT3/STAT3水平及细胞凋亡率增加,活胎率、窝产子数下降(P<0.05);相较于Model组,Kpf低、中、高剂量组大鼠FBG、FINS、HOMA-IR、胎鼠质量、IL-6、IL-1β、TNF-α水平、胎盘组织IL-6、p-STAT3/STAT3水平及细胞凋亡率下降,活胎率、窝产子数增加(P<0.05);相较于Kpf高剂量组,激活剂组上述指标变化均显著逆转(P<0.05)。结论Kpf可能通过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降低GDM大鼠胎盘炎症,减轻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山柰酚 白细胞介素-6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 炎症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血清CitH3、PCT及IL-10检测对体外心肺复苏后急性肺损伤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王晓宁 孙家安 +1 位作者 王燕 段浩朋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瓜氨酸组蛋白H3(citrullinated histone H3,CitH3)、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对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 目的探究血清瓜氨酸组蛋白H3(citrullinated histone H3,CitH3)、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对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预测价值。方法择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行ECPR的患者126例,入院次日空腹采血测定患者血清CitH3、PCT、IL⁃10水平。根据ECPR后ALI发生与否分为ALI组与非ALI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CitH3、PCT、IL-10水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ECPR后ALI发生的危险因素。另外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CitH3、PCT、IL-10对ALI的预测价值。结果因6例患者未配合完成相关检查等被剔除,最终纳入120例患者,其中住院期间ALI发生28例(ALI组),ALI未发生92例(非ALI组)。ALI组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coring System,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心肺复苏到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均大于非ALI组(P<0.05);ALI组血清CitH3、PCT、IL-10水平均高于非ALI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肺复苏到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血清CitH3、PCT及IL-10是AL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itH3、PCT、IL-10单一及3项联合预测AL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86、0.837、0.852、0.951,3项联合的AUC均大于PCT、IL-10单一检测(P<0.05)。结论ECPR后ALI发生患者血清CitH3、PCT、IL-10水平上升,对ALI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特别是联合检测效能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肺复苏 急性肺损伤 瓜氨酸组蛋白H3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IL-6、PCT、CRP及WBC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
10
作者 李红宇 董娜 《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目的研究血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与老年腹部手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5例老年腹部手术后早期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另按1∶2... 目的研究血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与老年腹部手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5例老年腹部手术后早期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另按1∶2比例抽取同期行腹部手术但术后早期未出现肺部感染的90例作为未感染组,所有病例术后次日清晨均采集血样完成IL-6、PCT、CRP、WBC检测,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上述指标差异,分析早期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比较不同感染严重程度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分析以上各指标与肺部感染严重程度的关系,并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以上参数诊断老年腹部手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效能。结果腹部手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主要以革兰阴性菌(77.78%)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高(53.33%,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5.56%);革兰阳性菌(17.78%)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11.11%);真菌占4.44%,均为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组术后次日清晨血IL-6、PCT、CRP、WBC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肺部感染患者术后次日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感染严重程度的上升,IL-6、PCT、CRP、WBC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PCT、CRP、WBC均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716、0.765、0.725、0.735,P<0.05);IL-6、PCT、CRP、WBC联合检测诊断腹部手术早期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PCT、WBC及CRP对老年腹部外科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皆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更高,可将其作为腹部外科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筛查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肺部感染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影响因素调查及血清IL-16、CD40、HMGB1变化及意义
11
作者 霍前文 徐曼 +2 位作者 程义婷 裴士杰 虞超 《西部医学》 2025年第1期85-87,92,共4页
目的探究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PI)影响因素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CD4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13例慢阻肺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I分为感染组34例和非感染组79... 目的探究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PI)影响因素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CD4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13例慢阻肺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I分为感染组34例和非感染组7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16、CD40、HMGB1水平,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s回归分析慢阻肺患者发生PI的危险因素。结果慢阻肺患者中PI发病率为30.09%(34/113);PI组IL-16、CD40、HMGB1水平均高于非PI组(均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糖尿病史、住院时间≥15 d、长期使用抗生素、机械通气、IL-16、CD40、HMGB1是慢阻肺发生P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吸烟史、糖尿病史、住院时间≥15 d、长期使用抗生素、机械通气IL-16、CD40、HMGB1是慢阻肺发生P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白细胞介素-16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CD40
下载PDF
结核特异性IL-2释放试验在结核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志鹏 李润青 +2 位作者 李晓晨 熊攀 赵秀英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14-217,313,共5页
目的基于结核特异性白细胞介素2(IL-2)释放试验的结果,探讨IL-2在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ATB)感染中的作用,以及用于监测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进行了结核感染排查的病例599例,其中确诊为活动性结核感染的病例128例,除外活动... 目的基于结核特异性白细胞介素2(IL-2)释放试验的结果,探讨IL-2在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ATB)感染中的作用,以及用于监测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进行了结核感染排查的病例599例,其中确诊为活动性结核感染的病例128例,除外活动性结核感染的病例471例。(1)对与阴性对照共同孵育后上清中IL-2(N)检测值制作ROC工作曲线,分析失去抗原刺激后PBMCs持续释放IL-2的能力;(2)对抗原刺激后的响应值IL-2(T-N),制作ROC工作曲线,分析对活动性结核感染的诊断价值;(3)对比分析两组患者IL-2的阳性率;(4)观察响应值IL-2(T-N)阴性和阳性转化时间与疾病进程的依从性。结果IL-2(N)ROC曲线下面积为0.460,95%CI 0.402~0.516;IL-2(T-N)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95%CI 0.745~0.832;在活动性结核感染组,IL-2(T-N)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性结核感染组(χ^(2)=110.858,P<0.001);IL-2发生阴阳性转化的平均时间为3.1个月,时间区间为0.5~7个月。结论PBMCs失去抗原刺激后IL-2仅低水平分泌,对诊断ATB没有价值;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后的响应值IL-2(T-N),用于诊断ATB具有一定准确性;IL-2(T-N)阴阳性转化的时间较短,在监测治疗效果方面存在一定价值,监测时间间隔建议为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活动性结核感染 IGRAs 结核特异性il-2释放试验 治疗效果监测
下载PDF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Interleukin 10 (IL-10) Full-length cDNA from Cyprinus carpio L.
13
作者 冯祥汝 陈义龙 +6 位作者 赵晓 王文东 张俊辉 杨振国 孙真 贾生美 卢强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7期1575-1578,共4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obtain IL-10 (interleukin 10) full-length cDNA of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L.) and conduct the sequence analysis. [Method]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DNA fragment was obtained by...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obtain IL-10 (interleukin 10) full-length cDNA of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L.) and conduct the sequence analysis. [Method]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DNA fragment was obtained by DD-RTPCR (differential display RT-PCR). The cDNA library of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 which were separated from common carp and stimulated by mitogen was screened with a probe labeled with DIG (digoxigenin). The IL-10 full-length cDNA was cloned from 0.8×104 pfu of recombinant phages, and the sequence analysis and homology comparison were carried out. [Result] 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IL-10 full-length cDNA of common carp was 1 117 bp long, containing a 55 bp 5’-UTR, a 522 bp 3’-UTR, and a 540 bp open reading frame(ORF) encoding 179 amino acids. In addition, there were three mRNA instability motifs (ATTTA) in the 3’-untranslated region. The deduced protein sequence shared typical sequence features of the IL-10 family. Homology comparison indicated that the obtained sequence shared 89.1% homology with the carp IL-10 gene from GenBank. [Conclusion] This study la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expression manner,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 and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IL-10 in vivo 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in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immune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on carp interleukin 10 CLONING Sequence analysis
下载PDF
PTED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IL-6、HMGB-1、IL-17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智伟 白晓亮 +3 位作者 孔亚荣 裴勃 蒋美超 连勇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149-152,15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TLIF组[n=58,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治疗]和PTED组(n=64,PTED治疗),比较两组IL-6、HMGB-1、IL-17水平、分析PTED组不同临床特征与病理特征的IL-6、HMGB-1、IL-17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TED组IL-6、HMGB-1、IL-17水平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TED组总有效率(98.44%)高于TLIF组(8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IL-6、IL-17、HMGB-1水平均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不同年龄、有无糖尿病、手术时间长短、是否吸烟、是否营养不良和是否免疫功能低下之间IL-6、IL-17、HMGB-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BMI、术中出血量多少、有无使用内固定之间IL-6、IL-17、HMGB-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3h、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吸烟为影响PTED组IL-6、IL-17、HMGB-1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PTE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治疗能明显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IL-6、HMGB-1和IL-17水平,且手术疗效确切;而年龄、手术时间、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吸烟等是影响PTED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IL-6、HMGB-1、IL-17水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D 腰椎间盘突出症 il-6 HMGB-1 il-17
下载PDF
IL-1β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抑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抑制巨噬细胞M2极化
15
作者 朱永朝 李莉 +5 位作者 王拯 谭希鹏 陶金 丁璐 董辉 叶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调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获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CD90、CD105、CD14、CD34、CD45、...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调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获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CD90、CD105、CD14、CD34、CD45、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确定间充质干细胞属性;20 ng/mL IL-1β处理hUC-MSC 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0阳性细胞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D20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佛波酯(PMA)诱导THP-1巨噬细胞活化,并与IL-1β处理感染CD200过表达慢病毒的hUC-MS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和CD206阳性细胞比例;IL-1β联合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处理hUC-MSC,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分子与CD200的表达。结果IL-1β显著下调hUC-MSC CD200蛋白表达与CD200阳性细胞率;过表达CD200显著上调hUC-MSC CD200表达,且CD200过表达hUC-MSC提高巨噬细胞CD206阳性细胞比率;IL-1β激活hUC-MSC的ERK1/2信号通路,PD98059上调IL-1β处理后hUC-MSC中CD200的蛋白表达。结论IL-1β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抑制CD200的表达,进而抑制hUC-MSC对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 CD200 巨噬细胞极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
下载PDF
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NLRP3信号通路IL-1β、IL-1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蔺晓源 李开楊 +1 位作者 管洁 刘杰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NLRP3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从4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自由饮用5%硫酸葡聚糖溶液7 d制备UC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 目的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NLRP3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从4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自由饮用5%硫酸葡聚糖溶液7 d制备UC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健脾益肠散组,每组10只。健脾益肠散组和柳氮磺吡啶组予相应药液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14 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ELISA检测大鼠血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l)含量,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结肠组织IL-1β、IL-18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状况较差,DAI评分显著升高(P<0.01),血清NLRP3、ASC、Caspase-l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肠组织IL-1β、IL-18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益肠散组和柳氮磺嘧啶组大鼠一般状况明显好转,DAI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清NLRP3、ASC、Caspase-l含量明显减少(P<0.05,P<0.01),结肠组织IL-1β、IL-18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健脾益肠散可抑制NLRP3信号通路IL-1β、IL-18表达,改善结肠免疫炎症损伤,发挥治疗UC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肠散 溃疡性结肠炎 NLRP3信号通路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大鼠
下载PDF
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前血清NLRP3、ILs表达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徐敬轩 杨操 +1 位作者 葛畅 栾新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506-1511,1520,共7页
目的研究术前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 family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s)表达谱特征对神经胶质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 目的研究术前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 family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s)表达谱特征对神经胶质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神经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随访情况将患者划分为手术预后良好组(n=52)和手术预后不良组(n=34)。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前NLRP3、ILs(IL-1β、IL-4、IL-12、IL-17、IL-33)表达谱的表达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神经胶质瘤患者手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危险因素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结果与手术预后良好组比较,手术预后不良组患者肿瘤大小、肿瘤周围水肿患者比例、合并癫痫发作史患者比例、血清NLRP3、IL-1β、IL-4、IL-33水平均升高,术前卡氏功能状态评分、血清IL-12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肿瘤周围水肿、有癫痫发作史、血清中NLRP3、IL-1β、IL-4、IL-33水平均与手术预后不良呈正相关性,卡氏功能状态评分、IL-12与手术预后不良呈负相关性(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中NLRP3、IL-1β、IL-4水平均是神经胶质瘤患者手术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IL-12是神经胶质瘤患者手术预后不良的重要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NLRP3、IL-1β、IL-4、IL-12独立及联合对于神经胶质瘤患者手术预后不良均具有较高预测效能(P<0.05)。结论神经胶质瘤患者NLRP3、ILs水平较高均是手术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早期干预减轻神经胶质瘤患者炎症水平可能有利于改善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NLR家族Pyrin域蛋白3 白细胞介素 手术预后
下载PDF
他克莫司联合激素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效果及对IFN-γIL-4和TGF-β的影响
18
作者 荆婧 杜冉 +1 位作者 邓文静 滕军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5—2023-09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MG患者96例为对象,信封法分为2组各48例。对...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5—2023-09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MG患者96例为对象,信封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2组患者均完成4周治疗,比较2组重症肌无力日常生活量表(MG-ADL)、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体系(QMGS评分)、生化指标水平及安全性。结果干预后MG-ADL评分观察组(2.95±0.79)低于对照组(4.59±1.12,P<0.05),QMGS评分观察组(8.51±1.69)低于对照组(12.69±2.24,P<0.05),2组干预后日常生活及肌力均得到提高,疲劳耐受性增强,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2组干预后生化指标得到改善,干预后观察组IFN-γ水平(43.96±3.18)低于对照组(52.58±3.63,P<0.05),观察组IL-4水平(36.89±6.39)高于对照组(31.11±6.42,P<0.05),观察组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41.43±3.9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0.42%)较对照组(6.2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MG患者效果显著,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降低MG-ADL及QMGS评分,改善生化指标水平,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他克莫司 激素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转化生长因子-Β 安全性
下载PDF
血浆IL-1β、IL-8和临床因素对儿童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测价值研究
19
作者 周超 王慧琳 +1 位作者 陈学军 金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023-1029,共7页
目的探讨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的儿童肿瘤患者临床因素和炎症指标对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的影响并评估其预测价值,为肿瘤患儿由非免疫因素导致PTR发... 目的探讨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的儿童肿瘤患者临床因素和炎症指标对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的影响并评估其预测价值,为肿瘤患儿由非免疫因素导致PTR发生的机制研究提供基础和为患儿合理有效的输注血小板提供临床指导价值。方法以来自2022年11月至2024年2月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CIT儿童肿瘤患者共60名为研究对象,分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组(PTR)和血小板输注有效组(Non-PTR)(各30名),收集其临床资料和血小板(Plt)输注前的实验室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PTR发生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影响因素在PTR的预测价值中进行分析。结果PTR组血浆IL-1β浓度显著高于Non-PTR组[67.43 pg/mL(29.38,222.40)vs 36.38 pg/mL(17.27,68.06);P<0.05];PTR组血浆IL-8浓度显著高于Non-PTR组[60.97 pg/mL(39.07,112.00)vs 25.23 pg/mL(5.00,71.38);P<0.01];PTR组起始化疗至Plt输注间隔天数显著高于Non-PTR组[9.5 d(8.0,12.0)vs 12.0 d(9.8,13.2);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中,IL-8浓度(OR=1.05,P<0.05)对PTR发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血浆IL-1β浓度[Cut-off值:64.88 pg/mL;AUC:0.653(95%CI:0.511~0.796)]、血浆IL-8浓度[Cut-off值:33.33 pg/mL;AUC:0.754(95%CI:0.631~-0.878)]和起始化疗至Plt输注间隔天数[Cut-off值:11.5 d;AUC:0.669(95%CI:0.529~0.810)]对PTR的预测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IL-8浓度是PT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IL-1β、IL-8浓度和起始化疗至Plt输注间隔天数对PTR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IT)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il-1Β il-8
下载PDF
黄芩苷对干酵母致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及血清TNF-α、IL-1β、IL-6、PGE_(2)、cAMP和脑组织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迪 王清 +2 位作者 张殿文 李伟 李响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干酵母致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构建大鼠发热模型,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组,阳性组(阿司匹林,0.1 g/kg),黄芩苷高、中、低剂量组(160、80、40 mg/kg),连续给药3 d...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干酵母致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构建大鼠发热模型,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组,阳性组(阿司匹林,0.1 g/kg),黄芩苷高、中、低剂量组(160、80、40 mg/kg),连续给药3 d,测定各组大鼠肛温的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_(2)(PGE_(2))与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NF-κB p65(核转录因子-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黄芩苷高剂量组有显著解热效果(P<0.01),黄芩苷各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PGE 2和cAMP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增多,黄芩苷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大鼠脑组织NF-κB p65表达(P<0.05)。结论:黄芩苷可显著性降低干酵母引起的体温升高,解热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1β、IL-6、PGE_(2)与cAMP的分泌和减少脑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发热 解热作用 TNF-α il-1β il-6 PGE_(2) CAMP NF-κB p65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